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還是自吹自擂,不過卻是實話實說,我在整個高中時期成績一直是A和B,主要是因為習慣每周至少曠課一次,也就是說逃學,這樣我就能去洛厄爾公共圖書館從容地自學一些東西,比如古代的國際象棋典籍,這些書飄逸着學術思想的芳香,它們的裝幀古色古香,引領我進一步閱讀其他令人愉悅的書籍,比如歌德、雨果,尤其是威廉·佩恩[1]的《箴言》,讀書主要是為了炫耀我在讀書。
然而,這喚起了我真正的讀書興趣,緻使我認真閱讀了赫·喬·威爾斯[2]的《世界史綱》、愚蠢地研究了哈佛文學名著,并對第十一版《不列颠百科全書》深感敬佩。
雪白透光的紙上用極小的鉛字印刷,詳細記載了一九一年前發生的所有事件,由牛津和劍橋學者們用翔實豐富的史料和優美動人的文字新近編寫而成——我喜愛書籍和舊圖書館的味道,總在圖書館後面的圓形大廳閱讀,那裡一尊恺撒半身雕像沐浴在明媚的晨光中,半圓形書架一字排開,上面全都是百科全書。
事實上,使我更受教育的是,大約上午十一點,我會漫步走出圖書館,抄近路斜穿基督教青年會附近達頓街的一些小路,以免英語老師喬·梅普爾從窗口裡看見我;随後穿越大商店附近的鐵路橋,跨越裸露的鐵路軌枕,透過這些軌枕,可以看見湍急深沉的河水,上面汩汩地漂浮着冰雪,接着沿米德爾塞克斯街走向裡亞爾圖劇院,我坐在劇院裡小心翼翼仔細觀摩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老電影。
當然我們多數學生都幹過這事兒,但不是八點一刻逃學去圖書館悠閑讀書直至十一點之後再去的,對嗎? 不僅如此,那年冬天我還是洛厄爾高中徑賽運動隊裡成績最好的運動員,我甚至還有時間與瑪吉·卡西迪初戀,戀愛的過程在同名小說裡有詳細叙述。
作為一個橄榄球和徑賽運動明星,一個高分學生,見解獨特,崇尚獨立自由,對之癡迷,以至于當暴風雪襲擊洛厄爾時,隻有我獨自一人在德雷克特樹林裡,四周空無一人,在齊膝深的雪地裡拄着曲棍球球棍徒步跋涉,隻是為了嘗一嘗周日晚餐,在松樹下歇一歇,聽聽愚蠢的烏鴉“呱呱”叫喚。
同時也因為長相英俊身強力壯,我敢肯定那時有許多人對我恨得牙癢癢的,甚至你,老婆,去年秋天你無意中洩露了心聲“咳,我從來沒像你那樣讨人喜歡”。
事實上,我一點兒也不讨人喜歡,而是遭多數人憎恨,真的,我做一切事情都有點過分,試圖在所有方面超過所有的人,當然,接受邀請參加姑娘們的舞會和把我的照片刊登在社交版上除外。
甚至還有足夠時間幹那種事,哈哈,好像我過去在乎,或者如今在乎似的。
那也是虛榮,包括那最後一句話,盡一切努力超過所有的人。
你會高興地知道我得到了應得的懲罰,所以别心急。
下一步就是選大學。
我母親選定哥倫比亞大學,因為她最終想搬到紐約,去看看大城市。
我父親希望我去波士頓學院,因為他的工作單位洛厄爾卡拉漢印刷公司許諾,如果他能勸我上波士頓學院,在弗朗西斯·費伊麾下打球,那麼就給他晉級。
他們也暗示,如果我去了其他學校,那就解雇他。
我前面說過,費伊當時來過我家,我迄今仍然保留着一張他寫給卡拉漢公司的明信片,上面說:“不惜一切代價把傑克弄到波士頓學院。
”(大意如此。
)可是我也想去紐約,見識一下大城市;星期六晚上我究竟能在紐頓嶺或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學到點什麼?而且,我看過那麼多有關紐約的電影,我……嘿,那是無需贅說的了,碼頭區、中央公園、第五大道,人行道上能巧遇唐·阿米契[3],裡茲高級飯店裡能與海蒂·拉瑪[4]照面。
與以往一樣,我認為母親的意見是對的。
她不僅要我把瑪吉·卡西迪留在家鄉,隻身前往紐約求學,而且匆忙去了麥奎德[5],用她在鞋店工作攢下來藏在胸衣裡的可憐積蓄幫我買了大号的運動衣、領帶和襯衫,并安排我住在布魯克林區她繼母那裡,她繼母有一間挺好的大房間,高高的天花闆,比較清靜,所以我能專心學習,考出好成績,橄榄球大賽前能得到充分休息。
父母在廚房裡展開了激烈争論。
我父親被解雇了。
他備受煎熬,到城外四處打工,周末經常搭乘滿是煤煙的舊火車回洛厄爾。
想一想吧,寒冬臘月他住在新英格蘭滿是蟑螂的旅館房裡,陳舊的暖氣裝置“嘶嘶”作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時此刻他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我能獲得成功,使他吃這般苦值得。
父親遭開除當然是件醜聞,卡拉漢印刷公司這樣幹,令我刻骨銘心直到如今,它是我“成功”桂冠上的另一根黑色的羽毛。
說到底,成功究竟意味着什麼?容我打個比方,你拼死努力奮鬥,踩着一些人的屍骨,爬到了你那個行業的頂峰,那樣當你人到中年或更年老一些的時候,你就能待在家裡,樂滋滋地在你自己的花園裡種花弄草,但是因為在那之前你發明了某種更有效的橄榄球引誘戰術,這時,亂民們蜂擁而至,從你的花園裡踐踏過去,踩壞了你所有的鮮花。
對此,你會感覺如何? 二 哥倫比亞大學先安排我去紐約的預備學校補足數學和法語的學分,我在洛厄爾高中時疏忽了這兩門課。
沒什麼大不了的,六歲以前我隻會說法語,所以很自然我一到那裡就得了個A。
數學是基礎的,加拿大裔美國人都會計算。
這所預備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名叫“霍勒斯·曼”的男子高級中學,我猜大概是由一位名叫霍勒斯·曼的怪老頭創建的,這是一所好學校,大理石牆上爬滿了常春藤,一片片綠草地,一條條徑賽跑道,一個個網球場,一個個體操館,樂呵呵的校長和教師,一切都在一座高高的小山之上,俯瞰着紐約城曼哈頓北部的範科特蘭公園。
咳,既然你從未去過那裡,那麼為什麼要費勁說這些細節呢,我還不如說,學校位于紐約二百四十六街,我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繼外婆家裡,每天乘地鐵單程要花兩個半小時。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吓住毛小夥子,甚至今天也一樣。
我是這樣安排生活的,典型的一天: 上學第一天前的那個晚上,我坐在我那張房間中央的大餐桌前,頭頂上是高高的天花闆,我像模像樣筆挺地坐在椅子裡,手裡拿着鋼筆,用在地下室找到的青銅書擋把各種書籍整齊地擺放在我的面前。
我就這樣非常正規地開始了對成功的探求。
我寫道:“日記。
秋,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我的名字叫約翰·路·杜洛茲,不管對于偶然看到這篇日記的讀者來說,這有多麼微不足道。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必要對這本日記的實際存在,以及諸如此類學校裡男生的事情,做一些虛僞的解釋。
”接着我寫道:“抱歉,我用了鋼筆和墨水。
”(“好啦!”我在思考了。
“天哪!哎呀!一貧如洗啊!”)随後我又寫道:“看來好像薩克雷、約翰遜、狄更斯,還有其他作家不得不用鋼筆和墨水編著浩瀚書卷,盡管我毫不謙虛地承認我的打字技術相當熟練,但我還是感到我不應該像熟練打字員打字那樣輕松自如地開始我的文學探求。
我感到重新采用古老的方法寫作,有點兒像默默向那些古老的鬥士、那些不朽文學家的靈魂緻敬。
打住!我并非說我屬于他們那一類人,而是說适合這些文學大家的寫作方法,也一定适合我。
” 寫完這一段,我下樓去地下室,我繼外婆蒂瑪已經把那裡整理成吉蔔賽人似的組合居所:門道裡挂了帷簾和串珠,維多利亞式的網眼花邊飾墊,許許多多玩偶,舒适、漂亮、幹淨、整潔的椅子。
胖乎乎樂呵呵的蒂瑪正在讀報。
她的丈夫尼克是希臘人,信奉福音主義,我外公過世後,繼外婆在新罕布什爾州的納舒厄遇見尼克,随後嫁給了他。
繼外婆與她藍眼睛的女兒伊馮娜住在一起,伊馮娜的丈夫是喬伊·羅伯特。
喬伊在貨車運輸倉庫工作,每晚十一點帶着《每日新聞》下班回家,在廚房餐桌邊穿上T恤衫,便開始讀報。
他們總在地下室裡為我準備好大杯的牛奶和從布魯克林“庫什曼糕點鋪”買來的美味砂糖酸糕。
他們說:“現在早點睡覺,傑克,明天還要上學和練球。
你知道你媽說過的話,你得成功。
”上床之前,我吃飽了酸糕和冰淇淋,準備好第二天的午飯,總是一個樣:我給一份三明治單單抹了黃油,另一份三明治抹花生醬和果醬,再放點水果,不是蘋果就是香蕉,整整齊齊地包好,放進書包。
随後,尼克,尼克繼外公,拉住我的手說:“等你空閑時,我再跟你多講些神父庫格林的事。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書,地下室裡還有很多。
你看這本!”他給了我一本灰塵覆蓋的陳舊的朱爾斯·羅曼[6]的小說,名叫“狂喜”,不,我想是“癡迷”。
我把它拿到樓上,添加到我的藏書之列。
我的房間與伊馮娜姨媽的房間隻相隔一扇雙層玻璃大門,不過門上挂着吉蔔賽帷簾。
我自己的房間有個廢棄的壁爐,一個嵌在凹室裡的小洗滌槽,和一張大床。
從寬敞的布魯克林·托馬斯·沃爾夫[7]窗戶向外看去,我看到了沃爾夫經常瞧見的一模一樣的景象,甚至是在同一個月份裡的:陳舊紅色燈光照在布魯克林倉庫的窗戶上,那裡,男人們穿着汗衫背心,靠在窗台上傾身向外,一邊休息一邊啃着牙簽。
我将疊得整整齊齊的褲子、運動服、撂好的書本和鞋子歸攏并有序擺放,襪子放在最上面,然後洗洗刷刷,上床睡覺。
我把鬧鐘調到,聽清楚了,清晨六點! 清晨六點,我嘟哝着起床,洗洗刷刷,穿戴整齊,下樓拿好午飯包,急匆匆走上布魯克林惹人喜愛卻寒風刺骨的紅色街道,步行三個街區,來到位于富爾頓街的IRT[8]地鐵車站。
我走下階梯,随着數百名手拿報紙和午飯包的人們擠進車站。
一路上,我一直站到時報廣場,整整三刻鐘,天天早晨都這樣。
但是年輕的愣小夥子是如何消磨這段時間的呢?我抽出數學書,一邊站着一邊做我的家庭作業,午飯夾在兩腳之間。
我總在車上找一個角落,在那裡我能用雙腳護着午飯,可以斜着身子,轉過臉去,面對着搖晃的車廂壁學習。
角落裡的味道實在難聞,數百張嘴在呼吸,沒有新鮮空氣進入車廂;令人惡心的女人香水味,舊紐約臭名昭著的大蒜味,老頭咳嗽,在他們雙腳之間偷偷吐痰。
誰能忍受這一切? 每個人。
當我們到達時報廣場的時候,或許是在前一站,位于三十四街上的賓夕法尼亞車站,多數人匆匆下車,去中心區工作,這下好了,我常得到角落裡那個座位,開始學習物理。
這下就容易多了。
列車抵達七十二街時,又有許多工人擠上車來,他們
然而,這喚起了我真正的讀書興趣,緻使我認真閱讀了赫·喬·威爾斯
雪白透光的紙上用極小的鉛字印刷,詳細記載了一九一年前發生的所有事件,由牛津和劍橋學者們用翔實豐富的史料和優美動人的文字新近編寫而成——我喜愛書籍和舊圖書館的味道,總在圖書館後面的圓形大廳閱讀,那裡一尊恺撒半身雕像沐浴在明媚的晨光中,半圓形書架一字排開,上面全都是百科全書。
事實上,使我更受教育的是,大約上午十一點,我會漫步走出圖書館,抄近路斜穿基督教青年會附近達頓街的一些小路,以免英語老師喬·梅普爾從窗口裡看見我;随後穿越大商店附近的鐵路橋,跨越裸露的鐵路軌枕,透過這些軌枕,可以看見湍急深沉的河水,上面汩汩地漂浮着冰雪,接着沿米德爾塞克斯街走向裡亞爾圖劇院,我坐在劇院裡小心翼翼仔細觀摩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老電影。
當然我們多數學生都幹過這事兒,但不是八點一刻逃學去圖書館悠閑讀書直至十一點之後再去的,對嗎? 不僅如此,那年冬天我還是洛厄爾高中徑賽運動隊裡成績最好的運動員,我甚至還有時間與瑪吉·卡西迪初戀,戀愛的過程在同名小說裡有詳細叙述。
作為一個橄榄球和徑賽運動明星,一個高分學生,見解獨特,崇尚獨立自由,對之癡迷,以至于當暴風雪襲擊洛厄爾時,隻有我獨自一人在德雷克特樹林裡,四周空無一人,在齊膝深的雪地裡拄着曲棍球球棍徒步跋涉,隻是為了嘗一嘗周日晚餐,在松樹下歇一歇,聽聽愚蠢的烏鴉“呱呱”叫喚。
同時也因為長相英俊身強力壯,我敢肯定那時有許多人對我恨得牙癢癢的,甚至你,老婆,去年秋天你無意中洩露了心聲“咳,我從來沒像你那樣讨人喜歡”。
事實上,我一點兒也不讨人喜歡,而是遭多數人憎恨,真的,我做一切事情都有點過分,試圖在所有方面超過所有的人,當然,接受邀請參加姑娘們的舞會和把我的照片刊登在社交版上除外。
甚至還有足夠時間幹那種事,哈哈,好像我過去在乎,或者如今在乎似的。
那也是虛榮,包括那最後一句話,盡一切努力超過所有的人。
你會高興地知道我得到了應得的懲罰,所以别心急。
下一步就是選大學。
我母親選定哥倫比亞大學,因為她最終想搬到紐約,去看看大城市。
我父親希望我去波士頓學院,因為他的工作單位洛厄爾卡拉漢印刷公司許諾,如果他能勸我上波士頓學院,在弗朗西斯·費伊麾下打球,那麼就給他晉級。
他們也暗示,如果我去了其他學校,那就解雇他。
我前面說過,費伊當時來過我家,我迄今仍然保留着一張他寫給卡拉漢公司的明信片,上面說:“不惜一切代價把傑克弄到波士頓學院。
”(大意如此。
)可是我也想去紐約,見識一下大城市;星期六晚上我究竟能在紐頓嶺或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學到點什麼?而且,我看過那麼多有關紐約的電影,我……嘿,那是無需贅說的了,碼頭區、中央公園、第五大道,人行道上能巧遇唐·阿米契
與以往一樣,我認為母親的意見是對的。
她不僅要我把瑪吉·卡西迪留在家鄉,隻身前往紐約求學,而且匆忙去了麥奎德
父母在廚房裡展開了激烈争論。
我父親被解雇了。
他備受煎熬,到城外四處打工,周末經常搭乘滿是煤煙的舊火車回洛厄爾。
想一想吧,寒冬臘月他住在新英格蘭滿是蟑螂的旅館房裡,陳舊的暖氣裝置“嘶嘶”作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時此刻他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我能獲得成功,使他吃這般苦值得。
父親遭開除當然是件醜聞,卡拉漢印刷公司這樣幹,令我刻骨銘心直到如今,它是我“成功”桂冠上的另一根黑色的羽毛。
說到底,成功究竟意味着什麼?容我打個比方,你拼死努力奮鬥,踩着一些人的屍骨,爬到了你那個行業的頂峰,那樣當你人到中年或更年老一些的時候,你就能待在家裡,樂滋滋地在你自己的花園裡種花弄草,但是因為在那之前你發明了某種更有效的橄榄球引誘戰術,這時,亂民們蜂擁而至,從你的花園裡踐踏過去,踩壞了你所有的鮮花。
對此,你會感覺如何? 二 哥倫比亞大學先安排我去紐約的預備學校補足數學和法語的學分,我在洛厄爾高中時疏忽了這兩門課。
沒什麼大不了的,六歲以前我隻會說法語,所以很自然我一到那裡就得了個A。
數學是基礎的,加拿大裔美國人都會計算。
這所預備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名叫“霍勒斯·曼”的男子高級中學,我猜大概是由一位名叫霍勒斯·曼的怪老頭創建的,這是一所好學校,大理石牆上爬滿了常春藤,一片片綠草地,一條條徑賽跑道,一個個網球場,一個個體操館,樂呵呵的校長和教師,一切都在一座高高的小山之上,俯瞰着紐約城曼哈頓北部的範科特蘭公園。
咳,既然你從未去過那裡,那麼為什麼要費勁說這些細節呢,我還不如說,學校位于紐約二百四十六街,我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繼外婆家裡,每天乘地鐵單程要花兩個半小時。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吓住毛小夥子,甚至今天也一樣。
我是這樣安排生活的,典型的一天: 上學第一天前的那個晚上,我坐在我那張房間中央的大餐桌前,頭頂上是高高的天花闆,我像模像樣筆挺地坐在椅子裡,手裡拿着鋼筆,用在地下室找到的青銅書擋把各種書籍整齊地擺放在我的面前。
我就這樣非常正規地開始了對成功的探求。
我寫道:“日記。
秋,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我的名字叫約翰·路·杜洛茲,不管對于偶然看到這篇日記的讀者來說,這有多麼微不足道。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必要對這本日記的實際存在,以及諸如此類學校裡男生的事情,做一些虛僞的解釋。
”接着我寫道:“抱歉,我用了鋼筆和墨水。
”(“好啦!”我在思考了。
“天哪!哎呀!一貧如洗啊!”)随後我又寫道:“看來好像薩克雷、約翰遜、狄更斯,還有其他作家不得不用鋼筆和墨水編著浩瀚書卷,盡管我毫不謙虛地承認我的打字技術相當熟練,但我還是感到我不應該像熟練打字員打字那樣輕松自如地開始我的文學探求。
我感到重新采用古老的方法寫作,有點兒像默默向那些古老的鬥士、那些不朽文學家的靈魂緻敬。
打住!我并非說我屬于他們那一類人,而是說适合這些文學大家的寫作方法,也一定适合我。
” 寫完這一段,我下樓去地下室,我繼外婆蒂瑪已經把那裡整理成吉蔔賽人似的組合居所:門道裡挂了帷簾和串珠,維多利亞式的網眼花邊飾墊,許許多多玩偶,舒适、漂亮、幹淨、整潔的椅子。
胖乎乎樂呵呵的蒂瑪正在讀報。
她的丈夫尼克是希臘人,信奉福音主義,我外公過世後,繼外婆在新罕布什爾州的納舒厄遇見尼克,随後嫁給了他。
繼外婆與她藍眼睛的女兒伊馮娜住在一起,伊馮娜的丈夫是喬伊·羅伯特。
喬伊在貨車運輸倉庫工作,每晚十一點帶着《每日新聞》下班回家,在廚房餐桌邊穿上T恤衫,便開始讀報。
他們總在地下室裡為我準備好大杯的牛奶和從布魯克林“庫什曼糕點鋪”買來的美味砂糖酸糕。
他們說:“現在早點睡覺,傑克,明天還要上學和練球。
你知道你媽說過的話,你得成功。
”上床之前,我吃飽了酸糕和冰淇淋,準備好第二天的午飯,總是一個樣:我給一份三明治單單抹了黃油,另一份三明治抹花生醬和果醬,再放點水果,不是蘋果就是香蕉,整整齊齊地包好,放進書包。
随後,尼克,尼克繼外公,拉住我的手說:“等你空閑時,我再跟你多講些神父庫格林的事。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書,地下室裡還有很多。
你看這本!”他給了我一本灰塵覆蓋的陳舊的朱爾斯·羅曼
我把它拿到樓上,添加到我的藏書之列。
我的房間與伊馮娜姨媽的房間隻相隔一扇雙層玻璃大門,不過門上挂着吉蔔賽帷簾。
我自己的房間有個廢棄的壁爐,一個嵌在凹室裡的小洗滌槽,和一張大床。
從寬敞的布魯克林·托馬斯·沃爾夫
我将疊得整整齊齊的褲子、運動服、撂好的書本和鞋子歸攏并有序擺放,襪子放在最上面,然後洗洗刷刷,上床睡覺。
我把鬧鐘調到,聽清楚了,清晨六點! 清晨六點,我嘟哝着起床,洗洗刷刷,穿戴整齊,下樓拿好午飯包,急匆匆走上布魯克林惹人喜愛卻寒風刺骨的紅色街道,步行三個街區,來到位于富爾頓街的IRT
我走下階梯,随着數百名手拿報紙和午飯包的人們擠進車站。
一路上,我一直站到時報廣場,整整三刻鐘,天天早晨都這樣。
但是年輕的愣小夥子是如何消磨這段時間的呢?我抽出數學書,一邊站着一邊做我的家庭作業,午飯夾在兩腳之間。
我總在車上找一個角落,在那裡我能用雙腳護着午飯,可以斜着身子,轉過臉去,面對着搖晃的車廂壁學習。
角落裡的味道實在難聞,數百張嘴在呼吸,沒有新鮮空氣進入車廂;令人惡心的女人香水味,舊紐約臭名昭著的大蒜味,老頭咳嗽,在他們雙腳之間偷偷吐痰。
誰能忍受這一切? 每個人。
當我們到達時報廣場的時候,或許是在前一站,位于三十四街上的賓夕法尼亞車站,多數人匆匆下車,去中心區工作,這下好了,我常得到角落裡那個座位,開始學習物理。
這下就容易多了。
列車抵達七十二街時,又有許多工人擠上車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