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途
關燈
小
中
大
瞅,看到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坐在草地上,都是滿臉潮紅,眼淚鼻涕一大把,就本能地過去摸了摸他們的頭,驚叫一聲:“哎喲媽呀。
”指着正在牦牛背上捆紮帳房的牧人說:“是你的孩子嗎?都快燒死了,怎麼還在這裡?”牧人聽不懂,一臉呆怔。
正好果果騎馬從州上回來,見了母親下馬問候,又告訴母親,牧人是不敢走進縣委的。
“為什麼?門房不讓進嗎?”“不讓進也不敢進,草原上的習慣就是這樣。
”“那怎麼成?死了人怎麼辦?快快快,往裡送。
”她自己抱起一個孩子,又讓果果抱起一個孩子。
牧人還沒搞清怎麼回事,就見自己的孩子消失在縣委的大門裡。
母親的診斷是感冒引起的肺炎,已經拖了很久,非常危險。
立刻做了皮試,對青黴素一個過敏一個不過敏。
母親吩咐李醫生:“四環素加量一倍,快點。
”吊瓶瞬間挂上了。
牧人這才被門房領進來,臉上挂着笑,覺得這些日子沒有白過,燒起的桑煙終于把女菩薩引出來了。
他撲通一聲跪下,什麼也不說就磕頭。
母親趕緊往後退:“起來起來起來。
”等牧人起來又說,“你交點錢吧。
”果果說:“他哪裡有錢,最多有一些自留的牲畜,讓他留下一隻羊頂賬吧。
”“我要羊幹什麼?還得伺候。
”“你可以變成錢嘛。
”“怎麼變?”“這種事你問問強巴校長就知道,他最清楚。
” 很快,縣委門前綠汪汪的大草灘上紮起了許多帳房。
母親去找旦增縣長協商,讓門房把來看病的牧人都放進來。
旦增說:“放進來可以,但你的衛生所住得下嗎?”“能住多少是多少。
”之後,母親就開始兩地奔走,上午衛生所,下午大草灘,大草灘上是多數。
心想能不能把衛生所搬出縣委?不能,大草灘上沒有房子隻有帳房。
最要緊的還是醫護人員,太少太少太少。
母親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來縣上看望她的父親。
父親說:“有過帳房保育院,再有帳房醫院也沒什麼不可以,但現有的房子也不能放棄,畢竟房子保暖,做手術方便。
衛生所正好在縣委的東南角,把東南角的圍牆拆掉,不就等于搬出縣委了嗎?再讓來看病的牧人把帳房紮在緊靠衛生所的地方,你就不用跑來跑去啦。
不過你們搬出縣委後就不能再叫衛生所啦,應該叫沁多縣醫院。
”“這是個好主意,你給旦增縣長說說,畢竟你們相處時間長,說話管用。
”“還是你自己說吧,我發現他對你倒是挺支持的。
”“那我明天就去。
”父親又說:“至于醫護人員,肯定不夠,你可以從我們學校招一些學生來,一部分你親自帶,一部分送去省人民醫院培訓。
” 母親和父親的“密謀”不久就變成了現實,絡繹不絕的病人讓旦增縣長再一次支持了母親。
縣委改修了東南角的圍牆,把衛生所從機關切了出去,正式對外的沁多縣醫院在不知不覺中誕生了,誕生之初既不挂衛生所的牌子,也不挂醫院的牌子,就是個看病的地方,但在口頭上人們都叫它曼康也就是醫院。
父親在電話裡說:“你辦醫院比我辦學校好像容易些,你知道為什麼?”“不知道。
”“我來告訴你,學生不上學還是人,是牧人,病人不看病就什麼也不是啦,是将死而未死的半個鬼,醫院是病人建起來的,不是你建起來的。
”父親原想母親會反對,沒想到母親說:“我也這麼想。
”之後,母親打了幾次電話,聯系好省人民醫院,推薦李醫生和宋醫生以及沁多學校的二十名學生去那裡實習。
母親自己帶了五個學業優秀的學生,手把手地教:認藥,給藥,打針,挂瓶,也包括最一般的診斷和開藥方、寫病曆。
“你們有眼睛有心,仔細看,認真記,将來要既當護士又當醫生,我們不分科,我們是全科。
”她把從西甯帶來的所有醫學書籍都搬到醫院,逼着大家沒事就看,看不懂就問。
又來了兩個醫生,是母親在省人民醫院的同事,母親能把她們“挖”來,當然不僅僅是她跟她們的友誼,更有她們自身的原因,馬秋楓說:“我就不喜歡西甯,不喜歡省醫院那些人,都是醫生,整天明争暗鬥,有什麼意思?”張麗影說:“我跟丈夫合不來,又沒地方去,隻能投靠苗姐姐了。
” 不到三個月,沁多縣醫院一下增加了将近四十個人,其中包括了從縣機關那邊劃過來的後勤和财務人員。
起初旦增縣長不同意後勤和财務獨立,母親說:“我不強求,但要是事情辦不好,我不找别人,就找你。
”“隻要你不是刁難,我這個人通情達理。
”很快便有了就算通情達理也辦不好的事:牧人看病沒有錢,隻能用自留羊代替。
根據父親的主意,把這些羊交給桑傑,讓他放在畜産品站,變成錢後再交給醫院。
這筆賬必須天天結算,因為羊是天天都會送來的。
每天傍晚,縣财務室的人必須到場清點羊數,再交給後勤,送往畜産品站。
畜産品站半月結一次賬,肉賣了多少、毛賣了多少、奶子賣了多少,既原始又瑣碎,财務室的人不勝其煩。
更重要的是,縣财務室無法做到專款專用,醫院想用這筆錢,它卻分文不給,說是挪用作行政開支了。
母親很生氣,拿着财務室的算盤,摔在了旦增縣長面前。
旦增縣長說:“好吧好吧,你想獨立,财務室也巴不得你們獨立,我在這裡瞎撮合什麼?”當即叫來後勤和财務室的頭頭:“分家。
” 醫院用畜産品站變賣牲畜的錢和縣财政的專門撥款,購買了不少醫療儀器和藥品。
母親的目标是:省人民醫院有的我們都得有。
這天,她給父親打電話又說起她的目标。
父親問:“什麼時候能做到?”母親說:“正在努力,首先得解決藥品缺乏的問題。
”“藥品還缺乏?”“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原來公共醫療機構的藥品都是由國家無償配給的,衛生所變成醫院後,接診量增加了幾百倍,藥品的配給卻沒變,數量很少,品種有限,僅僅是一些常規藥而已。
醫院不得不自己花錢采購一些急需的藥品。
母親的期望是:按照國家醫院的标準對待沁多縣醫院,增加藥品的配給和醫護人員的編制。
這樣不僅能提高醫療水平,還能節省很多錢,現在醫院最需要的就是錢。
母親說她想找旦增縣長反映一下。
父親說:“這件事找旦增不管用,得去州上。
”“麻煩你跑一趟,我不認識去州上的路,也不會騎馬。
”父親為難地說:“我最近特别忙,快要考試啦,發現學生思想不穩定,壞話傳來傳去,說學校的老師是一群臭味相投、逃避現實的大壞蛋。
”“誰傳的?”“我琢磨了半天,隻有一個人會做這種昧着良心不打磕的事,才讓州長。
”“你防着點,這種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忙你的吧,我再想想辦法。
”父親歎口氣說:“你能有什麼辦法?還是我去吧,明天不行,後天,我有日尕,跑得快,再說我人熟。
” 3 秋風在父親的頭頂徐徐掃過,天藍得有些瘋狂,連雲也絲絲縷縷變成了靛藍的花絮。
草原向雪山的懷抱延伸着,分不清是深沉還是倦怠,畢竟亮麗了整整一個夏天,盎然的生機也該收場,萬花也該斂容了。
日尕的奔跑踢飛了最後的花朵,草枝草葉無奈的哀号聲在風中回蕩,太陽忽忽地下降着,地面翹起來,像是要把一地憂傷而蕪雜的秋景掀到天上去。
就要到了,被淹沒在大波浪的原野裡的州府,正在一點點顯現。
要不是心裡有許多沉甸甸的事,父親真想在腳踏草浪的感覺裡慢悠悠走過去,大地的堅實和牧草的柔軟會讓他變得跟牲畜一樣自由散漫而無憂無慮。
他跳下馬背,把缰繩纏在馬腿上,松開嚼子,讓日尕去吃草,自己快步走進了州委大門。
王石迎面走來,慢騰騰的,一見父親就停下了,吩咐身後的秘書:“就說我有急事去不了,讓他們按照會上說的辦。
” 他們上樓來到辦公室。
王石說:“你終于露面了?自從給學校安了電話,你就很少來見我,今天怎麼了,有什麼事?”“肯定是大事。
”“我知道,快說。
”父親說起了母親的醫院,必須提高等級,增加藥品的配給和醫護人員的編制等等。
王石說:“我聽說沁多縣醫院現在紅火得很,州醫院治不好的病,到了你們那裡不算什麼病,動動刀子就行了。
我問過州醫院的索愛院長,他說州醫院以藏醫為主,做手術不行。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治好我的高原病,你問問苗醫生。
”“早就問過啦,這種病不能做手術,唯一的辦法就是換地方。
”“那醫院的事就不好說了,連州委一把手的病都治不好,還想讓我辦事?”“你也學會假公濟私啦?”王石給父親倒了茶說:“我最近想,為什麼就不能死在草原呢?再要是調不到西甯,我就想把家裡人接來。
”“這個我贊成,來了至少可以在生活上照顧你。
”“我就是想管管孩子,孩子就一個,整天在外頭打架鬥毆,不是自己受傷,就是打壞别人,再不管,離班房就不遠了。
還是說醫院吧,得先打個報告,縣報州,州報省,然後一次次地催。
”“誰催?”“當然是我了。
”又說了一些話,王石拿起電話打給了旦增縣長,要他盡快打報告。
旦增說:“報告的具體内容得由醫院提供,我這裡好辦,無非是讓辦公室蓋個章子。
”父親又打電話給母親。
母親說:“我帶的這五個學生文采都不錯,讓他們寫,藏文還是漢文?”父親望着王石。
王石說:“都要。
”母親叮囑父親:“别忘了去看看兒子。
”而我已經知道父親來了,是藏紅花通知我們的。
她在婦聯上班,婦聯在一樓,從門内就能看到父親上樓的背影。
我們六個在州上當幹部的同學就在王石書記的辦公室門口等着,尤狩等不及,輕輕推開門,伸頭看看,恰好被王石瞅見了。
王石說:“進來進來,鬼頭鬼腦的幹什麼?”又對父親說,“看來晚飯不用我請了。
”父親望着我們幾個說:“等一等,我還得去見見果果。
”王石說:“你見不上,請假回沁多縣了,他現在老請假,問他是不是家裡有事,他說沒有,就是肩膀疼,想去醫院看看。
”父親說:“子彈不是取出來了嗎,怎麼又有問題啦?” 我們很高興能跟父親一起吃晚飯。
藏紅花說:“在我宿舍吧,同宿舍那個人最近下鄉啦,我們去食堂打點,再去飯館買點。
”尤狩說:“最好買點酒,飯館有散酒。
”父親問:“什麼散酒?藏家醪糟嗎?”我說:“青稞白酒,我們喝過一次。
”我們聚在一起吃飯,喝酒,說話,唱歌,唱的是《金瓶似的小山》。
父親是連夜回去的。
我們送他走出州委的門,他拿出鐵哨噓噓地吹了幾聲。
黑暗中立刻響起一聲嘶鳴,日尕奔跑而來,它知道父親是個喜歡走夜路的人,就待在不遠處,随時聽候召喚。
半個月以後,王石給父親打來電話,歎息一聲說:“很遺憾,醫院的報告沒有批下來。
”“你催了沒?”“沒有十遍八遍,也有五遍六遍。
是有人反映了,說這個醫院是苗醫生一手搞起來的,她想當院長。
”“那就給他們說,苗醫生不可能當院長。
”“我沒這麼說,苗醫生不當院長,就算報告批了,醫院也辦不好。
我琢磨能不能讓苗醫生自己拿着報告去一趟省上,給他們把草原牧區的醫療衛生情況反映一下,讓他們看看,面前這個一心為病人的醫生該不該當院長。
苗醫生要是去的話,州上可以派車。
”父親生怕母親拒絕,想當面說服,就騎着日尕去了一趟沁多縣,沒想到話才說了一半,母親就說:“有小汽車送我?那太好了,我一定去。
”其實她是想回家了,想去看看姥爺姥姥,也操心着女兒以及才讓和梅朵。
父親又問起果果的事:“聽說他肩膀還是疼,怎麼回事?”“我怎麼知道,他來醫院也不找我。
”“那找誰?”原來她好幾回看見果果帶着張麗影騎馬去了草原。
“我也是瞎猜,也許人家就是看看風景賞賞花,張麗影又是個喜歡那種情調的人。
”父親松了口氣:“估計她是想學騎馬,正好碰到果果來看病,說起來,果果就說我教你。
他是個熱心腸的藏族人。
”母親是從醫院病床前上路的,幾個皮膚上有斑疹的病人讓她犯難:到底是什麼?她叮囑馬秋楓和張麗影:繼續觀察。
母親的西甯行一無所獲,甚至更糟。
她要見負責審批的人,去了三趟才見到,還不給她好臉色。
那人邊看報紙邊聽她彙報,完了問:“你是什麼職務?讓你們州上的領導來。
”口幹舌燥的母親說:“那你早說嘛,早說我就不說了。
”“你還脾氣大得不成,不是我求你,是你求我。
”“我不求了。
”母親把手中的報告一撕兩半,摔到桌子上,走了。
西甯的氣溫比草原自然要熱一些,正是亂穿衣的季節,單衣有,棉衣也有,母親是單衣,卻還是熱。
家裡的情況倒還不錯,姥爺姥姥的身體很好,瓊吉已經上二年級了。
才讓是實驗中學的老師,每天都回家,一回來就把妹妹叫到跟前,拿着一本很厚的詞典教她學英語。
詞典是從學校圖書館借的,有一次他去圖書館借《鋼琴協奏曲紅燈記》的五線譜,人家讓他自己找。
他拿了五線譜,又翻了翻這本從未見過的《英語詞典》,發現裡面有許多插圖,就好奇地看起來,一看就是兩個小時。
圖書館的人說:你喜歡?那就借走呗,可以不還,看不明白的,可以問我,我過去是教英語的,現在沒課上了,調來圖書館混日子。
從此才讓成了英語老師唯一的學生。
老師很吃驚:你的語言天賦不錯呀,起碼比我強,不學就對不起自己了。
梅朵不是天天回家,緊急排練和有演出時,她就待在省歌舞團的集體宿舍裡。
但隻要有機會,她就往家裡跑,說家裡的飯好吃。
姥爺姥姥也就變着法兒給她做,她說我喜歡江洋喜歡對啦,不然怎麼能吃到這麼好的飯。
姥姥說你就是不喜歡江洋也能來家裡吃,才讓是你親哥哥,才讓的家就是你的家。
梅朵這些日子有演出,是才讓把她叫回來的:“阿媽要看看你,快走。
”梅朵問:“我這個阿媽漢族人叫什麼?”“婆婆,是專門管你的。
”“可是她不管我,遠遠地走啦。
”梅朵身材高挑,眼大鼻棱,白白淨淨,性格開朗,穿着一身改瘦的女軍裝,好看極了,跟初來乍到時那個紫紅臉蛋的小姑娘判若兩人。
更叫人贊歎的是她知道孝順,發了工資總要給姥爺姥姥買東西。
本來她是打算給錢的,工資一份給桑傑阿爸,一份給姥爺姥姥,一份留給自己。
姥爺姥姥不要:“才讓交錢了,你就不用再交了,自己攢一點,以後有用。
”才讓的工資早就是一分為三:桑傑、家裡、自己。
給家裡,父親和母親每月也會照例寄錢,還會時不時或托人或自己從牧區帶些牛羊肉和奶制品來,在姥爺姥姥的感覺裡,我家的日子是全院四家裡最好的,擱在整條街上,也不賴。
梅朵來了,就嚷嚷着要吃拉面,又去廚房打開碗櫃看了看,油潑辣子和醋滿滿的,就說:“太好啦。
”她覺得隻要有辣子有醋,即使不炒菜不炸醬,也會香得她腳底朝天。
晚上吃飯時,母親在衣櫃上面看到一個舊式的黑漆妝奁,問道:“這是哪來的?”梅朵說:“歌舞團的,排老戲的道具,一直放在庫房裡,他們要扔掉,我拿回來啦。
”“裡面是什麼,還上着鎖,我看看。
”梅朵撲過去抱住妝奁:“不準看。
”“為什麼?”“阿媽啦,阿爸給你的信,你會随便讓别人看嗎?”瓊吉喊起來:“我知道啦,裡面是江洋哥哥寫給你的信,拿出來看看又怎麼了?”梅朵說:“等将來你就知道啦,才讓哥哥寫給你的信你也不會讓人看。
”瓊吉說:“才讓哥哥沒給我寫過信。
”“快啦。
”瓊吉撒着嬌說:“才讓哥哥,你什麼時候給我寫信?”才讓不說話。
姥爺說:“吃吧吃吧,連拉面都堵不住你們的嘴。
”母親把梅朵的辮子從前面拿到後面說:“你少調點,愛吃辣子也不能這樣吃,會燒壞胃的。
”梅朵認真地問:“阿媽啦,你為什麼管我?”停一會兒又說,“因為你是我婆婆。
”大家稀裡嘩啦笑起來。
母親突然問:“你們那個叫達娃的同學去了哪裡?”梅朵說:“達娃當文藝兵啦,在陝西軍區。
”姥爺說:“她走的時候來過一回,穿着有領章帽徽的軍裝,蠻精神的。
”姥姥說:“還寄來過相片,一張是挎着槍的,一張是演節目的。
”瓊吉說:“演的是《紅色娘子軍》。
”母親問:“相片呢?”姥姥就去抽屜裡找,翻了半天才拿出來。
母親接過來看了說:“她演的是吳瓊花。
你們這個班,人才出了不少。
” 母親在家隻待了三天,州上的吉普車要拉她回去,她不好意思讓人家多等。
再說她也待不安穩,醫院裡有一堆事揪着她的心,尤其是那幾個有斑疹的病人。
她讓車停在醫院門口,謝過了司機,就一頭紮了進去。
張麗影一見她就問:“辦好了,你的事?”母親用鼻子無奈地嗤了一下,趕緊問:“怎麼樣,那幾個人?”張麗影說:“有好轉的迹象,給阿司匹林、維生素B12和阿昔洛韋,再加白降汞軟膏,應該是有效的。
”母親舒了一口氣:“能不能排除
”指着正在牦牛背上捆紮帳房的牧人說:“是你的孩子嗎?都快燒死了,怎麼還在這裡?”牧人聽不懂,一臉呆怔。
正好果果騎馬從州上回來,見了母親下馬問候,又告訴母親,牧人是不敢走進縣委的。
“為什麼?門房不讓進嗎?”“不讓進也不敢進,草原上的習慣就是這樣。
”“那怎麼成?死了人怎麼辦?快快快,往裡送。
”她自己抱起一個孩子,又讓果果抱起一個孩子。
牧人還沒搞清怎麼回事,就見自己的孩子消失在縣委的大門裡。
母親的診斷是感冒引起的肺炎,已經拖了很久,非常危險。
立刻做了皮試,對青黴素一個過敏一個不過敏。
母親吩咐李醫生:“四環素加量一倍,快點。
”吊瓶瞬間挂上了。
牧人這才被門房領進來,臉上挂着笑,覺得這些日子沒有白過,燒起的桑煙終于把女菩薩引出來了。
他撲通一聲跪下,什麼也不說就磕頭。
母親趕緊往後退:“起來起來起來。
”等牧人起來又說,“你交點錢吧。
”果果說:“他哪裡有錢,最多有一些自留的牲畜,讓他留下一隻羊頂賬吧。
”“我要羊幹什麼?還得伺候。
”“你可以變成錢嘛。
”“怎麼變?”“這種事你問問強巴校長就知道,他最清楚。
” 很快,縣委門前綠汪汪的大草灘上紮起了許多帳房。
母親去找旦增縣長協商,讓門房把來看病的牧人都放進來。
旦增說:“放進來可以,但你的衛生所住得下嗎?”“能住多少是多少。
”之後,母親就開始兩地奔走,上午衛生所,下午大草灘,大草灘上是多數。
心想能不能把衛生所搬出縣委?不能,大草灘上沒有房子隻有帳房。
最要緊的還是醫護人員,太少太少太少。
母親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來縣上看望她的父親。
父親說:“有過帳房保育院,再有帳房醫院也沒什麼不可以,但現有的房子也不能放棄,畢竟房子保暖,做手術方便。
衛生所正好在縣委的東南角,把東南角的圍牆拆掉,不就等于搬出縣委了嗎?再讓來看病的牧人把帳房紮在緊靠衛生所的地方,你就不用跑來跑去啦。
不過你們搬出縣委後就不能再叫衛生所啦,應該叫沁多縣醫院。
”“這是個好主意,你給旦增縣長說說,畢竟你們相處時間長,說話管用。
”“還是你自己說吧,我發現他對你倒是挺支持的。
”“那我明天就去。
”父親又說:“至于醫護人員,肯定不夠,你可以從我們學校招一些學生來,一部分你親自帶,一部分送去省人民醫院培訓。
” 母親和父親的“密謀”不久就變成了現實,絡繹不絕的病人讓旦增縣長再一次支持了母親。
縣委改修了東南角的圍牆,把衛生所從機關切了出去,正式對外的沁多縣醫院在不知不覺中誕生了,誕生之初既不挂衛生所的牌子,也不挂醫院的牌子,就是個看病的地方,但在口頭上人們都叫它曼康也就是醫院。
父親在電話裡說:“你辦醫院比我辦學校好像容易些,你知道為什麼?”“不知道。
”“我來告訴你,學生不上學還是人,是牧人,病人不看病就什麼也不是啦,是将死而未死的半個鬼,醫院是病人建起來的,不是你建起來的。
”父親原想母親會反對,沒想到母親說:“我也這麼想。
”之後,母親打了幾次電話,聯系好省人民醫院,推薦李醫生和宋醫生以及沁多學校的二十名學生去那裡實習。
母親自己帶了五個學業優秀的學生,手把手地教:認藥,給藥,打針,挂瓶,也包括最一般的診斷和開藥方、寫病曆。
“你們有眼睛有心,仔細看,認真記,将來要既當護士又當醫生,我們不分科,我們是全科。
”她把從西甯帶來的所有醫學書籍都搬到醫院,逼着大家沒事就看,看不懂就問。
又來了兩個醫生,是母親在省人民醫院的同事,母親能把她們“挖”來,當然不僅僅是她跟她們的友誼,更有她們自身的原因,馬秋楓說:“我就不喜歡西甯,不喜歡省醫院那些人,都是醫生,整天明争暗鬥,有什麼意思?”張麗影說:“我跟丈夫合不來,又沒地方去,隻能投靠苗姐姐了。
” 不到三個月,沁多縣醫院一下增加了将近四十個人,其中包括了從縣機關那邊劃過來的後勤和财務人員。
起初旦增縣長不同意後勤和财務獨立,母親說:“我不強求,但要是事情辦不好,我不找别人,就找你。
”“隻要你不是刁難,我這個人通情達理。
”很快便有了就算通情達理也辦不好的事:牧人看病沒有錢,隻能用自留羊代替。
根據父親的主意,把這些羊交給桑傑,讓他放在畜産品站,變成錢後再交給醫院。
這筆賬必須天天結算,因為羊是天天都會送來的。
每天傍晚,縣财務室的人必須到場清點羊數,再交給後勤,送往畜産品站。
畜産品站半月結一次賬,肉賣了多少、毛賣了多少、奶子賣了多少,既原始又瑣碎,财務室的人不勝其煩。
更重要的是,縣财務室無法做到專款專用,醫院想用這筆錢,它卻分文不給,說是挪用作行政開支了。
母親很生氣,拿着财務室的算盤,摔在了旦增縣長面前。
旦增縣長說:“好吧好吧,你想獨立,财務室也巴不得你們獨立,我在這裡瞎撮合什麼?”當即叫來後勤和财務室的頭頭:“分家。
” 醫院用畜産品站變賣牲畜的錢和縣财政的專門撥款,購買了不少醫療儀器和藥品。
母親的目标是:省人民醫院有的我們都得有。
這天,她給父親打電話又說起她的目标。
父親問:“什麼時候能做到?”母親說:“正在努力,首先得解決藥品缺乏的問題。
”“藥品還缺乏?”“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原來公共醫療機構的藥品都是由國家無償配給的,衛生所變成醫院後,接診量增加了幾百倍,藥品的配給卻沒變,數量很少,品種有限,僅僅是一些常規藥而已。
醫院不得不自己花錢采購一些急需的藥品。
母親的期望是:按照國家醫院的标準對待沁多縣醫院,增加藥品的配給和醫護人員的編制。
這樣不僅能提高醫療水平,還能節省很多錢,現在醫院最需要的就是錢。
母親說她想找旦增縣長反映一下。
父親說:“這件事找旦增不管用,得去州上。
”“麻煩你跑一趟,我不認識去州上的路,也不會騎馬。
”父親為難地說:“我最近特别忙,快要考試啦,發現學生思想不穩定,壞話傳來傳去,說學校的老師是一群臭味相投、逃避現實的大壞蛋。
”“誰傳的?”“我琢磨了半天,隻有一個人會做這種昧着良心不打磕的事,才讓州長。
”“你防着點,這種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忙你的吧,我再想想辦法。
”父親歎口氣說:“你能有什麼辦法?還是我去吧,明天不行,後天,我有日尕,跑得快,再說我人熟。
” 3 秋風在父親的頭頂徐徐掃過,天藍得有些瘋狂,連雲也絲絲縷縷變成了靛藍的花絮。
草原向雪山的懷抱延伸着,分不清是深沉還是倦怠,畢竟亮麗了整整一個夏天,盎然的生機也該收場,萬花也該斂容了。
日尕的奔跑踢飛了最後的花朵,草枝草葉無奈的哀号聲在風中回蕩,太陽忽忽地下降着,地面翹起來,像是要把一地憂傷而蕪雜的秋景掀到天上去。
就要到了,被淹沒在大波浪的原野裡的州府,正在一點點顯現。
要不是心裡有許多沉甸甸的事,父親真想在腳踏草浪的感覺裡慢悠悠走過去,大地的堅實和牧草的柔軟會讓他變得跟牲畜一樣自由散漫而無憂無慮。
他跳下馬背,把缰繩纏在馬腿上,松開嚼子,讓日尕去吃草,自己快步走進了州委大門。
王石迎面走來,慢騰騰的,一見父親就停下了,吩咐身後的秘書:“就說我有急事去不了,讓他們按照會上說的辦。
” 他們上樓來到辦公室。
王石說:“你終于露面了?自從給學校安了電話,你就很少來見我,今天怎麼了,有什麼事?”“肯定是大事。
”“我知道,快說。
”父親說起了母親的醫院,必須提高等級,增加藥品的配給和醫護人員的編制等等。
王石說:“我聽說沁多縣醫院現在紅火得很,州醫院治不好的病,到了你們那裡不算什麼病,動動刀子就行了。
我問過州醫院的索愛院長,他說州醫院以藏醫為主,做手術不行。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治好我的高原病,你問問苗醫生。
”“早就問過啦,這種病不能做手術,唯一的辦法就是換地方。
”“那醫院的事就不好說了,連州委一把手的病都治不好,還想讓我辦事?”“你也學會假公濟私啦?”王石給父親倒了茶說:“我最近想,為什麼就不能死在草原呢?再要是調不到西甯,我就想把家裡人接來。
”“這個我贊成,來了至少可以在生活上照顧你。
”“我就是想管管孩子,孩子就一個,整天在外頭打架鬥毆,不是自己受傷,就是打壞别人,再不管,離班房就不遠了。
還是說醫院吧,得先打個報告,縣報州,州報省,然後一次次地催。
”“誰催?”“當然是我了。
”又說了一些話,王石拿起電話打給了旦增縣長,要他盡快打報告。
旦增說:“報告的具體内容得由醫院提供,我這裡好辦,無非是讓辦公室蓋個章子。
”父親又打電話給母親。
母親說:“我帶的這五個學生文采都不錯,讓他們寫,藏文還是漢文?”父親望着王石。
王石說:“都要。
”母親叮囑父親:“别忘了去看看兒子。
”而我已經知道父親來了,是藏紅花通知我們的。
她在婦聯上班,婦聯在一樓,從門内就能看到父親上樓的背影。
我們六個在州上當幹部的同學就在王石書記的辦公室門口等着,尤狩等不及,輕輕推開門,伸頭看看,恰好被王石瞅見了。
王石說:“進來進來,鬼頭鬼腦的幹什麼?”又對父親說,“看來晚飯不用我請了。
”父親望着我們幾個說:“等一等,我還得去見見果果。
”王石說:“你見不上,請假回沁多縣了,他現在老請假,問他是不是家裡有事,他說沒有,就是肩膀疼,想去醫院看看。
”父親說:“子彈不是取出來了嗎,怎麼又有問題啦?” 我們很高興能跟父親一起吃晚飯。
藏紅花說:“在我宿舍吧,同宿舍那個人最近下鄉啦,我們去食堂打點,再去飯館買點。
”尤狩說:“最好買點酒,飯館有散酒。
”父親問:“什麼散酒?藏家醪糟嗎?”我說:“青稞白酒,我們喝過一次。
”我們聚在一起吃飯,喝酒,說話,唱歌,唱的是《金瓶似的小山》。
父親是連夜回去的。
我們送他走出州委的門,他拿出鐵哨噓噓地吹了幾聲。
黑暗中立刻響起一聲嘶鳴,日尕奔跑而來,它知道父親是個喜歡走夜路的人,就待在不遠處,随時聽候召喚。
半個月以後,王石給父親打來電話,歎息一聲說:“很遺憾,醫院的報告沒有批下來。
”“你催了沒?”“沒有十遍八遍,也有五遍六遍。
是有人反映了,說這個醫院是苗醫生一手搞起來的,她想當院長。
”“那就給他們說,苗醫生不可能當院長。
”“我沒這麼說,苗醫生不當院長,就算報告批了,醫院也辦不好。
我琢磨能不能讓苗醫生自己拿着報告去一趟省上,給他們把草原牧區的醫療衛生情況反映一下,讓他們看看,面前這個一心為病人的醫生該不該當院長。
苗醫生要是去的話,州上可以派車。
”父親生怕母親拒絕,想當面說服,就騎着日尕去了一趟沁多縣,沒想到話才說了一半,母親就說:“有小汽車送我?那太好了,我一定去。
”其實她是想回家了,想去看看姥爺姥姥,也操心着女兒以及才讓和梅朵。
父親又問起果果的事:“聽說他肩膀還是疼,怎麼回事?”“我怎麼知道,他來醫院也不找我。
”“那找誰?”原來她好幾回看見果果帶着張麗影騎馬去了草原。
“我也是瞎猜,也許人家就是看看風景賞賞花,張麗影又是個喜歡那種情調的人。
”父親松了口氣:“估計她是想學騎馬,正好碰到果果來看病,說起來,果果就說我教你。
他是個熱心腸的藏族人。
”母親是從醫院病床前上路的,幾個皮膚上有斑疹的病人讓她犯難:到底是什麼?她叮囑馬秋楓和張麗影:繼續觀察。
母親的西甯行一無所獲,甚至更糟。
她要見負責審批的人,去了三趟才見到,還不給她好臉色。
那人邊看報紙邊聽她彙報,完了問:“你是什麼職務?讓你們州上的領導來。
”口幹舌燥的母親說:“那你早說嘛,早說我就不說了。
”“你還脾氣大得不成,不是我求你,是你求我。
”“我不求了。
”母親把手中的報告一撕兩半,摔到桌子上,走了。
西甯的氣溫比草原自然要熱一些,正是亂穿衣的季節,單衣有,棉衣也有,母親是單衣,卻還是熱。
家裡的情況倒還不錯,姥爺姥姥的身體很好,瓊吉已經上二年級了。
才讓是實驗中學的老師,每天都回家,一回來就把妹妹叫到跟前,拿着一本很厚的詞典教她學英語。
詞典是從學校圖書館借的,有一次他去圖書館借《鋼琴協奏曲紅燈記》的五線譜,人家讓他自己找。
他拿了五線譜,又翻了翻這本從未見過的《英語詞典》,發現裡面有許多插圖,就好奇地看起來,一看就是兩個小時。
圖書館的人說:你喜歡?那就借走呗,可以不還,看不明白的,可以問我,我過去是教英語的,現在沒課上了,調來圖書館混日子。
從此才讓成了英語老師唯一的學生。
老師很吃驚:你的語言天賦不錯呀,起碼比我強,不學就對不起自己了。
梅朵不是天天回家,緊急排練和有演出時,她就待在省歌舞團的集體宿舍裡。
但隻要有機會,她就往家裡跑,說家裡的飯好吃。
姥爺姥姥也就變着法兒給她做,她說我喜歡江洋喜歡對啦,不然怎麼能吃到這麼好的飯。
姥姥說你就是不喜歡江洋也能來家裡吃,才讓是你親哥哥,才讓的家就是你的家。
梅朵這些日子有演出,是才讓把她叫回來的:“阿媽要看看你,快走。
”梅朵問:“我這個阿媽漢族人叫什麼?”“婆婆,是專門管你的。
”“可是她不管我,遠遠地走啦。
”梅朵身材高挑,眼大鼻棱,白白淨淨,性格開朗,穿着一身改瘦的女軍裝,好看極了,跟初來乍到時那個紫紅臉蛋的小姑娘判若兩人。
更叫人贊歎的是她知道孝順,發了工資總要給姥爺姥姥買東西。
本來她是打算給錢的,工資一份給桑傑阿爸,一份給姥爺姥姥,一份留給自己。
姥爺姥姥不要:“才讓交錢了,你就不用再交了,自己攢一點,以後有用。
”才讓的工資早就是一分為三:桑傑、家裡、自己。
給家裡,父親和母親每月也會照例寄錢,還會時不時或托人或自己從牧區帶些牛羊肉和奶制品來,在姥爺姥姥的感覺裡,我家的日子是全院四家裡最好的,擱在整條街上,也不賴。
梅朵來了,就嚷嚷着要吃拉面,又去廚房打開碗櫃看了看,油潑辣子和醋滿滿的,就說:“太好啦。
”她覺得隻要有辣子有醋,即使不炒菜不炸醬,也會香得她腳底朝天。
晚上吃飯時,母親在衣櫃上面看到一個舊式的黑漆妝奁,問道:“這是哪來的?”梅朵說:“歌舞團的,排老戲的道具,一直放在庫房裡,他們要扔掉,我拿回來啦。
”“裡面是什麼,還上着鎖,我看看。
”梅朵撲過去抱住妝奁:“不準看。
”“為什麼?”“阿媽啦,阿爸給你的信,你會随便讓别人看嗎?”瓊吉喊起來:“我知道啦,裡面是江洋哥哥寫給你的信,拿出來看看又怎麼了?”梅朵說:“等将來你就知道啦,才讓哥哥寫給你的信你也不會讓人看。
”瓊吉說:“才讓哥哥沒給我寫過信。
”“快啦。
”瓊吉撒着嬌說:“才讓哥哥,你什麼時候給我寫信?”才讓不說話。
姥爺說:“吃吧吃吧,連拉面都堵不住你們的嘴。
”母親把梅朵的辮子從前面拿到後面說:“你少調點,愛吃辣子也不能這樣吃,會燒壞胃的。
”梅朵認真地問:“阿媽啦,你為什麼管我?”停一會兒又說,“因為你是我婆婆。
”大家稀裡嘩啦笑起來。
母親突然問:“你們那個叫達娃的同學去了哪裡?”梅朵說:“達娃當文藝兵啦,在陝西軍區。
”姥爺說:“她走的時候來過一回,穿着有領章帽徽的軍裝,蠻精神的。
”姥姥說:“還寄來過相片,一張是挎着槍的,一張是演節目的。
”瓊吉說:“演的是《紅色娘子軍》。
”母親問:“相片呢?”姥姥就去抽屜裡找,翻了半天才拿出來。
母親接過來看了說:“她演的是吳瓊花。
你們這個班,人才出了不少。
” 母親在家隻待了三天,州上的吉普車要拉她回去,她不好意思讓人家多等。
再說她也待不安穩,醫院裡有一堆事揪着她的心,尤其是那幾個有斑疹的病人。
她讓車停在醫院門口,謝過了司機,就一頭紮了進去。
張麗影一見她就問:“辦好了,你的事?”母親用鼻子無奈地嗤了一下,趕緊問:“怎麼樣,那幾個人?”張麗影說:“有好轉的迹象,給阿司匹林、維生素B12和阿昔洛韋,再加白降汞軟膏,應該是有效的。
”母親舒了一口氣:“能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