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怪系統嬉戲的人
關燈
小
中
大
近日,小說家萬城目學為了宣傳新書《通天塔九朔》來到京都,我與萬城目學老師、上田誠老師、角川書店的編輯四人喝了酒。
從高倉路轉入小巷的路口有一家古色古香的“晚菜屋”,就在那家店喝的。
我與上田老師在工作場合外大多是兩人單獨聊天,與萬城目學老師還是第一次正式會面。
其實我本就沒幾個住在京都的熟人。
在不久之前我還認識了綿矢莉莎老師,我拉攏了上田誠老師與綿矢老師,成立了“京都沉澱黨”。
我還摩拳擦掌,計劃把住在東京的萬城目學老師孤立起來,不帶他玩。
然而我的邪惡企圖被綿矢老師結婚搬去關東這件大喜事徹底攪黃了,倒不如說精神上遭受重擊的是我才對。
然而,這些瑣事已經無所謂了。
最有意思的要數萬城目學老師一加進來,我們便聊起了許多始料未及的話題。
我與上田老師大眼瞪小眼的“戀愛空談”立刻就沒市場了。
在萬城目學老師不留情面的追究下,我從上田老師的戀愛相關思想中又獲得了一批新知識。
“萬城目學老師一加進來,就真的像是在聊天了呢。
” “你那算什麼意思啊,登美彥。
” “和上田老師兩人見面的時候,讨論的淨是抽象的玩意兒。
簡直就是竹林清談啊。
我們面對面總有點腼腆的感覺。
” “這麼久的交情了還腼腆個什麼勁?”萬城目學老師目瞪口呆,“你們倆都算是大叔了吧。
” 近幾年我時常會與上田老師相約聊天,十分有趣。
與不同行業的人,尤其是臭味相投的人聊天,總讓人神清氣爽。
無法跟同行說的稚拙見解也能盡情吐露。
如果對方能理解,就有一種觸碰到人之常情的喜悅。
上田老師經常會跟我聊些“演劇”或者“影像”方面的心得,對我也是一種新的刺激。
像我這種過着井底之蛙般生活的人,能遇到上田老師真是有福氣。
也正因此,我才通過上田老師了解到了“歐羅巴企劃”這個奇妙的劇團。
我已經記不清具體的始末,畢竟結識上田老師已經是将近八年前的事。
起因是他在《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影視化企劃中擔任了編劇一職。
或許有點自吹自擂,其實《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是一部相當破天荒的作品,但是能夠成書就已是一個奇迹。
因此我也深知要将它改編為影視有多麼困難。
于是這個企劃在受挫與複活間反反複複,上田老師每次都要重寫一遍劇本,不知不覺就成了《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的世界級權威,可這個企劃直至今日都未實現。
反倒因為這個企劃的牽線,讓動畫版《四疊半神話大系》成真了。
在企劃推進的過程中,我與上田老師聊天的機會也增多了,還開始欣賞歐羅巴企劃的舞台劇。
我第一次看的是《那樣溫柔的石像人》。
之後的《沖浪USB》《羅伯特的駕駛》《月亮與甜食點》《擴建後的擴建波爾卡舞曲》《高樓的大門》《逼近文具行星》這些劇目也都是在舞台前觀看的。
在京都府立文化藝術會館看的《那樣溫柔的石像人》是我首次體驗歐羅巴企劃,因此一直都難以忘懷。
我本身很少看舞台劇,僅僅是“眼前有真人在表演”就足夠愉快了,更何況還迎面感受到了歐羅巴企劃的獨特趣味性。
其中有栩栩如生的角色在彰顯存在,又帶着明确的創作理念,有種系統層面的樂趣。
當天令我記憶猶新的另一件事,就是舞台劇結束後找上田老師打招呼,我們站在走道裡聊了幾句。
氣氛挺尴尬的,我們都有點不好意思。
看來我們倆都很“腼腆”呢。
我想向他表達贊賞與感謝之情,卻沒法兒輕快地說出口。
結果就是年紀一大把的兩個大叔站在通道的陰影處,含混不清地嘀咕着“多謝邀請”或是“哪裡哪裡”這些客套話。
總之再探讨一下小說的問題吧。
把小說分解成最小單位來審視,它就成了從一段文字跳向下一段文字的“流程與節奏”。
你所寫的文字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讓人覺得“挺有趣的”,這些因素才是小說的生命線。
沒了這些因素,在其他方面再努力也是白費勁。
極端一點說,把有趣的文字用有趣的形式連接起來,才能顯得更有趣。
不過,“趣味”是多種多樣的,會有性情各異的“趣味”,甚至還會有搭配在一起就相互抵消的“趣味”。
能聯系在一起就說明那些“趣味”有某種共通之處。
一定存在能讓“趣味”充滿活力甚至進一步增幅的連接方式。
這就是我的大緻思路。
進一步深究連接方式,浮現出來的要素大緻就是角色與故事線。
它們隻能通過讓各種“趣味”相互作用、反複試錯才能探尋到。
當尋找到的多個要素圍繞着同一個中心徹底收縮凝聚之時,才能說“小說寫完了”。
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為什麼要寫上面這段話呢?原因是我認為歐羅巴企劃的舞台劇一定也是經曆同樣的過程創
從高倉路轉入小巷的路口有一家古色古香的“晚菜屋”,就在那家店喝的。
我與上田老師在工作場合外大多是兩人單獨聊天,與萬城目學老師還是第一次正式會面。
其實我本就沒幾個住在京都的熟人。
在不久之前我還認識了綿矢莉莎老師,我拉攏了上田誠老師與綿矢老師,成立了“京都沉澱黨”。
我還摩拳擦掌,計劃把住在東京的萬城目學老師孤立起來,不帶他玩。
然而我的邪惡企圖被綿矢老師結婚搬去關東這件大喜事徹底攪黃了,倒不如說精神上遭受重擊的是我才對。
然而,這些瑣事已經無所謂了。
最有意思的要數萬城目學老師一加進來,我們便聊起了許多始料未及的話題。
我與上田老師大眼瞪小眼的“戀愛空談”立刻就沒市場了。
在萬城目學老師不留情面的追究下,我從上田老師的戀愛相關思想中又獲得了一批新知識。
“萬城目學老師一加進來,就真的像是在聊天了呢。
” “你那算什麼意思啊,登美彥。
” “和上田老師兩人見面的時候,讨論的淨是抽象的玩意兒。
簡直就是竹林清談啊。
我們面對面總有點腼腆的感覺。
” “這麼久的交情了還腼腆個什麼勁?”萬城目學老師目瞪口呆,“你們倆都算是大叔了吧。
” 近幾年我時常會與上田老師相約聊天,十分有趣。
與不同行業的人,尤其是臭味相投的人聊天,總讓人神清氣爽。
無法跟同行說的稚拙見解也能盡情吐露。
如果對方能理解,就有一種觸碰到人之常情的喜悅。
上田老師經常會跟我聊些“演劇”或者“影像”方面的心得,對我也是一種新的刺激。
像我這種過着井底之蛙般生活的人,能遇到上田老師真是有福氣。
也正因此,我才通過上田老師了解到了“歐羅巴企劃”這個奇妙的劇團。
我已經記不清具體的始末,畢竟結識上田老師已經是将近八年前的事。
起因是他在《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影視化企劃中擔任了編劇一職。
或許有點自吹自擂,其實《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是一部相當破天荒的作品,但是能夠成書就已是一個奇迹。
因此我也深知要将它改編為影視有多麼困難。
于是這個企劃在受挫與複活間反反複複,上田老師每次都要重寫一遍劇本,不知不覺就成了《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的世界級權威,可這個企劃直至今日都未實現。
反倒因為這個企劃的牽線,讓動畫版《四疊半神話大系》成真了。
在企劃推進的過程中,我與上田老師聊天的機會也增多了,還開始欣賞歐羅巴企劃的舞台劇。
我第一次看的是《那樣溫柔的石像人》。
之後的《沖浪USB》《羅伯特的駕駛》《月亮與甜食點》《擴建後的擴建波爾卡舞曲》《高樓的大門》《逼近文具行星》這些劇目也都是在舞台前觀看的。
在京都府立文化藝術會館看的《那樣溫柔的石像人》是我首次體驗歐羅巴企劃,因此一直都難以忘懷。
我本身很少看舞台劇,僅僅是“眼前有真人在表演”就足夠愉快了,更何況還迎面感受到了歐羅巴企劃的獨特趣味性。
其中有栩栩如生的角色在彰顯存在,又帶着明确的創作理念,有種系統層面的樂趣。
當天令我記憶猶新的另一件事,就是舞台劇結束後找上田老師打招呼,我們站在走道裡聊了幾句。
氣氛挺尴尬的,我們都有點不好意思。
看來我們倆都很“腼腆”呢。
我想向他表達贊賞與感謝之情,卻沒法兒輕快地說出口。
結果就是年紀一大把的兩個大叔站在通道的陰影處,含混不清地嘀咕着“多謝邀請”或是“哪裡哪裡”這些客套話。
總之再探讨一下小說的問題吧。
把小說分解成最小單位來審視,它就成了從一段文字跳向下一段文字的“流程與節奏”。
你所寫的文字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讓人覺得“挺有趣的”,這些因素才是小說的生命線。
沒了這些因素,在其他方面再努力也是白費勁。
極端一點說,把有趣的文字用有趣的形式連接起來,才能顯得更有趣。
不過,“趣味”是多種多樣的,會有性情各異的“趣味”,甚至還會有搭配在一起就相互抵消的“趣味”。
能聯系在一起就說明那些“趣味”有某種共通之處。
一定存在能讓“趣味”充滿活力甚至進一步增幅的連接方式。
這就是我的大緻思路。
進一步深究連接方式,浮現出來的要素大緻就是角色與故事線。
它們隻能通過讓各種“趣味”相互作用、反複試錯才能探尋到。
當尋找到的多個要素圍繞着同一個中心徹底收縮凝聚之時,才能說“小說寫完了”。
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為什麼要寫上面這段話呢?原因是我認為歐羅巴企劃的舞台劇一定也是經曆同樣的過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