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洗劫了一處聖地
關燈
小
中
大
在此之前,我一直有在鋼絲上跳探戈的感覺,聽了他的話,心情居然開始緩慢平複了。
但我怎麼也想不到,第二天早上會見到這樣一幕:尼古拉斯一身牧師打扮出現在我的房門口,黑西服,脖子上套着一圈硬白領。
西服雖然普普通通,配上硬白領便有了不一樣的宗教氣息。
讓人驚奇的是,尼古拉斯的個性與這身打扮看上去很搭,松垮的身形、下溜的肩膀、哀傷的眼神,恰是一副殉道聖徒的形象。
他看着我微笑,但笑得與昨晚在餐廳時完全不同。
“在羅馬很容易搞到這身東西。
”他一邊解釋,一邊把上衣往肩上提,沒用,怎麼弄都不合身,“這麼穿找東西方便。
” “有必要嗎?”我很不解,“你是記者,差不多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 “記者必須出示證件,我也有,但你希望别人知道我們是誰嗎?” 用不着回答,當然不希望。
我穿上灰運動衫,同他一起上了路。
我見過很多大教堂,無不氣勢恢宏。
無論你是誰,隻要有膽踏進如此巨大的建築,漫步于大廳,順着柱子望向一個又一個圓頂,都會在精神層面深刻地自我反省,這是人的本能反應。
再看赫裡福德大教堂,連柱子都經過精雕細琢,每一寸地方都經過精心打造,富麗堂皇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我敢打賭,即使沒有信仰的人走進這樣一處地方,也會突然不顧一切地想要信點什麼。
我們在教堂裡四處閑逛,消磨時間,直到圖書館十點鐘開門才走出教堂。
圖書館在院子東南角,完全沒有其他建築那般威嚴。
一個女人坐在小桌子後面,跟周圍的大部頭古籍一比顯得很渺小。
看到我們過來,她直沖着尼古拉斯微笑緻意,基本上當我不存在。
桌上有個勸捐牌,每人四英鎊,我放了兩個人的錢。
“你們想參觀嗎?”她問。
“我們另有來意,女士。
”尼古拉斯解釋說,“我從美國來,是《聖經》教理會的特使,聽說這裡珍藏的聖書很有名,想親自拜讀一下。
” “這裡隻供展覽,您是……” “尼古拉斯·布洛姆教士,怎麼稱呼你呢,好心的女士?” “莫利·格雷厄姆。
如果您是為了做研究,可以一次查閱一部書,但要提前申請。
” “我們确實應該打好招呼再來,女士,可我為了今天都等了好幾年了,稍微瞧一眼《聖經》總行吧?我會感激不盡的,等你想來美國了,不管什麼時候,我們會衆一定盛情款待。
我今天下午就得回國了……” 尼古拉斯确實很有會說故事。
好心的女人看起來信了,就像我早前一樣。
看到尼古拉斯一臉苦相,她還猶豫了一下,再看到他手上戴着乳膠手套,她離開桌子,說:“跟我來。
” 我們跟了上去,她踩着短促的步點,快步走向一道上了鎖的門,打開,朝聖典分部走。
這地方比我記憶中的樣子小,跟我去過的許多圖書館相比,既不夠大,也不夠漂亮,隻能說……與衆不同,這還多虧了那些鍊子。
這裡收藏着将近兩千部極其珍貴的中世紀原版書,還有許多手稿,全都拴着生鏽的舊鍊子。
小孩子的眼光當然不同于成人,但拿我兩次光顧這裡的體驗相比,有一樣東西沒變,就是彌散在樸素氣氛中的那種神秘感。
所有藏書的外表都很古老、破舊,書頁并不像我們習慣的那樣挺括和平整,甚至可以說,那些不是書,隻是兩片書皮夾着一疊裡出外進、參差不齊的羊皮紙。
她的手捋過面前的書,沒有片刻遲疑,最後停在一部很顯眼的大部頭古籍前,鍊子自然是少不了。
尼古拉斯遞給我一副手套。
“請加倍小心,這是17世紀的珍本,帶有手繪插圖,類似的隻有一部,收藏在倫敦大英圖書館。
對了,你還沒告訴要找哪一類《聖經》……” “自然是新教《聖經》。
” “那我們找對了,”女人滿意地點點頭,“當然這裡還有别的版本。
” 尼古拉斯接過《聖經》,微微躬身,喜形于色,像捧着珍寶一樣。
我心中暗想,要不是害怕弄髒了書,他肯定會親上一口。
“謝謝你,女士,願上帝賜予你豐厚的回報。
”他突然用懇求的眼神盯住她,問:“請問你們有沒有一部叫作《紅書》的書?” “你想
但我怎麼也想不到,第二天早上會見到這樣一幕:尼古拉斯一身牧師打扮出現在我的房門口,黑西服,脖子上套着一圈硬白領。
西服雖然普普通通,配上硬白領便有了不一樣的宗教氣息。
讓人驚奇的是,尼古拉斯的個性與這身打扮看上去很搭,松垮的身形、下溜的肩膀、哀傷的眼神,恰是一副殉道聖徒的形象。
他看着我微笑,但笑得與昨晚在餐廳時完全不同。
“在羅馬很容易搞到這身東西。
”他一邊解釋,一邊把上衣往肩上提,沒用,怎麼弄都不合身,“這麼穿找東西方便。
” “有必要嗎?”我很不解,“你是記者,差不多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 “記者必須出示證件,我也有,但你希望别人知道我們是誰嗎?” 用不着回答,當然不希望。
我穿上灰運動衫,同他一起上了路。
我見過很多大教堂,無不氣勢恢宏。
無論你是誰,隻要有膽踏進如此巨大的建築,漫步于大廳,順着柱子望向一個又一個圓頂,都會在精神層面深刻地自我反省,這是人的本能反應。
再看赫裡福德大教堂,連柱子都經過精雕細琢,每一寸地方都經過精心打造,富麗堂皇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我敢打賭,即使沒有信仰的人走進這樣一處地方,也會突然不顧一切地想要信點什麼。
我們在教堂裡四處閑逛,消磨時間,直到圖書館十點鐘開門才走出教堂。
圖書館在院子東南角,完全沒有其他建築那般威嚴。
一個女人坐在小桌子後面,跟周圍的大部頭古籍一比顯得很渺小。
看到我們過來,她直沖着尼古拉斯微笑緻意,基本上當我不存在。
桌上有個勸捐牌,每人四英鎊,我放了兩個人的錢。
“你們想參觀嗎?”她問。
“我們另有來意,女士。
”尼古拉斯解釋說,“我從美國來,是《聖經》教理會的特使,聽說這裡珍藏的聖書很有名,想親自拜讀一下。
” “這裡隻供展覽,您是……” “尼古拉斯·布洛姆教士,怎麼稱呼你呢,好心的女士?” “莫利·格雷厄姆。
如果您是為了做研究,可以一次查閱一部書,但要提前申請。
” “我們确實應該打好招呼再來,女士,可我為了今天都等了好幾年了,稍微瞧一眼《聖經》總行吧?我會感激不盡的,等你想來美國了,不管什麼時候,我們會衆一定盛情款待。
我今天下午就得回國了……” 尼古拉斯确實很有會說故事。
好心的女人看起來信了,就像我早前一樣。
看到尼古拉斯一臉苦相,她還猶豫了一下,再看到他手上戴着乳膠手套,她離開桌子,說:“跟我來。
” 我們跟了上去,她踩着短促的步點,快步走向一道上了鎖的門,打開,朝聖典分部走。
這地方比我記憶中的樣子小,跟我去過的許多圖書館相比,既不夠大,也不夠漂亮,隻能說……與衆不同,這還多虧了那些鍊子。
這裡收藏着将近兩千部極其珍貴的中世紀原版書,還有許多手稿,全都拴着生鏽的舊鍊子。
小孩子的眼光當然不同于成人,但拿我兩次光顧這裡的體驗相比,有一樣東西沒變,就是彌散在樸素氣氛中的那種神秘感。
所有藏書的外表都很古老、破舊,書頁并不像我們習慣的那樣挺括和平整,甚至可以說,那些不是書,隻是兩片書皮夾着一疊裡出外進、參差不齊的羊皮紙。
她的手捋過面前的書,沒有片刻遲疑,最後停在一部很顯眼的大部頭古籍前,鍊子自然是少不了。
尼古拉斯遞給我一副手套。
“請加倍小心,這是17世紀的珍本,帶有手繪插圖,類似的隻有一部,收藏在倫敦大英圖書館。
對了,你還沒告訴要找哪一類《聖經》……” “自然是新教《聖經》。
” “那我們找對了,”女人滿意地點點頭,“當然這裡還有别的版本。
” 尼古拉斯接過《聖經》,微微躬身,喜形于色,像捧着珍寶一樣。
我心中暗想,要不是害怕弄髒了書,他肯定會親上一口。
“謝謝你,女士,願上帝賜予你豐厚的回報。
”他突然用懇求的眼神盯住她,問:“請問你們有沒有一部叫作《紅書》的書?” “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