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的鐵道
關燈
小
中
大
乘坐單行列車穿越陰陽的脊梁[姬新線·藝備線·三江線·山陰本線]
在與《旅行與鐵道》編輯部的朋友進行過一次商讨後,他們給我送來了車票。
出發地點是姬路,目的地是益田。
計劃是乘坐單行列車,途經姬新線、藝備線、三江線、山陰本線。
順帶一提,我是個懶人,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不配稱作鐵道愛好者。
所以别把我太當回事反倒樂得輕松。
前一夜的新聞裡說“會下雪”,但在姬路站前,一群像樂敦制藥廣告裡的鴿子正掠過百貨商店屋頂來回飛舞,絲毫沒有要下雪的迹象,天空很是晴朗。
與我同行的有朝日新聞出版的責任編輯矢玉小姐與鐵道攝影師目白先生。
我們先在姬路站的站台上吃了“車站荞麥面”。
十幾年前,當我用“青春18車票”行至九州的時候,就曾中途在姬路站下車,吃了這裡的荞麥面。
它釋放出一種獨立于“荞麥面”“烏冬面”,堪稱“第三種面”的詭異存在感,讓人覺得不吃才是虧大了。
可是我壓根兒嘗不出那是用什麼做的面。
甚至讓人懷疑是用姬路站内栽培的某種未知谷物做的,而車站員們連夜用石臼磨粉來做成面條。
即便站廳的布局已經與當年截然不同,“車站荞麥面”的味道卻未曾改變,依舊是分辨不出為何種面條的神秘口感。
我們乘坐姬新線的單行列車,十點二十四分從姬路站出發。
窗外是此起彼伏的低矮山丘,遍布着閑适的城鎮街道。
我挺喜歡坐列車的,因為可以放空頭腦,有種飄飄然的感覺,不過放空頭腦飄飄然的就會犯困。
我一直忍耐到了播磨新宮站換乘的時候,之後就一路昏昏欲睡。
十二點,我們到達了佐用站。
目白先生說過“我必須得拍一張烤大腸烏冬面的照片”,于是大家前去尋找當地特産烤大腸烏冬面。
在半陰的天空下走了一陣子,發現鎮公所的屋頂上懸挂了一塊巨大的标語幕布,上面寫着:挑戰三百萬人次,姬新線等你來乘坐!如此坦率的請求真是難得一見。
既然這麼想求我們坐車,就滿足你們吧。
我們想去的店搬走了,隻好邊打電話詢問,邊穿過佐用的鎮區,走過一條橋,總算在出雲街道邊上找到了那棟小樓。
深藍色的門簾上寫着“一力”二字。
進門沒幾步就擺放着一塊巨大的鐵闆,據說是從母親手中繼承店鋪的大嬸就面對面給我們烤起來了。
把扁烏冬面與烤大腸混在一起做鐵闆燒,然後趁熱從鐵闆直接裝盤,拌上濃郁的醬汁吃。
這可真是美味極了。
“矢玉小姐,你肯定想喝啤酒吧?” “現在能喝嗎?”矢玉小姐違心地推辭,反倒讓目白先生來了勁頭:“那就喝呗!反正我已經拍到好照片了,都夠做扉頁圖了。
妥妥的!” 站在鐵闆對面的大嬸溫和地挖苦道:“喝完酒還要工作嗎?”話雖如此,這濃郁的烤大腸烏冬面與啤酒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啤酒是注定要被喝下肚的。
回到佐用站再乘坐津山方向的列車時,已經是一點三十八分。
在津山站,我們參觀了扇形火車頭的車庫。
在鴉雀無聲的後巷走個十分鐘左右,就能隔着圍欄觀看車庫。
我想起小時候跟着母親去王寺站參觀列車的經曆,很是懷念。
三點半從津山站出發,五點四十二分到達新見站。
我們的肚子是撐不到三次站了,就在站前的土特産店買了啤酒和青花魚壽司。
然而,六點二十分從新見站出發時起,列車中就擠滿了當地的高中生。
我們死死盯着青花魚壽司與啤酒,苦苦等待高中生們下車的瞬間,可有多少高中生下車,就有多少穿着不同制服的高中生同時上車。
高中生們上上下下,此消彼長,就當我們以為會無限延續下去而陷入絕望之時,所有人都在“野馳”這一站走光了,車廂又變得空蕩蕩。
我們在小包廂坐下,終于能用青花魚壽司與啤酒撫慰一下心靈。
随着列車的前行,鐵軌兩旁的積雪悄無聲息地越變越多了。
乘客們一個接一個下了車,七點三十五分到達備後落合站的時候就隻剩下我們幾個。
站台的對面,開往三次的單行列車正孤零零地等待我們。
就像交接貨物一樣,我們從明晃晃的大箱子轉移到了另一個大箱子裡。
“如果我們不坐上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就算我們不在,也會準時發車的。
”矢玉小姐說,“無人乘坐的列車開過來,站台另一邊也有一輛無人乘坐的列車會出發,僅此而已吧。
” “那可真美啊。
”我說。
到達三次的時候已經快晚上九點了。
被積雪覆蓋的站前廣場空蕩蕩的,隻有聖誕節的燈飾在閃爍。
為了消解旅途勞頓,我們打算去一家爐端燒的店,可沒搞明白店在哪兒,隻好滿身雪花地顧影彷徨。
暗沉的天空灑下雪花,街道鴉雀無聲,仿佛日本老電影中的某個場景。
當我們總算找到紅燈籠,踏進店堂時,矢玉小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點好了單。
接二連三端上來的菜式擺了一整桌。
出發地點是姬路,目的地是益田。
計劃是乘坐單行列車,途經姬新線、藝備線、三江線、山陰本線。
順帶一提,我是個懶人,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不配稱作鐵道愛好者。
所以别把我太當回事反倒樂得輕松。
前一夜的新聞裡說“會下雪”,但在姬路站前,一群像樂敦制藥廣告裡的鴿子正掠過百貨商店屋頂來回飛舞,絲毫沒有要下雪的迹象,天空很是晴朗。
與我同行的有朝日新聞出版的責任編輯矢玉小姐與鐵道攝影師目白先生。
我們先在姬路站的站台上吃了“車站荞麥面”。
十幾年前,當我用“青春18車票”行至九州的時候,就曾中途在姬路站下車,吃了這裡的荞麥面。
它釋放出一種獨立于“荞麥面”“烏冬面”,堪稱“第三種面”的詭異存在感,讓人覺得不吃才是虧大了。
可是我壓根兒嘗不出那是用什麼做的面。
甚至讓人懷疑是用姬路站内栽培的某種未知谷物做的,而車站員們連夜用石臼磨粉來做成面條。
即便站廳的布局已經與當年截然不同,“車站荞麥面”的味道卻未曾改變,依舊是分辨不出為何種面條的神秘口感。
我們乘坐姬新線的單行列車,十點二十四分從姬路站出發。
窗外是此起彼伏的低矮山丘,遍布着閑适的城鎮街道。
我挺喜歡坐列車的,因為可以放空頭腦,有種飄飄然的感覺,不過放空頭腦飄飄然的就會犯困。
我一直忍耐到了播磨新宮站換乘的時候,之後就一路昏昏欲睡。
十二點,我們到達了佐用站。
目白先生說過“我必須得拍一張烤大腸烏冬面的照片”,于是大家前去尋找當地特産烤大腸烏冬面。
在半陰的天空下走了一陣子,發現鎮公所的屋頂上懸挂了一塊巨大的标語幕布,上面寫着:挑戰三百萬人次,姬新線等你來乘坐!如此坦率的請求真是難得一見。
既然這麼想求我們坐車,就滿足你們吧。
我們想去的店搬走了,隻好邊打電話詢問,邊穿過佐用的鎮區,走過一條橋,總算在出雲街道邊上找到了那棟小樓。
深藍色的門簾上寫着“一力”二字。
進門沒幾步就擺放着一塊巨大的鐵闆,據說是從母親手中繼承店鋪的大嬸就面對面給我們烤起來了。
把扁烏冬面與烤大腸混在一起做鐵闆燒,然後趁熱從鐵闆直接裝盤,拌上濃郁的醬汁吃。
這可真是美味極了。
“矢玉小姐,你肯定想喝啤酒吧?” “現在能喝嗎?”矢玉小姐違心地推辭,反倒讓目白先生來了勁頭:“那就喝呗!反正我已經拍到好照片了,都夠做扉頁圖了。
妥妥的!” 站在鐵闆對面的大嬸溫和地挖苦道:“喝完酒還要工作嗎?”話雖如此,這濃郁的烤大腸烏冬面與啤酒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啤酒是注定要被喝下肚的。
回到佐用站再乘坐津山方向的列車時,已經是一點三十八分。
在津山站,我們參觀了扇形火車頭的車庫。
在鴉雀無聲的後巷走個十分鐘左右,就能隔着圍欄觀看車庫。
我想起小時候跟着母親去王寺站參觀列車的經曆,很是懷念。
三點半從津山站出發,五點四十二分到達新見站。
我們的肚子是撐不到三次站了,就在站前的土特産店買了啤酒和青花魚壽司。
然而,六點二十分從新見站出發時起,列車中就擠滿了當地的高中生。
我們死死盯着青花魚壽司與啤酒,苦苦等待高中生們下車的瞬間,可有多少高中生下車,就有多少穿着不同制服的高中生同時上車。
高中生們上上下下,此消彼長,就當我們以為會無限延續下去而陷入絕望之時,所有人都在“野馳”這一站走光了,車廂又變得空蕩蕩。
我們在小包廂坐下,終于能用青花魚壽司與啤酒撫慰一下心靈。
随着列車的前行,鐵軌兩旁的積雪悄無聲息地越變越多了。
乘客們一個接一個下了車,七點三十五分到達備後落合站的時候就隻剩下我們幾個。
站台的對面,開往三次的單行列車正孤零零地等待我們。
就像交接貨物一樣,我們從明晃晃的大箱子轉移到了另一個大箱子裡。
“如果我們不坐上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就算我們不在,也會準時發車的。
”矢玉小姐說,“無人乘坐的列車開過來,站台另一邊也有一輛無人乘坐的列車會出發,僅此而已吧。
” “那可真美啊。
”我說。
到達三次的時候已經快晚上九點了。
被積雪覆蓋的站前廣場空蕩蕩的,隻有聖誕節的燈飾在閃爍。
為了消解旅途勞頓,我們打算去一家爐端燒的店,可沒搞明白店在哪兒,隻好滿身雪花地顧影彷徨。
暗沉的天空灑下雪花,街道鴉雀無聲,仿佛日本老電影中的某個場景。
當我們總算找到紅燈籠,踏進店堂時,矢玉小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點好了單。
接二連三端上來的菜式擺了一整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