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途
關燈
小
中
大
把溫暖灑成一條線或是一盤棋,
把色彩化作一抹紅或是一攤綠,
把暴風雪滲入生命赤裸的肌體,
把紮西德勒留在愛你的光亮裡。
1 州委派通信員送來了一個文件,父親翻開一看,喜笑顔開,趕緊去找李志強。
文件上說:沁多中學由縣屬改為州屬,行政級别提高一級,為處級,辦學經費由州财政負責籌措,比原先多了十倍,還不包括老師們的薪水。
老師們的薪水參照了内地“民辦教師”的辦法,由州财政從各縣各公社收取後按月支付,每人每月約26元。
父親問:“夠不夠?比國家幹部少一點,比學徒工多一點。
”李志強說:“夠了夠了,我們是來避難的,管吃管喝不說,還有工資,真是沒想到。
”父親叫上角巴,帶着哈達去州上表示感謝。
王石說:“給我獻什麼哈達?要獻就獻給财政局和文教辦公室,以後你們打交道的就是這兩個部門。
”父親說:“我們就拿了一條哈達怎麼辦?”王石從身後的櫃子裡拿出一條哈達給了他們。
角巴說:“謝謝啦,書記反過來獻給我們啦。
”他們來到财政局,大房間裡全是人,都不知道把哈達獻給誰了;又來到文教辦,一個小房間裡隻有一個人,是個女的。
女人說:“阿尼瑪卿州終于有教育啦,我不會天天坐在這裡沒事幹啦,有什麼需要我做的,校長盡管吩咐。
”父親一把摁住桌上的電話說:“學校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這個。
”“那得拉多長的線?我這就去給王石書記彙報。
”女人說着起身就走。
父親和角巴拉馬來到州委外面,信步走去。
父親不說話,隻是跟着東張西望的角巴走。
走過幾條主要街道,角巴就不走了。
父親說:“别着急,我讓你跟我來,就是為了方便你找人。
”角巴說:“不找啦,回吧。
”走了幾步又說,“文教辦的那個女人對我們挺客氣。
”父親說:“就是不知道辦事能力怎麼樣,電話對學校很重要。
”角巴猶豫着說:“能不能托她找一找?”“對啊。
”他們再次回到文教辦。
那女人拖過兩把椅子來讓他們坐:“王石主任已經同意啦,讓我跟郵電局聯系,要是解決不了,就向軍分區求援,看能不能為了阿尼瑪卿州的教育事業支援一下。
”父親說:“謝謝啦,又有事要麻煩你啦。
”女人說:“不麻煩,說吧。
”角巴吭吭哧哧的,似乎又不想說了。
父親抓住他的手生氣地說:“角巴啦,你可從來沒有這樣黏糊過,怕什麼,不就是找個人嘛。
你應該像過去那樣氣派地說,我,沁多草原的角巴德吉,想起一個老朋友啦。
沒錯吧,她應該是你的老朋友?”角巴這才說起來,她是一個不到四十歲的漢族女人,尖下巴,長臉,眼睛一個是單眼皮一個是雙眼皮,鼻子跟下巴一樣尖,耳朵邊有個小黑痣。
“拜托啦,麻煩你看看州上有沒有這樣一個人。
”女人問:“名字呢?”“不知道。
”“個子呢?”“跟你差不多。
”“頭發?”“頭發有,多得很。
”“我是說發型,女人最重要的是發型,是辮子、剪發還是馬尾巴?”角巴想不起來了,那個瞬間讓他激動而慌亂,像是一個夢,倏忽而逝,哪裡會注意到她的發型。
不過從前的頭發他是記得的,一頭披紛而下的亂發,又厚又長。
他給她說,藏族女人再窮再邋遢也會把辮子梳好,因為隻有鬼才會披頭散發。
她于是辮起了辮子,是一根粗大的辮子,而不是藏族女人一樣,由家裡人幫着梳起的許多小辮子。
女人問:“你跟她是什麼關系?”角巴不知道怎麼回答。
父親說:“我剛才說啦,他們是朋友,後來失散啦,很多年不見,最近有人看見她就在州上。
”女人說:“這樣的話隻能多方打聽,慢慢找。
”角巴說:“找到的話,你問問她十多年前去沒去過沁多縣的‘一間房’,要是去過,那就找對啦。
”女人答應着,還在一個本子上記了記。
半個月後,州郵電局派人,用軍分區捐贈的軍用電話線在州委和沁多學校之間拉了一條專線。
過了幾天,州文教辦的那個女人打電話給角巴:“有個女人很像你要找的那個,問她去沒去過‘一間房’,她說去過。
但一說到有人正在找她,她又說沒去過。
你最好來一趟,我領你當面去認認。
”角巴去了,三天後回來,便不再提女人的事。
父親追問了好幾次,他才說見到的就是他要找的女人。
“結果呢?”角巴苦笑一聲:“我們已經說好啦,從此就誰也不認識誰啦。
”“聽着好像你們有過很多故事。
”“無頭無尾的故事有什麼意思?你就不要再問啦,我心裡恨得很。
”“恨誰?”“我自己。
” 很快到了暑假,學校開了聯歡會,學生們盡情地唱歌跳舞,持續到半夜。
之後便是組織學生結隊回家,學校一下子安靜下來。
父親又去了幾趟州上,在王石那裡軟纏硬磨,終于有了結果:立杆子,拉電線,解決沁多學校的用電問題。
通電施工開始之後,父親突然想,寄宿班的人怎麼沒有回來?得去看看了吧,還有西甯的家。
父親想家了,一想就按捺不住,匆匆忙忙把學校的事交代給了角巴和教務長李志強,就要鞴馬出發。
才讓來了,說他也想去西甯,看看姥爺、姥姥、母親、梅朵、江洋和妹妹。
父親說:“好啊,快去收拾,一會兒就走。
”才讓說:“已經收拾好啦。
”原來他比父親更早地想到了回西甯,給家裡人的禮物都準備好了,是角巴幫他準備的,酥油、糌粑、奶皮、蕨麻、曲拉、一隻肥碩的凍羊、一大塊足有五十斤的新鮮牛肉,能帶的都有了,馬也借好了,是香薩主任的鐵青馬。
學校的其他老師都沒有離開,隻有父親和才讓在一個陽光與雪色交相輝映的中午,踏上了去西甯的路。
兩匹馬的蹄音就像清脆的鈴铛驚醒了姥姥的夢。
她從炕上爬起來,穿了衣服,摸黑來到院子裡,自語道:“不會又是聽錯了吧?”正要回去,就聽有人輕輕敲響了院門。
她捯着小腳疾步過來,卸了門闩,打開門,驚喜地叫了一聲:“才讓?”才讓一頭撲到她懷裡:“姥姥啦,想你啦。
”姥姥說:“你怎麼才回來?”說着推開他,抹着眼淚,退了幾步,又回到家裡說,“快起來,強巴和才讓回來了。
”然後拉亮電燈,坐到炕沿上哭起來。
才讓進來,叫着姥爺、阿媽,又要往姥姥懷裡黏糊。
姥姥再次推開他說:“你不是不回來嗎?怎麼又回來了?”“姥姥,我什麼時候說過不回來啦?再說了,你要是想我,也可以去草原上找我嘛。
”“我一雙裹腳怎麼去?”“你可以開着飛機去。
”姥姥笑了。
才讓抱着姥姥親了一口,又過去,把手伸進妹妹的被窩,撓了撓胳肢窩。
妹妹咯咯笑着:“冰死我了。
”又掐掐妹妹的臉蛋:“瘦啦。
”妹妹說:“姥爺說我正在長個子。
”“想我了沒?沒想是不是?怪不得我挺難受。
”妹妹說:“你不會再走了吧?不走就不難受了。
” 才讓和妹妹說着話,姥爺和母親出去,幫着父親把馬背上的食物拿了進來。
母親問:“學校放假了?年過完再走吧?”父親說:“就是這麼打算的。
”姥爺說:“馬就不要再往辦事處送了,我去換些幹草和豌豆來,就在院子裡喂。
”父親說:“麻煩不?”“不麻煩,辦事處你能放心?沒人添料沒人飲馬怎麼辦?誰現在還會把心思放到牲口上?”母親說:“才讓學校的人來了好幾趟,問他去了哪裡,讓他趕緊回學校。
”父親望着才讓說:“會不會跟哈風老師有關系?”才讓打着哈欠沒吭聲。
母親說:“趕緊洗,洗了吃,吃了睡。
”姥爺姥姥去了廚房,燒水,做飯,但父親和才讓隻洗了把臉,飯沒來得及吃,就酣然睡去了。
姥姥望着歪斜在炕上的父子倆,給他們蓋了被子,然後拿出三個大碗,每個碗裡均勻地放了一些酥油、糌粑、奶皮、蕨麻和曲拉,又割了三塊羊肉和三塊牛肉,送給四合院裡的另外三家。
雖然饑馑年月早已過去,但肉和奶制品仍然是城裡人的奢侈品。
姥姥拿回來的也不是空碗,每家都回贈了兩個饅頭。
父親和才讓睡到母親下班才醒來,吃了晚飯,接着又睡。
姥爺、姥姥、才讓和妹妹睡在了東廂房的大炕上,父親和母親睡在了西廂房。
姥爺把一條毛氈鋪到堂屋的地上說:“才讓,炕是煨了的,你要是嫌熱,就在氈上睡。
”才讓說:“我不嫌熱。
”姥姥說:“一個家裡的人,怎麼就不一樣呢?桑傑和尼瑪從來不喜歡炕。
”睡到第二天早晨,才算睡走了瞌睡。
才讓睜開眼睛,發現姥爺姥姥已經起來,正在廚房忙活,便穿了衣服,來到廚房,一邊幫着拉風箱燒火,一邊問:“我們學校來了幾個人?”姥爺想了想說:“第一次兩個人,後兩次一個人。
”才讓松了一口氣:“那就肯定不是什麼大事情。
”因為母親休息,早飯吃得很晚,直到大家都起來,妹妹喊了餓,才擺上炕桌。
姥姥烙了鍋盔,姥爺做了一鍋羊肉粉湯,再調上油潑辣子和醋,父親和才讓各吃了兩大碗,姥爺、姥姥、母親和妹妹都吃了一碗就說飽了。
大家都說好吃,在父親和才讓是做得好吃,在别的人是羊肉好吃。
才讓說:“我還是回學校看看吧,再有不到半年,我就要高中畢業啦,要是不回去,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
”父親說:“要不要我跟你一起去?”“不要。
” 飯罷,姥爺拿了幾件舊衣服去了城外的湟水河灘。
河灘裡有幾間土坯房,裡面住着一些來自周邊農村的“拾大糞”,他們來城裡給生産隊積肥,順便帶了些洋芋、豌豆、蠶豆之類的土特産,想從城裡人手中換一些舊衣裳回去。
幹草雖然算不上土特産,但他們有拉糞的驢車,肯定是帶了幹草的。
一個多小時後,一頭毛驢拉着一車鍘碎的幹草和半布袋豌豆出現在我家的巷口。
姥爺先提着豌豆進來,之後父親拿了麻袋跟他出去,把幹草背了回來。
日尕和鐵青馬都餓了,嘴上的布袋還沒有吊好,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來。
父親有點吃驚:“就幾件破舊的衣服,能換這麼多飼料?”姥爺說:“莊稼人可憐,錢少不說,布票根本就沒有,一家三口穿一條褲子的多了,衣服金貴。
”父親說:“牧人也沒有布票,但每年的自留羊多少能剪一些毛,可以織褐子織氆氇,再加上皮子,比莊稼人好多了。
不過牧人穿衣是不分四季的,什麼時候都是一件皮袍,而且沒有襯衣襯褲,除了我們學校的學生。
”姥爺說:“我看才讓個子長了,這次回來得給他添置幾件衣服。
”父親說:“讓他阿媽這兩天就帶着他去買。
”姥爺說:“還是扯了布讓他姥姥做吧,做的結實,還暖和。
他姥姥整天念叨才讓,不讓她做她心裡不肯。
” 喂了馬,父親就要去師院附中看看寄宿班的孩子們,才讓問母親要了兩毛錢,帶着妹妹來到街上,東看看西瞅瞅地走着。
才讓說:“你說這兩毛錢買什麼?”妹妹先說買伊拉克蜜棗,又說買水果糖。
才讓說:“蜜棗怎麼買?”妹妹說:“小的兩分,大的三分。
”才讓說:“蜜棗我沒吃過。
”妹妹說:“那就買蜜棗。
”他們進了商店,買了九顆拇指大的蜜棗,一人吃了一顆。
才讓說:“剩下的姥爺一顆,姥姥一顆,阿爸一顆,阿媽一顆,江洋一顆,梅朵一顆。
”妹妹說:“他們肯定不吃,最後還是會讓我吃掉的。
”“那也得給他們留着。
”妹妹答應着,又說:“還剩一顆,怎麼辦?”“兩種辦法,一種是你吃,一種是我們兩個咬開了吃。
”“那就咬開了吃,你先咬。
”“我才不呢,你先咬。
”妹妹伸過嘴來正要咬,又說:“那要是達娃來了怎麼辦?”“達娃?是寄宿班的嗎?”“嗯,他有時跟江洋梅朵一起來,有時自己來。
”“她來幹什麼?”“看病,阿媽說她的風濕病快好了。
她來了就給我梳頭,有一次還給我們辮了許多小辮子,說要是穿上藏袍,我就是藏族娃娃了。
”“能梳頭辮辮子的都是很親的人,這蜜棗一定得給她留着。
”妹妹咽了一下口水說:“好吧。
”繼續往前走,才讓突然停下了,定定地望着馬路對面。
妹妹喊起來:“你們學校。
”是的,才讓領着妹妹來到了實驗中學門前,門前長着一棵老榆樹。
才讓看了看身邊的陽光,把妹妹帶到樹下說:“你在這裡等着,現在太陽在樹的這邊,要是到了樹的那邊,我還沒有出來,你就回去告訴家裡人。
” 才讓進去了,後來又出來了。
太陽早已到了樹的那邊,妹妹回家了。
他跑起來,快到家時才追上:“快走,我要去找江洋和梅朵。
”他拉着她穿過巷口進了院子,解開鐵青馬的缰繩,鞍子都沒來得及鞴,就拉馬出去了。
妹妹想跟着,他說:“今天不行,下次吧,下次我帶你去河灘裡騎馬。
” 這天下午,才讓騎馬奔向了師院附中,到達時,寄宿班的人正在把父親送出校門。
才讓下馬跑過去,氣喘籲籲地說:“我知道你們為什麼放了假都不回沁多草原,天天都在演節目,還得了第一名,沒時間回去是吧?”父親說:“大家正在說宣傳隊的事情呢。
”原來洛洛和央金從北京回來後說,一路上看到不少唱歌跳舞的,還沒有我們唱得好跳得好,卻吸引了不少觀衆。
他們開始組織寄宿班的人又唱又跳,唱的是《北京有個金太陽》《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翻身農奴把歌唱》之類的歌,跳的是鍋莊。
許多人都來看,在校門口表演的那次,看的人太多,把寬展的馬路都給堵死了。
後來,應該是梅朵帶的頭,在山歌、酒歌和勞動歌裡加進去了一些報紙上選來的語句,就開始跳又甩袖子又轉圈的伊舞。
又後來,尤狩和達娃冒了出來,他們在鍋莊、伊舞、卓舞和流浪藝人的熱巴舞裡選取動作,糅合起來,編排成了一種能表達不同情緒的新舞蹈。
洛洛說這個太好啦,發動大家也像尤狩和達娃那樣編排,又和央金、梅朵一起給新舞蹈配了新歌,排列出歌舞的順序,從頭到尾演唱下來,差不多兩個小時。
這是寄宿班的第一台像模像樣的歌舞。
當時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幹的是編曲、編舞、導演以及演員的事,覺得作為一個藏族人能唱能跳能編是很自然的事。
就這樣他們開始給學生演出,學校制作了一面“師院附中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旗幟交給他們,讓寄宿班變成了一個以排練和演出為主的班級,尤其是拿了全省教育界文藝彙演第一名後,他們就跟歌舞團一個樣子了。
才讓激動地說:“到我們學校去演出吧,學校讓我來邀請你們。
”又說起理由:西甯的幾乎所有中學都成立了宣傳隊,實驗中學卻沒有,那些幹部子弟和高才生裡會唱會跳會樂器的人很少,組織不起來。
實驗中學的汪校長想請曾在全省教育界文藝彙演中獲得第一名的附中宣傳隊來學校演出,卻屢屢遭拒,原因是我和梅朵從中作梗:他們對才讓哥哥不好,我們不能去。
洛洛和央金自然同意,回複道:堅決不去,除非才讓來請我們。
汪校長就多次派人去找才讓。
現在好了,才讓自己出現了,校長親口告訴他:他和哈風老師的關系可以既往不咎,隻要他把附中宣傳隊請來。
洛洛和央金都說:沒問題,為了才讓,别說演一場,十場也行。
我和梅朵高興得喊叫着,當場手拉手跳起了鍋莊。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附中宣傳隊連續在實驗中學的大禮堂演了三場,場場爆滿。
每次汪校長都坐在第一排,從未看過演出似的盯着舞台。
一個巨大的變動就在汪校長對宣傳隊的癡迷中出現了。
第三場演完後,他在學校食堂招待全體演員,飯間他有意跟才讓坐到一起,以顯示關系的密切。
他已經看出才讓在這群藏族孩子中有多高的威望,雖然他還不知道,這不僅是因為才讓聰明,更因為他是我家的人,是一個管父親叫阿爸的孩子。
而父親,對寄宿班的孩子們意味着一切。
汪校長遺憾地說:“我們學校為什麼就沒有寄宿班呢?”一連說了幾遍後,才讓說:“那就把寄宿班搬到我們學校來嘛。
”汪校長想了想說:“這些藏族娃娃願意?”“我問問他們。
”汪校長站了起來:“不是問問,是說服,隻要他們願意轉學,附中就沒有不放的道理。
”之後,汪校長又跟才讓談了幾次,差不多等于是談判。
才讓說:“實驗中學必須接受寄宿班的全體學生,都是從沁多草原來的,一個也不能落下。
”汪校長說:“我聽說你們藏族人是隻要會說話就會唱歌,隻要會走路就會跳舞。
”才讓說:“必須保證寄宿班的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升到高中。
”“這個也沒問題,升級是學校說了算的。
”“再就是住宿和吃飯。
”“絕對不可能比附中條件差,實驗中學是全省唯一的省屬中學,除了固定的經費,每年還可以有兩三次機動申請,隻要宣傳隊叫響名聲,能拿第一,其他都不成問題。
”之後才讓了解到一個更加充分的理由:一批新教材已經編寫出來,實驗中學将成為全省第一批教學試點單位。
也就是說當許多學校還在停課時,才讓的學校就要複課學知識了。
才讓說:“寄宿班的學生都來自沁多學校,我還要跟他們的強巴校長
1 州委派通信員送來了一個文件,父親翻開一看,喜笑顔開,趕緊去找李志強。
文件上說:沁多中學由縣屬改為州屬,行政級别提高一級,為處級,辦學經費由州财政負責籌措,比原先多了十倍,還不包括老師們的薪水。
老師們的薪水參照了内地“民辦教師”的辦法,由州财政從各縣各公社收取後按月支付,每人每月約26元。
父親問:“夠不夠?比國家幹部少一點,比學徒工多一點。
”李志強說:“夠了夠了,我們是來避難的,管吃管喝不說,還有工資,真是沒想到。
”父親叫上角巴,帶着哈達去州上表示感謝。
王石說:“給我獻什麼哈達?要獻就獻給财政局和文教辦公室,以後你們打交道的就是這兩個部門。
”父親說:“我們就拿了一條哈達怎麼辦?”王石從身後的櫃子裡拿出一條哈達給了他們。
角巴說:“謝謝啦,書記反過來獻給我們啦。
”他們來到财政局,大房間裡全是人,都不知道把哈達獻給誰了;又來到文教辦,一個小房間裡隻有一個人,是個女的。
女人說:“阿尼瑪卿州終于有教育啦,我不會天天坐在這裡沒事幹啦,有什麼需要我做的,校長盡管吩咐。
”父親一把摁住桌上的電話說:“學校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這個。
”“那得拉多長的線?我這就去給王石書記彙報。
”女人說着起身就走。
父親和角巴拉馬來到州委外面,信步走去。
父親不說話,隻是跟着東張西望的角巴走。
走過幾條主要街道,角巴就不走了。
父親說:“别着急,我讓你跟我來,就是為了方便你找人。
”角巴說:“不找啦,回吧。
”走了幾步又說,“文教辦的那個女人對我們挺客氣。
”父親說:“就是不知道辦事能力怎麼樣,電話對學校很重要。
”角巴猶豫着說:“能不能托她找一找?”“對啊。
”他們再次回到文教辦。
那女人拖過兩把椅子來讓他們坐:“王石主任已經同意啦,讓我跟郵電局聯系,要是解決不了,就向軍分區求援,看能不能為了阿尼瑪卿州的教育事業支援一下。
”父親說:“謝謝啦,又有事要麻煩你啦。
”女人說:“不麻煩,說吧。
”角巴吭吭哧哧的,似乎又不想說了。
父親抓住他的手生氣地說:“角巴啦,你可從來沒有這樣黏糊過,怕什麼,不就是找個人嘛。
你應該像過去那樣氣派地說,我,沁多草原的角巴德吉,想起一個老朋友啦。
沒錯吧,她應該是你的老朋友?”角巴這才說起來,她是一個不到四十歲的漢族女人,尖下巴,長臉,眼睛一個是單眼皮一個是雙眼皮,鼻子跟下巴一樣尖,耳朵邊有個小黑痣。
“拜托啦,麻煩你看看州上有沒有這樣一個人。
”女人問:“名字呢?”“不知道。
”“個子呢?”“跟你差不多。
”“頭發?”“頭發有,多得很。
”“我是說發型,女人最重要的是發型,是辮子、剪發還是馬尾巴?”角巴想不起來了,那個瞬間讓他激動而慌亂,像是一個夢,倏忽而逝,哪裡會注意到她的發型。
不過從前的頭發他是記得的,一頭披紛而下的亂發,又厚又長。
他給她說,藏族女人再窮再邋遢也會把辮子梳好,因為隻有鬼才會披頭散發。
她于是辮起了辮子,是一根粗大的辮子,而不是藏族女人一樣,由家裡人幫着梳起的許多小辮子。
女人問:“你跟她是什麼關系?”角巴不知道怎麼回答。
父親說:“我剛才說啦,他們是朋友,後來失散啦,很多年不見,最近有人看見她就在州上。
”女人說:“這樣的話隻能多方打聽,慢慢找。
”角巴說:“找到的話,你問問她十多年前去沒去過沁多縣的‘一間房’,要是去過,那就找對啦。
”女人答應着,還在一個本子上記了記。
半個月後,州郵電局派人,用軍分區捐贈的軍用電話線在州委和沁多學校之間拉了一條專線。
過了幾天,州文教辦的那個女人打電話給角巴:“有個女人很像你要找的那個,問她去沒去過‘一間房’,她說去過。
但一說到有人正在找她,她又說沒去過。
你最好來一趟,我領你當面去認認。
”角巴去了,三天後回來,便不再提女人的事。
父親追問了好幾次,他才說見到的就是他要找的女人。
“結果呢?”角巴苦笑一聲:“我們已經說好啦,從此就誰也不認識誰啦。
”“聽着好像你們有過很多故事。
”“無頭無尾的故事有什麼意思?你就不要再問啦,我心裡恨得很。
”“恨誰?”“我自己。
” 很快到了暑假,學校開了聯歡會,學生們盡情地唱歌跳舞,持續到半夜。
之後便是組織學生結隊回家,學校一下子安靜下來。
父親又去了幾趟州上,在王石那裡軟纏硬磨,終于有了結果:立杆子,拉電線,解決沁多學校的用電問題。
通電施工開始之後,父親突然想,寄宿班的人怎麼沒有回來?得去看看了吧,還有西甯的家。
父親想家了,一想就按捺不住,匆匆忙忙把學校的事交代給了角巴和教務長李志強,就要鞴馬出發。
才讓來了,說他也想去西甯,看看姥爺、姥姥、母親、梅朵、江洋和妹妹。
父親說:“好啊,快去收拾,一會兒就走。
”才讓說:“已經收拾好啦。
”原來他比父親更早地想到了回西甯,給家裡人的禮物都準備好了,是角巴幫他準備的,酥油、糌粑、奶皮、蕨麻、曲拉、一隻肥碩的凍羊、一大塊足有五十斤的新鮮牛肉,能帶的都有了,馬也借好了,是香薩主任的鐵青馬。
學校的其他老師都沒有離開,隻有父親和才讓在一個陽光與雪色交相輝映的中午,踏上了去西甯的路。
兩匹馬的蹄音就像清脆的鈴铛驚醒了姥姥的夢。
她從炕上爬起來,穿了衣服,摸黑來到院子裡,自語道:“不會又是聽錯了吧?”正要回去,就聽有人輕輕敲響了院門。
她捯着小腳疾步過來,卸了門闩,打開門,驚喜地叫了一聲:“才讓?”才讓一頭撲到她懷裡:“姥姥啦,想你啦。
”姥姥說:“你怎麼才回來?”說着推開他,抹着眼淚,退了幾步,又回到家裡說,“快起來,強巴和才讓回來了。
”然後拉亮電燈,坐到炕沿上哭起來。
才讓進來,叫着姥爺、阿媽,又要往姥姥懷裡黏糊。
姥姥再次推開他說:“你不是不回來嗎?怎麼又回來了?”“姥姥,我什麼時候說過不回來啦?再說了,你要是想我,也可以去草原上找我嘛。
”“我一雙裹腳怎麼去?”“你可以開着飛機去。
”姥姥笑了。
才讓抱着姥姥親了一口,又過去,把手伸進妹妹的被窩,撓了撓胳肢窩。
妹妹咯咯笑着:“冰死我了。
”又掐掐妹妹的臉蛋:“瘦啦。
”妹妹說:“姥爺說我正在長個子。
”“想我了沒?沒想是不是?怪不得我挺難受。
”妹妹說:“你不會再走了吧?不走就不難受了。
” 才讓和妹妹說着話,姥爺和母親出去,幫着父親把馬背上的食物拿了進來。
母親問:“學校放假了?年過完再走吧?”父親說:“就是這麼打算的。
”姥爺說:“馬就不要再往辦事處送了,我去換些幹草和豌豆來,就在院子裡喂。
”父親說:“麻煩不?”“不麻煩,辦事處你能放心?沒人添料沒人飲馬怎麼辦?誰現在還會把心思放到牲口上?”母親說:“才讓學校的人來了好幾趟,問他去了哪裡,讓他趕緊回學校。
”父親望着才讓說:“會不會跟哈風老師有關系?”才讓打着哈欠沒吭聲。
母親說:“趕緊洗,洗了吃,吃了睡。
”姥爺姥姥去了廚房,燒水,做飯,但父親和才讓隻洗了把臉,飯沒來得及吃,就酣然睡去了。
姥姥望着歪斜在炕上的父子倆,給他們蓋了被子,然後拿出三個大碗,每個碗裡均勻地放了一些酥油、糌粑、奶皮、蕨麻和曲拉,又割了三塊羊肉和三塊牛肉,送給四合院裡的另外三家。
雖然饑馑年月早已過去,但肉和奶制品仍然是城裡人的奢侈品。
姥姥拿回來的也不是空碗,每家都回贈了兩個饅頭。
父親和才讓睡到母親下班才醒來,吃了晚飯,接着又睡。
姥爺、姥姥、才讓和妹妹睡在了東廂房的大炕上,父親和母親睡在了西廂房。
姥爺把一條毛氈鋪到堂屋的地上說:“才讓,炕是煨了的,你要是嫌熱,就在氈上睡。
”才讓說:“我不嫌熱。
”姥姥說:“一個家裡的人,怎麼就不一樣呢?桑傑和尼瑪從來不喜歡炕。
”睡到第二天早晨,才算睡走了瞌睡。
才讓睜開眼睛,發現姥爺姥姥已經起來,正在廚房忙活,便穿了衣服,來到廚房,一邊幫着拉風箱燒火,一邊問:“我們學校來了幾個人?”姥爺想了想說:“第一次兩個人,後兩次一個人。
”才讓松了一口氣:“那就肯定不是什麼大事情。
”因為母親休息,早飯吃得很晚,直到大家都起來,妹妹喊了餓,才擺上炕桌。
姥姥烙了鍋盔,姥爺做了一鍋羊肉粉湯,再調上油潑辣子和醋,父親和才讓各吃了兩大碗,姥爺、姥姥、母親和妹妹都吃了一碗就說飽了。
大家都說好吃,在父親和才讓是做得好吃,在别的人是羊肉好吃。
才讓說:“我還是回學校看看吧,再有不到半年,我就要高中畢業啦,要是不回去,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
”父親說:“要不要我跟你一起去?”“不要。
” 飯罷,姥爺拿了幾件舊衣服去了城外的湟水河灘。
河灘裡有幾間土坯房,裡面住着一些來自周邊農村的“拾大糞”,他們來城裡給生産隊積肥,順便帶了些洋芋、豌豆、蠶豆之類的土特産,想從城裡人手中換一些舊衣裳回去。
幹草雖然算不上土特産,但他們有拉糞的驢車,肯定是帶了幹草的。
一個多小時後,一頭毛驢拉着一車鍘碎的幹草和半布袋豌豆出現在我家的巷口。
姥爺先提着豌豆進來,之後父親拿了麻袋跟他出去,把幹草背了回來。
日尕和鐵青馬都餓了,嘴上的布袋還沒有吊好,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來。
父親有點吃驚:“就幾件破舊的衣服,能換這麼多飼料?”姥爺說:“莊稼人可憐,錢少不說,布票根本就沒有,一家三口穿一條褲子的多了,衣服金貴。
”父親說:“牧人也沒有布票,但每年的自留羊多少能剪一些毛,可以織褐子織氆氇,再加上皮子,比莊稼人好多了。
不過牧人穿衣是不分四季的,什麼時候都是一件皮袍,而且沒有襯衣襯褲,除了我們學校的學生。
”姥爺說:“我看才讓個子長了,這次回來得給他添置幾件衣服。
”父親說:“讓他阿媽這兩天就帶着他去買。
”姥爺說:“還是扯了布讓他姥姥做吧,做的結實,還暖和。
他姥姥整天念叨才讓,不讓她做她心裡不肯。
” 喂了馬,父親就要去師院附中看看寄宿班的孩子們,才讓問母親要了兩毛錢,帶着妹妹來到街上,東看看西瞅瞅地走着。
才讓說:“你說這兩毛錢買什麼?”妹妹先說買伊拉克蜜棗,又說買水果糖。
才讓說:“蜜棗怎麼買?”妹妹說:“小的兩分,大的三分。
”才讓說:“蜜棗我沒吃過。
”妹妹說:“那就買蜜棗。
”他們進了商店,買了九顆拇指大的蜜棗,一人吃了一顆。
才讓說:“剩下的姥爺一顆,姥姥一顆,阿爸一顆,阿媽一顆,江洋一顆,梅朵一顆。
”妹妹說:“他們肯定不吃,最後還是會讓我吃掉的。
”“那也得給他們留着。
”妹妹答應着,又說:“還剩一顆,怎麼辦?”“兩種辦法,一種是你吃,一種是我們兩個咬開了吃。
”“那就咬開了吃,你先咬。
”“我才不呢,你先咬。
”妹妹伸過嘴來正要咬,又說:“那要是達娃來了怎麼辦?”“達娃?是寄宿班的嗎?”“嗯,他有時跟江洋梅朵一起來,有時自己來。
”“她來幹什麼?”“看病,阿媽說她的風濕病快好了。
她來了就給我梳頭,有一次還給我們辮了許多小辮子,說要是穿上藏袍,我就是藏族娃娃了。
”“能梳頭辮辮子的都是很親的人,這蜜棗一定得給她留着。
”妹妹咽了一下口水說:“好吧。
”繼續往前走,才讓突然停下了,定定地望着馬路對面。
妹妹喊起來:“你們學校。
”是的,才讓領着妹妹來到了實驗中學門前,門前長着一棵老榆樹。
才讓看了看身邊的陽光,把妹妹帶到樹下說:“你在這裡等着,現在太陽在樹的這邊,要是到了樹的那邊,我還沒有出來,你就回去告訴家裡人。
” 才讓進去了,後來又出來了。
太陽早已到了樹的那邊,妹妹回家了。
他跑起來,快到家時才追上:“快走,我要去找江洋和梅朵。
”他拉着她穿過巷口進了院子,解開鐵青馬的缰繩,鞍子都沒來得及鞴,就拉馬出去了。
妹妹想跟着,他說:“今天不行,下次吧,下次我帶你去河灘裡騎馬。
” 這天下午,才讓騎馬奔向了師院附中,到達時,寄宿班的人正在把父親送出校門。
才讓下馬跑過去,氣喘籲籲地說:“我知道你們為什麼放了假都不回沁多草原,天天都在演節目,還得了第一名,沒時間回去是吧?”父親說:“大家正在說宣傳隊的事情呢。
”原來洛洛和央金從北京回來後說,一路上看到不少唱歌跳舞的,還沒有我們唱得好跳得好,卻吸引了不少觀衆。
他們開始組織寄宿班的人又唱又跳,唱的是《北京有個金太陽》《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翻身農奴把歌唱》之類的歌,跳的是鍋莊。
許多人都來看,在校門口表演的那次,看的人太多,把寬展的馬路都給堵死了。
後來,應該是梅朵帶的頭,在山歌、酒歌和勞動歌裡加進去了一些報紙上選來的語句,就開始跳又甩袖子又轉圈的伊舞。
又後來,尤狩和達娃冒了出來,他們在鍋莊、伊舞、卓舞和流浪藝人的熱巴舞裡選取動作,糅合起來,編排成了一種能表達不同情緒的新舞蹈。
洛洛說這個太好啦,發動大家也像尤狩和達娃那樣編排,又和央金、梅朵一起給新舞蹈配了新歌,排列出歌舞的順序,從頭到尾演唱下來,差不多兩個小時。
這是寄宿班的第一台像模像樣的歌舞。
當時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幹的是編曲、編舞、導演以及演員的事,覺得作為一個藏族人能唱能跳能編是很自然的事。
就這樣他們開始給學生演出,學校制作了一面“師院附中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旗幟交給他們,讓寄宿班變成了一個以排練和演出為主的班級,尤其是拿了全省教育界文藝彙演第一名後,他們就跟歌舞團一個樣子了。
才讓激動地說:“到我們學校去演出吧,學校讓我來邀請你們。
”又說起理由:西甯的幾乎所有中學都成立了宣傳隊,實驗中學卻沒有,那些幹部子弟和高才生裡會唱會跳會樂器的人很少,組織不起來。
實驗中學的汪校長想請曾在全省教育界文藝彙演中獲得第一名的附中宣傳隊來學校演出,卻屢屢遭拒,原因是我和梅朵從中作梗:他們對才讓哥哥不好,我們不能去。
洛洛和央金自然同意,回複道:堅決不去,除非才讓來請我們。
汪校長就多次派人去找才讓。
現在好了,才讓自己出現了,校長親口告訴他:他和哈風老師的關系可以既往不咎,隻要他把附中宣傳隊請來。
洛洛和央金都說:沒問題,為了才讓,别說演一場,十場也行。
我和梅朵高興得喊叫着,當場手拉手跳起了鍋莊。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附中宣傳隊連續在實驗中學的大禮堂演了三場,場場爆滿。
每次汪校長都坐在第一排,從未看過演出似的盯着舞台。
一個巨大的變動就在汪校長對宣傳隊的癡迷中出現了。
第三場演完後,他在學校食堂招待全體演員,飯間他有意跟才讓坐到一起,以顯示關系的密切。
他已經看出才讓在這群藏族孩子中有多高的威望,雖然他還不知道,這不僅是因為才讓聰明,更因為他是我家的人,是一個管父親叫阿爸的孩子。
而父親,對寄宿班的孩子們意味着一切。
汪校長遺憾地說:“我們學校為什麼就沒有寄宿班呢?”一連說了幾遍後,才讓說:“那就把寄宿班搬到我們學校來嘛。
”汪校長想了想說:“這些藏族娃娃願意?”“我問問他們。
”汪校長站了起來:“不是問問,是說服,隻要他們願意轉學,附中就沒有不放的道理。
”之後,汪校長又跟才讓談了幾次,差不多等于是談判。
才讓說:“實驗中學必須接受寄宿班的全體學生,都是從沁多草原來的,一個也不能落下。
”汪校長說:“我聽說你們藏族人是隻要會說話就會唱歌,隻要會走路就會跳舞。
”才讓說:“必須保證寄宿班的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升到高中。
”“這個也沒問題,升級是學校說了算的。
”“再就是住宿和吃飯。
”“絕對不可能比附中條件差,實驗中學是全省唯一的省屬中學,除了固定的經費,每年還可以有兩三次機動申請,隻要宣傳隊叫響名聲,能拿第一,其他都不成問題。
”之後才讓了解到一個更加充分的理由:一批新教材已經編寫出來,實驗中學将成為全省第一批教學試點單位。
也就是說當許多學校還在停課時,才讓的學校就要複課學知識了。
才讓說:“寄宿班的學生都來自沁多學校,我還要跟他們的強巴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