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途

關燈
,果然沒有動靜了。

    他跪在地上,疊起雙手在對方胸口使勁按壓,直按得滿頭大汗,雙臂酸疼,然後沮喪得一屁股坐到地上,氣喘籲籲地說:“才讓州長啦,你就一點也不留戀我們嗎?”就見才讓州長嘴唇抖了一下,一股氣息噗然而出。

    眼鏡曼巴說:“又活啦。

    ” 直到才讓州長能夠說話,父親才知道了他被困雪野,差點被狼吃掉的原因:他去省上參加學習班結束後,又作為交換幹部,到玉樹州當了一年多州長,回到阿尼瑪卿州後發現,州委内部的人事變動很大,幾乎所有的要害部門都換掉了他信得過的人。

    為此王石從各縣調來了一些人,其中包括了沁多縣的果果,果果現在是州委辦公室副主任,見了自己連腰都不彎一下。

    他雖然還是副書記和州長,但已經不是頤指氣使的那個人了,窩窩囊囊幹着,有點消極,也有點郁悶,喜歡一個人騎着馬下鄉,并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自由自在地喝酒吃肉,青稞酒是管夠的,白酒卻要自帶,開始是一個星期醉一回,後來就天天不清醒了。

    沒想到雪災會來幹涉他,陪同他的公社幹部都去抗災保畜,隻留下喝得不省人事的他待在帳房裡,結果就成了狼群的目标,幾乎死掉。

    才讓州長在父親的宿舍躺了半個月後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校園裡,好奇地看看這看看那,尤其是見到老師,總要點頭哈腰:“辛苦啦,辛苦啦,你是……”被問到的人自然會告訴他自己的名字,他點着頭,不斷重複着對方的名字,“記住啦,記住啦。

    ”讓他吃驚的是,老師中居然有他認識的:“這不是李秘書長嗎?什麼時候到的沁多?”“啊啧啧,香薩主任怎麼也來當老師啦?”後來州上派車來接他,他對送出校門的父親說:“你這個人不得了,把學校搞成了一個藏龍卧虎的地方。

    ”父親岔開話題說:“雖然你是州長,但也有沒人保護的時候,我得送你一樣東西的要哩,你等等。

    ”父親送給才讓州長一隻不到一歲的藏獒,那是角巴家的大藏獒當周和梅朵紅的孩子。

    才讓州長打了一下小藏獒的頭問道:“叫什麼?”“奔森。

    ”“是你起的名字吧?那就謝謝啦。

    ”“你以後常來,學校就是你的家。

    ”才讓州長答應着走了,卻再也沒有來過。

     母親來了,不是來探親,而是來工作,因為毛主席說了,要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母親先被下放到了西甯西郊的鄉村衛生院,幹了一年多,又通知她必須去更遠的地方,青海農區民和縣的縣衛生院或者樂都縣的縣衛生院。

    她打電話跟父親商量,到底選擇哪一個?父親說:“哪裡也别選啦,幹脆來牧區吧,我們這裡比任何地方都缺醫少藥,整個沁多縣隻有一個小小的衛生所。

    ”母親說:“我也這麼想,先前兩地分居是因為西甯有家有父母,現在離了家還要兩地分居,那還不如去牧區,離你近一點,我明天就去醫院提交申請。

    ” 母親在阿尼瑪卿州駐西甯辦事處搭順車到了沁多縣。

    父親提前來到縣上,通過旦增縣長安排好了住所,正好碰到果果從州上回來探親,請他幫忙找了兩塊門闆拼起床鋪,又從會議室搬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生鐵爐子和煙筒,讓它像個家的樣子。

    住所緊挨着衛生所,形成了一排十幾間磚瓦的平房,就在縣機關的院子裡。

    這樣的布局說明衛生所并不對外,隻是個給縣機關工作人員看病開藥的地方。

    父親問:“怎麼樣,還可以吧?”母親說:“可以什麼?”“我是說清淨。

    ”母親好像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來這裡是圖清淨的?”“那你圖什麼?”母親歎口氣說:“我也不知道,上了班再說。

    ”父親呵呵一笑:“要是你不想圖清淨,就有你忙的。

    ”母親說:“這個家缺一樣東西,書架,我的書往哪裡放?” 衛生所隻有兩個漢族男醫生,姓李的兼着所長,姓宋的兼着副所長,兩個人同時又都是護士。

    母親上班第一天,李醫生去總務科申請一張辦公桌,總務科說沒有閑桌子,他便去食堂搬來了一張沒有抽屜的飯桌,不好意思地說:“苗醫生,湊合着用吧。

    ”門診設在一間大房子裡,三個醫生各占一個角,中間是泥砌的火爐和通向窗外的馬口鐵煙筒,沿牆擺着幾個藥櫃,裡面塞滿了東西。

    母親擺好桌子,找來抹布擦洗上面的飯巴和油漬,正忙着,來了一個額頭被馬踢傷的人。

    宋醫生用紅汞消炎後就要打發人家走,母親說:“傷口那麼深,不縫幾針?”宋醫生說:“我們這兒不做手術。

    ”母親說:“縫兩三針就行,不算什麼手術。

    ”宋醫生老老實實說:“我們一是不會,二是沒有設備。

    ”母親愣了:怎麼連縫合傷口的條件都不具備?李醫生說:“已經比過去強多了,聽說其他縣的衛生所還不如我們。

    ”宋醫生送走病人,進來說:“我們兩個是省衛校的畢業生,上山下鄉來到這裡,上學時整天瞎鬧騰,基本沒學什麼。

    但是在沁多,隻要穿上白大褂人家就把你當醫生看,你給藏族人解釋不清楚。

    苗醫生你是知道的,我們最多隻能算是個護士。

    ” 母親的到來讓李醫生和宋醫生不知所措,因為她不僅是真正的醫生,還是來自大醫院的能開刀的醫生,掌握着那個時代最高端的醫療技術,治療過許多大病惡病,而他們長年累月面對的隻是最普通的感冒、拉肚子、外傷的消炎包紮什麼的。

    最初的幾天,當着母親的面,李醫生和宋醫生都不敢給病人看病了,診斷完了還要看看母親的反應。

    直到有一次他們發現,面對同樣的發燒頭疼,母親開的藥跟他們一樣後,才松了一口氣。

    母親是沉默的,她當然不能随便說什麼,就算有天大的無奈,也隻能回到住所向父親抱怨:“五個藥櫃裝得滿滿的,還以為是藥,打開一看,全是政治學習材料,藥隻有不到二十種,還不配套,有紅汞、碘酒,卻沒有消炎粉,傷口裂得那麼大,想縫一下,針沒針,線沒線。

    一個看病的地方,青黴素是必需的吧?沒有。

    退燒針是必需的吧?沒有。

    止血帶是必需的吧?沒有。

    就一些去疼片、四環素、六神丸、風油精、人丹、紅黴素眼藥膏、膠布、紗布、酒精棉球。

    在西甯,有的人家抽屜裡的藥,也比你們衛生所全。

    ”父親笑道:“現在是你的衛生所啦,可不能嫌棄。

    想一想已經很不錯啦,有醫生,有房子,不僅能看門診,還能住院。

    ”“住什麼院哪?空有幾張床位而已,藥櫃裡就幾瓶過了期的葡萄糖,吊瓶都打不起來。

    ”“别着急,慢慢來,現在最要緊的是把這件事定下來,讓你當衛生所所長你幹不幹?”“不幹。

    ”“那就隻能一直這樣埋怨下去啦。

    ”“我幹了,李醫生和宋醫生怎麼辦?”“又不是什麼肥缺,人家不會跟你争。

    ”“這事你說了不算。

    ”“旦增縣長一聽說你要來,就有這個打算啦。

    ” 父親待了幾天,就騎着日尕回學校去了。

    他走後不久,母親就成了衛生所的所長。

    在旦增縣長給她談話的同時,她遞交了一份藥品和設備采購計劃。

    旦增問:“這得多少錢?”“不知道,但這些都是必備的,多少錢也得花。

    ”之後,母親等了一個月,還不見藥品和設備運來,就去旦增縣長的辦公室催問。

    旦增在桌上一大摞報紙中翻了半天,才找出那份計劃,仔細看了看才想起來:“啊噓,事情太多,我忘啦。

    ”母親說:“我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做夢都是藥品和設備,你現在告訴我你忘了?那我就隻好辭職不幹了。

    ”旦增說:“你怎麼能這樣?工作是有重有輕有先有後的嘛。

    ”“那就請你告訴我,一個醫生的工作什麼是重什麼是輕?有病無醫,是輕,有醫無藥,是輕,來了病人搡出去,還是輕,衛生所在你們領導眼裡根本就不存在,我一個醫生留在這裡還有什麼用?”旦增揮揮手:“行啦行啦,你先回去吧,這次我記住啦。

    ”搖搖頭又說,“你怎麼跟強巴一模一樣,是他教你的吧?”母親哽咽一聲,委屈得哭了:“沒想到沁多縣是這樣的,你可以不讓我工作,但不能騙我。

    ”旦增皺起眉頭歎了口氣:“我最見不得的就是女人的眼淚,你哭什麼?我們藏族人都是慢性子,你問問強巴就知道啦。

    好好好,我馬上就給你辦,但是你得給我打電話召集人的時間吧?守在這裡哭哭啼啼算什麼?”的确辦得很快,一個星期後,列在計劃中的藥品和設備大部分都從西甯運來了。

     衛生所忙起來,把五個藥櫃裡的學習材料全部清理出去,一格一格整整齊齊裝滿了藥品和器具,牆上挂起了人體圖、視力圖、髒器圖和毛主席語錄: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收治了第一個住院病人,做了第一台手術,縫合了第一個傷口,挂起了第一個吊瓶。

    受幸運之神關照的這個病人是縣委車隊的一個司機,他拉了一卡車生活羊肉從州上回來,打開車門一頭栽出來,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滾,還嗷嗷地吐。

    按照慣例,遇到這樣的病人就隻能往西甯送。

    車隊的車都出去了,隻有他開回來的這一輛。

    旦增縣長在院子裡喊,讓幹部們都從辦公室出來卸羊肉,又派人找來另一個司機,叮囑他馬上出發,連夜趕路。

    再看病人,已經一動不動,昏迷不醒了。

    有人說:“恐怕來不及啦。

    ”旦增縣長拍了拍腦袋,蓦地想起了母親,喊一聲:“快去衛生所叫苗醫生。

    ”母親趕來了,拿着聽診器聽聽,又摸摸額頭,吩咐李醫生:“把我的辦公桌搬來。

    ”又對旦增縣長說,“我交給你的采購計劃裡有擔架,怎麼漏了?你說現在怎麼辦?”宋醫生說:“我來背。

    ”“不行,有的病人能背,有的病人不能背,颠出人命來怎麼辦?”桌子來了,李醫生和宋醫生把病人擡上桌子,又擡着桌子走向衛生所。

    旦增縣長看看已經卸載一空的卡車,追上母親說:“行不行?不行的話趕快送西甯。

    ”母親說:“隻要是病人就歸我管,送不送西甯由我決定。

    ”“出了人命呢?”“我負責。

    ”旦增縣長四下看看,看到那麼多耳朵都聽到了母親的話,放心地舒了口氣,做着鬼臉說:“我們縣來了個厲害人,以後縣政府的一把手就不是我啦,是苗醫生,你們有什麼事向她請示。

    ”大家笑了。

    到了衛生所,母親先給病人退燒,等他清醒後仔細詢問診斷,突然說:“準備手術。

    ”李醫生和宋醫生聽着吓了一跳:就在我們這裡?母親說:“一個縣的醫療部門連闌尾手術都做不了,還能幹什麼?”母親的診斷和手術都很成功:急性闌尾炎引起的劇痛、嘔吐、發熱、休克,手術後一個星期,病人就出院回家了。

     接着又有了一個病人,是疝氣,已經好幾年了,那硬硬的東西越來越大,撐得睾丸就像吊了個羊肚。

    母親摸了摸就說:“手術,不能再拖了。

    ”疝氣手術剛做完,果果來到了衛生所,說他來參加縣上的什麼現場會,肩膀疼得厲害。

    母親看了看,明顯是槍傷,但已經愈合了,怎麼還會疼呢?追問起來,才知道七八年前他挨過一槍——傍晚的朦胧裡,獵人把他看成了一頭趴在地上蹭癢癢的哈熊。

    母親說:“你腿斷了嗎?好端端地趴在草原上幹什麼?”果果嘿嘿笑着:“掏旱獺洞來着。

    ”又問起中槍以後的治療,原來是沒有取出子彈,隻去阿尼瓊貢求了些金瘡藏藥塗抹了一個月。

    母親說:“必須把子彈取出來。

    ”“疼不疼?我最怕疼,當初就是怕疼才沒讓曼巴動刀子。

    ”“不疼。

    ”做手術時的确不疼,但麻藥過後卻疼得他呻喚不已。

    果果哀求道:“苗醫生,求求你别讓我疼啦,我跟強巴校長是最好的朋友,你不能像對待别人那樣對待我。

    ”母親拿了兩片維生素C說:“吃下去就不疼了。

    ”過一會兒問他還疼不疼,他說:“好多啦,謝謝啦。

    ” 一連三台手術都做得很成功,“苗醫生”成了人們的話題,去食堂打飯,或是上下班經過院子,都會有人恭恭敬敬望着她,或是向她打招呼:苗醫生好。

    病人漸漸多起來,都是縣委機關的。

    旦增縣長來到了衛生所,到處看了看說:“對不起苗醫生,我慢待你啦,你有什麼需要盡管說。

    你跟強巴幹的不一樣,他的事幾年十幾年才有結果,你的事一天兩天就能看出好壞來。

    我在會上說,今後要支持衛生所,沒有一個人反對的。

    ”母親說:“那好嘛,謝謝了。

    不過現在也隻能勉勉強強治療一些最普通的病,大部分病我們這裡診斷不了,更别說做手術了,要是再進些儀器,衛生所的水平肯定還能提高。

    ”“我明白你的意思,還得花些錢的要哩。

    這樣吧,我們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每年從縣财政專門撥出一筆錢來,要采購什麼你看着辦。

    我今天來還有點私人的事,我老婆肚子疼了一年多,想帶她去西甯看看,她不去,說是念祈福真言就能念好。

    ”“你讓她來。

    ”“她不是縣委機關的,來這裡看病恐怕不合适,能不能去家裡看看?還有我,我有個不好意思說的病,夏天重,冬天輕,重的時候我連人都不想見,可我是縣長,得經常開會,臭烘烘地一坐,還要發言講話,我知道人家怎麼想,心裡嫌棄,又不好意思當面捂鼻子,你說難受不難受?”母親說:“你不能這麼想,狐臭很多人都有,大部分都能治好,你可以在我這裡試試。

    ”她從藥櫃裡取出硝酸銀和除臭液,拿水配成百分之十五的溶液,用鹽水瓶裝了滿滿一瓶說,“回去用肥皂水洗幹淨胳肢窩,把腋毛剃掉,用鹽水擦濕周圍的皮膚,再把藥水塗在剃去腋毛的皮膚上,塗上四五遍,直到皮膚變成灰白色。

    三天塗一次,六次一個療程,堅持三個療程看看,一般人五個療程就能根治。

    ”“噢呀,噢呀。

    ”旦增似乎忘了自己是趾高氣揚的縣長,一再地彎着腰。

     母親當天下午就去了旦增縣長家。

    她讓旦增的老婆平躺着,摁了摁肚子,戴着消毒手套,把手伸進陰道,在子宮壁上摸了摸,問她是不是疼痛越來越嚴重了?是不是月經多了,時間長了,白帶天天有?是不是腰酸背痛伴随着尿頻尿急?是不是經常便秘——就是排便困難?就是大便幹結?就是拉不出屎來?等對方一一回答後,母親果斷地說:“子宮肌瘤,至少有六個,而且已經增大,必須手術。

    ”看對方一臉懵懂,又說,“就是切除,就是割掉。

    ”旦增說:“不動刀子不行嗎?”“不行。

    ”旦增的老婆說:“我不割掉。

    ”旦增低頭猶豫着:“她身上的東西,疼是她受,隻能聽她的。

    ”母親嚴肅地說:“你不能聽她的,應該聽我的。

    ”旦增和他老婆都不吭聲。

    母親告辭出來了。

    一個星期後,旦增縣長又來找母親:“那就手術吧,她太難受啦,就是不知道手術有沒有危險?”母親冷冷地說:“沒有。

    ”“不會疼死吧?”“不會。

    ”母親是有把握的,她是外科醫生,又有婦産科與急診科的臨床經驗,在鄉村衛生院的一年多裡,什麼病沒接觸過?單獨做子宮肌瘤的摘除手術已經十幾例了。

    “是去家裡手術,還是把她送來?”“家裡怎麼做?”“可是你知道,她不享受公費醫療。

    ”“你交點錢不就行了。

    ”母親沒想到,這不經意的一句話,竟成了扭轉衛生所職能的一個開端,過去它隻面對縣機關的工作人員,以後它将面對草原牧區的所有人,母親對誰都是那句話:“交點錢不就行了。

    ” 手術這天,旦增縣長推掉了所有的事,在衛生所外面走來走去,好像是命懸一線似的。

    縣政府的工作停止了,很多人都來陪伴旦增縣長,大家把眼光投向了衛生所的門窗,投向了那裡的平靜和房檐上幾隻叽叽喳喳的麻雀。

    但對母親來說,這台手術沒什麼懸念,兩個多小時後她走出手術室,看到不遠處簇擁着那麼多人,就有些疑惑:“你們在幹什麼?”旦增縣長說:“你出來了,我的人呢?”母親說:“在裡面。

    ”“怎麼沒有聲音?”“你要什麼聲音?”旦增縣長過去推開了門,看老婆大睜着眼躺在手術台上,便問正在收拾器皿的李醫生和宋醫生:“還沒做嗎?”兩個醫生說:“做完了。

    ”這之後旦增縣長才明白,手術是要麻醉的,或局麻或全麻,他預想中的聲嘶力竭的哭喊并不存在。

     旦增的老婆一個星期後出院,已經可以跟正常人一樣走來走去,再也不難受了。

    旦增縣長見人就說:“我服了苗醫生。

    ”母親的名聲正在傳向縣委的大牆以外:來了一個菩薩一樣的女曼巴。

    一傳就很遠,如同風行牧草,沙啦啦,沙啦啦,一直響到天邊。

    一個牧人在縣委外面紮起帳房,燒起了柏枝柏葉的桑煙,沁多草原的遼闊讓他走了一個星期才到達這裡。

    兩個孩子病了,發燒咳嗽一個月,吃酥油,念祈福真言,請官卻嘉阿尼禳除疫病鬼都不頂用,聽說縣委機關有個妙手回春的女菩薩,就馬不停蹄地來了。

    來了也不知道往裡進,以為桑煙一起,女菩薩就會聞香而至。

    耐心等了一個星期,沒等來女菩薩,就打算拆了帳房回家,恰好喜歡吃醋的母親走出縣委要去對面的小賣部打醋,路過那裡聽到了兩個孩子的咳嗽聲,心說怎麼還有比賽咳嗽的?咳得嗓子一個比一個啞。

    打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