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聖誕節的回憶
關燈
小
中
大
菇子和鳥類換掉的羽毛。
這裡一閃,那裡一撲棱,一陣狂喜的尖叫聲提醒我們不是所有的鳥都飛往南方了。
小路總是在一池池的檸檬色陽光和漆黑的藤廊中蜿蜒。
又有一條小溪要穿過:一大群受驚的斑點鳟在我們周圍把水攪得翻泡;大如盤子的青蛙練習着腹部彈跳;水工河狸正在修建一個水壩;對面的岸上,奎妮甩着身上的水,顫抖着。
我朋友也顫抖起來,不是冷,而是興奮。
她仰起頭,深深吸入松香濃郁的空氣,同時帽子上的破舊玫瑰上脫落了一片花瓣。
“我們就到了,你聞到氣息了嗎,巴迪?”她問,似乎我們就要到達的是一片大海。
可那的确也是一片海洋。
連着幾英畝芬芳的節日之樹、葉上帶刺的冬青。
紅色漿果像中國鈴铛一樣閃亮:黑色烏鴉尖叫着飛撲上去。
我們先往麻布袋裡裝上紮成花環足夠裝飾一打窗戶的青枝和紅果,然後開始選擇一棵樹。
“它應該,”我朋友沉吟着,“比男孩高一倍。
這樣他們就偷不到上面的星星。
”我們選的那一棵有我的兩倍高。
那英勇而飒爽的小蠻子,挺過了三十斧之後,才在斷裂時發出哭泣般的嘎吱聲,翻倒在地。
我們使勁拖着它踏上漫長的歸途,像拖一頭死去的獵物。
每走幾碼我們就放棄掙紮,坐下來大口喘氣。
不過我們懷着獵人凱旋的心情,樹上散發的冰涼提神的香氣也使我們又有了精神,促使我們繼續。
黃昏時在通向鎮子的紅土路上,我們不停地聽到贊美。
多漂亮的樹啊,哪裡弄來的?路人表揚着橫陳在小車裡的寶物,可我朋友卻躲閃着不願意搭腔。
“那邊。
”她含糊地咕哝。
有一次一輛汽車停下來,有錢的磨房主的懶婆娘伸出頭來嘀咕:“給你兩毛五現金買那棵樹。
”一般情況下我朋友是不敢說“不”的,但這次她迅速地搖了搖頭:“一元我們也不幹。
”磨房主的婆娘堅持:“一元,我的天。
五十分。
到頂了。
天哪。
大姐,你可以去再弄一棵。
”對于她的說法,我朋友想了想輕輕地回應:“我懷疑。
任何東西都沒有替代品。
” 到家了。
奎妮一下躺倒在火邊,一覺睡到第二天,鼾聲大得像人在打。
閣樓裡的皮箱裡裝着:一鞋盒貂尾(一個曾租過老宅一間房的奇怪女士的歌劇服披風上的)、幾卷因磨損而變得金黃的陳年金屬絲、一顆銀色星星、一小段糖果狀的燈泡繩(壞的,毫無疑問很危險)。
可一旦派上用場,它們都是絕好的裝飾,但還遠遠不夠,我朋友想要讓我們的樹像“浸禮會的窗子”一樣閃亮,并被大雪一樣沉的裝飾品壓彎。
但我們買不起“五分一毛店”裡面那些日本産的光鮮玩意。
于是就像往常一樣,一連幾天坐在廚房的桌子邊,手拿剪刀、彩筆和一沓沓彩紙。
我在上面畫畫,我朋友把它們剪下來:許多的貓和魚(因為它們好畫),一些蘋果和西瓜,還有幾個長翅膀的天使,是用留起來的“好時”巧克力條裡的錫箔紙做的。
我們用回形針把這些小制作固定到樹上,又在樹枝上撒了些碎棉花(八月時特地摘的),作為最後一道工序。
我朋友打量着成品的效果,兩手緊握在一起:“現在說實話,巴迪。
它看上去是不是好看得讓人想吃啊?”奎妮想去吃一個天使。
我們為所有屋子前面的窗戶編紮了冬青花環,并用帶子綁好。
接下來的工程是準備給家人的禮物。
給女士們的是紮染圍巾,給男士的是家釀的檸檬甘草阿司匹林糖漿,以備“打獵回來或者出現一絲感冒症狀時”之需。
當到互相準備禮物時,我朋友就和我分開來各自悄悄地忙乎。
我想要給她買一把手柄鑲珍珠的小刀、一台收音機、整整一磅巧克力裹櫻桃(我們有次吃過,後來她總是起誓:“我能隻吃這個活着,巴迪,主啊,是的我能——這可不是在濫用主的名字。
”)。
可實際上,我給她做的是風筝。
她想要送我一輛自行車(她這麼說了有好幾百萬次:“如果我能,巴迪。
一個人在生活中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這已經夠糟糕了。
可是很讨厭,令我氣惱的是不能送給别人你希望他擁有的東西。
總有一天我會的,巴迪。
給你一輛自行車。
别問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偷的。
”)。
實際上,我相當肯定她也在為我做風筝——像去年一樣,還有前年。
大前年我們互相交換的是彈弓。
這些對我來說都很好。
因為我們是放風筝冠軍,像水手一樣對風頗有研究。
我朋友,比我放得還好,她在風輕得都吹不動雲彩的時候,也能把風筝送上天。
平安夜那天下午,我們搜羅到五分錢,去肉鋪買了給奎妮的傳統禮物,一根上好的可供啃咬的牛骨。
骨頭被包裹在漫畫報紙裡,高高地挂在樹上,銀色星星旁邊。
奎妮知道那裡有根骨頭。
她盤踞在樹下用貪婪的目光盯着上面出神。
上床時間到了,她拒絕移動一下。
我自己也和她一樣興奮。
我踢被子翻枕頭,好像是在熱浪灼人的夏夜。
一隻公雞在什麼地方叫起來,叫錯了,因為太陽還在世界的另一邊。
“巴迪,你醒着嗎?”我朋友在隔
這裡一閃,那裡一撲棱,一陣狂喜的尖叫聲提醒我們不是所有的鳥都飛往南方了。
小路總是在一池池的檸檬色陽光和漆黑的藤廊中蜿蜒。
又有一條小溪要穿過:一大群受驚的斑點鳟在我們周圍把水攪得翻泡;大如盤子的青蛙練習着腹部彈跳;水工河狸正在修建一個水壩;對面的岸上,奎妮甩着身上的水,顫抖着。
我朋友也顫抖起來,不是冷,而是興奮。
她仰起頭,深深吸入松香濃郁的空氣,同時帽子上的破舊玫瑰上脫落了一片花瓣。
“我們就到了,你聞到氣息了嗎,巴迪?”她問,似乎我們就要到達的是一片大海。
可那的确也是一片海洋。
連着幾英畝芬芳的節日之樹、葉上帶刺的冬青。
紅色漿果像中國鈴铛一樣閃亮:黑色烏鴉尖叫着飛撲上去。
我們先往麻布袋裡裝上紮成花環足夠裝飾一打窗戶的青枝和紅果,然後開始選擇一棵樹。
“它應該,”我朋友沉吟着,“比男孩高一倍。
這樣他們就偷不到上面的星星。
”我們選的那一棵有我的兩倍高。
那英勇而飒爽的小蠻子,挺過了三十斧之後,才在斷裂時發出哭泣般的嘎吱聲,翻倒在地。
我們使勁拖着它踏上漫長的歸途,像拖一頭死去的獵物。
每走幾碼我們就放棄掙紮,坐下來大口喘氣。
不過我們懷着獵人凱旋的心情,樹上散發的冰涼提神的香氣也使我們又有了精神,促使我們繼續。
黃昏時在通向鎮子的紅土路上,我們不停地聽到贊美。
多漂亮的樹啊,哪裡弄來的?路人表揚着橫陳在小車裡的寶物,可我朋友卻躲閃着不願意搭腔。
“那邊。
”她含糊地咕哝。
有一次一輛汽車停下來,有錢的磨房主的懶婆娘伸出頭來嘀咕:“給你兩毛五現金買那棵樹。
”一般情況下我朋友是不敢說“不”的,但這次她迅速地搖了搖頭:“一元我們也不幹。
”磨房主的婆娘堅持:“一元,我的天。
五十分。
到頂了。
天哪。
大姐,你可以去再弄一棵。
”對于她的說法,我朋友想了想輕輕地回應:“我懷疑。
任何東西都沒有替代品。
” 到家了。
奎妮一下躺倒在火邊,一覺睡到第二天,鼾聲大得像人在打。
閣樓裡的皮箱裡裝着:一鞋盒貂尾(一個曾租過老宅一間房的奇怪女士的歌劇服披風上的)、幾卷因磨損而變得金黃的陳年金屬絲、一顆銀色星星、一小段糖果狀的燈泡繩(壞的,毫無疑問很危險)。
可一旦派上用場,它們都是絕好的裝飾,但還遠遠不夠,我朋友想要讓我們的樹像“浸禮會的窗子”一樣閃亮,并被大雪一樣沉的裝飾品壓彎。
但我們買不起“五分一毛店”裡面那些日本産的光鮮玩意。
于是就像往常一樣,一連幾天坐在廚房的桌子邊,手拿剪刀、彩筆和一沓沓彩紙。
我在上面畫畫,我朋友把它們剪下來:許多的貓和魚(因為它們好畫),一些蘋果和西瓜,還有幾個長翅膀的天使,是用留起來的“好時”巧克力條裡的錫箔紙做的。
我們用回形針把這些小制作固定到樹上,又在樹枝上撒了些碎棉花(八月時特地摘的),作為最後一道工序。
我朋友打量着成品的效果,兩手緊握在一起:“現在說實話,巴迪。
它看上去是不是好看得讓人想吃啊?”奎妮想去吃一個天使。
我們為所有屋子前面的窗戶編紮了冬青花環,并用帶子綁好。
接下來的工程是準備給家人的禮物。
給女士們的是紮染圍巾,給男士的是家釀的檸檬甘草阿司匹林糖漿,以備“打獵回來或者出現一絲感冒症狀時”之需。
當到互相準備禮物時,我朋友就和我分開來各自悄悄地忙乎。
我想要給她買一把手柄鑲珍珠的小刀、一台收音機、整整一磅巧克力裹櫻桃(我們有次吃過,後來她總是起誓:“我能隻吃這個活着,巴迪,主啊,是的我能——這可不是在濫用主的名字。
”)。
可實際上,我給她做的是風筝。
她想要送我一輛自行車(她這麼說了有好幾百萬次:“如果我能,巴迪。
一個人在生活中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這已經夠糟糕了。
可是很讨厭,令我氣惱的是不能送給别人你希望他擁有的東西。
總有一天我會的,巴迪。
給你一輛自行車。
别問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偷的。
”)。
實際上,我相當肯定她也在為我做風筝——像去年一樣,還有前年。
大前年我們互相交換的是彈弓。
這些對我來說都很好。
因為我們是放風筝冠軍,像水手一樣對風頗有研究。
我朋友,比我放得還好,她在風輕得都吹不動雲彩的時候,也能把風筝送上天。
平安夜那天下午,我們搜羅到五分錢,去肉鋪買了給奎妮的傳統禮物,一根上好的可供啃咬的牛骨。
骨頭被包裹在漫畫報紙裡,高高地挂在樹上,銀色星星旁邊。
奎妮知道那裡有根骨頭。
她盤踞在樹下用貪婪的目光盯着上面出神。
上床時間到了,她拒絕移動一下。
我自己也和她一樣興奮。
我踢被子翻枕頭,好像是在熱浪灼人的夏夜。
一隻公雞在什麼地方叫起來,叫錯了,因為太陽還在世界的另一邊。
“巴迪,你醒着嗎?”我朋友在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