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戰河陽

關燈
史思明連連受挫,偷雞不成反蝕了好幾把米,其憤怒可想而知。

     十月中旬,史思明終于下令對河陽發起強攻。

     他的首攻目标是河陽南城。

     當時,南城的唐軍守将是鄭陳節度使李抱玉。

    李光弼問他:“将軍能不能為我堅守南城兩天?” 李抱玉沒有回答,而是反問:“兩天後怎麼辦?” 李光弼說:“兩天後救兵不到,任你棄城。

    ” 李抱玉當即允諾。

    原本他還以為李光弼一定會給他下死守的命令,沒想到居然隻要求守兩天。

    李抱玉頓時如釋重負——兩天一晃就過了,這任務太容易了! 然而,直到燕軍開始攻城,李抱玉才意識到這兩天有多麼漫長。

    因為燕軍在此前頻頻受挫,自上而下都憋了一肚子悶氣,如今一開打,郁積多日的怒火發洩出來,其戰鬥力遠遠超出李抱玉的意料,完全可以用“可怕”兩個字來形容。

     燕軍像瘋了一樣,攻勢一波接着一波,完全不給唐軍絲毫喘息的機會。

    從這天清晨到黃昏,燕軍的進攻一刻也沒有停止。

    盡管李抱玉一直率衆奮力死戰,可堅持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唐軍的防線還是被撕開了好幾個缺口,燕軍從缺口處紛紛湧入…… 李抱玉萬萬沒想到——原來堅守兩天的任務是如此艱巨! 因為他連一天也沒守住。

     眼看城陷在即,擺在李抱玉面前的隻有兩種選擇:要麼戰死,要麼投降。

     情急之下,李抱玉近乎絕望的腦中忽然靈光一閃,發現自己還有第三種選擇。

     他随即派人去向燕軍請降,說:“我軍糧草已盡,請允許我們明晨出降。

    ” 史思明聞言大喜,當即下令停止進攻。

     然而,到了第二天早上,唐軍既沒有豎起降旗,也沒有打開城門。

    史思明在城外等了老半天,才意識到自己被李抱玉忽悠了。

     是的,就利用這一個晚上的時間,李抱玉已經在城防的幾個缺口處重新修築了防禦工事。

    安心休息了一夜的唐軍官兵也已精神抖擻地進入陣地,在各自的戰鬥崗位上嚴陣以待。

     史思明咬牙切齒地下達了再度進攻的命令。

     可這一天,戰場上的形勢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因為燕軍經過昨日瘋狂的進攻之後,士氣已有所衰竭;而唐軍官兵都相信隻要再堅守一天,援軍必到,所以人人鬥志昂揚。

     觀察到燕軍士氣已經大不如昨時,李抱玉決定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他一邊率衆抵擋燕軍的進攻,一邊大膽地派出一支精銳騎兵,悄悄繞到了燕軍的背後。

    當這支奇兵對燕軍發起突襲的同時,城中守軍也随之殺出,迅速對燕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史思明萬萬沒料到,昨天被他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唐軍居然還敢主動出擊。

    他暴跳如雷,匆忙組織反擊。

    可在唐軍的前後夾攻之下,燕軍的建制一下子被打散了,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最後被唐軍打得大敗,隻好紛紛潰逃。

     史思明拿不下南城,隻好命宰相周摯率部轉攻中潬城。

     此城由李光弼親自駐守。

    中潬名義上叫城,事實上并沒有像普通城池那麼高的城牆。

    它四周僅有高度及人肩的矮牆,稱為“羊馬城”。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中潬城不能算城池,充其量隻是一座營寨。

     僅靠低矮的羊馬城,肯定是阻擋不了敵人的進攻的。

    作為輔助的防禦手段,中潬城外四面皆圍有一重栅欄,栅欄外還環繞着一條深、廣各二丈的壕溝。

    可即便有壕溝、栅欄和矮牆的三重防守,中潬城在河陽三城中的防禦力仍然是最薄弱的(這也就是李光弼親自駐守中潬的原因)。

    所以,要想守住中潬城,就必須立足于戰,而不能僅僅依靠消極防守。

     十月十二日,燕軍開始進攻中潬。

     李光弼命部将荔非元禮率精銳士卒在羊馬城布防,自己則登上中潬城的東北角,在一處瞭望台上縱觀整個戰場,用一面小紅旗進行指揮。

     燕軍憑借人多勢衆,同時從三個方向發起進攻。

    每個方向各有八支縱隊,每支縱隊前面由士卒鏟土填溝。

    一填平,後面載有攻城器械的車輛就緊跟上來,士卒繼而砍伐栅欄,開出一條進軍通道。

     眼看着燕軍從三個方向迅速逼近,而荔非元禮卻還按兵不動,瞭望台上的李光弼急了,連忙派人去質問他:“你眼睜睜地看着敵人填平壕溝、砍開栅欄,為什麼動也不動?” 荔非元禮回話:“大人是想守,還是想戰?” 李光弼說:“當然想戰。

    ” 荔非元禮說:“既然想戰,敵人耗費體力替我們填溝開栅,何必阻攔?” 李光弼聞言,忍不住笑了,看來自己也有輕率急躁的時候。

    荔非元禮顯然是想以逸待勞,然後趁燕軍疲憊之際發動進攻。

    他命人給荔非元禮回話,說:“很好,我倒沒想到這一層,你伺機而動吧。

    ” 片刻後,各路燕軍已相繼砍開栅欄,從缺口處源源不斷地湧入。

    荔非元禮抓住戰機,率領敢死隊迅速出擊,一下子把燕軍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