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袍與糌粑
關燈
小
中
大
”百倍的好地方。
這麼想着,心裡就輕松了,催促日尕盡快往回趕:洛洛和央金能管住學生,卻不能上課,課已經落下了不少,得趕緊補上。
但走着走着他又不知不覺轉向了,直到天色微明,看見角巴家的大帳房像一座翹角飛檐的宮殿出現在扇面一樣的山窪裡,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拒絕過人,包括這一次。
當周一邊通知主人,一邊沖他跑來。
他下馬迎過去,摸摸它的頭說:“角巴起來了沒有?”白色的遠山似乎比夏天高峻了些,積雪中牲畜踏出的路就像一道淺淺的河,炊煙在河那邊升起,走出大帳房的角巴噴吐的白氣跟炊煙一樣粗壯地升起來。
在大帳房溫暖的爐竈邊,父親接過角巴的妻子姜毛端給他的酥油茶,沒顧得上喝一口,就說起了李志強的到來,說起了保育院的現狀和那些饑餓的孩子們。
角巴闆起面孔聽着,沒說半句同情的話,突然問道:“你說的這個李秘書長就是把我從牢房裡救出來的那個人嗎?他什麼時候來沁多啦,怎麼不通知我一聲?我要見見他,走走走,快領我去。
”說着從享堂前的櫃子裡抽出一條白色的哈達塞進了寬大的皮袍襟懷。
父親說:“我茶沒喝一口,肉沒吃一塊,怎麼又要上路啦?”“茶趕緊喝,肉路上吃,你不是說他今天就要回西甯嗎?”兩個人騎着馬,時走時跑,積雪中最快的速度就是他們的速度,中午到達阿尼瓊貢,李志強已經坐着吉普車離開了。
角巴說:“追。
”從這裡到西甯,蜿蜿蜒蜒有一條能行車的路,積雪已經不厚了。
兩匹快馬跑起來,跑到下午,才看到在山嶺間慢慢行駛的吉普車。
角巴打馬跑到車前,翻身下馬,拿出哈達,彎腰捧在了手裡。
吉普車停下了,李志強走了出來。
角巴說:“李秘書長啦,保育院的事情為什麼不跟我說?我有冬暖夏涼的大帳房,我還可以再紮一頂大帳房。
”父親立刻明白了,也說:“角巴說得對,保育院不一定非要占用沁多小學的‘一間房’,大帳房其實比石頭房還要好,不信你去看看。
”角巴又說:“想喝水就找冰山,鍋裡的水畢竟有限;想吃肉就去草場,家裡的手抓能吃幾口?我,沁多草原的角巴德吉,難道還養活不起幾十個娃娃嗎?保育院的食物我包啦。
”李志強眼睛潮潮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父親走過去說:“李秘書長啦,你也看見啦,我不同意的事角巴同意,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古道熱腸,肝膽照人。
我給王石書記說啦,角巴家現在是貧下中牧的女婿桑傑當家做主,他的‘牧主’成分是不是也應該變一下啦?”李志強說:“王石給我說過,說過的。
”到底行不行,卻沒有再說下去。
和李志強分手後,角巴就開始準備保育院的事。
他先把家裡多餘的牛毛褐子拿出來,讓妻子幫忙,紮起了兩頂小一點的帳房,晚上吃飯時對家裡人說:“以後我們就住小帳房啦,尼瑪和旺姆趕緊把爐竈砌起來。
”又對桑傑說,“家裡的事你多操心些的要哩,我要去各個大隊和小隊轉一轉。
”角巴去各個大隊的目的是搜集牛毛褐子。
大隊過去都是沁多部落屬下的中部落,小隊又是屬于中部落的小部落,無論中部落還是小部落,它的頭人一般都有幾張以備不時之需的牛毛褐子。
他要把這些牛毛褐子借過來,紮一頂更大的帳房。
他騎着馬獨自前往,十多天後才回來,身後跟着一個牧人,替他趕着一群牦母牛。
牦母牛不光是馱運褐子的,還是借來擠奶的。
口頭協議是:保育院代為牧養,奶子歸保育院,生下牛犢歸生産隊,将來一旦不需要再擠奶,母牛仍歸生産隊。
角巴叫來幾個牧人,搬遷了自家的大帳房,又紮起一頂新的大帳房,為了保暖,迎風的帳壁都是兩層牛毛褐子,門簾很寬,可以遮住整個門而沒有一絲縫隙。
又在帳内砌了兩個大爐竈,在帳外修了幾個碉堡倉,碉堡倉是儲存凍肉的,可以随時取用,而不必天天屠宰。
角巴讓桑傑給各個大隊傳話,要求送些幹牛糞來,于是天天有牧人趕着馱牛往這裡送,很快就用牛糞壘起了保育院的院牆,又用牛糞在東牆角壘了一個羊糞倉,用草皮在西牆角修起了男女分隔的廁所。
保育院離沁多小學差不多有兩裡半,既可以互相照應,又不會彼此幹擾。
父親帶着學生來參觀,連連稱贊。
角巴說:“住的解決啦,喝的解決啦,現在就剩下吃的啦。
肉好辦,讓各個大隊多交些菜牛菜羊就可以啦,難辦的還是糌粑,我又要去一趟牧馬場啦。
”他用手拍拍自己的臉又說,“我這張臉皮厚吧?像個不給不走的乞丐,人家遲早會讨厭的。
”父親說:“你就說你是來傳話的,學校的老師歡迎牧馬場的孩子去沁多小學上學。
”“我就是想這麼說,說了孩子再說糌粑,看人家能不能多給些。
”角巴拜托父親通知王石和李志強:保育院一切就緒,西甯的孩子可以搬來啦。
他明天就去牧馬場。
父親說:“我想讓洋洋也過來,你覺得怎麼樣?”“早就應該過來啦,西甯什麼也吃不上,娃娃是經不起餓的。
”“洋洋和才讓差不多也該上學啦,就讓他們都到學校來吧。
”角巴嘿嘿一笑:“噢呀,牛羊的肥瘦青草說了算,上學的事情老師說了算。
”父親叮囑道:“保育院的孩子們說到就到,你還得盡快回來。
你的馬怎麼樣?好像蹄子有點爛啦,去縣上釘個馬掌的要哩。
”“東山亮了數星星,西山紅了曬太陽,來不及啦。
”“那你騎着日尕去吧,它能跑善走,五天的路隻需要三天。
” 在沁多草原,所有的路角巴都知道,所有的雨雪他都能預測。
但是這一次,因為心急,他忘了預測,走出去才兩天,就發現走路變得十分困難,迷路的危險居然也來困擾他這個草原的主人。
亂紛紛的雪,鬧哄哄的白色飛舞,風忽而呼呼地悶響,忽而日日地尖叫,不斷伸出冰茬一樣硬冷的爪子撕扯着人和馬。
視域隻有幾尺遠,看不見作為坐标的山脈和溝谷,人和馬連方向都搞不清楚了。
他不想凍死在這裡,卻又不知道往哪裡走,牽着日尕轉了幾圈,覺得上坡應該是去牧馬場的路,便毅然走了過去。
大雪瞬間掩埋了人和馬的足迹。
雪霧的擁堵中,悄然出現的懸崖正在迅速接近着他。
他感覺腳下一虛,哎喲一聲,滑了下去。
嘩的一聲,缰繩拉直了。
日尕的四蹄插在積雪中,身子猛地朝後歪去,頭卻被拽得幾乎貼在雪地上。
幾分鐘的堅持裡,它不想讓角巴掉下去,角巴想拽着缰繩爬上來。
但角巴太沉,日尕的蹄子正在打滑,它越往後使力氣,滑得越快,眼看頭已經伸出懸崖的邊際,墜落就在瞬間,角巴突然松開了缰繩。
日尕站直身子,瞧着下面,雪花眯住了眼睛,什麼也瞧不見。
它捯動着前蹄,一聲嘶鳴,又一聲嘶鳴。
才讓開始說話也讓保育院的老師很高興,畢竟不再是殘疾人,需要特殊照顧了。
星期六姥爺和我去接他時,老師說才讓的模仿能力很強,記性也好,一般的話隻要聽上兩三遍就能變成自己的語言。
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和其他孩子一樣了。
又過了一個星期,才讓回家來的表現更讓我們驚訝:不再是我們問,他回答,而是主動跟我們說話。
“這幾天我們變成一天吃兩頓了。
”姥爺問:“能吃飽嗎?”他說:“能。
”又說,“餓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念故事。
”姥姥說:“還是沒吃飽嘛。
”我問:“念的是什麼故事?”他說:“豬八戒吃西瓜。
”姥姥說:“西瓜就是個甜,不抵餓,一泡尿就沒了。
豬八戒為什麼不吃鍋盔?”姥爺問:“你們吃什麼?”他說:“拌湯。
”姥姥問:“稠不稠?”他說:“稠。
”姥姥又問:“比家裡還稠?”他說:“還稠。
”姥爺說:“那就好,保育院沒有白上。
”我很羨慕才讓每天都能聽到新故事。
他說老師有一本故事書,上午念一篇,下午念一篇。
不念故事的時候就教字,先前教字時他聽不見,現在聽見了,教一個他就會一個。
他用指頭蘸了水,把會寫的字寫在桌子上給我看。
我說:“你寫我的名字。
”他說不會。
但下個星期回來時他就會了,他說他問了老師。
在他教我寫“洋洋”兩個字時,我突然覺得他似乎比我大,他應該是我的哥哥。
有一次老師說,才讓已經會唱歌了,他嗓子真好,樂感很強,不論什麼歌一聽就會。
回家的路上我讓才讓給我唱,他旁若無人地唱起來:“爸爸愛我像寶貝,鄰居誇我好娃娃,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親愛的媽媽。
”我也唱起來。
才讓覺得我跑了調,一遍遍教我。
我們兩個在大街上唱着,才讓的聲音第一次出現在城市的上空,風在頭頂徐徐吹過,一群麻雀叽叽喳喳飛遠了。
唱歌時,我不停地用明晃晃硬邦邦的衣袖揩着我那永遠揩不淨的鼻涕,吐着永遠吐不完的痰唾,才讓卻一點鼻涕都沒有,一口痰唾也不吐,還拿出疊得方方正正的手絹揩我的鼻涕。
我口袋裡也有手絹,但它已經被鼻涕粘成了團,像衣袖一樣硬邦邦的了。
他說:“不能随地吐痰。
”人居然不可以随地吐痰,而且是才讓告訴我的,還帶着保育院老師的口氣。
我突然發現,在所有的所有的方面,才讓都跟我不一樣了:他是好看的平頭,我是難看的蓋蓋頭;他的指甲短短的白白的,我的指甲長長的,縫隙裡頭黑乎乎的;他渾身上下幹幹淨淨,我裡裡外外髒不拉幾。
保育院不光給了他維持生命的飯食,更給了他一個城裡娃應該具備的一切。
相比之下,我倒像個草原牧區來的。
我說:“我也要上保育院。
”姥爺說:“你又不是沒人管。
”可在我的感覺裡,才讓是人人都在管,我是人人都不管的。
我似乎又有了最初見到才讓時那種由自卑而來的嫉妒,卻已經來不及沉浸其中并讓它發酵了。
才讓說:“保育院要搬家,搬到沁多草原去,老師說那裡吃飯不愁。
”他沒忘記自己是來自牧區的孩子,說這話時很興奮。
姥爺姥姥不吭聲,他們一時不知道說好說壞——吃飯不愁是好,親人分離是壞。
親人,才讓在姥爺姥姥心裡早已是親人了。
才讓的話很快得到了證實,當下個星期六姥爺去接他時,等在學校門口的老師說:“保育院隻有少部分孩子是每個星期接送的,對接送的人我們還是要說一聲,孩子去不去牧區是自願的,如果決定不去,就不用再把孩子送來了。
”盡管不舍是全家的默契——我們不舍,才讓也不舍——但吃肚子是最最重要的,何況沁多是才讓的家鄉,有阿爸阿媽哥哥妹妹,才讓當然是要去的。
這個星期天,母親和姥姥為才讓返鄉做着準備,換洗了他的全部衣服,拿出了已經清洗好的他最初穿來的皮袍和那把小藏刀,還給他買了一雙棉鞋、兩雙棉襪子、一頂有護耳的棉帽子,牧區風大寒冷,别把娃娃凍着了。
而我卻在離别的傷感中看着他們忙來忙去,感覺陣陣孤冷就像襲來的風。
才讓知道我心裡不好受,就盡量和我多玩多說話,還說:“我去了給阿爸說,洋洋也想來草原,你去把他接來吧。
”我說:“你說的是你的阿爸還是我的阿爸?”才讓想了想說:“我們的阿爸。
”我說:“你有兩個阿爸,我隻有一個。
”才讓說:“我叫阿爸的人你也叫阿爸,這樣你就是兩個了。
” 這天下午,才讓說他不想去保育院,想和我睡,想和姥爺姥姥在一起。
姥爺便去保育院,問老師能不能把才讓的晚飯打回家去。
姥爺端着才讓的一碗拌湯回來時,恰好在巷口碰到郵遞員。
郵遞員交給他一封信。
他一進家門就說:“才讓快過來看,誰來信了?”才讓接過信看看,迅速交給了母親。
母親說:“強巴來信了。
”我和才讓對視了一下:我們的阿爸來信了。
母親看了信,沉吟着說起信的内容:父親希望我随同保育院一起去沁多,沁多有學校,不缺吃喝,才讓和我都可以提前上學。
還說學校最小的學生俄霞隻有五歲。
我高興得叫起來,才讓也叫起來。
我撲向才讓,跟他抱在一起又摔又打。
姥姥捶了我一下:“沒良心的,說到走你就高興。
”我還在叫,才讓卻安靜下來,歉疚而傷感地望着姥爺姥姥。
母親說:“到底去不去?”姥爺說:“有吃的為什麼不去?”姥姥說:“說走都走了,想了怎麼辦?”母親說:“娃娃們也會想你。
”姥姥歎口氣:“吃飯吧。
”我們把有面的拌湯倒進無面的蔓菁湯裡,攪勻後一人響亮地喝了一碗。
第二天一早,姥爺就送才讓去了保育院。
保育院有早飯,不能耽誤了。
這是才讓去保育院的最後一個星期,卻沒有堅持到底,他病了。
病來得有點莫名其妙,上午還活蹦亂跳的,到了中午就躺倒起不來了。
保育院的大夫量了下體溫,發燒39℃,趕緊送到醫院,同時也通知了在醫院上班的母親。
挺着大肚子的母親趕到急診室時,才讓已經昏迷,大夫和護士正在挂吊瓶。
大夫說病因還沒查清楚,先退着燒吧。
才讓的高燒持續了四天,母親和姥爺輪換着守了四天,他們最擔心的是把才讓燒迷糊,又燒成啞巴聾子。
第五天,才讓醒了,母親叫他,聽他實實在在答應了一聲,這才放下心來。
才讓的病最初診斷為猩紅熱,正要隔離,又說不是,是腦膜炎,幾天後又把腦膜炎排除了,按照肺炎治療,卻還是不見好,高燒雖然退了,低燒卻持續不斷。
母親說:“我們院長開會去了,等他回來再讓他看看。
”姥爺說:“還是我帶他去藏醫院吧?”自從藏醫院的老藏醫紮針給藥,才讓不再聾啞之後,姥爺對藏醫院格外敬信。
母親說:“再等等。
”她是外科大夫,對才讓這種病因不明無法手術的病一籌莫展,隻能繼續觀察。
才讓卻說:“阿媽,我要去保育院。
”他知道保育院搬遷的日子就要到了。
母親說:“不行,又發起高燒怎麼辦?能昏迷的病可不是小病。
”才讓眼睛濕漉漉的,撲閃撲閃望着母親。
母親說:“聽話,才讓,等病好了,我讓你阿爸接你回去。
”才讓說:“姥爺,你把我的藏刀給我拿來。
” 那些日子,我天天去醫院,陪伴着才讓,最後一次去醫院時,才讓把小藏刀送給了我,說這是吃肉的筷子。
從此我有了一把藏刀,刀鞘是鑲嵌了彩色寶石的,刀柄是白銀的,還綴着一條牛皮繩的辮子。
我想我也應該送給才讓一樣東西,便從口袋裡摸出我珍藏了很久的被手指磨得明光閃亮的一分錢,鄭重其事地塞到了他手裡。
我戀戀不舍地待到傍晚,姥爺說:“走吧,姥姥還在家等你呢,回去得早點睡,明天一大早就要上路。
”正說着,穿着白大褂的母親來了。
她晚上值夜班,明天來不及送我,要我把一封寫給父親的信帶上。
離開病房時,我想我會哭,但是沒有,才讓也沒有。
他後來說,他從來就沒想過會和我長長久久地分開。
日尕跑回來報信的那天,父親正在上課。
他聽到馬蹄在積雪中沙沙沙地響,聽到連續幾聲嘶鳴就像撕裂雲霧的雷聲,急切而驚恐。
他丢下手裡的課本跑了出去,差一點撞到日尕身上。
日尕跑到門口才停下來,鼓起鼻孔,呼呼地把白氣噴吐到父親臉上。
父親說:“怎麼了你,這麼邋遢?”它的馬肚帶松弛了,鞍鞯歪斜在一側,眼看就要掉下來,結實的牛毛缰繩拖在地上,已經斷了,嚼子被舌頭強行頂起來,兩邊磨爛的嘴角上塗滿了血迹。
學生們也跑出來看。
父親說:“不好,出事啦。
”扶起鞍鞯,系緊馬肚帶,騎上去才意識到,自己穿得太少啦。
“洛洛,去把我的皮大衣拿來。
”洛洛拿來後他又說,“你和央金管好大家,下雪天狼多,放牧和背水多去幾個人,不要忘了帶上梅朵紅。
”然後打馬而去。
父親先去了角巴家。
雪似乎要停了,桑傑正準備出牧,一聽父親的通報,便說:“啊噓,這怎麼得了?唵嘛呢叭咪吽。
”沖進帳房,抱出鞍鞯,跑向了不遠處的馬,又喊着:“尼瑪,尼瑪。
”尼瑪答應着,從另一頂帳房鑽了出來。
桑傑說:“帶些食物的要哩。
”尼瑪又回去,拎出一個鼓鼓囊囊的羊皮口袋。
三個男人騎馬跑向了茫茫雪野。
雪小了,漸漸不下了,風收斂了許多。
日尕的原路返回準确到能看見它來時踩出的深深的蹄坑。
但很快蹄坑就不見了,一直向上的路也是一直向風的路,風力的突然增大讓雪又開始在空中彌漫,不是從雲朵上飛來,而是從更高的地方甚至雪山的峰巅飛來;不是雪花的飄舞,而是雪粉的揚撒。
父親松松地将半截缰繩纏在手腕上,任由日尕選擇行走的路線。
日尕走走停停,先是走多停少,後是停多走少。
它在極力排除風雪的幹擾,靠着非同尋常的嗅覺,辨識着角巴的味道,那種絲絲飄來、若斷似連的汗水加酥油的味道。
桑傑和尼瑪跟在後面,有些疑惑:日尕不會胡走亂闖吧?可他們也知道,這種時候隻能靠日尕,
這麼想着,心裡就輕松了,催促日尕盡快往回趕:洛洛和央金能管住學生,卻不能上課,課已經落下了不少,得趕緊補上。
但走着走着他又不知不覺轉向了,直到天色微明,看見角巴家的大帳房像一座翹角飛檐的宮殿出現在扇面一樣的山窪裡,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拒絕過人,包括這一次。
當周一邊通知主人,一邊沖他跑來。
他下馬迎過去,摸摸它的頭說:“角巴起來了沒有?”白色的遠山似乎比夏天高峻了些,積雪中牲畜踏出的路就像一道淺淺的河,炊煙在河那邊升起,走出大帳房的角巴噴吐的白氣跟炊煙一樣粗壯地升起來。
在大帳房溫暖的爐竈邊,父親接過角巴的妻子姜毛端給他的酥油茶,沒顧得上喝一口,就說起了李志強的到來,說起了保育院的現狀和那些饑餓的孩子們。
角巴闆起面孔聽着,沒說半句同情的話,突然問道:“你說的這個李秘書長就是把我從牢房裡救出來的那個人嗎?他什麼時候來沁多啦,怎麼不通知我一聲?我要見見他,走走走,快領我去。
”說着從享堂前的櫃子裡抽出一條白色的哈達塞進了寬大的皮袍襟懷。
父親說:“我茶沒喝一口,肉沒吃一塊,怎麼又要上路啦?”“茶趕緊喝,肉路上吃,你不是說他今天就要回西甯嗎?”兩個人騎着馬,時走時跑,積雪中最快的速度就是他們的速度,中午到達阿尼瓊貢,李志強已經坐着吉普車離開了。
角巴說:“追。
”從這裡到西甯,蜿蜿蜒蜒有一條能行車的路,積雪已經不厚了。
兩匹快馬跑起來,跑到下午,才看到在山嶺間慢慢行駛的吉普車。
角巴打馬跑到車前,翻身下馬,拿出哈達,彎腰捧在了手裡。
吉普車停下了,李志強走了出來。
角巴說:“李秘書長啦,保育院的事情為什麼不跟我說?我有冬暖夏涼的大帳房,我還可以再紮一頂大帳房。
”父親立刻明白了,也說:“角巴說得對,保育院不一定非要占用沁多小學的‘一間房’,大帳房其實比石頭房還要好,不信你去看看。
”角巴又說:“想喝水就找冰山,鍋裡的水畢竟有限;想吃肉就去草場,家裡的手抓能吃幾口?我,沁多草原的角巴德吉,難道還養活不起幾十個娃娃嗎?保育院的食物我包啦。
”李志強眼睛潮潮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父親走過去說:“李秘書長啦,你也看見啦,我不同意的事角巴同意,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古道熱腸,肝膽照人。
我給王石書記說啦,角巴家現在是貧下中牧的女婿桑傑當家做主,他的‘牧主’成分是不是也應該變一下啦?”李志強說:“王石給我說過,說過的。
”到底行不行,卻沒有再說下去。
和李志強分手後,角巴就開始準備保育院的事。
他先把家裡多餘的牛毛褐子拿出來,讓妻子幫忙,紮起了兩頂小一點的帳房,晚上吃飯時對家裡人說:“以後我們就住小帳房啦,尼瑪和旺姆趕緊把爐竈砌起來。
”又對桑傑說,“家裡的事你多操心些的要哩,我要去各個大隊和小隊轉一轉。
”角巴去各個大隊的目的是搜集牛毛褐子。
大隊過去都是沁多部落屬下的中部落,小隊又是屬于中部落的小部落,無論中部落還是小部落,它的頭人一般都有幾張以備不時之需的牛毛褐子。
他要把這些牛毛褐子借過來,紮一頂更大的帳房。
他騎着馬獨自前往,十多天後才回來,身後跟着一個牧人,替他趕着一群牦母牛。
牦母牛不光是馱運褐子的,還是借來擠奶的。
口頭協議是:保育院代為牧養,奶子歸保育院,生下牛犢歸生産隊,将來一旦不需要再擠奶,母牛仍歸生産隊。
角巴叫來幾個牧人,搬遷了自家的大帳房,又紮起一頂新的大帳房,為了保暖,迎風的帳壁都是兩層牛毛褐子,門簾很寬,可以遮住整個門而沒有一絲縫隙。
又在帳内砌了兩個大爐竈,在帳外修了幾個碉堡倉,碉堡倉是儲存凍肉的,可以随時取用,而不必天天屠宰。
角巴讓桑傑給各個大隊傳話,要求送些幹牛糞來,于是天天有牧人趕着馱牛往這裡送,很快就用牛糞壘起了保育院的院牆,又用牛糞在東牆角壘了一個羊糞倉,用草皮在西牆角修起了男女分隔的廁所。
保育院離沁多小學差不多有兩裡半,既可以互相照應,又不會彼此幹擾。
父親帶着學生來參觀,連連稱贊。
角巴說:“住的解決啦,喝的解決啦,現在就剩下吃的啦。
肉好辦,讓各個大隊多交些菜牛菜羊就可以啦,難辦的還是糌粑,我又要去一趟牧馬場啦。
”他用手拍拍自己的臉又說,“我這張臉皮厚吧?像個不給不走的乞丐,人家遲早會讨厭的。
”父親說:“你就說你是來傳話的,學校的老師歡迎牧馬場的孩子去沁多小學上學。
”“我就是想這麼說,說了孩子再說糌粑,看人家能不能多給些。
”角巴拜托父親通知王石和李志強:保育院一切就緒,西甯的孩子可以搬來啦。
他明天就去牧馬場。
父親說:“我想讓洋洋也過來,你覺得怎麼樣?”“早就應該過來啦,西甯什麼也吃不上,娃娃是經不起餓的。
”“洋洋和才讓差不多也該上學啦,就讓他們都到學校來吧。
”角巴嘿嘿一笑:“噢呀,牛羊的肥瘦青草說了算,上學的事情老師說了算。
”父親叮囑道:“保育院的孩子們說到就到,你還得盡快回來。
你的馬怎麼樣?好像蹄子有點爛啦,去縣上釘個馬掌的要哩。
”“東山亮了數星星,西山紅了曬太陽,來不及啦。
”“那你騎着日尕去吧,它能跑善走,五天的路隻需要三天。
” 在沁多草原,所有的路角巴都知道,所有的雨雪他都能預測。
但是這一次,因為心急,他忘了預測,走出去才兩天,就發現走路變得十分困難,迷路的危險居然也來困擾他這個草原的主人。
亂紛紛的雪,鬧哄哄的白色飛舞,風忽而呼呼地悶響,忽而日日地尖叫,不斷伸出冰茬一樣硬冷的爪子撕扯着人和馬。
視域隻有幾尺遠,看不見作為坐标的山脈和溝谷,人和馬連方向都搞不清楚了。
他不想凍死在這裡,卻又不知道往哪裡走,牽着日尕轉了幾圈,覺得上坡應該是去牧馬場的路,便毅然走了過去。
大雪瞬間掩埋了人和馬的足迹。
雪霧的擁堵中,悄然出現的懸崖正在迅速接近着他。
他感覺腳下一虛,哎喲一聲,滑了下去。
嘩的一聲,缰繩拉直了。
日尕的四蹄插在積雪中,身子猛地朝後歪去,頭卻被拽得幾乎貼在雪地上。
幾分鐘的堅持裡,它不想讓角巴掉下去,角巴想拽着缰繩爬上來。
但角巴太沉,日尕的蹄子正在打滑,它越往後使力氣,滑得越快,眼看頭已經伸出懸崖的邊際,墜落就在瞬間,角巴突然松開了缰繩。
日尕站直身子,瞧着下面,雪花眯住了眼睛,什麼也瞧不見。
它捯動着前蹄,一聲嘶鳴,又一聲嘶鳴。
才讓開始說話也讓保育院的老師很高興,畢竟不再是殘疾人,需要特殊照顧了。
星期六姥爺和我去接他時,老師說才讓的模仿能力很強,記性也好,一般的話隻要聽上兩三遍就能變成自己的語言。
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和其他孩子一樣了。
又過了一個星期,才讓回家來的表現更讓我們驚訝:不再是我們問,他回答,而是主動跟我們說話。
“這幾天我們變成一天吃兩頓了。
”姥爺問:“能吃飽嗎?”他說:“能。
”又說,“餓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念故事。
”姥姥說:“還是沒吃飽嘛。
”我問:“念的是什麼故事?”他說:“豬八戒吃西瓜。
”姥姥說:“西瓜就是個甜,不抵餓,一泡尿就沒了。
豬八戒為什麼不吃鍋盔?”姥爺問:“你們吃什麼?”他說:“拌湯。
”姥姥問:“稠不稠?”他說:“稠。
”姥姥又問:“比家裡還稠?”他說:“還稠。
”姥爺說:“那就好,保育院沒有白上。
”我很羨慕才讓每天都能聽到新故事。
他說老師有一本故事書,上午念一篇,下午念一篇。
不念故事的時候就教字,先前教字時他聽不見,現在聽見了,教一個他就會一個。
他用指頭蘸了水,把會寫的字寫在桌子上給我看。
我說:“你寫我的名字。
”他說不會。
但下個星期回來時他就會了,他說他問了老師。
在他教我寫“洋洋”兩個字時,我突然覺得他似乎比我大,他應該是我的哥哥。
有一次老師說,才讓已經會唱歌了,他嗓子真好,樂感很強,不論什麼歌一聽就會。
回家的路上我讓才讓給我唱,他旁若無人地唱起來:“爸爸愛我像寶貝,鄰居誇我好娃娃,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親愛的媽媽。
”我也唱起來。
才讓覺得我跑了調,一遍遍教我。
我們兩個在大街上唱着,才讓的聲音第一次出現在城市的上空,風在頭頂徐徐吹過,一群麻雀叽叽喳喳飛遠了。
唱歌時,我不停地用明晃晃硬邦邦的衣袖揩着我那永遠揩不淨的鼻涕,吐着永遠吐不完的痰唾,才讓卻一點鼻涕都沒有,一口痰唾也不吐,還拿出疊得方方正正的手絹揩我的鼻涕。
我口袋裡也有手絹,但它已經被鼻涕粘成了團,像衣袖一樣硬邦邦的了。
他說:“不能随地吐痰。
”人居然不可以随地吐痰,而且是才讓告訴我的,還帶着保育院老師的口氣。
我突然發現,在所有的所有的方面,才讓都跟我不一樣了:他是好看的平頭,我是難看的蓋蓋頭;他的指甲短短的白白的,我的指甲長長的,縫隙裡頭黑乎乎的;他渾身上下幹幹淨淨,我裡裡外外髒不拉幾。
保育院不光給了他維持生命的飯食,更給了他一個城裡娃應該具備的一切。
相比之下,我倒像個草原牧區來的。
我說:“我也要上保育院。
”姥爺說:“你又不是沒人管。
”可在我的感覺裡,才讓是人人都在管,我是人人都不管的。
我似乎又有了最初見到才讓時那種由自卑而來的嫉妒,卻已經來不及沉浸其中并讓它發酵了。
才讓說:“保育院要搬家,搬到沁多草原去,老師說那裡吃飯不愁。
”他沒忘記自己是來自牧區的孩子,說這話時很興奮。
姥爺姥姥不吭聲,他們一時不知道說好說壞——吃飯不愁是好,親人分離是壞。
親人,才讓在姥爺姥姥心裡早已是親人了。
才讓的話很快得到了證實,當下個星期六姥爺去接他時,等在學校門口的老師說:“保育院隻有少部分孩子是每個星期接送的,對接送的人我們還是要說一聲,孩子去不去牧區是自願的,如果決定不去,就不用再把孩子送來了。
”盡管不舍是全家的默契——我們不舍,才讓也不舍——但吃肚子是最最重要的,何況沁多是才讓的家鄉,有阿爸阿媽哥哥妹妹,才讓當然是要去的。
這個星期天,母親和姥姥為才讓返鄉做着準備,換洗了他的全部衣服,拿出了已經清洗好的他最初穿來的皮袍和那把小藏刀,還給他買了一雙棉鞋、兩雙棉襪子、一頂有護耳的棉帽子,牧區風大寒冷,别把娃娃凍着了。
而我卻在離别的傷感中看着他們忙來忙去,感覺陣陣孤冷就像襲來的風。
才讓知道我心裡不好受,就盡量和我多玩多說話,還說:“我去了給阿爸說,洋洋也想來草原,你去把他接來吧。
”我說:“你說的是你的阿爸還是我的阿爸?”才讓想了想說:“我們的阿爸。
”我說:“你有兩個阿爸,我隻有一個。
”才讓說:“我叫阿爸的人你也叫阿爸,這樣你就是兩個了。
” 這天下午,才讓說他不想去保育院,想和我睡,想和姥爺姥姥在一起。
姥爺便去保育院,問老師能不能把才讓的晚飯打回家去。
姥爺端着才讓的一碗拌湯回來時,恰好在巷口碰到郵遞員。
郵遞員交給他一封信。
他一進家門就說:“才讓快過來看,誰來信了?”才讓接過信看看,迅速交給了母親。
母親說:“強巴來信了。
”我和才讓對視了一下:我們的阿爸來信了。
母親看了信,沉吟着說起信的内容:父親希望我随同保育院一起去沁多,沁多有學校,不缺吃喝,才讓和我都可以提前上學。
還說學校最小的學生俄霞隻有五歲。
我高興得叫起來,才讓也叫起來。
我撲向才讓,跟他抱在一起又摔又打。
姥姥捶了我一下:“沒良心的,說到走你就高興。
”我還在叫,才讓卻安靜下來,歉疚而傷感地望着姥爺姥姥。
母親說:“到底去不去?”姥爺說:“有吃的為什麼不去?”姥姥說:“說走都走了,想了怎麼辦?”母親說:“娃娃們也會想你。
”姥姥歎口氣:“吃飯吧。
”我們把有面的拌湯倒進無面的蔓菁湯裡,攪勻後一人響亮地喝了一碗。
第二天一早,姥爺就送才讓去了保育院。
保育院有早飯,不能耽誤了。
這是才讓去保育院的最後一個星期,卻沒有堅持到底,他病了。
病來得有點莫名其妙,上午還活蹦亂跳的,到了中午就躺倒起不來了。
保育院的大夫量了下體溫,發燒39℃,趕緊送到醫院,同時也通知了在醫院上班的母親。
挺着大肚子的母親趕到急診室時,才讓已經昏迷,大夫和護士正在挂吊瓶。
大夫說病因還沒查清楚,先退着燒吧。
才讓的高燒持續了四天,母親和姥爺輪換着守了四天,他們最擔心的是把才讓燒迷糊,又燒成啞巴聾子。
第五天,才讓醒了,母親叫他,聽他實實在在答應了一聲,這才放下心來。
才讓的病最初診斷為猩紅熱,正要隔離,又說不是,是腦膜炎,幾天後又把腦膜炎排除了,按照肺炎治療,卻還是不見好,高燒雖然退了,低燒卻持續不斷。
母親說:“我們院長開會去了,等他回來再讓他看看。
”姥爺說:“還是我帶他去藏醫院吧?”自從藏醫院的老藏醫紮針給藥,才讓不再聾啞之後,姥爺對藏醫院格外敬信。
母親說:“再等等。
”她是外科大夫,對才讓這種病因不明無法手術的病一籌莫展,隻能繼續觀察。
才讓卻說:“阿媽,我要去保育院。
”他知道保育院搬遷的日子就要到了。
母親說:“不行,又發起高燒怎麼辦?能昏迷的病可不是小病。
”才讓眼睛濕漉漉的,撲閃撲閃望着母親。
母親說:“聽話,才讓,等病好了,我讓你阿爸接你回去。
”才讓說:“姥爺,你把我的藏刀給我拿來。
” 那些日子,我天天去醫院,陪伴着才讓,最後一次去醫院時,才讓把小藏刀送給了我,說這是吃肉的筷子。
從此我有了一把藏刀,刀鞘是鑲嵌了彩色寶石的,刀柄是白銀的,還綴着一條牛皮繩的辮子。
我想我也應該送給才讓一樣東西,便從口袋裡摸出我珍藏了很久的被手指磨得明光閃亮的一分錢,鄭重其事地塞到了他手裡。
我戀戀不舍地待到傍晚,姥爺說:“走吧,姥姥還在家等你呢,回去得早點睡,明天一大早就要上路。
”正說着,穿着白大褂的母親來了。
她晚上值夜班,明天來不及送我,要我把一封寫給父親的信帶上。
離開病房時,我想我會哭,但是沒有,才讓也沒有。
他後來說,他從來就沒想過會和我長長久久地分開。
日尕跑回來報信的那天,父親正在上課。
他聽到馬蹄在積雪中沙沙沙地響,聽到連續幾聲嘶鳴就像撕裂雲霧的雷聲,急切而驚恐。
他丢下手裡的課本跑了出去,差一點撞到日尕身上。
日尕跑到門口才停下來,鼓起鼻孔,呼呼地把白氣噴吐到父親臉上。
父親說:“怎麼了你,這麼邋遢?”它的馬肚帶松弛了,鞍鞯歪斜在一側,眼看就要掉下來,結實的牛毛缰繩拖在地上,已經斷了,嚼子被舌頭強行頂起來,兩邊磨爛的嘴角上塗滿了血迹。
學生們也跑出來看。
父親說:“不好,出事啦。
”扶起鞍鞯,系緊馬肚帶,騎上去才意識到,自己穿得太少啦。
“洛洛,去把我的皮大衣拿來。
”洛洛拿來後他又說,“你和央金管好大家,下雪天狼多,放牧和背水多去幾個人,不要忘了帶上梅朵紅。
”然後打馬而去。
父親先去了角巴家。
雪似乎要停了,桑傑正準備出牧,一聽父親的通報,便說:“啊噓,這怎麼得了?唵嘛呢叭咪吽。
”沖進帳房,抱出鞍鞯,跑向了不遠處的馬,又喊着:“尼瑪,尼瑪。
”尼瑪答應着,從另一頂帳房鑽了出來。
桑傑說:“帶些食物的要哩。
”尼瑪又回去,拎出一個鼓鼓囊囊的羊皮口袋。
三個男人騎馬跑向了茫茫雪野。
雪小了,漸漸不下了,風收斂了許多。
日尕的原路返回準确到能看見它來時踩出的深深的蹄坑。
但很快蹄坑就不見了,一直向上的路也是一直向風的路,風力的突然增大讓雪又開始在空中彌漫,不是從雲朵上飛來,而是從更高的地方甚至雪山的峰巅飛來;不是雪花的飄舞,而是雪粉的揚撒。
父親松松地将半截缰繩纏在手腕上,任由日尕選擇行走的路線。
日尕走走停停,先是走多停少,後是停多走少。
它在極力排除風雪的幹擾,靠着非同尋常的嗅覺,辨識着角巴的味道,那種絲絲飄來、若斷似連的汗水加酥油的味道。
桑傑和尼瑪跟在後面,有些疑惑:日尕不會胡走亂闖吧?可他們也知道,這種時候隻能靠日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