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途
關燈
小
中
大
商量一下。
”他沒說強巴是他阿爸,覺得脫離了親情反而會顯得更加鄭重其事。
那一天沒有演出,我和梅朵回到家裡。
全家人圍坐在東廂房的大炕上,喝茶,說話,包羊肉餡的餃子。
才讓就在這個時候恰到好處地說到自己跟汪校長的幾次談話,說到寄宿班以及宣傳隊的未來。
父親的眼睛亮了:“你都跟人家商量好了才告訴我?”才讓以為是責備,紅了臉要申辯。
父親說:“這就叫靠得住。
”又指着我、梅朵和妹妹說,“說話辦事,你們要像才讓這樣,知道嗎?”我和梅朵說:“噢呀。
”妹妹也說:“噢呀。
”父親說:“按理說現在的條件已經很不錯了,附中給每個寄宿生提供一套公用被褥,騰出兩間教室當宿舍,大部分牧區農村的孩子做夢都想不到。
”又問起學費和夥食。
梅朵說:“我看到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幾匹馬送來一些羊肉和牛肉。
”父親說:“那是桑傑的畜産品站送來的,一直沒有斷。
”說着捏了捏梅朵紅撲撲的臉蛋。
梅朵笑了,知道父親是在用這種方式感謝她的親阿爸桑傑。
我告狀一樣憤憤不平地說:“開始光我們吃肉,現在中午吃食堂的學生都能吃到我們的肉。
”父親瞪了我一眼:“你覺得不應該嗎?”我說:“我們是牧區來的,不吃肉是不成的,他們……”父親臉色立刻變了:“你這個孩子,怎麼能說這種話?”又面對才讓說,“我得見見你們汪校長。
”羊肉餃子上來了,熱氣彌漫。
姥姥說:“不要說了,快吃。
”梅朵喊道:“辣子醋,辣子醋。
” 吃了餃子,父親就刻不容緩地讓才讓帶着,去了實驗中學汪校長的辦公室。
才讓以為父親要談什麼重大問題,其實也沒有。
父親說的還是被子褥子、襯衣褲衩、香皂肥皂、毛巾臉盆,還有女學生的衛生帶和草紙。
汪校長哦了一聲:“怎麼還有這些問題?”又通情達理地說,“但也不是小事。
”父親說:“都是牧人的孩子,家長沒錢,買不起,孩子們現在隻是有被子蓋,有襯衣襯褲穿,但還是裹着藏袍,有的夏天布袍冬天皮袍換着穿,有的一年四季就隻有一件皮袍。
”汪校長沉吟着:“宣傳隊的人首先要勤換洗講衛生,幹幹淨淨才能上台。
這樣好不好,不管他們能不能帶來原先的被褥,我們再給他們每人發一套新的。
外衣和襯衣由學校統一定做,就當是校服。
至于褲衩肥皂之類嘛,我看是這樣,學校給他們每人每月發六塊錢的津貼,就跟當第一年兵是一樣的,他們缺什麼自己去買。
”父親看看才讓,兩個人都愣了:喜出望外,六塊錢,那是很多很多的,可以買三條半背心、十條褲衩、好多好多肥皂,要是不亂花,攢起來,能辦許多事。
父親說:“這樣就太好啦,什麼都解決啦。
”才讓站起來,給汪校長鞠了一個躬:“紮西德勒。
” 寄宿班的轉學辦得很快,最大的障礙是附中不願意撒手。
汪校長請了省文教辦的人去說服,三番五次之後,也就同意了。
文教辦的人說,你要下些功夫,争取辦成全省第一流的宣傳隊。
汪校長說他就是這樣想的。
實驗中學的條件果然不錯,住宿已不是教室改成的大宿舍,而是七個人一間的小宿舍。
夥食是免費的,早晨饅頭、鹹菜、大米稀飯或者包谷面糊糊;中午饅頭和米飯,炒一個或兩個大鍋菜,一般會有肉;晚上有時是炒菜饅頭,有時是面條,有時是洋芋、豆腐、粉條、白菜的亂炖。
實驗中學位于市中心,多數學生住得比較近,中午食堂不給學生供應飯菜。
這樣一來,桑傑的畜産品站每月送來的三隻羊和半頭牛就隻成了老師和寄宿班的共享,感覺吃到嘴裡的肉還是挺多的。
寄宿班入學當天,就發了第一個月的津貼,量了每個人的衣服尺寸。
發下定做的外衣和襯衣那天,寄宿班就像過節一樣,滿校園跑着找鏡子,最後還是汪校長把我們帶到了自己家裡,因為隻有他家才挂着能照見全身的大鏡子。
接着就開始了緊張的排練。
排練已不像過去那樣随心所欲,汪校長從外面請了老師,老師是原省歌舞團的,加上學校的兩個音樂老師,共同負責節目的創作和編排,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唱歌跳舞是有許多規矩的,好壞就看你符合不符合規矩。
但這并不是說我們不再由着性子創造發揮啦,因為寄宿班的大部分人多少都有點天賦,老師說天賦就是天然而自發的中規中矩。
我們的排練耳目一新。
春節,寄宿班沒有放假,但比放假還要高興,我們這群藏族孩子由汪校長親自帶領着去部隊慰問演出,先是省軍區,再是獨立師,然後是青藏兵站部,去了機關又去團隊,十天演了十二場,部隊用最好的飯菜招待我們,我們吃到了用各種方法做出來的雞鴨魚肉。
有一次正吃着,進來一個老軍人,瞪着殘羹剩菜說:“藏族人是不吃魚的。
”我們面面相觑。
老軍人又擺擺手說:“沒事,吃了就吃了,我也是藏族人,早就開始吃了。
”大概是演出格外精彩吧,人家不光好飯招待,還送了禮物:省軍區給我們一人送了一套包括軍帽軍鞋襪子在内的軍裝,獨立師給我們每人送了一件棉軍大衣,兵站部給我們每人按尺寸送了一雙羊毛的大頭鞋和仿毛面的棉帽子,還有《毛主席語錄》、《革命日記》、鋼筆和茶杯,甚至還安排了一次打靶,讓所有人對着百米外的半身靶,砰砰砰地射出了三發子彈。
我們豐收了,不是财富是進步。
很久以後我們才會意識到,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轉學,更像是又一個走向文明的裡程碑。
此前,盡管父親做了最大的努力,我們仍然不能算是真正的城裡人,或者說我們比城裡人還是落後土氣了許多,我們中間隻有梅朵用她的紅外衣、黑外褲、籃球鞋、花頭巾、花手絹以及尼龍襪子,鶴立雞群地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此後,我們一下子不同了,我們穿上了那個時代最時尚的服裝——軍裝,我們在擁有草綠色驕傲的同時,又成了另一種少數——作為引領者的出類拔萃的少數。
當我們身着軍裝軍帽軍鞋大搖大擺地進出學校時,幾乎所有人不管青年還是老年都會駐足觀望,羨慕的眼光就像星星編織的花環閃閃爍爍地套在我們身上。
我們有些驕傲,也有些惶恐,擔憂這些迅速得來的又會迅速失去,所以即使不需要,也會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穿戴在身上。
我們誰也想不到,這僅僅是開始,以後的幾年裡,寄宿班也就是宣傳隊還将有無數次演出的機會,還将參加全市的文藝彙演,取得第一後,又會參加全省的文藝彙演,然後三次去北京彙報演出:一次是代表全省教育界,一次是代表藏族,一次是學習樣闆戲彙報表演。
我們還将去西安、蘭州、成都、重慶、上海參加各種名目的演出,至于去省内各州各單位以及基層工廠、農村、牧區的演出就頻繁得不用說了。
寄宿班的存在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後過了一年多,汪校長費了很大的勁,從海南、海北兩個藏族自治州新招了一班從初一開始的寄宿班後,才帶着忍痛割愛的遺憾,讓我們離開了實驗中學。
這時候寄宿班的所有人、這些來自原始的草原牧區的藏族孩子,已經站在人群的前列,成為一種新生活的代表,我們就像月亮,收獲着光亮,也傳遞着光亮。
在熟悉我們的人群裡,一舉一動我們都是榜樣。
我們透過很多羨慕、恭敬、好奇的眼光,感覺到了我們神秘、遙遠而高貴的地位。
父親等我們慰問演出結束,看到我們渾身上下都是軍用品後,才準備離開西甯去沁多。
我和梅朵自然要回家給父親送行。
父親說:“感謝才讓,對寄宿班我已經用不着擔心啦。
”之後又一起吃了飯,是姥姥做的羊肉面片。
正吃着,達娃來了。
姥姥拉她坐下,又去給她盛飯。
父親說:“聽你師母說你的腿病快好啦?”“噢呀,一點也不疼啦。
”妹妹從口袋裡摸出一顆蜜棗說:“達娃姐姐,這是留給你的。
”達娃接過去聞了一下說:“現在我把它送給你。
”妹妹說:“你們為什麼都願意把蜜棗送給我呢?”才讓說:“這些日子忙忙叨叨的,都沒有帶你騎大馬,你快吃,我們兩個把阿爸送出城外。
”妹妹高興地答應着,趕緊端起碗往嘴裡扒拉。
才讓已經不打算回沁多了,他騎來的香薩主任的鐵青馬隻能讓父親拉回去。
父親牽着日尕,才讓牽着鐵青馬,馬上騎着妹妹,三個人朝外走去。
除了達娃,其他人都跟在後面,送出了小巷,送到了馬路上。
父親走了,溫暖的陽光又一次映紅了他晃動的背影,整個城市都在目送着他。
等我們回到家中時,達娃正在廚房洗碗刷鍋,好像全家隻有她才是主婦。
走向城外的路上,父親說:“才讓,你這個妹妹到現在還沒有名字,你阿媽讓我起,我想不出什麼好名字來,不如你給她起吧,她跟你是最親的。
”才讓也不客氣,在馬上抱緊了妹妹問:“起藏族名字還是漢族名字?”“你看着辦。
”他想了想說:“那就叫安樂寶寶吧,藏語叫瓊吉。
”父親琢磨了一下說:“這個名字好,我們整天忙來忙去,卻不希望她這一代跟我們一樣,能安安樂樂是最好的。
”才讓說:“瓊吉,你怎麼不答應?”說着撓了撓妹妹的胳肢窩,妹妹咯咯咯笑起來。
2 我們高中畢業了。
本來畢業的時間應該是去年夏天,實驗中學的汪校長舍不得寄宿班,讓我們推遲畢業了一年多。
當時父親曾打電話給才讓,希望他說服汪校長能讓寄宿班按時畢業,因為阿尼瑪卿州需要有文化的青年,沁多學校也需要教師。
才讓早就高中畢業,畢業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到阿尼瑪卿州當幹部,一是去實驗中學所屬的青海湖牧場做一年知青,然後回校出任寄宿班的班主任。
他選擇了後者。
才讓說:“阿爸啦,不要着急,推遲有推遲的好處,聽說省歌舞團和市歌舞團就要恢複,說不定會需要人的。
”果然被他說中了,寄宿班正式畢業時,被剛剛恢複的省市兩級歌舞團選去做演員的就有十幾個人,還有作為文藝兵特招入伍的,有被實驗中學看中留下來任教的——其實就是為了帶好新一屆寄宿班的藏族學生。
包括我在内的剩下的學生被阿尼瑪卿州全部接收,有的要去州上當幹部,有的要去沁多學校當教師,當然是拿工資的教師。
對寄宿班的結局父親是滿意的,當初他做到了一個不落地送學生上中學,現在又看着他們一個不落地成了享受國家幹部待遇的公家人。
更要緊的是,隻要高中畢業就能做公家人的事實,很快會傳遍草原,那些還沒有把孩子送去上學的牧人一定會後悔,學校的學生又要增加了。
父親來西甯接我們回去,他從沁多學校騎馬直接來到西甯,跟州上派來的卡車會合,然後把日尕拉上車一起返回,進入州界後又分開了:六個未來的教師跟着父親去學校,六個未來的幹部繼續坐卡車前往州上。
還剩下梅朵,父親問:“你準備去哪裡?”梅朵是被省歌舞團選中的,她來是為了送我,還想看看阿爸桑傑和其他親人。
她毫不猶豫地說:“我要跟着江洋,看看他工作的地方,然後再回家。
”我被分配在州委統戰部,有點興奮,還有點擔憂,畢竟是一種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工作,心裡沒底,再加上跟同學們分開了,不知道能不能适應。
父親以過來人的口氣說:“還是當教師好,以後慢慢再調,學校現在已經有四千多學生啦,教師遠遠不夠。
”然後看看天色,伸手接住飄下來的幾朵雪花,催促我們趕緊上路。
卡車疾馳而行,卻依然沒有趕上大雪封路的速度。
雪轉眼就鋪天蓋地了,能聽到雪花在空中飛翔的聲音,能看到疾雪落地時在松軟的覆雪中砸出的坑窩。
上天的揮灑任性而殘酷,白色堆積着,在我們面前豎起了一堵堅厚的牆,風在上面掃來掃去,留下無數動蕩的網狀痕迹。
卡車走到天黑就走不動了,大家紛紛下來,迷茫地望着雪原。
我來到駕駛室旁問司機:“還能不能走?”司機懊喪地說:“能走的話停下幹什麼?”他緊了緊身上的皮大衣,歪斜着躺下,閉上眼睛說,“我要趕緊眯一會兒,要是半夜雪停就半夜走。
”我過去對其他幾個人說:“今晚隻能在雪窩子裡過夜啦,每個人身上都還有吃的吧?互相勻一勻,渴了就吃點雪。
”大家開始挖雪窩子。
我又說:“最好兩個人一個窩,可以互相取暖。
”我這樣說當然是因為首先想到了我自己。
梅朵問:“你跟誰搭伴?”我驚訝地瞪着她:“還能是誰?”梅朵說:“你忘了藏紅花啦,她怎麼辦?”我一愣,對啊,一行人中隻有兩個女的。
我遺憾地說:“那我隻能把你讓出去啦。
”但是藏紅花不幹,她說我們一共七個人,肯定有一個是單另的,而她就喜歡一個人睡,不想跟别人挨着。
我知道這是藏紅花對我和梅朵的成全,而在藏族人的習慣裡,這樣的好心是不能拒絕的,坦然接受成全也是對對方的成全。
我說:“那我們就先給藏紅花造一個旱獺窩。
” 等我和梅朵挖好自己的雪窩子時,雪原上已經看不到一個人影,呼噜聲從地底下傳上來,讓積雪增加了一些無形的起伏。
我們鑽進去,互相依偎着躺下,誰也不說話,好像一出聲兩邊的雪壁就會塌下來。
我靜靜地躺着,打心底贊美着雪:你是恩賜的機遇,是這般及時這般溫暖,是讓夜晚變得如此柔美的信使。
然後側過身去,想親她,卻被她親了一口。
我觸電似的渾身一抖,緊緊抱住了她。
梅朵是我的,我擁有她就像擁有幸福本身,就像雪山之水在春風浩蕩時流進了幹旱的草原。
梅朵,梅朵,以後我們就不能天天在一起啦,以後我們相隔那麼遠,多長時間才能見一面?以後我們還能這樣嗎,這樣臉貼臉地呼吸對方的氣息,吃掉對方的酥油味?我想我睡覺時有多少次是抱着梅朵的?我想以前的抱也許根本就不算抱,今天的抱才是第一次在愛情意義上的抱。
我想我和梅朵手拉手走了這麼久,怎麼沖動卻來得如此緩慢,直到今天才發現所有的以往都過于平靜——沒有戰栗與緊張,沒有激昂與奔騰,也沒有赤裸與撕裂。
而現在,一切都有了,我有了,梅朵也有了——比我更快更澎湃地有了。
我們的香夢持續到黎明。
司機使用搖把發動汽車的聲音驚醒了我們。
我們爬出雪窩子一看,天空清亮了許多,雪霧飄到别處去了,就好像是為了我和梅朵,為了讓野性的香豔盛放在雪原之上,才有了這場倏忽來倏忽去的攔路雪。
我們上路了。
這場雪同樣羁絆了父親一行的腳步。
沒到天黑,他們就停下了,正要挖雪窩子就寝時,看到朦朦胧胧的雪霧裡,忽隐忽現着一頂帳房。
父親拉着日尕,帶着六個學生走了過去。
帳房裡沒有人,顯然是去放牧的主人被困在大雪中回不來了。
他們生起牛糞火,在帳房裡住了一夜,第二天啟程,走出去沒多遠,就看到了一群披雪挂霜的牦牛沖着他們哞哞地叫,牦牛的中間是一群擠成一團的羊,有幾隻還在瑟瑟發抖。
積雪中到處都是狼的爪印,卻沒有看到被咬倒的牲畜和血迹。
父親四下裡走動着,忽聽身後的日尕一聲長嘶,前蹄一次次懸空而起,砰砰砰地敲打着大地。
這是警告,狼就在附近。
父親把六個學生叫到一起,讓他們不要亂動,自己忽地跳上了馬背。
日尕跑起來,朝着前面的雪岡奮勇而上,踢飛的雪粉就像又有了一場大雪。
狼群出現了,就在雪岡那邊,排成一個三角形的隊陣,靜靜地矚望着岡頂。
隊陣的中間橫躺着它們的獵物,不是羊也不是牛,是一個人。
父親大吼一聲,催馬朝岡下沖去。
他忘了害怕,他隻要有日尕就想不起害怕。
而日尕,兒馬子的膽量加上對奔跑和踢打能力的自信,根本就沒把十幾隻狼放在眼裡。
領頭的狼皺起鼻子,龇出牙齒嚯嚯地叫着,突然轉身,奔逃而去。
衆狼跟上了,夾着尾巴的姿影就像合成一股的流水,迅速消失在白色的岚光裡。
父親下馬,連滾帶爬地來到那個人身邊,摸摸撕裂的皮袍和滿身的血,使勁搖了搖,好像還活着。
他喊起來:“醒醒,你醒醒。
”喊着便叫出了對方的名字,“才讓州長啦,你怎麼在這裡?”更奇怪的是狼群,對那麼多牛羊一個也沒動,隻把襲擊的目标對準了人。
從雪地上的擦痕看,他是被狼群拖到這裡的,長長的拖痕上一直沒有血,到了這裡才有血,說明他不是被咬倒的,是凍僵的。
狼群在拖拽之前,他就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
狼以為雪岡後面是安全的,正準備吃掉他,父親出現了。
父親讓日尕卧下,把才讓州長扶上馬背,自己再騎上去,打馬回到了牛羊的身邊。
以後的行走變得異常緩慢,父親拉着日尕,日尕的背上是他的學生昭鴿,身強力壯的昭鴿滿懷抱着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的才讓州長。
其他人則趕着牛群和羊群慢騰騰跟在後面,直到遇見沁多公社的主任桑傑留下牲畜後,才加快了速度。
他們五天後到達學校,父親緊着喊校醫眼鏡曼巴。
眼鏡曼巴來了,一摸脈搏說:“他死啦。
”父親說:“不可能啊。
”趴下去聽聽心髒
”他沒說強巴是他阿爸,覺得脫離了親情反而會顯得更加鄭重其事。
那一天沒有演出,我和梅朵回到家裡。
全家人圍坐在東廂房的大炕上,喝茶,說話,包羊肉餡的餃子。
才讓就在這個時候恰到好處地說到自己跟汪校長的幾次談話,說到寄宿班以及宣傳隊的未來。
父親的眼睛亮了:“你都跟人家商量好了才告訴我?”才讓以為是責備,紅了臉要申辯。
父親說:“這就叫靠得住。
”又指着我、梅朵和妹妹說,“說話辦事,你們要像才讓這樣,知道嗎?”我和梅朵說:“噢呀。
”妹妹也說:“噢呀。
”父親說:“按理說現在的條件已經很不錯了,附中給每個寄宿生提供一套公用被褥,騰出兩間教室當宿舍,大部分牧區農村的孩子做夢都想不到。
”又問起學費和夥食。
梅朵說:“我看到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幾匹馬送來一些羊肉和牛肉。
”父親說:“那是桑傑的畜産品站送來的,一直沒有斷。
”說着捏了捏梅朵紅撲撲的臉蛋。
梅朵笑了,知道父親是在用這種方式感謝她的親阿爸桑傑。
我告狀一樣憤憤不平地說:“開始光我們吃肉,現在中午吃食堂的學生都能吃到我們的肉。
”父親瞪了我一眼:“你覺得不應該嗎?”我說:“我們是牧區來的,不吃肉是不成的,他們……”父親臉色立刻變了:“你這個孩子,怎麼能說這種話?”又面對才讓說,“我得見見你們汪校長。
”羊肉餃子上來了,熱氣彌漫。
姥姥說:“不要說了,快吃。
”梅朵喊道:“辣子醋,辣子醋。
” 吃了餃子,父親就刻不容緩地讓才讓帶着,去了實驗中學汪校長的辦公室。
才讓以為父親要談什麼重大問題,其實也沒有。
父親說的還是被子褥子、襯衣褲衩、香皂肥皂、毛巾臉盆,還有女學生的衛生帶和草紙。
汪校長哦了一聲:“怎麼還有這些問題?”又通情達理地說,“但也不是小事。
”父親說:“都是牧人的孩子,家長沒錢,買不起,孩子們現在隻是有被子蓋,有襯衣襯褲穿,但還是裹着藏袍,有的夏天布袍冬天皮袍換着穿,有的一年四季就隻有一件皮袍。
”汪校長沉吟着:“宣傳隊的人首先要勤換洗講衛生,幹幹淨淨才能上台。
這樣好不好,不管他們能不能帶來原先的被褥,我們再給他們每人發一套新的。
外衣和襯衣由學校統一定做,就當是校服。
至于褲衩肥皂之類嘛,我看是這樣,學校給他們每人每月發六塊錢的津貼,就跟當第一年兵是一樣的,他們缺什麼自己去買。
”父親看看才讓,兩個人都愣了:喜出望外,六塊錢,那是很多很多的,可以買三條半背心、十條褲衩、好多好多肥皂,要是不亂花,攢起來,能辦許多事。
父親說:“這樣就太好啦,什麼都解決啦。
”才讓站起來,給汪校長鞠了一個躬:“紮西德勒。
” 寄宿班的轉學辦得很快,最大的障礙是附中不願意撒手。
汪校長請了省文教辦的人去說服,三番五次之後,也就同意了。
文教辦的人說,你要下些功夫,争取辦成全省第一流的宣傳隊。
汪校長說他就是這樣想的。
實驗中學的條件果然不錯,住宿已不是教室改成的大宿舍,而是七個人一間的小宿舍。
夥食是免費的,早晨饅頭、鹹菜、大米稀飯或者包谷面糊糊;中午饅頭和米飯,炒一個或兩個大鍋菜,一般會有肉;晚上有時是炒菜饅頭,有時是面條,有時是洋芋、豆腐、粉條、白菜的亂炖。
實驗中學位于市中心,多數學生住得比較近,中午食堂不給學生供應飯菜。
這樣一來,桑傑的畜産品站每月送來的三隻羊和半頭牛就隻成了老師和寄宿班的共享,感覺吃到嘴裡的肉還是挺多的。
寄宿班入學當天,就發了第一個月的津貼,量了每個人的衣服尺寸。
發下定做的外衣和襯衣那天,寄宿班就像過節一樣,滿校園跑着找鏡子,最後還是汪校長把我們帶到了自己家裡,因為隻有他家才挂着能照見全身的大鏡子。
接着就開始了緊張的排練。
排練已不像過去那樣随心所欲,汪校長從外面請了老師,老師是原省歌舞團的,加上學校的兩個音樂老師,共同負責節目的創作和編排,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唱歌跳舞是有許多規矩的,好壞就看你符合不符合規矩。
但這并不是說我們不再由着性子創造發揮啦,因為寄宿班的大部分人多少都有點天賦,老師說天賦就是天然而自發的中規中矩。
我們的排練耳目一新。
春節,寄宿班沒有放假,但比放假還要高興,我們這群藏族孩子由汪校長親自帶領着去部隊慰問演出,先是省軍區,再是獨立師,然後是青藏兵站部,去了機關又去團隊,十天演了十二場,部隊用最好的飯菜招待我們,我們吃到了用各種方法做出來的雞鴨魚肉。
有一次正吃着,進來一個老軍人,瞪着殘羹剩菜說:“藏族人是不吃魚的。
”我們面面相觑。
老軍人又擺擺手說:“沒事,吃了就吃了,我也是藏族人,早就開始吃了。
”大概是演出格外精彩吧,人家不光好飯招待,還送了禮物:省軍區給我們一人送了一套包括軍帽軍鞋襪子在内的軍裝,獨立師給我們每人送了一件棉軍大衣,兵站部給我們每人按尺寸送了一雙羊毛的大頭鞋和仿毛面的棉帽子,還有《毛主席語錄》、《革命日記》、鋼筆和茶杯,甚至還安排了一次打靶,讓所有人對着百米外的半身靶,砰砰砰地射出了三發子彈。
我們豐收了,不是财富是進步。
很久以後我們才會意識到,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轉學,更像是又一個走向文明的裡程碑。
此前,盡管父親做了最大的努力,我們仍然不能算是真正的城裡人,或者說我們比城裡人還是落後土氣了許多,我們中間隻有梅朵用她的紅外衣、黑外褲、籃球鞋、花頭巾、花手絹以及尼龍襪子,鶴立雞群地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此後,我們一下子不同了,我們穿上了那個時代最時尚的服裝——軍裝,我們在擁有草綠色驕傲的同時,又成了另一種少數——作為引領者的出類拔萃的少數。
當我們身着軍裝軍帽軍鞋大搖大擺地進出學校時,幾乎所有人不管青年還是老年都會駐足觀望,羨慕的眼光就像星星編織的花環閃閃爍爍地套在我們身上。
我們有些驕傲,也有些惶恐,擔憂這些迅速得來的又會迅速失去,所以即使不需要,也會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穿戴在身上。
我們誰也想不到,這僅僅是開始,以後的幾年裡,寄宿班也就是宣傳隊還将有無數次演出的機會,還将參加全市的文藝彙演,取得第一後,又會參加全省的文藝彙演,然後三次去北京彙報演出:一次是代表全省教育界,一次是代表藏族,一次是學習樣闆戲彙報表演。
我們還将去西安、蘭州、成都、重慶、上海參加各種名目的演出,至于去省内各州各單位以及基層工廠、農村、牧區的演出就頻繁得不用說了。
寄宿班的存在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後過了一年多,汪校長費了很大的勁,從海南、海北兩個藏族自治州新招了一班從初一開始的寄宿班後,才帶着忍痛割愛的遺憾,讓我們離開了實驗中學。
這時候寄宿班的所有人、這些來自原始的草原牧區的藏族孩子,已經站在人群的前列,成為一種新生活的代表,我們就像月亮,收獲着光亮,也傳遞着光亮。
在熟悉我們的人群裡,一舉一動我們都是榜樣。
我們透過很多羨慕、恭敬、好奇的眼光,感覺到了我們神秘、遙遠而高貴的地位。
父親等我們慰問演出結束,看到我們渾身上下都是軍用品後,才準備離開西甯去沁多。
我和梅朵自然要回家給父親送行。
父親說:“感謝才讓,對寄宿班我已經用不着擔心啦。
”之後又一起吃了飯,是姥姥做的羊肉面片。
正吃着,達娃來了。
姥姥拉她坐下,又去給她盛飯。
父親說:“聽你師母說你的腿病快好啦?”“噢呀,一點也不疼啦。
”妹妹從口袋裡摸出一顆蜜棗說:“達娃姐姐,這是留給你的。
”達娃接過去聞了一下說:“現在我把它送給你。
”妹妹說:“你們為什麼都願意把蜜棗送給我呢?”才讓說:“這些日子忙忙叨叨的,都沒有帶你騎大馬,你快吃,我們兩個把阿爸送出城外。
”妹妹高興地答應着,趕緊端起碗往嘴裡扒拉。
才讓已經不打算回沁多了,他騎來的香薩主任的鐵青馬隻能讓父親拉回去。
父親牽着日尕,才讓牽着鐵青馬,馬上騎着妹妹,三個人朝外走去。
除了達娃,其他人都跟在後面,送出了小巷,送到了馬路上。
父親走了,溫暖的陽光又一次映紅了他晃動的背影,整個城市都在目送着他。
等我們回到家中時,達娃正在廚房洗碗刷鍋,好像全家隻有她才是主婦。
走向城外的路上,父親說:“才讓,你這個妹妹到現在還沒有名字,你阿媽讓我起,我想不出什麼好名字來,不如你給她起吧,她跟你是最親的。
”才讓也不客氣,在馬上抱緊了妹妹問:“起藏族名字還是漢族名字?”“你看着辦。
”他想了想說:“那就叫安樂寶寶吧,藏語叫瓊吉。
”父親琢磨了一下說:“這個名字好,我們整天忙來忙去,卻不希望她這一代跟我們一樣,能安安樂樂是最好的。
”才讓說:“瓊吉,你怎麼不答應?”說着撓了撓妹妹的胳肢窩,妹妹咯咯咯笑起來。
2 我們高中畢業了。
本來畢業的時間應該是去年夏天,實驗中學的汪校長舍不得寄宿班,讓我們推遲畢業了一年多。
當時父親曾打電話給才讓,希望他說服汪校長能讓寄宿班按時畢業,因為阿尼瑪卿州需要有文化的青年,沁多學校也需要教師。
才讓早就高中畢業,畢業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到阿尼瑪卿州當幹部,一是去實驗中學所屬的青海湖牧場做一年知青,然後回校出任寄宿班的班主任。
他選擇了後者。
才讓說:“阿爸啦,不要着急,推遲有推遲的好處,聽說省歌舞團和市歌舞團就要恢複,說不定會需要人的。
”果然被他說中了,寄宿班正式畢業時,被剛剛恢複的省市兩級歌舞團選去做演員的就有十幾個人,還有作為文藝兵特招入伍的,有被實驗中學看中留下來任教的——其實就是為了帶好新一屆寄宿班的藏族學生。
包括我在内的剩下的學生被阿尼瑪卿州全部接收,有的要去州上當幹部,有的要去沁多學校當教師,當然是拿工資的教師。
對寄宿班的結局父親是滿意的,當初他做到了一個不落地送學生上中學,現在又看着他們一個不落地成了享受國家幹部待遇的公家人。
更要緊的是,隻要高中畢業就能做公家人的事實,很快會傳遍草原,那些還沒有把孩子送去上學的牧人一定會後悔,學校的學生又要增加了。
父親來西甯接我們回去,他從沁多學校騎馬直接來到西甯,跟州上派來的卡車會合,然後把日尕拉上車一起返回,進入州界後又分開了:六個未來的教師跟着父親去學校,六個未來的幹部繼續坐卡車前往州上。
還剩下梅朵,父親問:“你準備去哪裡?”梅朵是被省歌舞團選中的,她來是為了送我,還想看看阿爸桑傑和其他親人。
她毫不猶豫地說:“我要跟着江洋,看看他工作的地方,然後再回家。
”我被分配在州委統戰部,有點興奮,還有點擔憂,畢竟是一種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工作,心裡沒底,再加上跟同學們分開了,不知道能不能适應。
父親以過來人的口氣說:“還是當教師好,以後慢慢再調,學校現在已經有四千多學生啦,教師遠遠不夠。
”然後看看天色,伸手接住飄下來的幾朵雪花,催促我們趕緊上路。
卡車疾馳而行,卻依然沒有趕上大雪封路的速度。
雪轉眼就鋪天蓋地了,能聽到雪花在空中飛翔的聲音,能看到疾雪落地時在松軟的覆雪中砸出的坑窩。
上天的揮灑任性而殘酷,白色堆積着,在我們面前豎起了一堵堅厚的牆,風在上面掃來掃去,留下無數動蕩的網狀痕迹。
卡車走到天黑就走不動了,大家紛紛下來,迷茫地望着雪原。
我來到駕駛室旁問司機:“還能不能走?”司機懊喪地說:“能走的話停下幹什麼?”他緊了緊身上的皮大衣,歪斜着躺下,閉上眼睛說,“我要趕緊眯一會兒,要是半夜雪停就半夜走。
”我過去對其他幾個人說:“今晚隻能在雪窩子裡過夜啦,每個人身上都還有吃的吧?互相勻一勻,渴了就吃點雪。
”大家開始挖雪窩子。
我又說:“最好兩個人一個窩,可以互相取暖。
”我這樣說當然是因為首先想到了我自己。
梅朵問:“你跟誰搭伴?”我驚訝地瞪着她:“還能是誰?”梅朵說:“你忘了藏紅花啦,她怎麼辦?”我一愣,對啊,一行人中隻有兩個女的。
我遺憾地說:“那我隻能把你讓出去啦。
”但是藏紅花不幹,她說我們一共七個人,肯定有一個是單另的,而她就喜歡一個人睡,不想跟别人挨着。
我知道這是藏紅花對我和梅朵的成全,而在藏族人的習慣裡,這樣的好心是不能拒絕的,坦然接受成全也是對對方的成全。
我說:“那我們就先給藏紅花造一個旱獺窩。
” 等我和梅朵挖好自己的雪窩子時,雪原上已經看不到一個人影,呼噜聲從地底下傳上來,讓積雪增加了一些無形的起伏。
我們鑽進去,互相依偎着躺下,誰也不說話,好像一出聲兩邊的雪壁就會塌下來。
我靜靜地躺着,打心底贊美着雪:你是恩賜的機遇,是這般及時這般溫暖,是讓夜晚變得如此柔美的信使。
然後側過身去,想親她,卻被她親了一口。
我觸電似的渾身一抖,緊緊抱住了她。
梅朵是我的,我擁有她就像擁有幸福本身,就像雪山之水在春風浩蕩時流進了幹旱的草原。
梅朵,梅朵,以後我們就不能天天在一起啦,以後我們相隔那麼遠,多長時間才能見一面?以後我們還能這樣嗎,這樣臉貼臉地呼吸對方的氣息,吃掉對方的酥油味?我想我睡覺時有多少次是抱着梅朵的?我想以前的抱也許根本就不算抱,今天的抱才是第一次在愛情意義上的抱。
我想我和梅朵手拉手走了這麼久,怎麼沖動卻來得如此緩慢,直到今天才發現所有的以往都過于平靜——沒有戰栗與緊張,沒有激昂與奔騰,也沒有赤裸與撕裂。
而現在,一切都有了,我有了,梅朵也有了——比我更快更澎湃地有了。
我們的香夢持續到黎明。
司機使用搖把發動汽車的聲音驚醒了我們。
我們爬出雪窩子一看,天空清亮了許多,雪霧飄到别處去了,就好像是為了我和梅朵,為了讓野性的香豔盛放在雪原之上,才有了這場倏忽來倏忽去的攔路雪。
我們上路了。
這場雪同樣羁絆了父親一行的腳步。
沒到天黑,他們就停下了,正要挖雪窩子就寝時,看到朦朦胧胧的雪霧裡,忽隐忽現着一頂帳房。
父親拉着日尕,帶着六個學生走了過去。
帳房裡沒有人,顯然是去放牧的主人被困在大雪中回不來了。
他們生起牛糞火,在帳房裡住了一夜,第二天啟程,走出去沒多遠,就看到了一群披雪挂霜的牦牛沖着他們哞哞地叫,牦牛的中間是一群擠成一團的羊,有幾隻還在瑟瑟發抖。
積雪中到處都是狼的爪印,卻沒有看到被咬倒的牲畜和血迹。
父親四下裡走動着,忽聽身後的日尕一聲長嘶,前蹄一次次懸空而起,砰砰砰地敲打着大地。
這是警告,狼就在附近。
父親把六個學生叫到一起,讓他們不要亂動,自己忽地跳上了馬背。
日尕跑起來,朝着前面的雪岡奮勇而上,踢飛的雪粉就像又有了一場大雪。
狼群出現了,就在雪岡那邊,排成一個三角形的隊陣,靜靜地矚望着岡頂。
隊陣的中間橫躺着它們的獵物,不是羊也不是牛,是一個人。
父親大吼一聲,催馬朝岡下沖去。
他忘了害怕,他隻要有日尕就想不起害怕。
而日尕,兒馬子的膽量加上對奔跑和踢打能力的自信,根本就沒把十幾隻狼放在眼裡。
領頭的狼皺起鼻子,龇出牙齒嚯嚯地叫着,突然轉身,奔逃而去。
衆狼跟上了,夾着尾巴的姿影就像合成一股的流水,迅速消失在白色的岚光裡。
父親下馬,連滾帶爬地來到那個人身邊,摸摸撕裂的皮袍和滿身的血,使勁搖了搖,好像還活着。
他喊起來:“醒醒,你醒醒。
”喊着便叫出了對方的名字,“才讓州長啦,你怎麼在這裡?”更奇怪的是狼群,對那麼多牛羊一個也沒動,隻把襲擊的目标對準了人。
從雪地上的擦痕看,他是被狼群拖到這裡的,長長的拖痕上一直沒有血,到了這裡才有血,說明他不是被咬倒的,是凍僵的。
狼群在拖拽之前,他就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
狼以為雪岡後面是安全的,正準備吃掉他,父親出現了。
父親讓日尕卧下,把才讓州長扶上馬背,自己再騎上去,打馬回到了牛羊的身邊。
以後的行走變得異常緩慢,父親拉着日尕,日尕的背上是他的學生昭鴿,身強力壯的昭鴿滿懷抱着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的才讓州長。
其他人則趕着牛群和羊群慢騰騰跟在後面,直到遇見沁多公社的主任桑傑留下牲畜後,才加快了速度。
他們五天後到達學校,父親緊着喊校醫眼鏡曼巴。
眼鏡曼巴來了,一摸脈搏說:“他死啦。
”父親說:“不可能啊。
”趴下去聽聽心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