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
關燈
小
中
大
就是有那種單憑性情就輕率做決定的可悲習慣。
第二天一早下起了雨。
妻子很不情願,我催促着,之後兩人便一起出門向上野車站走去。
那輛編号103的列車,在冰冷的雨中吐着黑煙,等待着發車時刻的到來。
我們仔細地搜索着每一扇車窗,看到阿哲坐在最靠近火車頭的三等車廂裡。
三年前通過汐田介紹我們曾經見過一面。
可是這次看來,她的臉色蒼白了很多,還長出了雙下巴。
阿哲也沒忘記我的模樣,我跟她打了招呼,她馬上從車窗裡向外伸出半個身子,高興地應了我一聲。
我讓阿哲和妻子握了握手。
妻子和阿哲一樣,也是出身貧寒的姑娘,所以我才帶她一起來見見阿哲,該用怎樣的态度和語言才算合适,妻子一定比我明白。
于是我斷定妻子一定會替我好好地安慰阿哲。
但事實卻并非如我所想,阿哲和妻子,都相互拿出貴夫人的語調互相寒暄了幾句,之後彼此就沉默不語了,僅此而已。
火車皮上有一串白色噴漆文字:SUHAFU134273,我不知這是一串什麼符号,就拿着雨傘無聊地在它旁邊咚咚地敲來敲去。
阿哲和妻子就天氣說了三言兩語,對話結束後,大家都覺得無事可做。
阿哲活動着輕輕搭在窗邊的十根圓滾滾的手指,一會兒伸張一會兒收縮,眼睛就隻盯着一個地方看。
我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無趣尴尬的光景,就悄悄地離開,在月台上逛了幾圈。
從列車下翻騰出來的蒸汽,此刻變成冰冷的水霧,白茫茫的一片在我腳邊徘徊。
我在車站的電子大鐘旁站着,遠遠眺望着列車。
列車已被雨水淋濕,反射着柔和的光芒。
從第三節三等車廂裡伸出一張黝黑的臉,他抽抽搭搭嗚咽着,伸長了脖子向來為他送行的五六個人表示惜别。
那時候日本正在和某個國家交戰,這位想必是被動員的士兵吧。
我覺得自己看到了不該看的光景,心裡難受得像是快要窒息了。
多年前,我曾和某個思想團體有些關系,後來找了一些沒志氣的借口脫離了那個組織。
現在,就這麼凝視着眼前的這個士兵,再望望受盡屈辱即将返鄉的阿哲,回想當時的那些不起眼的借口,它們成不成道理,已經無所謂了。
我再次擡頭看看車站的電子鐘,再過三分鐘火車就要開動了。
心裡又一陣難過。
對于任何人來說,作為一個送行的人,發車前的這三分鐘都彌足珍貴。
該說的話似乎都說了,隻剩下相顧無言。
再加上現在這種場合,該說的話,我一個字都想不起來。
妻子要是再聰明一些,再善解人意一些,或許就不需要我來多費勁了。
可是,看吧,妻子隻是站在阿哲旁邊,從剛剛開始就一直闆着臉,沉默地站在那兒。
我狠了狠心,幹脆走到阿哲的窗邊。
馬上就要發車了。
列車即将踏上前方四百五十英裡[1]的行程,月台上一片混亂。
我實在是沒有去體貼他人的才能與胸懷,安慰阿哲的時候,竟然用上了“災難”這個詞。
而此時,腦筋遲鈍的妻子正努力攢集着她的疏淺學識,盯着橫挂在列車一側的青鐵牌上的幾個沾滿水珠的文字,低聲地讀了出來:FORA-O-MO-RI(開往青森)。
[1]1英裡≈1.609千米。
第二天一早下起了雨。
妻子很不情願,我催促着,之後兩人便一起出門向上野車站走去。
那輛編号103的列車,在冰冷的雨中吐着黑煙,等待着發車時刻的到來。
我們仔細地搜索着每一扇車窗,看到阿哲坐在最靠近火車頭的三等車廂裡。
三年前通過汐田介紹我們曾經見過一面。
可是這次看來,她的臉色蒼白了很多,還長出了雙下巴。
阿哲也沒忘記我的模樣,我跟她打了招呼,她馬上從車窗裡向外伸出半個身子,高興地應了我一聲。
我讓阿哲和妻子握了握手。
妻子和阿哲一樣,也是出身貧寒的姑娘,所以我才帶她一起來見見阿哲,該用怎樣的态度和語言才算合适,妻子一定比我明白。
于是我斷定妻子一定會替我好好地安慰阿哲。
但事實卻并非如我所想,阿哲和妻子,都相互拿出貴夫人的語調互相寒暄了幾句,之後彼此就沉默不語了,僅此而已。
火車皮上有一串白色噴漆文字:SUHAFU134273,我不知這是一串什麼符号,就拿着雨傘無聊地在它旁邊咚咚地敲來敲去。
阿哲和妻子就天氣說了三言兩語,對話結束後,大家都覺得無事可做。
阿哲活動着輕輕搭在窗邊的十根圓滾滾的手指,一會兒伸張一會兒收縮,眼睛就隻盯着一個地方看。
我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無趣尴尬的光景,就悄悄地離開,在月台上逛了幾圈。
從列車下翻騰出來的蒸汽,此刻變成冰冷的水霧,白茫茫的一片在我腳邊徘徊。
我在車站的電子大鐘旁站着,遠遠眺望着列車。
列車已被雨水淋濕,反射着柔和的光芒。
從第三節三等車廂裡伸出一張黝黑的臉,他抽抽搭搭嗚咽着,伸長了脖子向來為他送行的五六個人表示惜别。
那時候日本正在和某個國家交戰,這位想必是被動員的士兵吧。
我覺得自己看到了不該看的光景,心裡難受得像是快要窒息了。
多年前,我曾和某個思想團體有些關系,後來找了一些沒志氣的借口脫離了那個組織。
現在,就這麼凝視着眼前的這個士兵,再望望受盡屈辱即将返鄉的阿哲,回想當時的那些不起眼的借口,它們成不成道理,已經無所謂了。
我再次擡頭看看車站的電子鐘,再過三分鐘火車就要開動了。
心裡又一陣難過。
對于任何人來說,作為一個送行的人,發車前的這三分鐘都彌足珍貴。
該說的話似乎都說了,隻剩下相顧無言。
再加上現在這種場合,該說的話,我一個字都想不起來。
妻子要是再聰明一些,再善解人意一些,或許就不需要我來多費勁了。
可是,看吧,妻子隻是站在阿哲旁邊,從剛剛開始就一直闆着臉,沉默地站在那兒。
我狠了狠心,幹脆走到阿哲的窗邊。
馬上就要發車了。
列車即将踏上前方四百五十英裡
我實在是沒有去體貼他人的才能與胸懷,安慰阿哲的時候,竟然用上了“災難”這個詞。
而此時,腦筋遲鈍的妻子正努力攢集着她的疏淺學識,盯着橫挂在列車一側的青鐵牌上的幾個沾滿水珠的文字,低聲地讀了出來:FORA-O-MO-RI(開往青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