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政治

關燈
經過一場安史之亂,李唐朝廷湧現了三個政治強人,他們是:郭子儀,元載,魚朝恩。

    在軍界,郭子儀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牛人;在朝堂,元載是大權在握的首席宰相;在内廷,魚朝恩是獨掌禁軍的頭牌宦官。

     三個人在政治上構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又動态平衡的三角,而代宗李豫就站在三角之間,小心翼翼地維系着這個微妙的政治格局。

     這是一件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不但要考驗一個帝王的智商,更要考驗他的情商。

     比如大曆二年(公元767年)二月,在代宗和郭子儀之間就發生了一件事。

     表面上看,這是件小事,可要是處理不當,則勢必釀成一場大禍。

     代宗和郭子儀不僅是君臣,還是親家——郭子儀的兒子郭暧娶了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

    小兩口平時也是恩恩愛愛的,但免不了也有拌嘴的時候。

    有一天不知何故,兩個人忽然吵開了,而且互不相讓,越吵越兇,最後郭暧冷不防冒出一句:“你仗着你老子是天子是吧?我實話告訴你,我老子根本瞧不上天子,你讓他當他還不當呢!” 完了,沖動是魔鬼。

    郭暧話一出口就後悔了。

     他知道,自己一時沖動喊出的這句話,足以讓他腦袋搬家,也足以讓他老子的一世英名毀于一旦,更足以讓郭氏滿門跟着他一塊遭殃! 别的不用說,光看升平公主此刻的表情,郭暧就已經知道自己闖下什麼樣的大禍了——公主一言不發,隻是死死地盯着郭暧。

     如果此刻公主的目光是火,郭暧肯定成了一塊焦炭;如果此刻公主的目光是刀,郭暧肯定成了一攤肉泥。

    在盯了郭暧足足有半炷香的工夫後,公主就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了。

     她要去哪? 不用問,回娘家。

     準确地說,是回皇宮。

     郭暧一想到他那句滅九族的話馬上會落進天子的耳中,頓時全身暴汗、雙膝發軟。

    他很想叫住老婆,跟她賠禮道歉,可男子漢大丈夫的自尊心卻令他無論如何也開不了口。

     公主就這麼進宮了。

     聽到寶貝女兒怒氣沖天地轉述完那句話後,代宗李豫也愣了好一會兒。

    他的眼中瞬間閃過很多豐富的内容。

    不過,帝王畢竟是帝王,在這種時候情商自然是比普通人高的。

     代宗莞爾一笑,說:“這事你就不知道了。

    其實你郎君說得沒錯,他父親要想做天子,這天下豈是咱們李家的!” 公主頓時目瞪口呆,原本一張櫻桃小嘴此刻變成了一個碩大的圓。

     代宗呵呵笑着,溫言勸慰她趕緊回家,别耍小孩子脾氣。

    随後,不管寶貝女兒如何暴跳如雷,代宗硬是讓宦官和宮女把她送出了宮。

     升平公主剛剛被架出宮,郭子儀就滿臉驚惶地入宮來了,他身後還跟着一個被五花大綁的年輕人。

     年輕人就是郭暧,他此刻的臉色已經差不多跟死人一樣了。

     郭子儀對着天子納頭便拜,口口聲聲請求天子治罪——不但要治郭暧的大逆不道之罪,還要治他郭子儀的管教不嚴之罪。

     代宗還是呵呵笑着,親手扶起了郭子儀,說:“鄙諺有之:‘不癡不聾,不作家翁。

    ’兒女閨房之言,何足聽也!”(《資治通鑒》卷二二四) 俗話說得好:“不是傻子和聾子,就不要做人家的嶽父和公公。

    ”兒女們閨房裡的氣話,怎麼可以當真! 這就是天子的雅量。

     即便你沒有這樣的雅量,也要硬把它裝出來,否則一天也别想坐穩天子的寶座。

     郭子儀聞言,心裡的千鈞石頭終于落地。

     當然,兒子還是要管教的。

     回府之後,郭子儀就毫不留情地打了郭暧幾十棍。

    盡管郭暧被打得皮開肉綻,幾乎昏死過去,但是郭子儀心頭的驚懼和憤怒還是久久不能平息。

     “兒女風波”剛剛過去不久,郭子儀就又碰上了一件倒黴事——也不知道是誰吃了豹子膽,居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把郭子儀的祖墳給盜挖了。

     這個聳人聽聞的盜墓事件很快就在長安坊間傳得沸沸揚揚。

    代宗立刻責令有關部門追查盜墓賊,可查來查去,始終沒有任何線索。

    老百姓對此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