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之戰 可怕的張巡

關燈
身。

    他帶着一隊弓箭兵來到城下,假裝向雷萬春喊話。

    雷萬春不知是計,剛和令狐潮說了幾句,一排箭矢就突然向他射來。

    雷萬春猝不及防,被射中多箭,僅臉上就中了六箭。

     據《資治通鑒》和《新唐書》記載,雷萬春中箭後,居然還直挺挺地站着,一動也不動,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令狐潮十分納悶,懷疑張巡又拿個稻草人來詐他,趕緊命人趨近查看,得到的回答是:沒錯,城上之人确是雷萬春。

     關于雷萬春“面中六矢而不動”之事,《資治通鑒》和《新唐書》都寫得煞有介事,但它的真實性卻很值得懷疑。

     因為,人畢竟是血肉之軀,無論如何英勇,也不可能在“面中六矢”的情況下屹立不動。

    退一步講,就算這事是真的,雷萬春也應該當場身亡。

    可事實是雷萬春居然沒死,幾個月後又生龍活虎地參與了睢陽之戰。

    這就足以說明,所謂“面中六矢”極有可能是傳統史家的文學誇張,目的是為了表現雷萬春的忠勇。

    不過,盡管此事有虛構之嫌,但雍丘守軍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所表現出的英勇和頑強,卻依然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

     稍後,令狐潮對着城上的張巡遙遙喊話,說:“方才看見雷将軍,才知道貴軍果然軍紀嚴明,人皆效死,令在下十分敬佩。

    不過,李唐氣數已盡,足下又如何能改變天道呢?” 張巡仰天狂笑,遠遠扔給他九個字:“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資治通鑒》二一八)随後,張巡趁敵不備,再度率衆出戰,擒獲燕軍将校十四人,斬首百餘級。

     令狐潮連吃敗仗,不得不率部撤往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數月間不敢複出。

     十月初,經過數月休整的令狐潮又率一萬多人進攻雍丘。

    張巡出城迎戰,再次大破燕軍,斬殺數千人,迫使令狐潮再度遁逃。

     至此,令狐潮終于不得不承認——張巡是他這輩子見過的最可怕的對手! 雍丘之戰,是古代城邑保衛戰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張巡本人及其所率領的這支軍隊,也因此聲名大振。

     随後,燕朝的河南節度使李庭望親自出馬,又與令狐潮一起攻打雍丘,結果還是久攻不克。

    最後,李庭望和令狐潮隻好改變戰略,準備采取“圍而不攻”之策,把張巡和一城軍民活活困死。

    他們先是在雍丘城北修築了一座新城,以此阻斷雍丘的糧道;其後,李庭望又出兵攻陷了雍丘外圍的魯郡(今山東兖州市)、東平(今山東東平縣)、濟陰(今山東定陶縣)等郡;而後,李庭望又命大将楊朝宗率步騎兩萬進攻雍丘東南面的甯陵(今河南甯陵縣),企圖徹底切斷張巡的後路。

     張巡很清楚,一旦甯陵失守,雍丘就會陷入四面受敵、獨木難支的困境,遲早會落入燕軍手裡。

    所以,張巡決定退出雍丘,撤往甯陵固守,粉碎燕軍四面合圍的戰略企圖。

     十二月初,張巡率衆進入甯陵。

     與此同時,另一個人也率部趕到了甯陵助戰。

     他就是睢陽太守許遠(高宗朝宰相許敬宗之曾孫)。

    睢陽(今河南商丘市)位于甯陵東面,與甯陵相距不過四十裡,兩城唇齒相依。

    也就是說,一旦甯陵失陷,睢陽必難自保,所以許遠跟張巡一樣,也不會坐視甯陵陷落。

     張巡與許遠兩軍剛剛會合,楊朝宗便已兵臨城下。

     張巡與許遠率衆出戰,與楊朝宗激戰了整整一個晝夜,終于大破燕軍,斬首一萬餘級。

    燕軍的屍體塞滿汴水(流經甯陵城南),楊朝宗帶着殘部連夜向北遁逃。

     至德二載正月,剛剛即位的安慶緒為了進軍江淮,打開唐朝财賦重鎮的大門,遂任命大将尹子奇為河南節度使,命他克期攻下睢陽。

    尹子奇赴任後,用最快的速度集結了十三萬大軍,兵鋒直指睢陽這個江淮門戶。

    戰報傳來,許遠立刻遣使向張巡告急。

    正月末,張巡帶着麾下僅有的三千人進駐睢陽。

    此時,許遠的人馬也隻有三千八百人。

    也就是說,張巡與許遠的兵力加起來,總共也不過區區六千八百人,卻要迎戰尹子奇的十三萬大軍! 曆史上著名的睢陽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很顯然,這将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

     這一戰,将比雍丘之戰更悲壯、更慘烈、更為艱苦卓絕,也更為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