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女性般的嘴巴上面隐約地出現了胡須,下巴柔弱無力,褐色的眼睛和鼻子相配,顯得很小,透出一股憂郁的哀求神氣,但是在眼睛上面,兩條絲綢般烏黑的眉毛卻漂亮得出奇。
接吻後的第三天,當她用幹巴巴的字眼向他說明他們的決定時,他就露出這樣的一副臉容。
她告訴他,從今以後,他隻能抱着一種态度:除了友誼,他永遠不要希望從她那兒得到其他的東西。
這一點,難道他自己不知道嗎?——聽到這個明确的決定後,他的臉頰一下子陷落下去,臉色慘白,眼睛,還有絲綢一樣的眉毛,都鼓了起來,和蒼白的臉龐形成鮮明的對照,顯得更黑了。
這位旅客在手帕底下回想起這位缺乏理性的青年人的表情,想到他那惆怅悲切的臉容,不禁咬住嘴唇,忍住了一個動人的微笑。
後來,她向克斯特納描繪了他聽到決定後的這樣一副臉容,這使克斯特納對這位既可愛又荒唐的青年感到憐憫,決定在他和克斯特納共同生日的那天,在那永志不忘的八月二十八日[5],送給他一部袖珍本《荷馬詩集》和一個蝴蝶結,這是她衣服上的蝴蝶結,多少也給他一點安慰……
在手帕底下,夏綠蒂的臉上泛起了紅暈,她那六十三歲的女學生的心跳動得更快了。
她這次準備的那件上衣,是和當年綠蒂的上衣同一個式樣的,隻是胸口上缺少了一個蝴蝶結,年輕的小綠蒂怎麼能猜想到媽媽在那件上衣上的深深的含義呢?那個蝴蝶結不在衣服上了,因為已經到了那一位的手裡了,是她得到未婚夫的同意,送給他作為安慰的。
他高興極了,在贈送給他的這個紀念品上印上了千百個熱吻……卡爾哥哥的女管家如果發現媽媽的這種創造性的安排,一定會撇撇嘴角,不以為然的!其實,她媽媽的這些設想,也是為了她的爸爸的榮譽,為了這位善良忠實的人,他不僅早已同意贈送這件禮物,甚至慫恿她這樣做,盡管他在這位放蕩不羁的王子手裡遭到了種種折磨,差點兒把他最親愛的心上人奪走,然而,當他不辭而别,從此離開他們時,他也和他的小綠蒂一起流下了眼淚。
“他走了,”他們讀着那張便箋時,他們相互這樣說,這張便箋是他在深夜和清晨潦潦草草地寫成的[6]:——“願你們幸福,但願我不會從你們的心中消失……再見,一千遍再見!”——“他走了,”他們輪番地說,連所有的孩子[7]也像尋找什麼東西似的在屋子裡轉來轉去,傷心地說:“他走了!”綠蒂讀着便箋,淚水湧上她的眼眶,她可以放心哭泣,用不着在她的未婚夫面前遮遮蓋蓋了;因為他的眼睛也潤濕了,他一整天沒有談别的事,隻是談到他們的這位朋友: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哪,有時候行動古怪,有些地方不讨人歡喜,然而卻是才華橫溢、超群絕倫,引起人們的關心和同情,從心底裡欽佩他。
她的好人兒就是這樣的。
她是多麼感激他呀,感到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貼近他了,因為他是這麼說的,而且也認為,她為那個走掉的人傷心落淚是十分自然的。
她,這位旅客,現在躺在這兒,眼睛上遮着手帕,包圍在暖洋洋的氣氛裡,不平靜的心中重新泛起感激的浪花。
她的身體微微移動着,仿佛是向一個可靠的胸膛緊緊地靠攏,她的嘴唇重複着他們當時說過的那幾個字:“他走了,”她喃喃地說,那個外地來的第三者走了,她感到輕松,因為她不可能成全他的願望。
她的阿爾貝特聽到這消息後也感到高興,他和她一樣,也曾經被這位飄然遠逝的人所迷惑,那個人光彩炫目的品質和鶴立雞群的才華給了他十分強烈的印象,強烈得差點兒使他犯錯誤,竟然對他們倆合情合理、目标明确的幸福生活的信心發生動搖,有一天,他給她寫了一封短信,表示願意取消他們的盟誓,她可以在這位才華出衆的人和他本人之間自由地作出選擇。
她作出了選擇,——她作出的是一個怎麼樣的選擇呀!——她還是選中了他,這個樸質的出身相同的人,天生是她合适的伴侶,她的漢斯·克裡斯蒂安。
不僅因為忠實的愛情戰勝了誘惑,而且在她的内心深處,她對那個人的神秘的性格深深地感到害怕,——這種性格蘊藏着某些不真實和不可靠的因素,她不知道該怎樣稱呼它們,也不敢給它們取個名稱,後來,她找到一個哀怨而内疚的字眼,稱他是“沒有目标,一刻也不肯安靜的怪物……”。
然而,奇怪的是,這個怪物竟是那麼可愛,那麼憨直,竟是那麼一個真摯的青年,連孩子們也在尋找他,傷心地說:“他走了!” 那個夏天的一連串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在她的手帕底下掠過,一幅幅在明媚的陽光底下的活生生的畫面顯現在她的眼前,一下子又消失了,——克斯特納工作之暇可以陪伴他們時三個人在一起時的景象:沿着山脊散步,他們從山脊上眺望那蜿蜒地流過草地的河流、山谷、山丘、愉快的村莊、城堡、瞭望台,以及修道院和堡壘的廢墟。
那個人有親密的朋友們陪同,面對着自然界絢麗的景色,欣喜若狂,不禁高談闊論起來,一連串隽永的妙語洶湧而出,逗得這一對未婚夫婦大笑不止,幾乎連路也走不動了;有時候,在起居室裡,或戶外的草地上,連續幾小時讀書,他向他們朗誦他心愛的《荷馬詩集》或《芬戈爾之歌》[8],讀着讀着,突然間,情緒激動,淚水湧上了他的眼眶,他把書往身旁一丢,用拳頭連連敲打,然後,看到他們很驚訝,就勃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她想起她和他兩人在一起的情景,他幫她做家務,在菜園子裡幫忙,剪豆角,或者在“德意志騎士團公館”的果園裡幫她采摘水果,——他真是個十足的好人,是個可愛的伴侶,當他顯得愁眉苦臉的時候,隻稍對他看上一眼,或者提醒他一聲,馬上又會振作起來。
這一切,她自己的,他的,他們兩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那些呼喚聲,勸告聲,講述的故事和嬉笑聲,“綠蒂!”“挺好挺好的小綠蒂!”“别花言巧語!侬爬上去,給我采下來丢進籃子裡!”這一切統統浮現在她的眼前,回響在她的耳際。
奇怪的是,所有這些景象和回憶,盡管不是所謂第一手資料,卻竟是分外清晰、明顯,一事不漏;仿佛記憶力并不是把原始的事情一股腦兒保存起來,而是後來不得不從記憶之海的深處一點一滴、一字一句地吸取出來。
它們是根據事實的來龍去脈發掘出來的,是零零星星地重新組成,重新産生的,隻是塗上一層新鮮的色彩,在明亮的光線下呈現出以前沒有料想到的那種重要意義。
那一幕幕情景,使得她的心怦怦跳動着,于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發生了,她回到青年時代的故鄉去了,那一幕幕情景,一會兒交錯出現,一會兒又消失了,成了雜亂的夢幻,她終于入睡了。
今天起身太早,加上旅途又太勞累,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在夢鄉中逗留了兩個小時。
她睡着的時候,完全忘掉了周圍的環境,忘掉了她住宿的這家外地旅館的房間,也忘掉了把她帶回到青年時代去的這趟旅途上的普普通通的驿
接吻後的第三天,當她用幹巴巴的字眼向他說明他們的決定時,他就露出這樣的一副臉容。
她告訴他,從今以後,他隻能抱着一種态度:除了友誼,他永遠不要希望從她那兒得到其他的東西。
這一點,難道他自己不知道嗎?——聽到這個明确的決定後,他的臉頰一下子陷落下去,臉色慘白,眼睛,還有絲綢一樣的眉毛,都鼓了起來,和蒼白的臉龐形成鮮明的對照,顯得更黑了。
這位旅客在手帕底下回想起這位缺乏理性的青年人的表情,想到他那惆怅悲切的臉容,不禁咬住嘴唇,忍住了一個動人的微笑。
後來,她向克斯特納描繪了他聽到決定後的這樣一副臉容,這使克斯特納對這位既可愛又荒唐的青年感到憐憫,決定在他和克斯特納共同生日的那天,在那永志不忘的八月二十八日
她這次準備的那件上衣,是和當年綠蒂的上衣同一個式樣的,隻是胸口上缺少了一個蝴蝶結,年輕的小綠蒂怎麼能猜想到媽媽在那件上衣上的深深的含義呢?那個蝴蝶結不在衣服上了,因為已經到了那一位的手裡了,是她得到未婚夫的同意,送給他作為安慰的。
他高興極了,在贈送給他的這個紀念品上印上了千百個熱吻……卡爾哥哥的女管家如果發現媽媽的這種創造性的安排,一定會撇撇嘴角,不以為然的!其實,她媽媽的這些設想,也是為了她的爸爸的榮譽,為了這位善良忠實的人,他不僅早已同意贈送這件禮物,甚至慫恿她這樣做,盡管他在這位放蕩不羁的王子手裡遭到了種種折磨,差點兒把他最親愛的心上人奪走,然而,當他不辭而别,從此離開他們時,他也和他的小綠蒂一起流下了眼淚。
“他走了,”他們讀着那張便箋時,他們相互這樣說,這張便箋是他在深夜和清晨潦潦草草地寫成的
她的好人兒就是這樣的。
她是多麼感激他呀,感到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貼近他了,因為他是這麼說的,而且也認為,她為那個走掉的人傷心落淚是十分自然的。
她,這位旅客,現在躺在這兒,眼睛上遮着手帕,包圍在暖洋洋的氣氛裡,不平靜的心中重新泛起感激的浪花。
她的身體微微移動着,仿佛是向一個可靠的胸膛緊緊地靠攏,她的嘴唇重複着他們當時說過的那幾個字:“他走了,”她喃喃地說,那個外地來的第三者走了,她感到輕松,因為她不可能成全他的願望。
她的阿爾貝特聽到這消息後也感到高興,他和她一樣,也曾經被這位飄然遠逝的人所迷惑,那個人光彩炫目的品質和鶴立雞群的才華給了他十分強烈的印象,強烈得差點兒使他犯錯誤,竟然對他們倆合情合理、目标明确的幸福生活的信心發生動搖,有一天,他給她寫了一封短信,表示願意取消他們的盟誓,她可以在這位才華出衆的人和他本人之間自由地作出選擇。
她作出了選擇,——她作出的是一個怎麼樣的選擇呀!——她還是選中了他,這個樸質的出身相同的人,天生是她合适的伴侶,她的漢斯·克裡斯蒂安。
不僅因為忠實的愛情戰勝了誘惑,而且在她的内心深處,她對那個人的神秘的性格深深地感到害怕,——這種性格蘊藏着某些不真實和不可靠的因素,她不知道該怎樣稱呼它們,也不敢給它們取個名稱,後來,她找到一個哀怨而内疚的字眼,稱他是“沒有目标,一刻也不肯安靜的怪物……”。
然而,奇怪的是,這個怪物竟是那麼可愛,那麼憨直,竟是那麼一個真摯的青年,連孩子們也在尋找他,傷心地說:“他走了!” 那個夏天的一連串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在她的手帕底下掠過,一幅幅在明媚的陽光底下的活生生的畫面顯現在她的眼前,一下子又消失了,——克斯特納工作之暇可以陪伴他們時三個人在一起時的景象:沿着山脊散步,他們從山脊上眺望那蜿蜒地流過草地的河流、山谷、山丘、愉快的村莊、城堡、瞭望台,以及修道院和堡壘的廢墟。
那個人有親密的朋友們陪同,面對着自然界絢麗的景色,欣喜若狂,不禁高談闊論起來,一連串隽永的妙語洶湧而出,逗得這一對未婚夫婦大笑不止,幾乎連路也走不動了;有時候,在起居室裡,或戶外的草地上,連續幾小時讀書,他向他們朗誦他心愛的《荷馬詩集》或《芬戈爾之歌》
這一切,她自己的,他的,他們兩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那些呼喚聲,勸告聲,講述的故事和嬉笑聲,“綠蒂!”“挺好挺好的小綠蒂!”“别花言巧語!侬爬上去,給我采下來丢進籃子裡!”這一切統統浮現在她的眼前,回響在她的耳際。
奇怪的是,所有這些景象和回憶,盡管不是所謂第一手資料,卻竟是分外清晰、明顯,一事不漏;仿佛記憶力并不是把原始的事情一股腦兒保存起來,而是後來不得不從記憶之海的深處一點一滴、一字一句地吸取出來。
它們是根據事實的來龍去脈發掘出來的,是零零星星地重新組成,重新産生的,隻是塗上一層新鮮的色彩,在明亮的光線下呈現出以前沒有料想到的那種重要意義。
那一幕幕情景,使得她的心怦怦跳動着,于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發生了,她回到青年時代的故鄉去了,那一幕幕情景,一會兒交錯出現,一會兒又消失了,成了雜亂的夢幻,她終于入睡了。
今天起身太早,加上旅途又太勞累,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在夢鄉中逗留了兩個小時。
她睡着的時候,完全忘掉了周圍的環境,忘掉了她住宿的這家外地旅館的房間,也忘掉了把她帶回到青年時代去的這趟旅途上的普普通通的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