三角政治

關燈
紛紛,都說這夥盜墓賊誰的祖墳都不挖,偏偏挖帝國大佬郭子儀的祖墳,顯然不光是圖财,更是為了洩憤。

     誰和郭子儀有這樣的深仇大恨? 據一些消息靈通人士大膽猜測,此事的幕後主使很可能是另一個跟郭子儀平起平坐的帝國大佬。

     他是誰? 不是别人,正是獨掌禁兵的首席宦官魚朝恩! 人們如此猜測的理由是:魚朝恩素來嫉妒郭子儀功高,當初就曾處心積慮地利用“邺城之敗”整倒了郭子儀,沒想到郭子儀這幾年又東山再起,魚朝恩吞不下這口氣,總想找機會再把他打壓下去。

    然而,當今天子對郭子儀甚為倚重,況且郭子儀又手握重兵,魚朝恩明裡找不到機會,隻好在暗中做下這等卑鄙龌龊之事,以洩心頭之憤。

     對于坊間的議論,代宗當然也有耳聞。

     盡管他不太相信這件事是魚朝恩所為,可關鍵的問題是——郭子儀會怎麼想?倘若郭子儀聽信坊間風傳,或者利用坊間風傳,憤然舉兵讨伐魚朝恩怎麼辦? 如今,這個相對平衡的三角政治格局是朝政穩定、社稷安甯的基礎,假如此局一破,各種或明或暗的政治或軍事力量勢必展開一輪新的博弈,到那時候,社稷就永無甯日了! 代宗對此憂心忡忡。

     不久,郭子儀從奉天入朝述職,代宗小心翼翼地跟他提起了盜墓的事情,同時不無緊張地看着他的反應。

     郭子儀很清楚天子在擔心什麼,因此自然知道該怎麼回答。

    他沉默片刻,随即泫然涕下,用一種既傷心又無奈的口吻說:“臣長期領兵,未能有效約束部分士卒的暴行,以至盜挖墳墓的事情屢有發生。

    臣今日遇到這種事,隻能說是天譴,與任何人無關。

    ” “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

    ”(《資治通鑒》卷二二四) 代宗聞言,頓時如釋重負。

     這話說得真好,不愧是識大體、顧大局的三朝元老啊! 大曆四年(公元769年)正月,時值新春佳節,郭子儀照例回朝述職。

    初七這一天,他忽然收到了一封請柬。

     請柬是魚朝恩讓人送來的,盛情邀請他一起去章敬寺進香禮佛。

     章敬寺可不是一般的寺院,那是兩年前魚朝恩獻出自己的一座豪宅,專門為死去的章敬太後(代宗之母)祈福而修建的。

    據說此寺“窮壯極麗”,工程量非常大,耗費的建材數量也極為驚人,整個京畿地區能夠買到的木材全部投入都不夠用,最後隻好拆了曲江行宮和骊山華清宮的一部分,才算把這座寺院蓋完,整個工程耗資“逾萬億”。

     毫無疑問,這座章敬寺雖然挂着為章敬太後祈福的名義,實則無異于魚朝恩的私人寺院。

    現在,魚朝恩居然請郭子儀到這裡進香,破天荒地向郭子儀示好,究竟是何用意?他是在向郭子儀伸出橄榄枝,還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郭子儀對此頗感迷惑。

     不過,很快就有人幫郭子儀廓清了迷惑,提供了答案。

     答案的提供者就是當朝首席宰相元載。

    他私下通過郭子儀的親信向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朝恩謀不利于公。

    ” 也就是說,魚朝恩是準備在章敬寺埋設伏兵,打算趁郭子儀不備把他一舉除掉! 然而,這個信息不僅沒有幫郭子儀廓清迷惑,反而在他的心頭罩上了更多疑雲。

    因為,元載跟郭子儀平時不過是在場面上哼哼哈哈、彼此敷衍而已,雙方并無私交,他為什麼要告訴郭子儀如此重要的信息?再者,元載是如何知悉魚朝恩的陰謀的?他這麼說有沒有憑據,是不是在誣陷魚朝恩? 疑團一個接着一個,讓郭子儀難辨真僞、百思不解。

     代宗朝廷的三角政治格局又一次出現了破局的危機。

    這個危機是否可以化解,就看郭子儀作何選擇了。

     郭子儀的選擇很簡單——去。

     就算是龍潭虎穴,他也必須去闖一闖。

     左右将領都勸郭子儀在衣服裡面套上一件铠甲,同時帶上三百名武裝侍衛,以防萬一。

    但郭子儀沒有同意。

    他說:“我是國之大臣,魚朝恩若無天子之命,豈敢加害于我?假如他真奉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