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關燈
小
中
大
喜歡。
”大家寒暄着。
主任說:“聽說你很聰明,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聰明勁用到點子上,要是放在過去,聰明人的出路是當阿卡,現在就不一定啦。
”父親說:“才讓的阿媽賽毛在世時,念一聲祈福真言就會說一句‘才讓會說話,将來騎大馬,穿金紗’。
”主任說:“前世定下的因緣今世跑不脫,騎大馬穿金紗要有善心,善心不是生出來的,是學出來的,不管将來幹什麼,跟着我學學經修修行,總是沒有壞處的,來不來?”才讓不說話。
眼鏡曼巴說:“主任問你哩,你趕緊答應。
”大家都看着才讓。
才讓清澈的眸子閃過一絲猶疑,突然搖了搖頭。
眼鏡曼巴吃驚地說:“你不想來?居然還有不想做香薩弟子的藏族人?”父親趕緊說:“他還小,還不懂事,以後再說。
”離開阿尼瓊貢後,父親問:“你真的不想做香薩主任的弟子?”才讓說:“跟了香薩主任是不是就不能去西甯啦?”“當然啦,你就得天天在阿尼瓊貢學習藏文和梵文。
”“那姥爺姥姥阿媽妹妹怎麼辦?”聽他的口氣,好像這些人是離不了他的。
父親問:“這麼說你還是想回西甯上學?”才讓想着,最後說:“不知道。
” 夏日的爛漫一如既往地裝扮着草原,綠色的起伏就像湧動的河,那是無與倫比的大河,是偉大的母性用來接納生命的廣闊的流淌。
而在遠方,黃昏正在把綿延的山脈燒成火海,呼嘯而來的不是風,是火焰的餘熱和白天最後的溫暖。
目的地到了,角巴家到了。
父親和才讓第一個看到的是我。
我又來到了角巴家,正在度過又一個陽光燦爛的假期。
我看到梅朵黑飛奔而去,看到才讓沖着梅朵黑說了句什麼,便扭頭鑽進了帳房:“來啦來啦,才讓來啦。
”全家人都來到了帳房外面。
父親和才讓遠遠地下馬。
當父親拉着日尕,才讓撫摸着梅朵黑,一前一後走過來時,全家人突然不說話了,都屏聲靜息地瞪着才讓,連風也停止了吹動,連啁啾不止的百靈鳥也想聽聽才讓的聲音。
才讓走過來,先向角巴鞠躬:“阿尼啦,你好。
”角巴笑着,沒出聲,似乎不忍心打破這突如其來的肅靜。
才讓來到桑傑和卓瑪面前,鞠着躬說:“阿爸啦,阿媽啦,你們好。
”又來到尼瑪和旺姆面前,也是鞠躬行禮:“舅舅啦,舅母啦,你們好。
”然後朝央金彎腰:“姨媽啦,你好。
”又走向索南和梅朵:“哥哥啦,梅朵啦,你們好。
”同時伸手摸了摸站在地上愣愣地望着他的女孩普赤:“紮西德勒。
”我站在全家人的後面,很失落,也有點悲傷:才讓忘了我,他都已經給三歲的普赤打招呼啦,卻沒有輪到我,甚至都沒有看我一眼。
我轉過身去,正要走開,忽聽才讓大喊一聲:“洋洋。
”猛地撲過來抱住了我。
我打了他一拳,他還了我一拳,然後把我抱起來,轉了一圈,和我一起摔倒在地。
我們爬起來,繼續對打摔跤。
梅朵黑也來湊熱鬧,喊叫着,一會兒撲向才讓,一會兒撲向我。
才讓用漢話說:“你的力氣比以前大啦。
”我用藏話說:“你的力氣更大啦。
”他用藏話說:“你胖啦,也重啦。
”我用漢話說:“你越來越瘦啦,不過還是長個子啦。
”突然我們不再動手動腳了。
他用漢話問:“你幾年級啦?”我用藏話回答:“二年級。
”他用藏話說:“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不來西甯?姥爺姥姥阿媽想你啦,妹妹也想你啦。
”我用漢話說:“妹妹沒見過我,怎麼會想我?”他用漢話說:“她在阿媽肚子裡時就知道你。
”我用藏話問:“那你為什麼不帶來?”他用藏話說:“她還在吃奶,我沒有奶。
”我用漢話說:“草原上有多多的牛奶你不知道嗎?”就在我跟才讓又打又摔,跟他你一句我一句時,我是多麼幸福啊,盡管索南是他的親哥哥,梅朵是他的親妹妹,但最親的似乎是我,因為他重新開口說話時,就是和我,而跟他們,雖然曾經天天在一起,卻聽不清他們說,也不會自己說,沒有交流的相處似乎讓他覺得他跟他們隔得有點遠,彼此依然不熟。
我把才讓對我的親熱,看成是生活給我的獎賞和藏族人給我的榮耀,驕傲地望着大家:瞧瞧吧,我跟才讓,就像父親教我們的詞,親如手足,情同骨肉。
梅朵突然跑過來,抱着我,瞪着才讓說:“他不叫洋洋叫江洋,江洋是我的。
”所有人都笑了。
我和才讓也笑了。
3
歡樂的相聚過得很快,暑假就要結束時,回到草原的才讓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角巴問他:“沒有手抓的日子你能過嗎?吃不上酥油你不難受嗎?”才讓提到了姥姥、姥爺、西甯的阿媽、跟他格外親的妹妹,意思是他們不是也在過嗎?角巴拍了一下他的頭,豪放地說:“噢呀,草原上的才讓,有情有義,那就去吧。
”桑傑用商量的口氣說:“藏族人離不開草原,你大了怎麼辦?還是回來吧?”才讓說:“我上完了學就回來。
”父親也說:“你不要考慮别人,不想去就不要去,畢竟草原上不餓肚子。
”才讓問:“誰是别人?”父親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說:“還是留下來吧,這裡可以天天騎大馬。
”才讓說:“我要是不回西甯,你就得回去啦。
”“我才不回。
”“那還是我回。
”我知道他的意思:我跟他必須有一個陪着姥爺、姥姥、母親和妹妹,但我不在乎,我似乎隻在乎我自己,高興在哪裡就在哪裡。
我甚至想:姥爺姥姥要是想我們,也可以來草原嘛。
才讓被父親送回西甯了,據說在踏進我家的一刹那,妹妹蹬着腿咯咯咯地笑出了聲,然後咿咿呀呀說起了話。
姥姥抱着才讓哭起來:“還是你知道心疼我們。
”姥爺說:“洋洋為什麼不回來?這個吃奶忘娘的人。
”從此再也沒有人提到才讓的歸宿問題,他的死心塌地換來了親人們的一緻認同,連親阿爸桑傑也毫無疑問地認為,才讓就是姥爺姥姥家的人。
隻是在每年的藏曆新年和差不多同時的漢族春節時,他會和我交換一下,我去西甯看望姥爺、姥姥、母親、妹妹,他來草原看望包括親阿爸桑傑、親哥哥索南、親妹妹梅朵在内的角巴爺爺全家。
每次來時,他都穿着姥姥做的棉襖、棉褲和雞窩,穿戴着從商店買來的罩衣、罩褲和棉帽子,背着一個藍色書包,白白淨淨得像個漢族人,見了誰都問:“飯吃了沒?”而我卻是一個地道的小藏族人,皮袍、皮帽、皮靴,腰帶上綴着才讓送我的小藏刀和角巴爺爺送我的美夾(火鐮),見到家裡人,先說“紮西德勒”,再說别的。
以後我會明白,才讓離開草原的主要原因還是城市對他的吸引,聰明的才讓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即使在溫飽線以下,也在考慮溫飽線以上的事。
他幾乎靠着本能眺望到了饑餓背後的前景,感覺到了在一個省會城市人的發展的無限可能。
而草原永遠是有限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做一個隻會放養牲畜的牧人,最好的前程就是跟着香薩主任做他的弟子。
不不,他不做。
他從草原的遼闊中看到了狹窄,從城市的狹窄中看到了遼闊,他想做一個城裡人,哪怕暫時吃不飽肚子,因為人活着不僅僅是為了吃肚子。
所以他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解決自己的戶口,這是城裡人最重要的标志,沒有它就沒有一切,包括身份也包括食物。
為此姥爺和母親沒少去派出所,得到的回答總是:“誰想落戶就能落戶?不可能。
”後來姥爺說:“實在沒辦法我們就把才讓的名字改成‘洋洋’。
”母親說:“洋洋回來咋辦?”姥爺說:“那就兩個都叫洋洋,反正隻要是洋洋,就都是我的孫子。
”母親說:“我給強巴寫信,問問他有什麼辦法。
”信中說:如果才讓上不了戶口,城裡的學就沒法再上了,現在之所以還上着,是因為學校舍不得趕走一個考試全校第一的好學生,也是因為母親找過校長,校長的家人在醫院做過手術。
以後怎麼辦?萬一校長換了,人家說不要就不要。
千忙萬忙的父親為此專門來了一趟西甯,去央求李志強幫忙。
李志強說:“這種事不知道能不能辦,聽着不像是什麼大事,我們去問問。
”他帶父親去了西甯市公安局長的辦公室。
局長詢問了戶籍科以後說:“按規定,如果是過繼的孩子,三年以後可以由家長提出申請,同時要提交孩子來源地的公社或居委會的證明信、落戶家庭所在的街道居委會的證明信。
”父親說:“照這麼說不是不可能,是手續不全?”李志強說:“那就抓緊辦手續,還得麻煩局長過問一下。
”局長說:“這麼點小事,秘書長打個電話不就行了,還親自跑一趟。
”李志強說:“對你是小事,對那個藏族娃娃和這一家人可是天大的事。
”一個月以後,在姥爺拿着戶口本去派出所添上名字蓋上公章的那天晚上,才讓一直在唱歌,興奮得半夜才睡着。
父親後來說:“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比如才讓的聾啞,雖說叫人又難過又心焦,但沒有這個病,他會變成一個城裡人嗎?” 六年過去了。
草潮淹沒的六年,被雪山的瑩潔淘洗過的六年,就像一段閃逝的音樂,隻要歌唱就意味着不斷消失。
仿佛草原正在翻新,父親的眼中有了許多不認識的草,又開出了許多不認識的花,夏季的花海、浩浩蕩蕩的姹紫嫣紅裡,隐藏着冬天的寒冷和冰雪掩蓋不住的傷感。
生靈們忙碌的影子飛馳而過,操勞的人依然在操勞。
沁多小學的第一批學生眼看就要畢業,父親的焦慮就像積攢的奶水,一下子發酵了:整個阿尼瑪卿州沒有一所中學,中學都在西甯,而且不是寄宿的,就算藏族娃娃能去,去了又怎麼辦?無奈的父親去跟王石商量。
王石已經是州委副書記了,因為州上這兩年沒有書記,他實際上就是書記,工作生活都在州上,身體還是老樣子,高原反應厲害,天天都得吸氧,長期失眠,一天到晚沒力氣。
他一見父親就說:“我最懷念的就是住在阿尼瓊貢的那幾年,身體好好的,還能吃飽肚子,現在是見了吃的就發怵,想吃又不敢,吃了不消化,這狗日的缺氧。
”父親說:“你官大啦脾氣也大啦,什麼‘狗日的’,狗是你能罵的?藏族人對狗就像對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就是在你面前發洩發洩。
你不怕缺氧你不知道,有個東西,你看不見摸不着,可它時時刻刻在跟你作對,就像一雙手,掐住你的脖子不松手,可一時半會兒又掐不死,就讓你憋着,喘着,難受着。
你怎麼辦?反抗不成,告饒也不成,就像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活着跟死了差不多。
”父親說:“隻要是孫猴子,總有一天會出去,耐心等着吧。
”他說起藏族孩子上中學的事,王石說:“這事恐怕還得靠李志強,他現在是秘書長,說話比以前有分量。
”父親說:“我找你就是這個意思,想請你給他說說,能不能在西甯的哪所中學為沁多小學的畢業生增加一個藏族寄宿班。
”王石想了想說:“主意倒是不錯,不過還是得你自己去說。
我嘛,前幾天才給他打過電話,讓他幫忙把我調到西甯去,現在又拿寄宿班的事再去麻煩他,不好意思啊。
”“這有什麼?這是公事。
”“公事私事對他都是事,你還是替我想想吧。
” 父親隻好跑一趟了,他有日尕,不怕跑路,隻要能把事情辦成。
遺憾的是李志強并沒有給父親一個痛快的答複,隻是說:“先參加全省的統一考試,看你的沁多小學考得怎麼樣。
”父親感覺對方在推诿,有些沮喪,沒說“謝謝”就告辭出來了。
他在家裡待了一天,見過了姥爺、姥姥、母親,又拉着日尕,馱着才讓和六歲的女兒,去城外有草有樹的野地裡玩了半天,請家裡人進館子吃了一頓飯,然後就匆匆忙忙回到了學校。
半個月不松不緊的複習,緊接着就是考試。
之後父親讓洛洛和央金把本班的學生管好,除了放牧,哪裡也不能去,自己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其他年級的學生身上。
但心裡是酸酸的,藍天、草原、遠遠近近的雪山、校内校外,到處都是酸澀的氣息:第一批學生好不容易畢業啦,卻沒有地方上中學,州上不管,省上也不管,總不能再讓我辦一所中學吧?就算可以也來不及啦。
沮喪就像催眠曲,搞得他一點精神都沒有,總是犯困,上着課眼皮跟眼皮就會打架,還丢三落四的,講了運算忘了公式,講了藏文忘了漢文,常常會有學生寫出這樣的句子:“赤烈有成”“心地洛桑”“十分拉澤”。
他趕緊糾正:“這樣的表達萬萬不可,寫漢文的話應該是‘事業有成’‘心地善良’‘十分漂亮’。
”“老師啦,漢文的漂亮怎麼寫?”“我沒教你們嗎?”學生們一臉茫然。
他拍拍腦袋:怎麼了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遺忘。
突然有一天,王石坐着吉普車來到了學校,臉上喜滋滋的。
父親問他什麼事。
他說你猜。
“你調回西甯啦,是來告别的?”王石搖搖頭說:“我的事一直沒有回複,恐怕要黃了。
”又喘着氣大聲說,“沁多小學全省第一。
”父親呆呆的沒有反應,半晌才問:“什麼第一不第一?”“考試第一啊,你的畢業生全部考上,平均分數超過了西甯市的所有小學。
李志強親自打來電話,說是震驚了全省教育界。
”父親冷笑一聲:“别開玩笑。
”“這麼遠我專門跑一趟,就是為了開玩笑?”父親一愣:“再說一遍。
”“鑒于沁多小學突出的辦學成績,省上決定投資創辦沁多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校長就是你。
”“你的意思是沁多小學的畢業生在當地就能升入中學?”“以後一定是這樣。
”“那今年的畢業生呢?這才是最重要的。
”“就按你說的,去西甯,上寄宿班,好像已經定了。
”如此大的驚喜,父親哪裡坐得住,送走了王石,立刻騎馬去了縣上。
他在縣郵局給李志強打通了電話,問候了對方,然後說:“聽說要我當校長,我決不推辭,沁多中學的創辦越快越好,地點最好挨着沁多小學,最關鍵的還是要解決師資問題。
”李志強情緒似乎有些低落,小聲說:“是得快,不快就來不及了,師資問題等學校建起來再說。
”然後給了他青海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電話,讓他和對方商量寄宿班的學生入學的時間和要求,又說,“生活方面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盡管提出來,不要客氣,校長就是當初保育院的梁輝院長。
”父親驚呼一聲:“啊啧啧,那就好說話啦。
” 父親立馬又把電話打給了梁輝校長,一山一海的感謝話剛說了幾句就被對方打斷了:“誰感謝誰還不一定呢,有什麼要求你盡管說。
”父親想了想,特意提到了被子,他一直想讓孩子們脫了衣服睡覺,但布票緊缺,隻夠解決他們的襯衣襯褲,關于被子也就始終是個夢。
可現在不一樣啦,都中學生啦,要去城裡啦,要睡在床上啦,怎麼還能像父輩一樣裹着皮袍過夜呢?梁輝說:“學校可以向每個寄宿生提供一套公用被褥,再騰出兩間教室作為宿舍,男生一間女生一間。
”父親簡直要心花怒放了,又說起了感謝話。
梁輝說:“比起你們當年給保育院的幫助,這算什麼?你們是在救命啊,三年饑荒過去,那些孩子回到西甯後身體和各方面都比城裡的孩子好。
”又說起學雜費和夥食費。
梁輝說他知道藏族人靠牛羊養活自己,拿不出錢來。
學校可以考慮減免,但到底這筆錢從哪裡出,還需要研究。
父親覺得人家幫了這麼大的忙,解決了州縣兩級以及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添麻煩就太對不住啦,趕緊說:“那就不用研究啦,還是我來想辦法。
” 挂了電話,父親大步流星來到縣政府,問認識的人:旦增在不在?旦增早就由副縣長提拔為縣長,這時正在自己辦公室召集人開會。
父親在走廊裡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看見辦公室的門被人打開。
他逆着開會的人流走了進去,一屁股坐下,沒說任何客套話,就講起了自己的事。
他說他想把學校目前的牲畜按照急用畜(奶牛和馬匹)和等用畜(菜牛菜羊)分開,再把屬于等用畜的牛羊包括牧放、繁殖、剪毛都抵押給縣上,由縣财政拿出寄宿班的學雜費和夥食費來。
旦增縣長說:“這樣的事從來沒有過,我得跟有關部門商量一下,你等等,我就來。
”旦增出去了,半個小時後進來,傳達了商量的結果:大家認為抵押牛羊有風險,首先無法确定誰來牧放,硬性攤派給别人的話十有八九是不盡心的,牲畜有了損失怎麼辦?算在學生頭上,就得減少費用的支出,等于正在吃奶的牛犢子斷了奶;算在縣上,就是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受損,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強巴啦,你這個人我是知道的,對藏族人的事操的心比我這個藏族人還要多。
你最好還是去一趟州上,沁多小學名氣這麼大,州上不能不管。
”用不着提醒,父親本來就是要去的。
他告别旦增,快馬加鞭來到州上,徑直去了王石副書記的辦公室。
王石說:“涉及錢财的事必須由才讓州長拍闆,你趕緊去,他肯定知道你在我這裡,這個人心胸狹窄得很,見不得任何人靠近我。
”父親去了。
才讓州長說:“我也算是你的老上級了吧?你是文化人,清高得很,有什麼事從來不找我。
”父親說:“沒有啊,我記得沁多小學開辦時,
”大家寒暄着。
主任說:“聽說你很聰明,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聰明勁用到點子上,要是放在過去,聰明人的出路是當阿卡,現在就不一定啦。
”父親說:“才讓的阿媽賽毛在世時,念一聲祈福真言就會說一句‘才讓會說話,将來騎大馬,穿金紗’。
”主任說:“前世定下的因緣今世跑不脫,騎大馬穿金紗要有善心,善心不是生出來的,是學出來的,不管将來幹什麼,跟着我學學經修修行,總是沒有壞處的,來不來?”才讓不說話。
眼鏡曼巴說:“主任問你哩,你趕緊答應。
”大家都看着才讓。
才讓清澈的眸子閃過一絲猶疑,突然搖了搖頭。
眼鏡曼巴吃驚地說:“你不想來?居然還有不想做香薩弟子的藏族人?”父親趕緊說:“他還小,還不懂事,以後再說。
”離開阿尼瓊貢後,父親問:“你真的不想做香薩主任的弟子?”才讓說:“跟了香薩主任是不是就不能去西甯啦?”“當然啦,你就得天天在阿尼瓊貢學習藏文和梵文。
”“那姥爺姥姥阿媽妹妹怎麼辦?”聽他的口氣,好像這些人是離不了他的。
父親問:“這麼說你還是想回西甯上學?”才讓想着,最後說:“不知道。
” 夏日的爛漫一如既往地裝扮着草原,綠色的起伏就像湧動的河,那是無與倫比的大河,是偉大的母性用來接納生命的廣闊的流淌。
而在遠方,黃昏正在把綿延的山脈燒成火海,呼嘯而來的不是風,是火焰的餘熱和白天最後的溫暖。
目的地到了,角巴家到了。
父親和才讓第一個看到的是我。
我又來到了角巴家,正在度過又一個陽光燦爛的假期。
我看到梅朵黑飛奔而去,看到才讓沖着梅朵黑說了句什麼,便扭頭鑽進了帳房:“來啦來啦,才讓來啦。
”全家人都來到了帳房外面。
父親和才讓遠遠地下馬。
當父親拉着日尕,才讓撫摸着梅朵黑,一前一後走過來時,全家人突然不說話了,都屏聲靜息地瞪着才讓,連風也停止了吹動,連啁啾不止的百靈鳥也想聽聽才讓的聲音。
才讓走過來,先向角巴鞠躬:“阿尼啦,你好。
”角巴笑着,沒出聲,似乎不忍心打破這突如其來的肅靜。
才讓來到桑傑和卓瑪面前,鞠着躬說:“阿爸啦,阿媽啦,你們好。
”又來到尼瑪和旺姆面前,也是鞠躬行禮:“舅舅啦,舅母啦,你們好。
”然後朝央金彎腰:“姨媽啦,你好。
”又走向索南和梅朵:“哥哥啦,梅朵啦,你們好。
”同時伸手摸了摸站在地上愣愣地望着他的女孩普赤:“紮西德勒。
”我站在全家人的後面,很失落,也有點悲傷:才讓忘了我,他都已經給三歲的普赤打招呼啦,卻沒有輪到我,甚至都沒有看我一眼。
我轉過身去,正要走開,忽聽才讓大喊一聲:“洋洋。
”猛地撲過來抱住了我。
我打了他一拳,他還了我一拳,然後把我抱起來,轉了一圈,和我一起摔倒在地。
我們爬起來,繼續對打摔跤。
梅朵黑也來湊熱鬧,喊叫着,一會兒撲向才讓,一會兒撲向我。
才讓用漢話說:“你的力氣比以前大啦。
”我用藏話說:“你的力氣更大啦。
”他用藏話說:“你胖啦,也重啦。
”我用漢話說:“你越來越瘦啦,不過還是長個子啦。
”突然我們不再動手動腳了。
他用漢話問:“你幾年級啦?”我用藏話回答:“二年級。
”他用藏話說:“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不來西甯?姥爺姥姥阿媽想你啦,妹妹也想你啦。
”我用漢話說:“妹妹沒見過我,怎麼會想我?”他用漢話說:“她在阿媽肚子裡時就知道你。
”我用藏話問:“那你為什麼不帶來?”他用藏話說:“她還在吃奶,我沒有奶。
”我用漢話說:“草原上有多多的牛奶你不知道嗎?”就在我跟才讓又打又摔,跟他你一句我一句時,我是多麼幸福啊,盡管索南是他的親哥哥,梅朵是他的親妹妹,但最親的似乎是我,因為他重新開口說話時,就是和我,而跟他們,雖然曾經天天在一起,卻聽不清他們說,也不會自己說,沒有交流的相處似乎讓他覺得他跟他們隔得有點遠,彼此依然不熟。
我把才讓對我的親熱,看成是生活給我的獎賞和藏族人給我的榮耀,驕傲地望着大家:瞧瞧吧,我跟才讓,就像父親教我們的詞,親如手足,情同骨肉。
梅朵突然跑過來,抱着我,瞪着才讓說:“他不叫洋洋叫江洋,江洋是我的。
”所有人都笑了。
我和才讓也笑了。
角巴問他:“沒有手抓的日子你能過嗎?吃不上酥油你不難受嗎?”才讓提到了姥姥、姥爺、西甯的阿媽、跟他格外親的妹妹,意思是他們不是也在過嗎?角巴拍了一下他的頭,豪放地說:“噢呀,草原上的才讓,有情有義,那就去吧。
”桑傑用商量的口氣說:“藏族人離不開草原,你大了怎麼辦?還是回來吧?”才讓說:“我上完了學就回來。
”父親也說:“你不要考慮别人,不想去就不要去,畢竟草原上不餓肚子。
”才讓問:“誰是别人?”父親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說:“還是留下來吧,這裡可以天天騎大馬。
”才讓說:“我要是不回西甯,你就得回去啦。
”“我才不回。
”“那還是我回。
”我知道他的意思:我跟他必須有一個陪着姥爺、姥姥、母親和妹妹,但我不在乎,我似乎隻在乎我自己,高興在哪裡就在哪裡。
我甚至想:姥爺姥姥要是想我們,也可以來草原嘛。
才讓被父親送回西甯了,據說在踏進我家的一刹那,妹妹蹬着腿咯咯咯地笑出了聲,然後咿咿呀呀說起了話。
姥姥抱着才讓哭起來:“還是你知道心疼我們。
”姥爺說:“洋洋為什麼不回來?這個吃奶忘娘的人。
”從此再也沒有人提到才讓的歸宿問題,他的死心塌地換來了親人們的一緻認同,連親阿爸桑傑也毫無疑問地認為,才讓就是姥爺姥姥家的人。
隻是在每年的藏曆新年和差不多同時的漢族春節時,他會和我交換一下,我去西甯看望姥爺、姥姥、母親、妹妹,他來草原看望包括親阿爸桑傑、親哥哥索南、親妹妹梅朵在内的角巴爺爺全家。
每次來時,他都穿着姥姥做的棉襖、棉褲和雞窩,穿戴着從商店買來的罩衣、罩褲和棉帽子,背着一個藍色書包,白白淨淨得像個漢族人,見了誰都問:“飯吃了沒?”而我卻是一個地道的小藏族人,皮袍、皮帽、皮靴,腰帶上綴着才讓送我的小藏刀和角巴爺爺送我的美夾(火鐮),見到家裡人,先說“紮西德勒”,再說别的。
以後我會明白,才讓離開草原的主要原因還是城市對他的吸引,聰明的才讓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即使在溫飽線以下,也在考慮溫飽線以上的事。
他幾乎靠着本能眺望到了饑餓背後的前景,感覺到了在一個省會城市人的發展的無限可能。
而草原永遠是有限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做一個隻會放養牲畜的牧人,最好的前程就是跟着香薩主任做他的弟子。
不不,他不做。
他從草原的遼闊中看到了狹窄,從城市的狹窄中看到了遼闊,他想做一個城裡人,哪怕暫時吃不飽肚子,因為人活着不僅僅是為了吃肚子。
所以他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解決自己的戶口,這是城裡人最重要的标志,沒有它就沒有一切,包括身份也包括食物。
為此姥爺和母親沒少去派出所,得到的回答總是:“誰想落戶就能落戶?不可能。
”後來姥爺說:“實在沒辦法我們就把才讓的名字改成‘洋洋’。
”母親說:“洋洋回來咋辦?”姥爺說:“那就兩個都叫洋洋,反正隻要是洋洋,就都是我的孫子。
”母親說:“我給強巴寫信,問問他有什麼辦法。
”信中說:如果才讓上不了戶口,城裡的學就沒法再上了,現在之所以還上着,是因為學校舍不得趕走一個考試全校第一的好學生,也是因為母親找過校長,校長的家人在醫院做過手術。
以後怎麼辦?萬一校長換了,人家說不要就不要。
千忙萬忙的父親為此專門來了一趟西甯,去央求李志強幫忙。
李志強說:“這種事不知道能不能辦,聽着不像是什麼大事,我們去問問。
”他帶父親去了西甯市公安局長的辦公室。
局長詢問了戶籍科以後說:“按規定,如果是過繼的孩子,三年以後可以由家長提出申請,同時要提交孩子來源地的公社或居委會的證明信、落戶家庭所在的街道居委會的證明信。
”父親說:“照這麼說不是不可能,是手續不全?”李志強說:“那就抓緊辦手續,還得麻煩局長過問一下。
”局長說:“這麼點小事,秘書長打個電話不就行了,還親自跑一趟。
”李志強說:“對你是小事,對那個藏族娃娃和這一家人可是天大的事。
”一個月以後,在姥爺拿着戶口本去派出所添上名字蓋上公章的那天晚上,才讓一直在唱歌,興奮得半夜才睡着。
父親後來說:“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比如才讓的聾啞,雖說叫人又難過又心焦,但沒有這個病,他會變成一個城裡人嗎?” 六年過去了。
草潮淹沒的六年,被雪山的瑩潔淘洗過的六年,就像一段閃逝的音樂,隻要歌唱就意味着不斷消失。
仿佛草原正在翻新,父親的眼中有了許多不認識的草,又開出了許多不認識的花,夏季的花海、浩浩蕩蕩的姹紫嫣紅裡,隐藏着冬天的寒冷和冰雪掩蓋不住的傷感。
生靈們忙碌的影子飛馳而過,操勞的人依然在操勞。
沁多小學的第一批學生眼看就要畢業,父親的焦慮就像積攢的奶水,一下子發酵了:整個阿尼瑪卿州沒有一所中學,中學都在西甯,而且不是寄宿的,就算藏族娃娃能去,去了又怎麼辦?無奈的父親去跟王石商量。
王石已經是州委副書記了,因為州上這兩年沒有書記,他實際上就是書記,工作生活都在州上,身體還是老樣子,高原反應厲害,天天都得吸氧,長期失眠,一天到晚沒力氣。
他一見父親就說:“我最懷念的就是住在阿尼瓊貢的那幾年,身體好好的,還能吃飽肚子,現在是見了吃的就發怵,想吃又不敢,吃了不消化,這狗日的缺氧。
”父親說:“你官大啦脾氣也大啦,什麼‘狗日的’,狗是你能罵的?藏族人對狗就像對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就是在你面前發洩發洩。
你不怕缺氧你不知道,有個東西,你看不見摸不着,可它時時刻刻在跟你作對,就像一雙手,掐住你的脖子不松手,可一時半會兒又掐不死,就讓你憋着,喘着,難受着。
你怎麼辦?反抗不成,告饒也不成,就像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活着跟死了差不多。
”父親說:“隻要是孫猴子,總有一天會出去,耐心等着吧。
”他說起藏族孩子上中學的事,王石說:“這事恐怕還得靠李志強,他現在是秘書長,說話比以前有分量。
”父親說:“我找你就是這個意思,想請你給他說說,能不能在西甯的哪所中學為沁多小學的畢業生增加一個藏族寄宿班。
”王石想了想說:“主意倒是不錯,不過還是得你自己去說。
我嘛,前幾天才給他打過電話,讓他幫忙把我調到西甯去,現在又拿寄宿班的事再去麻煩他,不好意思啊。
”“這有什麼?這是公事。
”“公事私事對他都是事,你還是替我想想吧。
” 父親隻好跑一趟了,他有日尕,不怕跑路,隻要能把事情辦成。
遺憾的是李志強并沒有給父親一個痛快的答複,隻是說:“先參加全省的統一考試,看你的沁多小學考得怎麼樣。
”父親感覺對方在推诿,有些沮喪,沒說“謝謝”就告辭出來了。
他在家裡待了一天,見過了姥爺、姥姥、母親,又拉着日尕,馱着才讓和六歲的女兒,去城外有草有樹的野地裡玩了半天,請家裡人進館子吃了一頓飯,然後就匆匆忙忙回到了學校。
半個月不松不緊的複習,緊接着就是考試。
之後父親讓洛洛和央金把本班的學生管好,除了放牧,哪裡也不能去,自己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其他年級的學生身上。
但心裡是酸酸的,藍天、草原、遠遠近近的雪山、校内校外,到處都是酸澀的氣息:第一批學生好不容易畢業啦,卻沒有地方上中學,州上不管,省上也不管,總不能再讓我辦一所中學吧?就算可以也來不及啦。
沮喪就像催眠曲,搞得他一點精神都沒有,總是犯困,上着課眼皮跟眼皮就會打架,還丢三落四的,講了運算忘了公式,講了藏文忘了漢文,常常會有學生寫出這樣的句子:“赤烈有成”“心地洛桑”“十分拉澤”。
他趕緊糾正:“這樣的表達萬萬不可,寫漢文的話應該是‘事業有成’‘心地善良’‘十分漂亮’。
”“老師啦,漢文的漂亮怎麼寫?”“我沒教你們嗎?”學生們一臉茫然。
他拍拍腦袋:怎麼了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遺忘。
突然有一天,王石坐着吉普車來到了學校,臉上喜滋滋的。
父親問他什麼事。
他說你猜。
“你調回西甯啦,是來告别的?”王石搖搖頭說:“我的事一直沒有回複,恐怕要黃了。
”又喘着氣大聲說,“沁多小學全省第一。
”父親呆呆的沒有反應,半晌才問:“什麼第一不第一?”“考試第一啊,你的畢業生全部考上,平均分數超過了西甯市的所有小學。
李志強親自打來電話,說是震驚了全省教育界。
”父親冷笑一聲:“别開玩笑。
”“這麼遠我專門跑一趟,就是為了開玩笑?”父親一愣:“再說一遍。
”“鑒于沁多小學突出的辦學成績,省上決定投資創辦沁多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校長就是你。
”“你的意思是沁多小學的畢業生在當地就能升入中學?”“以後一定是這樣。
”“那今年的畢業生呢?這才是最重要的。
”“就按你說的,去西甯,上寄宿班,好像已經定了。
”如此大的驚喜,父親哪裡坐得住,送走了王石,立刻騎馬去了縣上。
他在縣郵局給李志強打通了電話,問候了對方,然後說:“聽說要我當校長,我決不推辭,沁多中學的創辦越快越好,地點最好挨着沁多小學,最關鍵的還是要解決師資問題。
”李志強情緒似乎有些低落,小聲說:“是得快,不快就來不及了,師資問題等學校建起來再說。
”然後給了他青海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的電話,讓他和對方商量寄宿班的學生入學的時間和要求,又說,“生活方面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盡管提出來,不要客氣,校長就是當初保育院的梁輝院長。
”父親驚呼一聲:“啊啧啧,那就好說話啦。
” 父親立馬又把電話打給了梁輝校長,一山一海的感謝話剛說了幾句就被對方打斷了:“誰感謝誰還不一定呢,有什麼要求你盡管說。
”父親想了想,特意提到了被子,他一直想讓孩子們脫了衣服睡覺,但布票緊缺,隻夠解決他們的襯衣襯褲,關于被子也就始終是個夢。
可現在不一樣啦,都中學生啦,要去城裡啦,要睡在床上啦,怎麼還能像父輩一樣裹着皮袍過夜呢?梁輝說:“學校可以向每個寄宿生提供一套公用被褥,再騰出兩間教室作為宿舍,男生一間女生一間。
”父親簡直要心花怒放了,又說起了感謝話。
梁輝說:“比起你們當年給保育院的幫助,這算什麼?你們是在救命啊,三年饑荒過去,那些孩子回到西甯後身體和各方面都比城裡的孩子好。
”又說起學雜費和夥食費。
梁輝說他知道藏族人靠牛羊養活自己,拿不出錢來。
學校可以考慮減免,但到底這筆錢從哪裡出,還需要研究。
父親覺得人家幫了這麼大的忙,解決了州縣兩級以及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添麻煩就太對不住啦,趕緊說:“那就不用研究啦,還是我來想辦法。
” 挂了電話,父親大步流星來到縣政府,問認識的人:旦增在不在?旦增早就由副縣長提拔為縣長,這時正在自己辦公室召集人開會。
父親在走廊裡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看見辦公室的門被人打開。
他逆着開會的人流走了進去,一屁股坐下,沒說任何客套話,就講起了自己的事。
他說他想把學校目前的牲畜按照急用畜(奶牛和馬匹)和等用畜(菜牛菜羊)分開,再把屬于等用畜的牛羊包括牧放、繁殖、剪毛都抵押給縣上,由縣财政拿出寄宿班的學雜費和夥食費來。
旦增縣長說:“這樣的事從來沒有過,我得跟有關部門商量一下,你等等,我就來。
”旦增出去了,半個小時後進來,傳達了商量的結果:大家認為抵押牛羊有風險,首先無法确定誰來牧放,硬性攤派給别人的話十有八九是不盡心的,牲畜有了損失怎麼辦?算在學生頭上,就得減少費用的支出,等于正在吃奶的牛犢子斷了奶;算在縣上,就是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受損,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強巴啦,你這個人我是知道的,對藏族人的事操的心比我這個藏族人還要多。
你最好還是去一趟州上,沁多小學名氣這麼大,州上不能不管。
”用不着提醒,父親本來就是要去的。
他告别旦增,快馬加鞭來到州上,徑直去了王石副書記的辦公室。
王石說:“涉及錢财的事必須由才讓州長拍闆,你趕緊去,他肯定知道你在我這裡,這個人心胸狹窄得很,見不得任何人靠近我。
”父親去了。
才讓州長說:“我也算是你的老上級了吧?你是文化人,清高得很,有什麼事從來不找我。
”父親說:“沒有啊,我記得沁多小學開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