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塔》時代
關燈
小
中
大
奪目的兩名獲獎者,他們才是引發了熱議,我身邊靜悄悄的。
總不見得寫了一本《太陽之塔》這樣的書,路邊的少女們就會叽叽喳喳圍到身邊來吧。
對我這樣的人來說,是件大好事。
無論如何,我已經準備好了下一本書的題材,于是一邊去研究室,一邊陸續寫起日後收錄在《狐狸的故事》中的怪談風格故事。
我能利用學生時期回憶寫出來的東西全部都裝進了《太陽之塔》,況且我害怕再寫《太陽之塔》這樣的文章,會被人說“他就隻會寫這種玩意兒”。
那真是過剩的恐懼。
就在這時候,讀過《太陽之塔》的太田出版的喜多男先生找到了我。
我們約在百萬遍十字路口的柏青哥店“摩納哥”門口見面,我一去,第一眼就見到個樣貌極具感染力的可疑人士站在那裡,我一邊想着“如果他就是喜多男,那就太糟了”一邊朝他走去,他果真是喜多男先生。
接着我們就去了今出川路的咖啡廳“進進堂”聊天。
我已經記不清聊了些什麼,但應該登在了過去出版的QUICKJAPAN上面。
我還以為是商讨作品呢,不知不覺卻變成了一場專訪。
不過,在專訪的同時,也算是商讨了作品。
我深切希望可以把《太陽之塔》中删除的狸貓平八郎重新用起來,并告訴他想寫一個“關于狸貓的故事”。
可是我缺乏将沒寫出來的作品描述得夠有趣的能力,喜多男先生對我毫無反應。
喜多男先生自信十足地主張道: “雖然《太陽之塔》挺有趣的,但是隻靠一部作品是到達不了大衆視野的。
寫好幾部才會被大衆注意到。
你應該再多寫寫那種學生題材的。
” 我被他的花言巧語哄騙住了。
那麼我究竟該寫什麼好呢? 如果像《太陽之塔》那樣純粹描寫沉溺于幻想的大學生,就會變成如出一轍的故事。
必須加一些新的元素進去才行。
于是我想到了過去寫到一半又因為太艱難而早早死心的、以昭和史為題材的平行世界的故事。
那個設想太過氣吞山河,我根本無法拿捏,可如果是以陳腐大學生為主角,我應該還能有點辦法。
然後我開始了構思。
二〇〇四年初春,我居住了六年的四疊半公寓“仕伏公寓”因為要改造成某大學的宿舍,便不得不搬出去。
又因為有《太陽之塔》獲獎的獎金,我決定搬家。
從住了六年的四疊半公寓裡搬出的行李多得讓人瞠目結舌。
除了大學入學那年從老家搬來那次後,我還是第一次搬家,簡直大吃一驚。
當所有東西都搬出來之後,四疊半公寓顯得驚人地狹小,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如此狹小的空間能讓人覺得那樣廣闊? 搬家的目的地是河原町今出川旁的一座混凝土公寓。
我為什麼選擇那裡呢?是因為我此前的行動範圍都嚴重局限在了鴨川以東,我想通過住在鴨川以西來改變一下生活的氣氛。
于是我便逃脫了四疊半世界,成了個住在六疊間裡的人。
那個公寓裡有專用的廁所和專用的浴室。
對我這個在沒浴室且用公共廁所的四疊半公寓裡住了六年的人來說,這已經是無比奢侈的享受。
我實在太開心了,一個勁兒地泡澡,一個勁兒往廁所跑。
我每天早晨都騎自行車穿過賀茂大橋去研究室。
從賀茂大橋上眺望所見的景緻,是我最喜愛的京都風景之一,也是源自當初的記憶。
每天都從賀茂大橋上騎過,森林、山巒、天空的顔色都會一點點地變化,給人季節流轉的感覺。
之前我都住在東面靠山的地方,所以傍河的生活又讓我覺得很新鮮。
《四疊半神話大系》的誕生 接着,在我長達六年的四疊半生活結束後,我開始執筆書寫《四疊半神話大系》。
當我在白紙上胡亂塗鴉的時候,我産生了一個想法,要給“四疊半”這個窮酸的單詞搭配上一些宏偉華麗的詞來做标題。
正因為寫的是陳腐大學生抱頭亂竄的灰色故事,要是标題都不夠鮮明惹眼,就沒人會來看了。
在尋找華麗辭藻的過程中,我想起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蘇魯神話大系”[1],覺得“神話大系”這個詞夠華麗夠帥氣,《四疊半神話大系》這個标題就誕生了。
内容上不是“神話”也沒有“大系”都無所謂,我從最初就是這個打算。
雖然确定了要寫“平行世界”,但我怎麼也想不出讓平行世界互相關聯的方式。
後來,我又回憶起曾經構思過一篇以“無限增殖的四疊半”為主題的小說,将其與平行世界組合起來時,我才感到“啊,用這個或許能行”。
隻在腦海裡胡思亂想是不會有進展的,我決定姑且先寫寫看。
剛開始寫的時候,就連書中會發生什麼事件都幾乎沒确定。
至于這本小說最終會變成什麼形态,連我也隻知道個大概,隻能說是“有四個故事在平行展開,發生了各種情況,最後會合而為一”。
因此,就連太田出版的喜多男先生在初稿完成之前也壓根兒不知道是怎樣的小說。
這太正常了,因為原作者也不知道啊。
直到今天,我的基本寫作方式也沒怎麼變——向來是一個人随
總不見得寫了一本《太陽之塔》這樣的書,路邊的少女們就會叽叽喳喳圍到身邊來吧。
對我這樣的人來說,是件大好事。
無論如何,我已經準備好了下一本書的題材,于是一邊去研究室,一邊陸續寫起日後收錄在《狐狸的故事》中的怪談風格故事。
我能利用學生時期回憶寫出來的東西全部都裝進了《太陽之塔》,況且我害怕再寫《太陽之塔》這樣的文章,會被人說“他就隻會寫這種玩意兒”。
那真是過剩的恐懼。
就在這時候,讀過《太陽之塔》的太田出版的喜多男先生找到了我。
我們約在百萬遍十字路口的柏青哥店“摩納哥”門口見面,我一去,第一眼就見到個樣貌極具感染力的可疑人士站在那裡,我一邊想着“如果他就是喜多男,那就太糟了”一邊朝他走去,他果真是喜多男先生。
接着我們就去了今出川路的咖啡廳“進進堂”聊天。
我已經記不清聊了些什麼,但應該登在了過去出版的QUICKJAPAN上面。
我還以為是商讨作品呢,不知不覺卻變成了一場專訪。
不過,在專訪的同時,也算是商讨了作品。
我深切希望可以把《太陽之塔》中删除的狸貓平八郎重新用起來,并告訴他想寫一個“關于狸貓的故事”。
可是我缺乏将沒寫出來的作品描述得夠有趣的能力,喜多男先生對我毫無反應。
喜多男先生自信十足地主張道: “雖然《太陽之塔》挺有趣的,但是隻靠一部作品是到達不了大衆視野的。
寫好幾部才會被大衆注意到。
你應該再多寫寫那種學生題材的。
” 我被他的花言巧語哄騙住了。
那麼我究竟該寫什麼好呢? 如果像《太陽之塔》那樣純粹描寫沉溺于幻想的大學生,就會變成如出一轍的故事。
必須加一些新的元素進去才行。
于是我想到了過去寫到一半又因為太艱難而早早死心的、以昭和史為題材的平行世界的故事。
那個設想太過氣吞山河,我根本無法拿捏,可如果是以陳腐大學生為主角,我應該還能有點辦法。
然後我開始了構思。
二〇〇四年初春,我居住了六年的四疊半公寓“仕伏公寓”因為要改造成某大學的宿舍,便不得不搬出去。
又因為有《太陽之塔》獲獎的獎金,我決定搬家。
從住了六年的四疊半公寓裡搬出的行李多得讓人瞠目結舌。
除了大學入學那年從老家搬來那次後,我還是第一次搬家,簡直大吃一驚。
當所有東西都搬出來之後,四疊半公寓顯得驚人地狹小,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如此狹小的空間能讓人覺得那樣廣闊? 搬家的目的地是河原町今出川旁的一座混凝土公寓。
我為什麼選擇那裡呢?是因為我此前的行動範圍都嚴重局限在了鴨川以東,我想通過住在鴨川以西來改變一下生活的氣氛。
于是我便逃脫了四疊半世界,成了個住在六疊間裡的人。
那個公寓裡有專用的廁所和專用的浴室。
對我這個在沒浴室且用公共廁所的四疊半公寓裡住了六年的人來說,這已經是無比奢侈的享受。
我實在太開心了,一個勁兒地泡澡,一個勁兒往廁所跑。
我每天早晨都騎自行車穿過賀茂大橋去研究室。
從賀茂大橋上眺望所見的景緻,是我最喜愛的京都風景之一,也是源自當初的記憶。
每天都從賀茂大橋上騎過,森林、山巒、天空的顔色都會一點點地變化,給人季節流轉的感覺。
之前我都住在東面靠山的地方,所以傍河的生活又讓我覺得很新鮮。
《四疊半神話大系》的誕生 接着,在我長達六年的四疊半生活結束後,我開始執筆書寫《四疊半神話大系》。
當我在白紙上胡亂塗鴉的時候,我産生了一個想法,要給“四疊半”這個窮酸的單詞搭配上一些宏偉華麗的詞來做标題。
正因為寫的是陳腐大學生抱頭亂竄的灰色故事,要是标題都不夠鮮明惹眼,就沒人會來看了。
在尋找華麗辭藻的過程中,我想起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蘇魯神話大系”
内容上不是“神話”也沒有“大系”都無所謂,我從最初就是這個打算。
雖然确定了要寫“平行世界”,但我怎麼也想不出讓平行世界互相關聯的方式。
後來,我又回憶起曾經構思過一篇以“無限增殖的四疊半”為主題的小說,将其與平行世界組合起來時,我才感到“啊,用這個或許能行”。
隻在腦海裡胡思亂想是不會有進展的,我決定姑且先寫寫看。
剛開始寫的時候,就連書中會發生什麼事件都幾乎沒确定。
至于這本小說最終會變成什麼形态,連我也隻知道個大概,隻能說是“有四個故事在平行展開,發生了各種情況,最後會合而為一”。
因此,就連太田出版的喜多男先生在初稿完成之前也壓根兒不知道是怎樣的小說。
這太正常了,因為原作者也不知道啊。
直到今天,我的基本寫作方式也沒怎麼變——向來是一個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