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關燈
小
中
大
叉立刻叉住火船,令其動彈不得。
片刻間,燕軍火船立馬“玩火自焚”,全都燒成了灰燼。
後面的戰船一到,照舊被鐵叉死死叉住。
而唐軍早就在浮橋上設置了投石車,一塊塊巨石砸向燕軍戰船,要麼把燕軍士卒砸成肉醬,要麼将戰船砸出一個個大洞。
最後,燕軍戰船大部被擊沉,剩下的幾艘慌忙掉頭,灰溜溜地逃了回去。
史思明一連出了三招,可每一招都被李光弼輕而易舉地化解了。
這就叫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這就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史思明還有沒有第四招? 有。
經過一番痛定思痛,史思明又出了第四招——斷唐軍糧道。
當時,河陽的糧草和補給都是從關中運來的,史思明為了截斷唐軍糧道,出兵扼守了河陽西面的河清(今河南濟源市南黃河渡口)。
李光弼得到情報,立刻率部進駐野水渡(今河南孟津縣北黃河渡口),在北岸安營紮寨,與南岸的燕軍遙遙相望、針鋒相對。
一聽說李光弼親自出馬,史思明忍不住發出了一陣狂笑。
李光弼啊李光弼,沒想到你這隻老馬也有失蹄的時候。
他當即召來麾下猛将李日越,說:“李光弼擅長守城,短于野戰,而今突然出現在野外,要活捉他有如探囊取物。
你率五百名精銳騎兵,連夜渡過黃河,給我把他抓住,抓不到就别回來見我。
” 然而史思明并不知道,就在他自以為得計的時候,李光弼已經布置停當,悄悄返回了河陽。
就在離開野水渡前,李光弼特意交代守将雍希颢:“敵軍的李日越、高庭晖都是力敵萬人的勇将,史思明必定派他們其中一人前來劫我。
我現在就走,你們在此設下埋伏。
敵軍一來,你們無須與之交戰;敵将投降後,就帶他一道來見我。
” 雍希颢聞言,不禁暗笑。
不用跟敵人交戰,敵将就會自動投降?李大人啊,您是不是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了,天下哪有你說的這等便宜事? 然而,雍希颢做夢也不會想到——天下居然就有這種便宜事! 次日淩晨,當李日越帶着五百騎兵偷偷摸到唐軍營寨前的時候,四周突然響起一片喊叫聲和口哨聲。
李日越知道,中埋伏了。
他想起史思明的命令,無奈地向唐軍喊話:“司空(李光弼的中央官職)在不在?” 雍希颢笑着說:“昨晚就走了。
” 李日越問:“營裡有多少人?” 雍希颢答:“一千人。
” 李日越又問:“将領是誰?” 雍希颢報上自己的名字。
李日越沉吟良久,對部下說:“今天活捉不到李光弼,就算抓到雍希颢回去,我們也死定了,不如歸順。
” 看着李日越和他的五百部衆放下武器走進唐營的時候,雍希颢不得不承認——一切都被李光弼料中了。
李日越投誠後,李光弼馬上将其引為心腹。
很快,高庭晖也率部來降。
事後有人問李光弼:“為何那麼容易就收服了史思明的兩員大将?”李光弼說:“人之常情。
史思明一直深憾他沒有機會跟我野戰,聽說我在野外,料想定能将我俘虜,所以對部将下了死令,而李日越抓不到我,勢必不敢回去,隻有投誠一路;至于高庭晖,他的勇氣和才幹都在李日越之上,聽說李日越深受我的信任,自然不願落于其後,所以隻能跟着歸降。
” 由于李光弼的保薦,降唐後的李日越連跳數級,被朝廷封為右金吾大将軍。
高庭晖也受封為右武衛大将軍,官秩是正三品,而他在史思明帳下時,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五台府果毅,官秩是正六品。
片刻間,燕軍火船立馬“玩火自焚”,全都燒成了灰燼。
後面的戰船一到,照舊被鐵叉死死叉住。
而唐軍早就在浮橋上設置了投石車,一塊塊巨石砸向燕軍戰船,要麼把燕軍士卒砸成肉醬,要麼将戰船砸出一個個大洞。
最後,燕軍戰船大部被擊沉,剩下的幾艘慌忙掉頭,灰溜溜地逃了回去。
史思明一連出了三招,可每一招都被李光弼輕而易舉地化解了。
這就叫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這就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史思明還有沒有第四招? 有。
經過一番痛定思痛,史思明又出了第四招——斷唐軍糧道。
當時,河陽的糧草和補給都是從關中運來的,史思明為了截斷唐軍糧道,出兵扼守了河陽西面的河清(今河南濟源市南黃河渡口)。
李光弼得到情報,立刻率部進駐野水渡(今河南孟津縣北黃河渡口),在北岸安營紮寨,與南岸的燕軍遙遙相望、針鋒相對。
一聽說李光弼親自出馬,史思明忍不住發出了一陣狂笑。
李光弼啊李光弼,沒想到你這隻老馬也有失蹄的時候。
他當即召來麾下猛将李日越,說:“李光弼擅長守城,短于野戰,而今突然出現在野外,要活捉他有如探囊取物。
你率五百名精銳騎兵,連夜渡過黃河,給我把他抓住,抓不到就别回來見我。
” 然而史思明并不知道,就在他自以為得計的時候,李光弼已經布置停當,悄悄返回了河陽。
就在離開野水渡前,李光弼特意交代守将雍希颢:“敵軍的李日越、高庭晖都是力敵萬人的勇将,史思明必定派他們其中一人前來劫我。
我現在就走,你們在此設下埋伏。
敵軍一來,你們無須與之交戰;敵将投降後,就帶他一道來見我。
” 雍希颢聞言,不禁暗笑。
不用跟敵人交戰,敵将就會自動投降?李大人啊,您是不是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了,天下哪有你說的這等便宜事? 然而,雍希颢做夢也不會想到——天下居然就有這種便宜事! 次日淩晨,當李日越帶着五百騎兵偷偷摸到唐軍營寨前的時候,四周突然響起一片喊叫聲和口哨聲。
李日越知道,中埋伏了。
他想起史思明的命令,無奈地向唐軍喊話:“司空(李光弼的中央官職)在不在?” 雍希颢笑着說:“昨晚就走了。
” 李日越問:“營裡有多少人?” 雍希颢答:“一千人。
” 李日越又問:“将領是誰?” 雍希颢報上自己的名字。
李日越沉吟良久,對部下說:“今天活捉不到李光弼,就算抓到雍希颢回去,我們也死定了,不如歸順。
” 看着李日越和他的五百部衆放下武器走進唐營的時候,雍希颢不得不承認——一切都被李光弼料中了。
李日越投誠後,李光弼馬上将其引為心腹。
很快,高庭晖也率部來降。
事後有人問李光弼:“為何那麼容易就收服了史思明的兩員大将?”李光弼說:“人之常情。
史思明一直深憾他沒有機會跟我野戰,聽說我在野外,料想定能将我俘虜,所以對部将下了死令,而李日越抓不到我,勢必不敢回去,隻有投誠一路;至于高庭晖,他的勇氣和才幹都在李日越之上,聽說李日越深受我的信任,自然不願落于其後,所以隻能跟着歸降。
” 由于李光弼的保薦,降唐後的李日越連跳數級,被朝廷封為右金吾大将軍。
高庭晖也受封為右武衛大将軍,官秩是正三品,而他在史思明帳下時,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五台府果毅,官秩是正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