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的鐵道
關燈
小
中
大
當地特産鳄魚肉也端了上來,說是“鳄魚”,其實是鲨魚肉。
目白先生給“鳄魚肉”拍照片的時候,一個喝醉了坐在櫃台上的男顧客說着“要拍照不如把這個也拍了”,便打開腳下的一個箱子。
裡面裝着隻怪物似的甲魚。
不,甲魚的事先放到一邊,來談談最關鍵的“鳄魚肉”口味吧。
那簡直就像躺在柔軟被窩中養大的一塊雞胸肉,有點令人難以捉摸,也算是與姬路站荞麥面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神秘食物。
目白先生嘴上說着“森見你多吃點”,自己卻什麼都不吃,發出品燒酒的咂嘴聲喝紅酒,越喝越醉。
之前想讓我們拍甲魚的男顧客頻頻送來秋波,像是在不服氣地說:“這麼棒的甲魚,為什麼就是不拍照?”酒足飯飽,醉意襲人,我們三個都癱軟在席位上,回過神已是半夜。
目白先生說道:“良宵啊!今晚真是良宵!” 走到屋外,雪依舊下個不停,氣溫也驟降。
隻因在降雪之夜到達了陌生的城鎮,所以我們連自己身處何方都不明不白。
出租車颠簸着駛過暗沉沉的街道,開往“α-1酒店”。
“雪下得真大。
”矢玉小姐開口了,“明天鐵路該不會停運吧?” 出租車司機笑了:“沒事的啦。
你們去廣島吧?” “不,我們要坐三江線。
” “三……三……三江線?!” 司機稍稍沉默了一會兒才說:“那我倒真不知會怎樣呢。
” 這段小插曲過後,雪一直下到天亮還沒停。
“接下來一天可要辛苦了!”我一個人莫名其妙亢奮起來,去食堂連吃兩碗生雞蛋蓋飯,結果難受極了。
正當我後悔不疊的時候,矢玉小姐跑來說:“三江線停了。
” 我們來到三次站,隻見目白先生就站在檢票口前。
據他解釋說,三江線有一部分因為大雪而停止運行,現在派出了代運客車。
坐上面包車的有面容堅毅的女高中生、前往有福溫泉的半老夫婦、優雅的中年女性,還有我們。
面包車駛出市區,不停往山裡開。
一切事物都被雪所包裹,森林就像被澆上了一層砂糖加生奶油。
三江線的鐵路徹底被雪掩埋,隻有雪白的土墩上還立着道口的警報機。
在一座被雪埋沒得甚至難以辨别是否存在的車站,女高中生下了車。
大雪中,她神情毅然地走遠了。
她一個人究竟要走到哪裡去呢? 車窗因為我們的溫度而起了白霧,朝外面望也隻有雪。
漸漸地,意識化作一片朦胧。
這難道不是《旅行與鐵道》雜志的取材嗎?為什麼我們會坐在面包車裡?不過轉念一想,雖說“脫軌”這個詞在鐵道上是禁詞,但旅途中的“脫出常軌”卻再平常不過。
倒不如說,在計劃外的微妙時刻邂逅到未知事物才稱得上真正的旅行。
寫小說也好,坐火車也好,如果一切都按照事先預計的情況發展,會有什麼旅行的意義嗎?并不會有。
既然如此,現在的情況才稱得上真正的旅行,啊,可是我們不在鐵道上啊……我苦苦思索着,隻覺得越來越困。
過了一小會兒,有什麼東西“咚”地砸在我腦袋上,把我吓醒了。
原來是身旁睡着的矢玉小姐與我來了次撞頭。
矢玉小姐因為撞擊的反沖而倒向了另一邊,可仍舊頑強地熟睡着。
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們被關在面包車裡,迷迷糊糊就被拖入雪景之中,等到達石見川本站的時候,已經過了三小時。
車站周邊銀裝素裹,就連NTT[1]的電波塔也積了雪。
隻聽見站前大道上播放着長渕剛的老歌,卻不見行人的蹤影。
在站前的店裡吃過烏冬面和油豆腐壽司後,我們來到了石見川本站内,站台上已經停靠着前往江津的單行列車。
不一會兒,就看見前往三次的列車駛入對面的站台。
車頭上被一大團緊實的雪塊所覆蓋,真是威風凜凜,好似“從鏖戰中歸來的勇者”。
駕駛員下到站台上,伸腳把貼在車頭上的巨大雪塊踢了下來。
然後,我們所乘坐的江津方向列車後退了一小段,重整旗鼓之後,一路推開積雪,奔馳起來。
乘客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去有福溫泉的夫婦、一個男人和兩個孩子。
單行列車在皚皚大雪覆蓋的山間行駛。
竹林被沉重的積雪壓得彎了腰,像是趴在江之川兩側,延綿開來。
滿身大雪的竹子将鐵軌遮蔽,而列車則把它們推向兩邊,一往直前。
那一瞬間無比爽快,飄舞的雪花如暴風雪般掠過列車兩側,讓車窗外變為一片純白。
當有倒塌的竹子在鐵軌上纏繞的時候,駕駛員就隻好停下列車,穿上長筒靴,單手提一把鋸子下車。
乘客們關心地凝視,而駕駛員則踏着沙沙作響的雪地走向前,鋸斷竹子開路。
在這樣反反複複的過程中,車廂内萌生了一種奇異的默契。
每當列車速度放慢,大家就會露出“怎麼回事?”的樣子,去前方一探究竟。
目白先生去了前方就再也沒回來。
有福溫泉夫婦中的丈夫手持攝像機,在車廂裡生龍活虎地來回跑。
問題一解決,
目白先生給“鳄魚肉”拍照片的時候,一個喝醉了坐在櫃台上的男顧客說着“要拍照不如把這個也拍了”,便打開腳下的一個箱子。
裡面裝着隻怪物似的甲魚。
不,甲魚的事先放到一邊,來談談最關鍵的“鳄魚肉”口味吧。
那簡直就像躺在柔軟被窩中養大的一塊雞胸肉,有點令人難以捉摸,也算是與姬路站荞麥面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神秘食物。
目白先生嘴上說着“森見你多吃點”,自己卻什麼都不吃,發出品燒酒的咂嘴聲喝紅酒,越喝越醉。
之前想讓我們拍甲魚的男顧客頻頻送來秋波,像是在不服氣地說:“這麼棒的甲魚,為什麼就是不拍照?”酒足飯飽,醉意襲人,我們三個都癱軟在席位上,回過神已是半夜。
目白先生說道:“良宵啊!今晚真是良宵!” 走到屋外,雪依舊下個不停,氣溫也驟降。
隻因在降雪之夜到達了陌生的城鎮,所以我們連自己身處何方都不明不白。
出租車颠簸着駛過暗沉沉的街道,開往“α-1酒店”。
“雪下得真大。
”矢玉小姐開口了,“明天鐵路該不會停運吧?” 出租車司機笑了:“沒事的啦。
你們去廣島吧?” “不,我們要坐三江線。
” “三……三……三江線?!” 司機稍稍沉默了一會兒才說:“那我倒真不知會怎樣呢。
” 這段小插曲過後,雪一直下到天亮還沒停。
“接下來一天可要辛苦了!”我一個人莫名其妙亢奮起來,去食堂連吃兩碗生雞蛋蓋飯,結果難受極了。
正當我後悔不疊的時候,矢玉小姐跑來說:“三江線停了。
” 我們來到三次站,隻見目白先生就站在檢票口前。
據他解釋說,三江線有一部分因為大雪而停止運行,現在派出了代運客車。
坐上面包車的有面容堅毅的女高中生、前往有福溫泉的半老夫婦、優雅的中年女性,還有我們。
面包車駛出市區,不停往山裡開。
一切事物都被雪所包裹,森林就像被澆上了一層砂糖加生奶油。
三江線的鐵路徹底被雪掩埋,隻有雪白的土墩上還立着道口的警報機。
在一座被雪埋沒得甚至難以辨别是否存在的車站,女高中生下了車。
大雪中,她神情毅然地走遠了。
她一個人究竟要走到哪裡去呢? 車窗因為我們的溫度而起了白霧,朝外面望也隻有雪。
漸漸地,意識化作一片朦胧。
這難道不是《旅行與鐵道》雜志的取材嗎?為什麼我們會坐在面包車裡?不過轉念一想,雖說“脫軌”這個詞在鐵道上是禁詞,但旅途中的“脫出常軌”卻再平常不過。
倒不如說,在計劃外的微妙時刻邂逅到未知事物才稱得上真正的旅行。
寫小說也好,坐火車也好,如果一切都按照事先預計的情況發展,會有什麼旅行的意義嗎?并不會有。
既然如此,現在的情況才稱得上真正的旅行,啊,可是我們不在鐵道上啊……我苦苦思索着,隻覺得越來越困。
過了一小會兒,有什麼東西“咚”地砸在我腦袋上,把我吓醒了。
原來是身旁睡着的矢玉小姐與我來了次撞頭。
矢玉小姐因為撞擊的反沖而倒向了另一邊,可仍舊頑強地熟睡着。
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們被關在面包車裡,迷迷糊糊就被拖入雪景之中,等到達石見川本站的時候,已經過了三小時。
車站周邊銀裝素裹,就連NTT
隻聽見站前大道上播放着長渕剛的老歌,卻不見行人的蹤影。
在站前的店裡吃過烏冬面和油豆腐壽司後,我們來到了石見川本站内,站台上已經停靠着前往江津的單行列車。
不一會兒,就看見前往三次的列車駛入對面的站台。
車頭上被一大團緊實的雪塊所覆蓋,真是威風凜凜,好似“從鏖戰中歸來的勇者”。
駕駛員下到站台上,伸腳把貼在車頭上的巨大雪塊踢了下來。
然後,我們所乘坐的江津方向列車後退了一小段,重整旗鼓之後,一路推開積雪,奔馳起來。
乘客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去有福溫泉的夫婦、一個男人和兩個孩子。
單行列車在皚皚大雪覆蓋的山間行駛。
竹林被沉重的積雪壓得彎了腰,像是趴在江之川兩側,延綿開來。
滿身大雪的竹子将鐵軌遮蔽,而列車則把它們推向兩邊,一往直前。
那一瞬間無比爽快,飄舞的雪花如暴風雪般掠過列車兩側,讓車窗外變為一片純白。
當有倒塌的竹子在鐵軌上纏繞的時候,駕駛員就隻好停下列車,穿上長筒靴,單手提一把鋸子下車。
乘客們關心地凝視,而駕駛員則踏着沙沙作響的雪地走向前,鋸斷竹子開路。
在這樣反反複複的過程中,車廂内萌生了一種奇異的默契。
每當列車速度放慢,大家就會露出“怎麼回事?”的樣子,去前方一探究竟。
目白先生去了前方就再也沒回來。
有福溫泉夫婦中的丈夫手持攝像機,在車廂裡生龍活虎地來回跑。
問題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