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之戰 可怕的張巡
關燈
小
中
大
張巡,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市)人,史稱其“博通群書,曉戰陣法”,志氣高邁,不拘小節,“所交必大人長者,不與庸俗合,時人叵知也”(《新唐書·張巡傳》)。
張巡于開元末年登進士第,天寶中期入仕,初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出任清河(今河北南宮縣東南)縣令。
在此任上,張巡扶危濟困,選賢任能,取得了顯著的政績。
任職期滿後,張巡回京待職。
當時楊國忠專權,有人勸他去走楊國忠的後門,以求留任京官。
張巡不屑地說:“如今朝綱不振,何必在朝為官?” 就因為這句話,張巡失去了難得的留任京官的機會,再度被外放,出任真源(今河南鹿邑縣東)縣令。
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的頂頭上司、谯郡(今安徽亳州市)太守楊萬石投降了安祿山,逼迫張巡也跟他一起投降。
張巡憤而起兵,率領本縣吏民數千人,毅然揭起了反抗安祿山的大旗。
當時,附近的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令狐潮準備投降,遭到當地官吏和百姓的反對,令狐潮大怒,逮捕了一百多名反抗者。
不久燕軍來攻,令狐潮出城迎降,被他關押的吏民趁機逃出監獄,然後關閉城門,抵拒令狐潮,并派人邀請附近的張巡幫他們守城。
天寶十五載二月,張巡進入雍丘,斬殺了令狐潮的妻子兒女,随即加緊修築防禦工事。
數日後,令狐潮引燕軍來攻城,被張巡擊退。
三月初,令狐潮又會同燕将李懷仙、楊朝宗等人率四萬大軍,突然進抵雍丘城下。
守軍大為恐懼,人心動搖。
張巡對守城将士說:“此次來攻的叛軍乃精銳之師,必然有輕我之心。
倘若我們利用這一點,出其不意,發動突襲,敵人必定潰退。
隻有讓其兵鋒受挫,這個城池才守得住。
” 随後,張巡派一千人登城防守,同時親率一千人,分成數隊,突然沖出。
張巡身先士卒,直撲燕軍陣營。
燕軍猝不及防,被砍殺了一大片,隻好暫時後撤。
次日,燕軍再度攻城,出動了一百架大型投石機,把雍丘城團團包圍,然後萬石俱發,片刻後便将城樓和雉堞轟毀無遺。
緊接着,敵軍就像螞蟻一樣紛紛攀上了城牆。
張巡命将士在城牆上設置木栅,用以阻擋敵軍,同時搬出事先準備好的一捆捆蒿草,灌上油脂,點燃之後投向敵軍,把正在攀登城牆的燕兵們燒得焦頭爛額。
後面的大軍見狀,吓得不敢前進半步。
張巡抓住戰機,又率衆殺出,再次擊退了來勢兇猛的燕軍。
接下來的日子,燕軍雖然将雍丘圍得水洩不通,卻始終攻不下來。
每當燕軍稍有松懈,張巡就會率衆突襲,令燕軍防不勝防。
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張巡經常派出敢死隊進行夜襲,更是讓燕軍不勝其擾。
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六十多天,經曆了大小三百餘戰。
張巡以區區數千之衆,死死擋住了令狐潮的四萬大軍。
他和将士們一樣,無論吃飯還是睡覺都不卸甲,身上受了傷,随便包紮一下就再度投入戰鬥,其頑強的鬥志令燕軍無不膽寒。
最後,燕軍官兵銳氣盡喪,令狐潮不得不下令撤軍。
就在燕軍後撤之時,張巡再度率衆出擊,将殿後的燕軍殺得丢盔棄甲,并俘虜了兩千多人。
五月,不甘失敗的令狐潮再度引兵來攻。
強攻數日後,雍丘城仍舊紋絲不動,令狐潮萬般無奈,就想招降張巡。
他與張巡是舊交,所以便邀請張巡到城下會晤,對他說:“李唐天下氣數已盡,足下堅守危城,圖的是什麼呢?” 張巡冷笑:“足下平生以忠義自許,今日之舉,忠義何在?”(《資治通鑒》卷二一八) 令狐潮無言以對,隻好慚悚而退。
随後,令狐潮圍着雍丘又打了四十多天,還是徒勞無功。
就在令狐潮一籌莫展的時候,關中傳來消息,說潼關和長安已相繼被燕軍攻克,玄宗也已流亡巴蜀。
令狐潮欣喜若狂,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送給張巡,再度勸他投降。
當時,雍丘已被圍困數月,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絡,更無從得知西京淪陷、玄宗流亡的消息。
令狐潮的勸降信一到,城中将士頓時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喪失了鬥志。
有六名高級将領一起找到張巡,勸他說:雍丘守軍兵力薄弱,難以長期抵抗,如今皇帝是死是活也沒人知道,不如投降燕軍算了。
張巡看了看
張巡于開元末年登進士第,天寶中期入仕,初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出任清河(今河北南宮縣東南)縣令。
在此任上,張巡扶危濟困,選賢任能,取得了顯著的政績。
任職期滿後,張巡回京待職。
當時楊國忠專權,有人勸他去走楊國忠的後門,以求留任京官。
張巡不屑地說:“如今朝綱不振,何必在朝為官?” 就因為這句話,張巡失去了難得的留任京官的機會,再度被外放,出任真源(今河南鹿邑縣東)縣令。
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的頂頭上司、谯郡(今安徽亳州市)太守楊萬石投降了安祿山,逼迫張巡也跟他一起投降。
張巡憤而起兵,率領本縣吏民數千人,毅然揭起了反抗安祿山的大旗。
當時,附近的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令狐潮準備投降,遭到當地官吏和百姓的反對,令狐潮大怒,逮捕了一百多名反抗者。
不久燕軍來攻,令狐潮出城迎降,被他關押的吏民趁機逃出監獄,然後關閉城門,抵拒令狐潮,并派人邀請附近的張巡幫他們守城。
天寶十五載二月,張巡進入雍丘,斬殺了令狐潮的妻子兒女,随即加緊修築防禦工事。
數日後,令狐潮引燕軍來攻城,被張巡擊退。
三月初,令狐潮又會同燕将李懷仙、楊朝宗等人率四萬大軍,突然進抵雍丘城下。
守軍大為恐懼,人心動搖。
張巡對守城将士說:“此次來攻的叛軍乃精銳之師,必然有輕我之心。
倘若我們利用這一點,出其不意,發動突襲,敵人必定潰退。
隻有讓其兵鋒受挫,這個城池才守得住。
” 随後,張巡派一千人登城防守,同時親率一千人,分成數隊,突然沖出。
張巡身先士卒,直撲燕軍陣營。
燕軍猝不及防,被砍殺了一大片,隻好暫時後撤。
次日,燕軍再度攻城,出動了一百架大型投石機,把雍丘城團團包圍,然後萬石俱發,片刻後便将城樓和雉堞轟毀無遺。
緊接着,敵軍就像螞蟻一樣紛紛攀上了城牆。
張巡命将士在城牆上設置木栅,用以阻擋敵軍,同時搬出事先準備好的一捆捆蒿草,灌上油脂,點燃之後投向敵軍,把正在攀登城牆的燕兵們燒得焦頭爛額。
後面的大軍見狀,吓得不敢前進半步。
張巡抓住戰機,又率衆殺出,再次擊退了來勢兇猛的燕軍。
接下來的日子,燕軍雖然将雍丘圍得水洩不通,卻始終攻不下來。
每當燕軍稍有松懈,張巡就會率衆突襲,令燕軍防不勝防。
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張巡經常派出敢死隊進行夜襲,更是讓燕軍不勝其擾。
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六十多天,經曆了大小三百餘戰。
張巡以區區數千之衆,死死擋住了令狐潮的四萬大軍。
他和将士們一樣,無論吃飯還是睡覺都不卸甲,身上受了傷,随便包紮一下就再度投入戰鬥,其頑強的鬥志令燕軍無不膽寒。
最後,燕軍官兵銳氣盡喪,令狐潮不得不下令撤軍。
就在燕軍後撤之時,張巡再度率衆出擊,将殿後的燕軍殺得丢盔棄甲,并俘虜了兩千多人。
五月,不甘失敗的令狐潮再度引兵來攻。
強攻數日後,雍丘城仍舊紋絲不動,令狐潮萬般無奈,就想招降張巡。
他與張巡是舊交,所以便邀請張巡到城下會晤,對他說:“李唐天下氣數已盡,足下堅守危城,圖的是什麼呢?” 張巡冷笑:“足下平生以忠義自許,今日之舉,忠義何在?”(《資治通鑒》卷二一八) 令狐潮無言以對,隻好慚悚而退。
随後,令狐潮圍着雍丘又打了四十多天,還是徒勞無功。
就在令狐潮一籌莫展的時候,關中傳來消息,說潼關和長安已相繼被燕軍攻克,玄宗也已流亡巴蜀。
令狐潮欣喜若狂,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送給張巡,再度勸他投降。
當時,雍丘已被圍困數月,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絡,更無從得知西京淪陷、玄宗流亡的消息。
令狐潮的勸降信一到,城中将士頓時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喪失了鬥志。
有六名高級将領一起找到張巡,勸他說:雍丘守軍兵力薄弱,難以長期抵抗,如今皇帝是死是活也沒人知道,不如投降燕軍算了。
張巡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