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隧道,意象的國度——《千與千尋》

關燈
動人心”的東西,什麼都行。

    在這個含糊不清的階段,尚不存在明确的故事,甚至連主題也沒有。

     為了讓這些意象接續起來,還需要探尋另外一些東西。

    首先嘗試将截然不同的意象聯系起來。

    要是仍然沒什麼發現,就隻能放棄了。

    不過運氣好的時候,就會不經意間形成類似故事碎片的東西。

    這樣一來,其他的意象也會接二連三地連接上來,逐漸膨脹開來。

    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能從中找出更簡潔的故事流程。

     這時候要盡量隻靠“想用的意象”來描寫。

    如果随着故事的發展寫入了多餘的意象,營造的世界就會像摻了水一樣。

    創作者都難抵這種誘惑:與其讓故事摻水,還不如将展開的方向扭轉,任憑“想用的意象”改變故事的走向。

    意象的密度越高,創作出的世界給人印象越深刻。

    “隻想寫我要的東西,不想寫不要的東西”,如果作者這麼任性的話,又會讓故事不知所雲,作品中的世界本身會崩潰。

     故事與意象。

     尋找出讓二者和諧共處的平衡點,才是我心目中的“創造娛樂”。

    所以在創造一部作品的時候,自然會産生“想用卻無法用的意象”。

    我所寫的作品也一樣,都是“想用卻無法用的意象”堆積成血海屍山後才完成的。

     宮崎駿這個人擁有着無可比拟的妄想力。

    一直以來,他都是幾年才出一部娛樂作品,想必已經積累了數不清的“想用卻用不上的意象”。

    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電影《千與千尋》那條隧道另一邊的世界,或許就是那些因為各種情況而遭到冷遇的意象重獲新生的地方。

    在決定創作一整個脫離現實的異世界的時候,過去沒有出場機會的意象就都像八仙過海一樣,争先恐後要各顯神通了吧。

     千尋所到之處,撲面而來的皆是異想天開的意象。

     鍋爐爺爺那可以在一整面牆的櫥櫃間遊刃有餘的長長手臂、成群結隊收下金平糖的小煤球精、在澡堂中來來往往的各路神仙、湯婆婆那個皺巴巴的大腦袋、體液橫流闖入澡堂的腐爛神,如此豐富的意象組成了一場狂歡遊行,讓人不禁想問:他究竟是怎麼想出這些東西的? 雖說故事的主線是“千尋的成長”,但編織出故事的那些五彩缤紛的絲線,每一條都有趣到令人驚異的程度。

    我們在追随千尋享受故事的同時,就被這些密密麻麻蠢動着又不斷增殖的意象所征服,對這個奇異世界本身入了迷。

    我們已經難以分辨究竟是千尋的故事有趣,還是世界本身有趣。

    這可以說是意象的力量。

     穿越隧道之後,進入的是一個“意象的國度”。

     接着,在打開這個國度的大門之後,電影就變身成了後半部分。

     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在九州有一家開在兩縣交界處的酒店。

    酒店内的走廊裡還畫着兩縣的交界線,可以分别吃到兩個縣的鄉土料理,泡到兩個縣的溫泉。

    在思考《千與千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了這家酒店的建築構造。

    宮崎駿的長篇電影有一種延續到上一部《幽靈公主》的流程模式,而這種模式在《千與千尋》的前半部分就戛然而止,往後又開拓了新的流程,延續至《哈爾的移動城堡》。

    腐爛神引發騷亂的場景與無臉男吞噬青蛙人的場景之間,就像隔開“縣境”般地畫出了一條隐形的邊界線。

     故事的變身有兩個側面。

     首先是“不祥之物”的意象出現了。

     這種意象原本就存在于宮崎駿電影中,随着故事、設定與主題的不同,以各種形式若隐若現。

    而給予它具體形象與逼真動态,讓人真正體會到“這下糟了”的情景,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才有的。

    無臉男鼓脹的身軀、他嘔吐出的污物、白龍化作龍形時飛濺而出的血液,都是這類意象。

    它們與影片播至一半時登場的肮髒腐爛神不同,與前作《幽靈公主》中的邪魔神也不同,能讓人感覺到活生生的“不祥”。

    這一切都是起始,它們日後在《懸崖上的金魚姬》中化作一道海嘯撲面而來。

     我不願意用過于武斷的詞來概括,但它們恐怕就是“死”的意象。

    “活生生的死”這種形容聽上去挺怪的,可在隧道的另一邊就是可能實現的。

    當我們推開意象國度的大門時,有無數歡樂的意象湧出,也會有可怕的意象噴湧而出。

     這部電影實現變身的另一個側面,就是它不再有高潮情節。

     過往的宮崎駿作品都是娛樂作品,一向都具有易于理解的高潮情節。

    《幽靈公主》中有山獸神的發狂,《紅豬》中有飛艇決鬥,《魔女宅急便》中有飛船的事故。

    像我這樣的觀衆就會感覺到“啊,這電影快結束了”。

    人們很容易回到現實中,可以說是人性化設計。

     可是《千與千尋》的高潮在哪裡呢? 失控的無臉男引發的危機,似乎與我們一路看過來的“千尋的故事”有些微妙的偏差。

    千尋要回到原來世界去的故事、千尋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