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雅德蕾的叙述
我那奧蒂麗的父親出身于霍爾施泰因-普魯士[1]的一個軍官家庭。
她母親是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2]家的人,母親和馮·波格維希先生的婚姻是愛情的結合,在這種婚姻上,很遺憾,理智所起的作用太微不足道了。
至少,這是奧蒂麗的外祖母亨克爾伯爵夫人的看法,她正是上一世紀那種類型的貴族婦女:頭腦冷靜,有決斷,辦事決不猶豫踟蹰,善于用一種既刻薄又粗暴的方式說話,憎惡一切虛假的話語,不喜歡矯揉造作。
她對女兒屈服于感情的行為始終不贊成,認為這種婚姻雖然富有美麗的浪漫情調,卻缺乏慎重的考慮。
馮·波格維希先生是個窮人,亨克爾家族的這一支同樣沒有錢,——也許正是由于這個緣故,伯爵夫人才在耶拿戰役[3]之前兩年來到魏瑪宮廷,擔任侍從女官總管,侍候我們那位從東部省份來的新婚的公爵夫人,那位大公主。
伯爵夫人替她的女兒謀到了一個類似的差使,看來很有前途,同時,她還竭盡全力,設法拆散這一段姻緣,由于物質上的災難愈來愈增多,這對夫妻的幸福已遭到窒息的威脅。
那位普魯士軍官當時俸饷微薄,不可能維持像樣的生活水平,他雖然竭力設法,勉強維持,可是債台高築,生活愈加不安定,——一句話,這對夫妻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母親的願望終于實現:他們分居了,兩人同意各奔前程,盡管暫時不辦理離婚手續。
那位做父親的,把兩個可愛的小姑娘——奧蒂麗和她的小妹妹烏爾莉克——留給他苦難的伴侶照管,他當時到底是什麼樣的心境,那誰也不清楚了。
也許由于他害怕将不得不放棄他心愛的、傳統的而且對他來說也是唯一可能的軍人職業,才忍痛作出這悲慘的決定。
做妻子的心頭流血了;自從她屈服于需要,并向堅決反對這場婚姻的媽媽的壓力屈膝投降以後,她再也沒有快樂的時刻,這一點也就不用多說了。
至于兩個女兒,父親那種騎士般的英俊的形象,深深地銘刻在她們的心頭,永遠擦洗不掉,尤其是深印在情感更深沉、更富于浪漫色彩的大女兒的心上。
您将會看到,奧蒂麗一生多情善感的生活,她對世事的态度和信念,完全根源于她對失去的父親的懷念分居以後,馮·波格維希夫人帶着兩個女兒遷往德紹,過着安靜的隐居生活,她在那兒親身經曆了那段恥辱的和不光彩的日子:腓特烈大帝的軍隊瓦解,祖國毀滅,德意志南部和西部各邦并入了那個可怕的科西嘉人[4]的權力體制之内。
一八〇九年,老伯爵夫人答應給她找一份宮廷差使的諾言能夠實現了,她就以公爵夫人露易絲殿下的侍從女官的身份,遷到我們這兒魏瑪來。
那時候奧蒂麗才十三歲,是一個極其純樸可愛的孩子。
她是在一種不安定和沒有規律的環境中長大的,因為給公爵當差跟有規律的家庭生活很難協調,媽媽忙于宮廷事務,隻好讓孩子放任自流了。
奧蒂麗起初住在宮殿的樓上,後來跟她的外祖母住。
她輪流地跟母親或那位老伯爵夫人住在一起,接受各式各樣的教育,結識了朋友,其中有我自己,雖然比她稍微大了幾歲。
她經常在馮·埃格洛夫施泰因侍從長夫人家裡吃飯,她家的女兒們跟我十分友好,我們就在那兒結成了志同道合的一夥。
在我們中間,年齡似乎并不是用年歲來計算的,因為這是些促使我們迅速成長的年份,在這段時期裡,我們已經從不會飛的雛鳥長成為懂事的大孩子了。
我和奧蒂麗的關系十分親密,因此,很容易體會到她那堅毅的性格和早熟的信念,正是由于這些特點,使她在我們這一群裡成為精神上的領導力量。
在對待政治問題上尤其如此,政治這玩意兒在今天已經不那麼被人重視,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在那天才怪物[5]的主宰下經曆了最嚴酷的考驗和震撼以後,現在已多多少少回複到平靜的局勢,受到神聖的法制力量的保護,不論在公衆或個人的思想上,想得更多的是純粹人類自身的問題,其他一切都丢在腦後了。
然而在那個時候,精神領域差不多完全受到政治的控制。
奧蒂麗熱情地投身到政治中去,在意識上和精神上跟她周圍的環境産生尖銳的矛盾,然而對她這種對立的立場嚴守秘密,不向人吐露——隻有我例外,我是她的知己,她可以把她的感情和想法向我傾訴,把我也吸引到她那個信念和希望的世界中去,讓我跟她一起享受着秘密的喜悅。
是些什麼樣的秘密呢?我們處在萊茵聯盟[6]各國的心髒地帶,我們的公爵得到獲勝的魔王的寬恕,作為他忠誠的臣仆,統治着這個地區;在這裡,到處是一片這樣的氣氛:向那個征服者的天才表示毫不動搖的信心,稱頌他是世界秩序的締造者和歐洲大陸的組織者,要是你表現得不那麼熱心,也得逆來順受,把一切感覺埋藏在心底,——然而我的奧蒂麗在這種環境裡卻是個狂熱的普魯士人。
普魯士軍隊的潰敗并沒有使她動搖,她深信北方的人比薩克森-圖林根人優越,而她自己,正像她所說的,活該倒黴,竟不得不生活在這些薩克森-圖林根人中間,她瞧不起他們,但是這種心情卻又不便流露,隻有對我,她從不隐瞞。
這個可愛的孩子所以英勇不屈,因為她的心中有一個理想的形象,就是普魯士軍官。
不用說,這個崇拜的偶像或多或少帶着她父親的神格化了的特征,是對她失去的父親的懷念。
雖然如此,産生更普遍的同情感覺的,依舊是她的血統在起作用,這種感情使她與遠方的事态息息相關,使她能聽得到那兒局勢的發展,并和它發生接觸,而我們其餘的人呢,對這種局勢卻依然蒙在鼓裡,毫無感覺,她所警覺到的一切,在我看來,似乎是個預言,這個預言在不久以後的事實中得到了證實。
您不難猜到我所說的局勢的發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她故鄉在崩潰以後産生的道德上的覺醒和複活;一切癖好和習俗,不管多麼誘人,多麼精美,如果它們使人意志消沉,被認為可能影響了這次敗局,所有這一切因素,都得堅決地給予蔑視,拒絕,抛棄。
必須舍棄一切虛有其表、華而不實的習俗和想法,使整個民族産生英雄般的淨化作用,把它鍛煉成鋼,這一切,都是為了未來的一個光榮的日子:推翻外國統治,重新獲得自由。
人們自覺地接受命運的考驗,忍受了貧窮;還為了需要而接受另外兩種修道士般的德行和要求:貞潔和服從;此外,還實行自我克制,準備犧牲,遵守社會紀律,把自己的生命獻給祖國。
所有這些道德變化過程都是悄悄地進行着的,甚至秘密地重建軍隊的活動也瞞過了敵人,瞞過了壓迫者。
然而,在我們這個被縛住手腳的小小的天地裡,對這一切簡直一無所知,我們把自己縛在勝利者的車子上,沒有多少憂慮,甚至還深信不疑,——雖然對暴君施加的負擔和強征豪奪,有時候不免呻吟幾聲,如此而已。
在我們的圈子裡,隻有奧蒂麗與這個運動有接觸,當然也是秘密進行的,但她傾注了熱烈的感情。
的确,不論在什麼地方,到處都有一些從事教育事業的知識分子投身到這個複興運動中去,他們是屬于年輕一代的,我那知心朋友很快就和這些人有了聯系,熱情地交換着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在耶拿有一位曆史教授海因裡希·盧登[7],是個懷有崇高的愛國心的優秀人物,他的全部财産和科學設備在那些屈辱和破壞的日子裡遭到毀滅,蕩然無存,不得不和他年輕的妻子重返舊居,住到一所荒涼敗落的、寒冷的、塵土堆積的屋子裡去。
然而他并沒有心灰意懶——正像他大聲宣稱的,隻要戰争打赢了,他将高高興興地忍受一切損失,哪怕成了個身無分文的乞丐,也會望着逃跑的敵人大聲歡笑,慶賀勝利,——他對祖國的事業保持着堅強的信心,他還懂得怎樣用火一般的言語激起他的學生的熱情。
——還有,在這兒魏瑪,有一位文科中學教師,名叫帕索[8],他是梅克倫堡人,善于詞令,剛滿二十一歲,這個人學識淵博,是個在崇高的思想領域中馳騁的好手,熱心祖國的事業和自由。
他講授希臘文(我哥哥阿圖爾[9]那時候和他住在一起,曾請他私人輔導),還教授美學和修辭,他的教授法新穎别緻,他要在知識與生活之間搭上一座橋梁,要把對古典的崇拜與德意志祖國的市民階級自由意識溝通起來,——換一句話說:他要生動地闡述古希臘的文化,把它實際應用到我們現實政治中來。
奧蒂麗與這些人秘密地保持聯系,我簡直可以說:她參加了一個陰謀組織。
然而,在我們這個效忠于皇帝的親法的上流社會裡,她同時過着一個優秀成員需要過的生活,——我不禁産生這樣的印象,她是在過雙重生活,我作為她的朋友和知己,也分享此中樂趣,既盡興享樂,又獲得一種浪漫的刺激。
最近四年來,我眼看我那心肝寶貝被卷進一場愛情的冒險中去,我認為是這種矛盾生活的誘惑起了重要的然而是可悲的作用,我要不惜一切,把她從這個羅網中解救出來。
事情發生在出征俄國的那一年[10]年初,奧古斯特·馮·歌德開始追求奧蒂麗。
上一年他剛從海德爾堡回來,幾乎馬上就擔任了宮廷和國家的職務:他是宮廷侍從,又是公國的财務顧問。
然而,根據大公殿下的意願,事實上,他的職務已大大地減輕了,為的是協助他偉大的父親處理事情,使他父親擺脫各種日常事務和家常瑣事,他還得代表父親出席社交場合,甚至到耶拿去視察,他還幫助保管父親的收藏品,當他的秘書,特别是在裡默爾博士離開以後,裡默爾當時和樞密顧問夫人的女伴烏爾裡希小姐舉行婚禮去了。
年輕的奧古斯特耐心細緻地完成這些任務,他處理家務瑣事,斤斤計較,拘泥迂腐,這種枯燥乏味的事,我這會兒隻能說:他這樣處理這種枯燥乏味的事,的确表明了他的特點。
我并不急于想深入探索這種特點的秘密,我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出于我對他的憐憫和厭惡,這兩種感情奇怪地交織在一起;然而,不論過去或現在,從這個年輕人身上獲得這種印象的不僅僅隻有我一個人:譬如說吧,像裡默爾——他親口告訴我——當時的确對他感到害怕,裡默爾打算建立自己的家庭的決心,也是由于他這位從前的學生回到父母家裡而大大地加快了速度。
奧蒂麗那時候剛開始到宮廷裡去,也許奧古斯特第一次就是在那兒認識她的。
也可能他們是在弗勞恩普蘭的星期日家庭音樂會上相遇的,樞密顧問這些年來一直在家裡舉行這樣的音樂會,他們兩人可能在演出前的排練場上就相識了。
我的朋友擁有各種動人的天賦,她有一副清脆悅耳的歌喉,我喜歡把她這條嗓子稱之為表達内心情感和音樂天才的工具,她因此參加了那個小小的歌唱隊,他們每星期在歌德的家裡排練一次,到了星期天,就在午餐時和飯後在客人面前演出。
憑借這優越的條件,她和偉大的詩人有了個人的接觸,我們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已經看中她了,他喜歡和她談天,喜歡和她開開玩笑,他一點也不隐瞞他對她父親般的好感,稱呼她“小人兒”……的确,我還一點沒有打算向您描繪她那令人傾倒的容貌——我怎麼能夠呢?言語是描繪不出來的——,雖然如此,少女的魅力有它的特色,在這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不着重描述一番。
一雙蔚藍色的會說話的眼睛,一頭濃密的金黃色秀發,一副纖小的絕非朱諾[11]式的身材,卻是那麼秀麗,那麼輕盈,那麼讨人喜歡——簡單一句話,這種類型的姑娘總會交上好運,投合某一個人的個人興趣的,誰長了這麼副容貌和身材,就能在感情和詩歌王國裡赢得最高的榮譽。
别的我不想再說了。
至多我隻想提醒一下,也曾經有過一位類似這個類型的最可愛的姑娘[12],大家都知道他們訂過婚,此後卻沒有了下文,但是據說這已在那些保衛社會秩序的人士中間引起了惱怒。
[13]
是呀,當年那位未婚夫逃之夭夭,現在他的兒子卻開始在可愛的奧蒂麗身上用功夫了——一個新貴族[14]的非婚生子,追求馮·波格維希-亨克爾-多納斯馬爾克家族中的一位姑娘,這件事在這兒的貴族圈子裡引起的惱怒與過去那次在法蘭克福貴族圈子裡引起的惱怒不相上下;隻是他們不便大聲叫嚷,因為這次的情況實在非同尋常,這位新貴族的地位太崇高了,不能一般對待,而且可以感覺得出,是他自己有意識地以滿意的心情為他的兒子作出這種打算。
當然啰,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不過這是我經過周密細緻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我相信不會有錯。
我敢說,是那位做父親的首先對奧蒂麗感興趣,而且正是由于他這種親切的表示才引起兒子的注意,——一經引起他注意,就迅速發展成熱烈的感情,這種激情也表現出像他父親一樣的審美的情趣,他在很多方面有着他父親一樣的鑒賞力,——至少表面上是這樣;其實他自己根本談不上有什麼鑒賞能力,完完全全依靠他的父親,接受他父親的看法,尤其在他和女性的關系方面表現得格外清楚。
不論在後來或者很早以前都是如此!還是讓我談談奧蒂麗吧。
這可愛的人兒第一次和馮·歌德先生相遇時,她的心理狀态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在期待中”。
甚至當她剛是個少女時,已經有人向她求婚,她受到很多人追求,她對付他們,有的假裝癡呆,不表示态度,有的開玩笑似地應付一陣子,似肯非肯。
其實她還沒有愛過誰,她在期待她的第一個情人;過去,她的心似乎一直在修飾打扮,準備迎接這位全能的上帝,現在,這個奇特的、不合常規的、高貴出身的追求者激起了她感情的波濤,她以為她的上帝已經降臨了。
她對偉大詩人的崇敬當然是非常深的;他向她表示的好意使她受寵若驚,——現在,他的兒子前來向她求婚,而且得到他公開的贊同,仿佛是用他的名義進行的,她自己覺得無法抵抗,這有什麼奇怪呢?這件事,仿佛是做父親的返老還童,通過年輕的兒子,自己在向她求婚。
那“年輕的歌德”愛她,——她也幾乎一點也沒有猶豫不決,她在他的身上看到了那個喚醒她的人,她命中注定的男人,她毫不踟蹰地回報了他的愛情。
照我看來:她愈是感到出現的形式十分離奇,她愈是相信這是命中注定。
她覺得愛情是一種變幻莫測的東西,是一種不可預計的力量,它統治着一切,喜歡捉弄理智,使人們的理解力和判斷力都在它面前繳械投降。
她曾經幻想過自己要挑選的小夥子是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是按照她的模子創造出來的人,但比她更高明,更勇敢高尚,更無憂無慮,是個比奧古斯特心境開朗的人物。
奧古斯特跟她想象中的形象太不相似了,在她看來,這似乎是她愛情的現實情況給打上了一個浪漫的烙印。
奧古斯特從小就不是個非常讨人喜歡的孩子,少年時期,也不像是很有出息。
大家認為他壽命不長。
說到他的聰明才智,家庭裡的朋友們普遍有這樣的印象,認為不能指望他有多大的前程。
然而他從童年時期一個多病的孩子長成一個結實的、儀表堂堂的小夥子,——帶點兒沉重、憂郁的表情,也有點呆滞,我使用這個字眼時,我是想到他的一雙眼睛,這雙眼睛可能很美,可能很有神:要是它們能夠更加全神貫注,更加流露自己的真情。
我是從過去的角度談論他,以便能夠更好地打量他,更客觀地判斷他。
不過,我說過的關于他的一些話,都符合這個二十七歲年輕人的情況,甚至比奧蒂麗第一次和他相遇時更真實地符合這個小夥子的面目。
他在社交場合不是個讨人歡喜的活躍人物。
由于他不願意使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由于他生性憂郁,他的心靈被堵塞了,他那郁郁不樂的性格實際上應該稱之為絕望,他走到哪裡,哪裡就彌漫着一種凄涼的氣氛。
他這種郁郁寡歡、默默退讓的心情産生于一個根源:作為傑出人物的兒子,經常面臨着與他的父親作比較的局面,這種比較實在使他氣餒,他生怕會碰到這個局面,對這一點,大家都看在眼裡,了如指掌。
做一個偉大人物的兒子——是很大的福氣,是一種可貴的優越條件,同時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經常不斷地使他的個人自尊心遭到屈辱。
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本題詞簿,年來歲往,這本簿子上寫滿了各式各樣知名人物的名字和題詞,有德國人,也有外國人,有在這兒魏瑪的,也有在跟他父親一起去旅行的那些地方的:哈雷、耶拿、黑爾姆施泰特、普爾蒙特以及卡爾斯巴德。
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強調這年輕人的這一個特殊身份,這個特點在他自己看來是最最不屬于個人的,然而在每個人的心中卻已形成牢固的偏見:就是他作為兒子的身份。
哲學家菲希特[15]教授寫下:“國家對您有着巨大的要求,我們時代獨一無二人物的哲嗣,舉世無雙。
”這句話也許令人鼓舞,可是同時對這年輕人的内心卻是個壓力。
有一位法國官員在題詞簿上寫道:“偉大人物的兒子名垂後世的,世間少有”,誰能猜想這句精辟的題詞在這位年輕人的心中起了什麼作用呢?他會不會把它看作是一種鞭策,努力使自己成為例外?即使如此,也把人逼得喘不過氣來。
倒是但丁在地獄大門上的那段銘文[16],它的意思還比較近似。
與他的父親進行比較,是奧古斯特的緻命傷,他似乎下了個粗暴的決心,無論如何不讓這種現象發生。
他幾乎懷着怨憤的心情,斷然放棄詩歌方面的任何野心,也不願和文藝界發生任何關系,顯而易見,他故意挑選了這樣一條道路:做一個講究實用的普通人,一個清醒冷靜的業務人員,一個智力一般的凡夫俗子。
他下定了這樣的決心,對更高級的東西不屑一顧,哪怕它們在自己身上露了一點苗子,他也必須把它們硬壓下去,不讓它們冒出頭來,不惜一切代價防止出現這種緻命的對比。
可是他不相信自己,他的不滿和喜怒無常,他的懷疑和神經過敏,并不能赢得别人對他的尊敬,同時人們沒法認為他是受了自尊心的驅使。
可以這麼說:破碎的自尊心使他變成了病态。
他所以能夠達到目前的地位,是依靠種種照顧,或者更正确地說,是他的出身強加于他的。
他勉強地順從了,但是并不能阻止它們吞食掉他的男子漢氣概和自尊心。
他接受的教育是零星的,松散的,相當放任的。
他擔任的職位,用不到證明他是不是合适就給了他任命;他自己心裡明白,這是對他的恩寵,而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幹。
如果換了另一個人,或許早已得意揚揚地利用這種優越的條件了;然而,他卻因此忍受着苦痛。
這表示他很正派,隻是他也沒有謝絕由此得到的好處。
我們不要忘記還有另一個因素!我們不要忘記,奧古斯特不僅僅是他父親的兒子,也是他母親的、那位女郎的兒子,因此不可避免地産生了矛盾和窘迫的情況,涉及到他的自尊心和他在這世上的地位。
這是兩種等級之間的沖突,一方面,他的出身是高貴的,另一方面,他的出身又是混雜的,不正常的。
不錯,當他十一歲的時候,在他父親的懇求下,他父親的朋友,那位大公,向他頒發合法出生的旨令,授予他貴族頭銜,但情況并沒有改變,即使六年後他的父母正式結婚,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
他是一個“私生子”,這個概念已牢牢地紮根在人們的頭腦裡,連他自己也是這樣,正像他是“獨一無二人物的兒子”這個概念也已經衆所周知一樣。
有一次,他引起了一場流言蜚語,那是在他十三歲風華正茂的那年,在慶祝大公夫人生日的化裝舞會上,他扮演了愛神,向這位高貴的夫人獻上鮮花和詩句,于是有人大聲譴責,說是不應該讓一個私生子扮作愛神出現在規規矩矩的人們中間。
這種譴責是不是也鑽進了他的耳朵,我可不知道了。
不過,在他後半生中,他一定經常碰到類似的阻力。
他的地位受到他父親的聲望和權威的庇護,也得到大公恩寵的保護,然而這個地位仍舊是模棱兩可的。
他有朋友,在高等文科中學裡、辦公室裡以及他服務的宮廷裡都有——或者人們所謂的朋友。
也可以說,他沒有一個朋友。
他是太多疑了,太沉默寡言了,對他那既高貴又成問題的特殊地位太敏感了。
他的社交範圍總是混雜的。
從他母親那方面,給他引來的是些帶點兒吉蔔賽人風味的人物:很多戲院裡的演員,很多熱愛杯中物的年輕人,他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喜歡喝酒了,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親愛的馮·施泰因伯爵夫人曾經告訴我,這位十一歲的少年,有一次和他母親的那一幫快活的朋友待在一起,他喝下的香槟酒不下于十七杯之多;她自己對此怎麼樣呢,據她說,當他探望她時,她很難限制他喝酒。
她認為——盡管這樣談論一個孩子有多麼奇怪,——那是消除他内心苦痛的一種沖動:借酒澆愁!有一次,他的确忍受了内心的苦痛,因為他父親一眼看到他時哭了,當時他受到巨大的震驚。
那是在一八〇一年大師患重病的時候,痙攣性咳嗽和臉部丹毒把他帶到墳墓的邊緣。
他艱難地逐漸恢複健康,由于身體虛弱,他哭了很多次,特别是當他一眼看見這孩子時就會流下淚水,——于是奧古斯特發現,喝下十七杯酒才能心裡好受些。
做父親的對于他的喝酒并沒有說過多少反對的話,因為大師本人同美酒佳釀的關系也是向來熱情融洽的,也許這使他的兒子很早也染上了這個嗜好。
我們不能不把奧古斯特性格中的很多缺點,例如容易煩躁、憂郁、粗魯、怪僻,歸咎于他很早就日漸沉湎在巴克斯[17]的歡樂中,這真使人感到遺憾。
奧古斯特對奧蒂麗表示的崇敬,既不風雅動人,也不富有情趣,然而這位可愛的姑娘相信,她在這年輕人的身上看到她的命運将得到體現。
她認為,她要用愛情來回報他,盡管這是不大可能的,或者像我剛才所說的,确實是不大可能的。
然而,她的高貴的心靈,她對他生活中悲劇性的哀婉動人的因素,懷有詩一樣的感覺,這些都有助于她的信念。
她夢想自己成為驅除他的惡魔的救星,成為他的善良的天使。
我談到她的這種浪漫的魅力,一方面她是魏瑪上流社會的名門閨秀,另一方面卻是秘密的普魯士愛國志士,過着雙重生活。
她對奧古斯特的愛給這種魅力增添了一種新的濃烈的色彩,因為她自己的見解和那位向她求愛的年輕人家庭成員的見解有分歧,這就加強了她的戀愛的矛盾性質,使它比實際情況更具有愛情的韻味。
至于我們那位精神世界的英雄,德意志的驕傲,給我們民族的榮譽添上了無限光輝的人物,他對祖國的覆滅是不是也像那些高貴的心靈一樣感到悲痛,或者,當解放的時刻臨近,大家的靈魂幾乎要爆炸時,他是不是也一樣熱血沸騰,這我就沒法說了。
我隻能說,他對這兩者都漠然對待,可以說,他在敵人面前把我們棄之不顧了。
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們隻能忘掉它,隻能忍受它,讓我們的感情隻是沉溺在對他的欽慕和熱愛中,欽慕他的天才,熱愛他的偉大的品格。
耶拿之役的災禍也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困難,這些困難,不僅僅來自勝利的法國軍人,也來自作戰之前已經駐紮在魏瑪的那些普魯士人,他們闖入他的花園别墅,拆毀了門和家具,用來生爐火。
這一切他都默默忍受了。
據說,這場臨門的災禍使他損失了足足二千塔勒[18],更不必說那十二桶美酒了。
那些搶劫者甚至在他的卧室裡騷擾他。
不過他并沒有受到掠奪,因為早已在他家的門前派駐了衛兵,元帥們就住在他的家裡:内[19]、奧熱羅[20]拉納[21],最後甚至德農
她母親是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
至少,這是奧蒂麗的外祖母亨克爾伯爵夫人的看法,她正是上一世紀那種類型的貴族婦女:頭腦冷靜,有決斷,辦事決不猶豫踟蹰,善于用一種既刻薄又粗暴的方式說話,憎惡一切虛假的話語,不喜歡矯揉造作。
她對女兒屈服于感情的行為始終不贊成,認為這種婚姻雖然富有美麗的浪漫情調,卻缺乏慎重的考慮。
馮·波格維希先生是個窮人,亨克爾家族的這一支同樣沒有錢,——也許正是由于這個緣故,伯爵夫人才在耶拿戰役
伯爵夫人替她的女兒謀到了一個類似的差使,看來很有前途,同時,她還竭盡全力,設法拆散這一段姻緣,由于物質上的災難愈來愈增多,這對夫妻的幸福已遭到窒息的威脅。
那位普魯士軍官當時俸饷微薄,不可能維持像樣的生活水平,他雖然竭力設法,勉強維持,可是債台高築,生活愈加不安定,——一句話,這對夫妻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母親的願望終于實現:他們分居了,兩人同意各奔前程,盡管暫時不辦理離婚手續。
那位做父親的,把兩個可愛的小姑娘——奧蒂麗和她的小妹妹烏爾莉克——留給他苦難的伴侶照管,他當時到底是什麼樣的心境,那誰也不清楚了。
也許由于他害怕将不得不放棄他心愛的、傳統的而且對他來說也是唯一可能的軍人職業,才忍痛作出這悲慘的決定。
做妻子的心頭流血了;自從她屈服于需要,并向堅決反對這場婚姻的媽媽的壓力屈膝投降以後,她再也沒有快樂的時刻,這一點也就不用多說了。
至于兩個女兒,父親那種騎士般的英俊的形象,深深地銘刻在她們的心頭,永遠擦洗不掉,尤其是深印在情感更深沉、更富于浪漫色彩的大女兒的心上。
您将會看到,奧蒂麗一生多情善感的生活,她對世事的态度和信念,完全根源于她對失去的父親的懷念分居以後,馮·波格維希夫人帶着兩個女兒遷往德紹,過着安靜的隐居生活,她在那兒親身經曆了那段恥辱的和不光彩的日子:腓特烈大帝的軍隊瓦解,祖國毀滅,德意志南部和西部各邦并入了那個可怕的科西嘉人
一八〇九年,老伯爵夫人答應給她找一份宮廷差使的諾言能夠實現了,她就以公爵夫人露易絲殿下的侍從女官的身份,遷到我們這兒魏瑪來。
那時候奧蒂麗才十三歲,是一個極其純樸可愛的孩子。
她是在一種不安定和沒有規律的環境中長大的,因為給公爵當差跟有規律的家庭生活很難協調,媽媽忙于宮廷事務,隻好讓孩子放任自流了。
奧蒂麗起初住在宮殿的樓上,後來跟她的外祖母住。
她輪流地跟母親或那位老伯爵夫人住在一起,接受各式各樣的教育,結識了朋友,其中有我自己,雖然比她稍微大了幾歲。
她經常在馮·埃格洛夫施泰因侍從長夫人家裡吃飯,她家的女兒們跟我十分友好,我們就在那兒結成了志同道合的一夥。
在我們中間,年齡似乎并不是用年歲來計算的,因為這是些促使我們迅速成長的年份,在這段時期裡,我們已經從不會飛的雛鳥長成為懂事的大孩子了。
我和奧蒂麗的關系十分親密,因此,很容易體會到她那堅毅的性格和早熟的信念,正是由于這些特點,使她在我們這一群裡成為精神上的領導力量。
在對待政治問題上尤其如此,政治這玩意兒在今天已經不那麼被人重視,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在那天才怪物
然而在那個時候,精神領域差不多完全受到政治的控制。
奧蒂麗熱情地投身到政治中去,在意識上和精神上跟她周圍的環境産生尖銳的矛盾,然而對她這種對立的立場嚴守秘密,不向人吐露——隻有我例外,我是她的知己,她可以把她的感情和想法向我傾訴,把我也吸引到她那個信念和希望的世界中去,讓我跟她一起享受着秘密的喜悅。
是些什麼樣的秘密呢?我們處在萊茵聯盟
普魯士軍隊的潰敗并沒有使她動搖,她深信北方的人比薩克森-圖林根人優越,而她自己,正像她所說的,活該倒黴,竟不得不生活在這些薩克森-圖林根人中間,她瞧不起他們,但是這種心情卻又不便流露,隻有對我,她從不隐瞞。
這個可愛的孩子所以英勇不屈,因為她的心中有一個理想的形象,就是普魯士軍官。
不用說,這個崇拜的偶像或多或少帶着她父親的神格化了的特征,是對她失去的父親的懷念。
雖然如此,産生更普遍的同情感覺的,依舊是她的血統在起作用,這種感情使她與遠方的事态息息相關,使她能聽得到那兒局勢的發展,并和它發生接觸,而我們其餘的人呢,對這種局勢卻依然蒙在鼓裡,毫無感覺,她所警覺到的一切,在我看來,似乎是個預言,這個預言在不久以後的事實中得到了證實。
您不難猜到我所說的局勢的發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她故鄉在崩潰以後産生的道德上的覺醒和複活;一切癖好和習俗,不管多麼誘人,多麼精美,如果它們使人意志消沉,被認為可能影響了這次敗局,所有這一切因素,都得堅決地給予蔑視,拒絕,抛棄。
必須舍棄一切虛有其表、華而不實的習俗和想法,使整個民族産生英雄般的淨化作用,把它鍛煉成鋼,這一切,都是為了未來的一個光榮的日子:推翻外國統治,重新獲得自由。
人們自覺地接受命運的考驗,忍受了貧窮;還為了需要而接受另外兩種修道士般的德行和要求:貞潔和服從;此外,還實行自我克制,準備犧牲,遵守社會紀律,把自己的生命獻給祖國。
所有這些道德變化過程都是悄悄地進行着的,甚至秘密地重建軍隊的活動也瞞過了敵人,瞞過了壓迫者。
然而,在我們這個被縛住手腳的小小的天地裡,對這一切簡直一無所知,我們把自己縛在勝利者的車子上,沒有多少憂慮,甚至還深信不疑,——雖然對暴君施加的負擔和強征豪奪,有時候不免呻吟幾聲,如此而已。
在我們的圈子裡,隻有奧蒂麗與這個運動有接觸,當然也是秘密進行的,但她傾注了熱烈的感情。
的确,不論在什麼地方,到處都有一些從事教育事業的知識分子投身到這個複興運動中去,他們是屬于年輕一代的,我那知心朋友很快就和這些人有了聯系,熱情地交換着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在耶拿有一位曆史教授海因裡希·盧登
然而他并沒有心灰意懶——正像他大聲宣稱的,隻要戰争打赢了,他将高高興興地忍受一切損失,哪怕成了個身無分文的乞丐,也會望着逃跑的敵人大聲歡笑,慶賀勝利,——他對祖國的事業保持着堅強的信心,他還懂得怎樣用火一般的言語激起他的學生的熱情。
——還有,在這兒魏瑪,有一位文科中學教師,名叫帕索
他講授希臘文(我哥哥阿圖爾
奧蒂麗與這些人秘密地保持聯系,我簡直可以說:她參加了一個陰謀組織。
然而,在我們這個效忠于皇帝的親法的上流社會裡,她同時過着一個優秀成員需要過的生活,——我不禁産生這樣的印象,她是在過雙重生活,我作為她的朋友和知己,也分享此中樂趣,既盡興享樂,又獲得一種浪漫的刺激。
最近四年來,我眼看我那心肝寶貝被卷進一場愛情的冒險中去,我認為是這種矛盾生活的誘惑起了重要的然而是可悲的作用,我要不惜一切,把她從這個羅網中解救出來。
事情發生在出征俄國的那一年
上一年他剛從海德爾堡回來,幾乎馬上就擔任了宮廷和國家的職務:他是宮廷侍從,又是公國的财務顧問。
然而,根據大公殿下的意願,事實上,他的職務已大大地減輕了,為的是協助他偉大的父親處理事情,使他父親擺脫各種日常事務和家常瑣事,他還得代表父親出席社交場合,甚至到耶拿去視察,他還幫助保管父親的收藏品,當他的秘書,特别是在裡默爾博士離開以後,裡默爾當時和樞密顧問夫人的女伴烏爾裡希小姐舉行婚禮去了。
年輕的奧古斯特耐心細緻地完成這些任務,他處理家務瑣事,斤斤計較,拘泥迂腐,這種枯燥乏味的事,我這會兒隻能說:他這樣處理這種枯燥乏味的事,的确表明了他的特點。
我并不急于想深入探索這種特點的秘密,我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出于我對他的憐憫和厭惡,這兩種感情奇怪地交織在一起;然而,不論過去或現在,從這個年輕人身上獲得這種印象的不僅僅隻有我一個人:譬如說吧,像裡默爾——他親口告訴我——當時的确對他感到害怕,裡默爾打算建立自己的家庭的決心,也是由于他這位從前的學生回到父母家裡而大大地加快了速度。
奧蒂麗那時候剛開始到宮廷裡去,也許奧古斯特第一次就是在那兒認識她的。
也可能他們是在弗勞恩普蘭的星期日家庭音樂會上相遇的,樞密顧問這些年來一直在家裡舉行這樣的音樂會,他們兩人可能在演出前的排練場上就相識了。
我的朋友擁有各種動人的天賦,她有一副清脆悅耳的歌喉,我喜歡把她這條嗓子稱之為表達内心情感和音樂天才的工具,她因此參加了那個小小的歌唱隊,他們每星期在歌德的家裡排練一次,到了星期天,就在午餐時和飯後在客人面前演出。
憑借這優越的條件,她和偉大的詩人有了個人的接觸,我們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已經看中她了,他喜歡和她談天,喜歡和她開開玩笑,他一點也不隐瞞他對她父親般的好感,稱呼她“小人兒”……的确,我還一點沒有打算向您描繪她那令人傾倒的容貌——我怎麼能夠呢?言語是描繪不出來的——,雖然如此,少女的魅力有它的特色,在這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不着重描述一番。
一雙蔚藍色的會說話的眼睛,一頭濃密的金黃色秀發,一副纖小的絕非朱諾
别的我不想再說了。
至多我隻想提醒一下,也曾經有過一位類似這個類型的最可愛的姑娘
當然啰,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不過這是我經過周密細緻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我相信不會有錯。
我敢說,是那位做父親的首先對奧蒂麗感興趣,而且正是由于他這種親切的表示才引起兒子的注意,——一經引起他注意,就迅速發展成熱烈的感情,這種激情也表現出像他父親一樣的審美的情趣,他在很多方面有着他父親一樣的鑒賞力,——至少表面上是這樣;其實他自己根本談不上有什麼鑒賞能力,完完全全依靠他的父親,接受他父親的看法,尤其在他和女性的關系方面表現得格外清楚。
不論在後來或者很早以前都是如此!還是讓我談談奧蒂麗吧。
這可愛的人兒第一次和馮·歌德先生相遇時,她的心理狀态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在期待中”。
甚至當她剛是個少女時,已經有人向她求婚,她受到很多人追求,她對付他們,有的假裝癡呆,不表示态度,有的開玩笑似地應付一陣子,似肯非肯。
其實她還沒有愛過誰,她在期待她的第一個情人;過去,她的心似乎一直在修飾打扮,準備迎接這位全能的上帝,現在,這個奇特的、不合常規的、高貴出身的追求者激起了她感情的波濤,她以為她的上帝已經降臨了。
她對偉大詩人的崇敬當然是非常深的;他向她表示的好意使她受寵若驚,——現在,他的兒子前來向她求婚,而且得到他公開的贊同,仿佛是用他的名義進行的,她自己覺得無法抵抗,這有什麼奇怪呢?這件事,仿佛是做父親的返老還童,通過年輕的兒子,自己在向她求婚。
那“年輕的歌德”愛她,——她也幾乎一點也沒有猶豫不決,她在他的身上看到了那個喚醒她的人,她命中注定的男人,她毫不踟蹰地回報了他的愛情。
照我看來:她愈是感到出現的形式十分離奇,她愈是相信這是命中注定。
她覺得愛情是一種變幻莫測的東西,是一種不可預計的力量,它統治着一切,喜歡捉弄理智,使人們的理解力和判斷力都在它面前繳械投降。
她曾經幻想過自己要挑選的小夥子是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是按照她的模子創造出來的人,但比她更高明,更勇敢高尚,更無憂無慮,是個比奧古斯特心境開朗的人物。
奧古斯特跟她想象中的形象太不相似了,在她看來,這似乎是她愛情的現實情況給打上了一個浪漫的烙印。
奧古斯特從小就不是個非常讨人喜歡的孩子,少年時期,也不像是很有出息。
大家認為他壽命不長。
說到他的聰明才智,家庭裡的朋友們普遍有這樣的印象,認為不能指望他有多大的前程。
然而他從童年時期一個多病的孩子長成一個結實的、儀表堂堂的小夥子,——帶點兒沉重、憂郁的表情,也有點呆滞,我使用這個字眼時,我是想到他的一雙眼睛,這雙眼睛可能很美,可能很有神:要是它們能夠更加全神貫注,更加流露自己的真情。
我是從過去的角度談論他,以便能夠更好地打量他,更客觀地判斷他。
不過,我說過的關于他的一些話,都符合這個二十七歲年輕人的情況,甚至比奧蒂麗第一次和他相遇時更真實地符合這個小夥子的面目。
他在社交場合不是個讨人歡喜的活躍人物。
由于他不願意使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由于他生性憂郁,他的心靈被堵塞了,他那郁郁不樂的性格實際上應該稱之為絕望,他走到哪裡,哪裡就彌漫着一種凄涼的氣氛。
他這種郁郁寡歡、默默退讓的心情産生于一個根源:作為傑出人物的兒子,經常面臨着與他的父親作比較的局面,這種比較實在使他氣餒,他生怕會碰到這個局面,對這一點,大家都看在眼裡,了如指掌。
做一個偉大人物的兒子——是很大的福氣,是一種可貴的優越條件,同時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經常不斷地使他的個人自尊心遭到屈辱。
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本題詞簿,年來歲往,這本簿子上寫滿了各式各樣知名人物的名字和題詞,有德國人,也有外國人,有在這兒魏瑪的,也有在跟他父親一起去旅行的那些地方的:哈雷、耶拿、黑爾姆施泰特、普爾蒙特以及卡爾斯巴德。
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強調這年輕人的這一個特殊身份,這個特點在他自己看來是最最不屬于個人的,然而在每個人的心中卻已形成牢固的偏見:就是他作為兒子的身份。
哲學家菲希特
”這句話也許令人鼓舞,可是同時對這年輕人的内心卻是個壓力。
有一位法國官員在題詞簿上寫道:“偉大人物的兒子名垂後世的,世間少有”,誰能猜想這句精辟的題詞在這位年輕人的心中起了什麼作用呢?他會不會把它看作是一種鞭策,努力使自己成為例外?即使如此,也把人逼得喘不過氣來。
倒是但丁在地獄大門上的那段銘文
與他的父親進行比較,是奧古斯特的緻命傷,他似乎下了個粗暴的決心,無論如何不讓這種現象發生。
他幾乎懷着怨憤的心情,斷然放棄詩歌方面的任何野心,也不願和文藝界發生任何關系,顯而易見,他故意挑選了這樣一條道路:做一個講究實用的普通人,一個清醒冷靜的業務人員,一個智力一般的凡夫俗子。
他下定了這樣的決心,對更高級的東西不屑一顧,哪怕它們在自己身上露了一點苗子,他也必須把它們硬壓下去,不讓它們冒出頭來,不惜一切代價防止出現這種緻命的對比。
可是他不相信自己,他的不滿和喜怒無常,他的懷疑和神經過敏,并不能赢得别人對他的尊敬,同時人們沒法認為他是受了自尊心的驅使。
可以這麼說:破碎的自尊心使他變成了病态。
他所以能夠達到目前的地位,是依靠種種照顧,或者更正确地說,是他的出身強加于他的。
他勉強地順從了,但是并不能阻止它們吞食掉他的男子漢氣概和自尊心。
他接受的教育是零星的,松散的,相當放任的。
他擔任的職位,用不到證明他是不是合适就給了他任命;他自己心裡明白,這是對他的恩寵,而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幹。
如果換了另一個人,或許早已得意揚揚地利用這種優越的條件了;然而,他卻因此忍受着苦痛。
這表示他很正派,隻是他也沒有謝絕由此得到的好處。
我們不要忘記還有另一個因素!我們不要忘記,奧古斯特不僅僅是他父親的兒子,也是他母親的、那位女郎的兒子,因此不可避免地産生了矛盾和窘迫的情況,涉及到他的自尊心和他在這世上的地位。
這是兩種等級之間的沖突,一方面,他的出身是高貴的,另一方面,他的出身又是混雜的,不正常的。
不錯,當他十一歲的時候,在他父親的懇求下,他父親的朋友,那位大公,向他頒發合法出生的旨令,授予他貴族頭銜,但情況并沒有改變,即使六年後他的父母正式結婚,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
他是一個“私生子”,這個概念已牢牢地紮根在人們的頭腦裡,連他自己也是這樣,正像他是“獨一無二人物的兒子”這個概念也已經衆所周知一樣。
有一次,他引起了一場流言蜚語,那是在他十三歲風華正茂的那年,在慶祝大公夫人生日的化裝舞會上,他扮演了愛神,向這位高貴的夫人獻上鮮花和詩句,于是有人大聲譴責,說是不應該讓一個私生子扮作愛神出現在規規矩矩的人們中間。
這種譴責是不是也鑽進了他的耳朵,我可不知道了。
不過,在他後半生中,他一定經常碰到類似的阻力。
他的地位受到他父親的聲望和權威的庇護,也得到大公恩寵的保護,然而這個地位仍舊是模棱兩可的。
他有朋友,在高等文科中學裡、辦公室裡以及他服務的宮廷裡都有——或者人們所謂的朋友。
也可以說,他沒有一個朋友。
他是太多疑了,太沉默寡言了,對他那既高貴又成問題的特殊地位太敏感了。
他的社交範圍總是混雜的。
從他母親那方面,給他引來的是些帶點兒吉蔔賽人風味的人物:很多戲院裡的演員,很多熱愛杯中物的年輕人,他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喜歡喝酒了,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親愛的馮·施泰因伯爵夫人曾經告訴我,這位十一歲的少年,有一次和他母親的那一幫快活的朋友待在一起,他喝下的香槟酒不下于十七杯之多;她自己對此怎麼樣呢,據她說,當他探望她時,她很難限制他喝酒。
她認為——盡管這樣談論一個孩子有多麼奇怪,——那是消除他内心苦痛的一種沖動:借酒澆愁!有一次,他的确忍受了内心的苦痛,因為他父親一眼看到他時哭了,當時他受到巨大的震驚。
那是在一八〇一年大師患重病的時候,痙攣性咳嗽和臉部丹毒把他帶到墳墓的邊緣。
他艱難地逐漸恢複健康,由于身體虛弱,他哭了很多次,特别是當他一眼看見這孩子時就會流下淚水,——于是奧古斯特發現,喝下十七杯酒才能心裡好受些。
做父親的對于他的喝酒并沒有說過多少反對的話,因為大師本人同美酒佳釀的關系也是向來熱情融洽的,也許這使他的兒子很早也染上了這個嗜好。
我們不能不把奧古斯特性格中的很多缺點,例如容易煩躁、憂郁、粗魯、怪僻,歸咎于他很早就日漸沉湎在巴克斯
奧古斯特對奧蒂麗表示的崇敬,既不風雅動人,也不富有情趣,然而這位可愛的姑娘相信,她在這年輕人的身上看到她的命運将得到體現。
她認為,她要用愛情來回報他,盡管這是不大可能的,或者像我剛才所說的,确實是不大可能的。
然而,她的高貴的心靈,她對他生活中悲劇性的哀婉動人的因素,懷有詩一樣的感覺,這些都有助于她的信念。
她夢想自己成為驅除他的惡魔的救星,成為他的善良的天使。
我談到她的這種浪漫的魅力,一方面她是魏瑪上流社會的名門閨秀,另一方面卻是秘密的普魯士愛國志士,過着雙重生活。
她對奧古斯特的愛給這種魅力增添了一種新的濃烈的色彩,因為她自己的見解和那位向她求愛的年輕人家庭成員的見解有分歧,這就加強了她的戀愛的矛盾性質,使它比實際情況更具有愛情的韻味。
至于我們那位精神世界的英雄,德意志的驕傲,給我們民族的榮譽添上了無限光輝的人物,他對祖國的覆滅是不是也像那些高貴的心靈一樣感到悲痛,或者,當解放的時刻臨近,大家的靈魂幾乎要爆炸時,他是不是也一樣熱血沸騰,這我就沒法說了。
我隻能說,他對這兩者都漠然對待,可以說,他在敵人面前把我們棄之不顧了。
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們隻能忘掉它,隻能忍受它,讓我們的感情隻是沉溺在對他的欽慕和熱愛中,欽慕他的天才,熱愛他的偉大的品格。
耶拿之役的災禍也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困難,這些困難,不僅僅來自勝利的法國軍人,也來自作戰之前已經駐紮在魏瑪的那些普魯士人,他們闖入他的花園别墅,拆毀了門和家具,用來生爐火。
這一切他都默默忍受了。
據說,這場臨門的災禍使他損失了足足二千塔勒
那些搶劫者甚至在他的卧室裡騷擾他。
不過他并沒有受到掠奪,因為早已在他家的門前派駐了衛兵,元帥們就住在他的家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