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袍與糌粑
關燈
小
中
大
長接過報告看了,又望望天說:“今天沒有藍天白雲嘛,天陰得就要下雪,我的功德老天爺看不見呗。
”父親說:“漢族人的老天爺,藏族人的雪山大地,都在人心裡。
俗話說河水邊有鏡子,太陽下有影子,你看不見人家,不一定人家看不見你。
”才讓州長嘿嘿笑着,掏出鋼筆,在報告上批了一行藏文字:财政局滿足要求。
學生們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父親有些吃驚:事先沒經過任何排練,卻跳得如此井然有序,沒有一個孩子跳錯一拍,少做或多做一個動作,好像有一種天然默契的基因,規範着他們的行動,包括舉手投足,一唱一和。
請問我身邊的朋友你從哪裡來? 天上來地上來雪山上的宮殿來。
請問離開我的朋友要到哪裡去? 山上去海裡去卓瑪啦的帳房去。
沁多小學最早的黑闆是父親發明的,他去牧人的帳房搜集來一些鍋底灰,抹黑了一整張牛皮。
牛皮起初也不是挂在牆上,而是鋪在地上。
寫字沒有粉筆,就用河邊的沙子把字撒出來。
他就用這種辦法,讓所有的孩子學會讀寫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是藏文和漢文兩種文字,又鼓動孩子們互幫互教,你寫他的名字,他寫你的名字,等到一個人把所有同學的名字都寫會了,他就已經學到了不少字。
後來經費下來了,父親想去一趟西甯,購買教學設施,但因為學校沒有财務部門,隻能由縣财政統一支配,他自己不能經手這筆錢,便開了單子,督促縣總務科趕緊采辦。
采辦拖拖拉拉持續了一個多月,先來了作業本、鉛筆、橡皮擦、墨水、粉筆和一些生活用具,後來了課桌、講桌、闆凳、睡覺的草墊子等,但仍然沒有課本和黑闆。
父親就把牛皮黑闆挂在牆上,用粉筆在上面寫畫,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每天早晨的第一節課,父親都要帶着學生齊聲朗讀,有時是藏文詩,有時是漢文詩,有時是他自己編創的一些文句,比如:我生地球,仰觀宇宙,大地為母,蒼天為父,悠悠遠古,漫漫前路,人人相親,物物和睦,山河俊秀,處處溫柔,四海五洲,愛愛相守,家國必憂,做人為首……後來課本來了,父親的講授就有了依據。
其間他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漢文課本編寫成藏文課本,同樣一篇課文,他總是教一遍藏文,再教一遍漢文,有時候還會教一些簡單的英文。
英文是他在西北畜牧草原學校學過的,雖然不精通,但教初級班還是綽綽有餘。
他發現,藏族孩子對聲音有一種特殊的敏感,無論哪種語言,隻要是依靠聽力和語音表達的,都學得很快。
但寫起來就難了,尤其是漢字,一個字描來描去重複十幾次才能記住。
父親說:“越難的東西用處越大,不要洩氣孩子們,你們已經非常了不起啦,一開始學就是四種語言。
”他把數學也當成了語言,他說那是用來計算的數字語言。
但對父親來說,更難的還不是教學,而是教會孩子們如何按照他的願望去生活。
父親說:“你們是住校的,除了學習,還要學會吃喝拉撒睡。
”“老師啦,什麼是吃喝拉撒睡?”洛洛年齡最大,想的最多,總有問題要問。
父親覺得一時難以解釋,就說:“慢慢你們就知道啦,有一種吃喝拉撒睡跟你們現在的吃喝拉撒睡是不一樣的。
”但父親也知道,不一樣的吃喝拉撒睡需要不一樣的條件,為此他去縣政府收集了一麻袋廢報紙,發動學生裁成了巴掌大的方塊,又央求總務科買來了兩箱毛巾、五十多個臉盆、兩個馬口鐵的大深盆以及牙膏、牙刷、茶缸、肥皂什麼的,大深盆男生宿舍一個女生宿舍一個。
接着便有了規定:學生必須輪流值班,宿舍必須天天打掃,爐竈必須日夜有火(宿舍裡的爐竈是父親帶着學生砌起來的,為了保暖,還在睡覺的一側修了一道火牆),大小便必須去廁所,上完廁所必須用手紙(男女分隔的廁所是用草皮和牛皮建起來的,父親畫了設計圖,又帶着桑傑派來的沁多公社的五個牧人幹了一個星期),半個月必須洗一次澡。
洗澡這天停課,所有人都去河邊用臉盆端水,在爐竈上加熱後倒進大深盆,每洗兩個人,必須換一次水。
最重要的是必須洗臉刷牙,臉盆、毛巾、牙刷、茶缸都是各用各的,肥皂和牙膏公用。
每天太陽一出來,父親就會帶着學生們走向不遠處的沁多河。
有一次洛洛說:“老師啦,沁多河是沁多女神居住的地方,弄髒河水的話女神會不高興的。
”父親說:“我已經問過女神啦,我們用臉盆把水舀出來,洗完後潑得遠遠的,就不會弄髒河水了吧?女神說噢呀,噢呀。
”洛洛吃驚父親居然會跟女神對話,他相信父親,決不會懷疑父親擁有通神的能力。
而父親總會心虛地說一聲:對不起啦女神。
讓父親遺憾的是,學生們沒有多餘的衣服,沒辦法換洗,也就沒辦法清除身上的虱子。
還有一個規定是用不着規定的,那就是每個星期六晚上舉辦歌舞會。
學生們唱山歌,唱酒歌,唱勞動歌,跳鍋莊,跳伊舞,跳熱巴舞。
父親有時也會跟着唱跟着跳,他發現一唱一跳心情自然就好啦,苦惱憂愁和心神的疲乏也就消散啦,怪不得藏族人都有知足常樂的天賦,原來是唱歌唱來的、跳舞跳來的。
不過他也會适當制止:“行了吧,睡覺吧,再跳肚子就餓啦,不吃東西就睡不着啦。
但要是吃的話,就是吃明天的食物啦。
” 食物是父親最為操心的。
來自沁多的學生自帶了口糧——風幹肉和奶疙瘩,白唇鹿公社的十幾個孤兒的食物依賴于公社分配給他們的牛羊和每人每月一小布袋糌粑。
如今糌粑已經斷了,孩子們開始殺羊煮肉。
牲畜有限,如果隻宰殺不增添的話很快就會沒了,連擠奶的牦母牛也會吃掉。
父親為此專門去了一趟白唇鹿公社,向公社主任拉巴索要孩子們的食物。
拉巴說:“在我不知道朝誰伸手時,你是不能朝我伸手的,牲畜都是集體财産,我沒有權力再給他們,增添牲畜的唯一辦法就是繁殖,你教他們好好放牧,做好配種育羔的要哩。
”父親說:“你不是念祈福真言的藏族人吧?眼看母羊明天後天不得不變成手抓啦,你卻一口咬定母羊必須繁殖,人餓死了怎麼辦?”拉巴說:“孤兒管孤兒已經好幾年啦,什麼時候餓死過?你讓我們再增加牲畜是不是為了别人?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學校裡,沁多的學生就有三十幾個,他們茶裡的奶是哪裡來的,白唇鹿孤兒的牦母牛不是給沁多人擠奶的。
”“沁多的學生沒有配備牦母牛,他們是喝了白唇鹿孤兒的奶子,但孤兒們也吃了沁多學生的酥油嘛,誰也沒占誰的便宜。
”“這個我沒看見。
再說啦,那幾頭牦母牛的奶要是不喝光,孤兒們自己也會打出酥油的。
”“說透了,你就是不支持孩子們上學。
”“你說對啦,我為什麼要支持?阿尼瓊貢的阿卡隻說過娃娃應該祈福,沒說過娃娃可以上學。
”父親不想再争,拉轉馬就走。
他去給角巴說委屈,角巴說:“這是你做得不對嘛,甯找拉巴不找我,活該碰在了帳房橛子上,鼻青臉腫了沒有?讓我看看。
生靈靠養人靠喂,拉巴這個人,放羊娃出身,他就不知道富人是怎麼變富的,主任是怎麼做主的。
”“你知道?”角巴嘿嘿一笑:“當然知道。
”他當即讓桑傑去給野馬灘大隊的大隊長囊隆傳話:“學校的學生沒有奶子喝啦,你說怎麼辦?”再去給野牛溝大隊的大隊長吾佐傳話:“學校的學生吃的不夠啦,你說怎麼辦?”過了兩天,囊隆打發人送來了三頭剛生下牛犢的牦母牛。
父親問:“牛犢子呢?”“過繼給别的牦母牛啦。
”父親知道,這樣的話學校就可以擠到更多的奶,而決不肯虧待牛犢的牧人就要少打許多酥油了。
吾佐親自送來了一群羊。
父親問:“有懷了羊羔的母羊沒有?”吾佐說:“沒有不懷上羊羔的母羊。
”“啊啧啧,新年到來之前,這群羊就要增加一倍啦。
”他算了一下,就算一個星期為十幾個孤兒宰一隻羊,羊群也還是原來的羊群。
幾天後角巴來了,看囊隆和吾佐辦妥了沒有,正好是中午,便跟孩子們一起吃了頓飯,完了說:“光吃牛羊肉,腦子裡就會有牛羊的想法,牛羊怎麼能認識字呢?強巴啦,這個樣子是不行的。
”“我也知道不行,可有什麼辦法呢?”“我想想,我想想,好些日子沒吃糌粑啦,我的腦子跟牛羊一樣什麼也想不起來啦。
”過了些日子,角巴送來了兩袋糌粑,袋子是用牛毛繩編織的,一袋至少有一百五十公斤,搭在馬背上就像馬長了長長的翅膀。
問他糌粑是哪裡來的,他說是牧馬場給的,自古公馬吃公糧,他們給他的是用馬匹換來的,也是從馬嘴裡省下的。
父親想想也不奇怪,瑪沁岡日牧馬場的所有草場都是角巴贈送的,他隻要開口,而且是以學校的名義,牧馬場沒有拒絕的理由。
同時送給學校的還有兩匹好馬。
角巴說:“馬不是白送的,他們問我牧馬場的孩子能不能上沁多小學,我說能。
”又問父親,“到底能不能?”父親說:“你都答應啦,我還能說不能?”角巴笑道:“強巴啦,我知道你會這樣說,你給我的面子比天大,我記住啦。
”父親說:“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才讓能聽見啦,也會說話啦。
”角巴不相信:“你又沒去西甯你怎麼知道?”“我收到家裡的信啦。
”“信拿來,我看。
”“你又不識字。
”但父親還是把信拿了出來。
角巴看了一眼說:“家裡宰一隻羊的要哩,給雪山大地點一盞大酥油燈的要哩,讓桑傑給你磕頭的要哩,走走走。
” 兩匹馬來得正是時候,從此孩子們就可以騎馬放牧了。
學校的牲畜是學生輪流牧放的,最初隻是大一點的孤兒輪流,吾佐送來羊群後,沁多的孩子也開始輪流。
一起輪流的還有拾牛糞和掃羊糞,牛糞和羊糞都是必不可少的燃料,得追着牲畜的屁股天天收集。
父親覺得這些事比較難辦,沒想到自己并沒有操多少心,輪流的順序就形成了,沒出現任何争執,一打聽才知道是洛洛安排的。
還有一件事也讓父親省事不少,就是對最小的孤兒五歲的俄霞的照顧。
洛洛對俄霞很好,給他吃喝,喊他睡覺,不讓他跑到太遠的地方去,還把他帶到梅朵紅跟前,讓他喂它,也讓梅朵紅熟悉他,意思是你要看着他,别讓狼把他叼去啦。
梅朵紅似乎心領神會,隻要俄霞走出“一間房”,就會一直盯着他,有時還會來到他身邊。
大概養成了習慣,俄霞很少自己走到曠野裡去,洛洛去他才去,上課時他就坐在洛洛身邊,有時跟洛洛一起寫畫,有時會趴在洛洛懷裡睡覺,好像他覺得自己生來就是由洛洛照顧的。
父親把洛洛叫到辦公室,表揚了一番,然後說:“班裡得有個班長,我看你最合适。
”洛洛問:“班長是什麼?”“就是替老師管管大家,為同學們多做些事。
”“噢呀。
”洛洛覺得自己年齡最大,又是男的,多做些事理所當然,俗話說小的聽大的,女的聽男的,低的聽高的,近的聽遠的。
又說起選一個女生當副班長。
洛洛說:“央金是哩,女生洗澡時誰先誰後她說了算。
”父親說:“噢呀,那就央金吧。
”洛洛說:“我去給她說。
”出去又拐回來,皺起眉頭問道,“老師啦,當初你說是要我們去當阿卡的,怎麼又不當啦?”“不是不當啦,是要當比阿卡更好的人。
”“噢呀,老師是不是一個比阿卡更好的人?”“老師是想當這樣一個人,但是現在還沒當好。
”“阿卡給人祈福要酥油要糌粑要肉食,老師什麼也不要,還得倒給我們吃的用的。
”“這算什麼?老師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知識,到時候全都得送給你們。
”洛洛想了想說:“明白啦,老師是公家人,念的是外來的經,外來的經是不是對我們好的經?”“你說呢?我對你們好還是對你們壞?”父親看洛洛還在思考,又說,“等你們上完沁多小學,再上一個更高級的學校,畢業後就都是公家人啦。
”“啊噓,真的嗎?”父親點點頭,他很有信心,牧區缺少幹部,選拔有文化的藏族人當幹部是很自然的事。
洛洛從此變得更加懂事,喜歡學習,也喜歡管理别人,尤其是生活上的那些規矩,總是他和央金在監督大家,讓父親輕松了不少。
而且他還解決了父親的心頭之患:虱子。
那一天雪沃草原,浩浩湯湯翻起了白浪,僅僅下了半天,就已經一尺厚了。
天上的還在落,地上的還在厚,雪朵大得如同雪蓮,仰天一望就能把眼睛蓋住。
洛洛先是領着同學在大雪中搶拾昨天的新鮮牛糞,再把門前壘起的一大半牛糞牆抱進去放在了教室和宿舍,然後燒旺爐竈,燒熱火牆,讓大家脫了個精光。
他把脫下的衣袍抱出去,分别埋在了幾十個雪坑裡,兩個小時後,又把衣服扒了出來。
“啊啧啧。
”跟在洛洛身後的父親驚叫起來,隻見衣袍表面爬了一層虱子,輕輕一抖,全部落進了積雪中,凍死是唯一的去處了。
顯然洛洛和央金是商量好了的,對女生的衣袍央金也照此辦理。
最後埋雪滅虱的是洛洛和父親。
父親很興奮,心說隻要下雪,就能滅虱,一個冬天下來,虱子或許就能絕迹啦。
就算夏天還能滋長,也會有一個過程,之後便又是冬風雪日。
再說了,他正在和縣總務科協商,采辦一批白棉布,制作襯衣襯褲,學生每人兩套,以後新生入校,開學典禮就發課本、作業本和襯衣襯褲。
幾方面努力,虱子就不會再有了。
父親問洛洛:“你是怎麼知道可以用雪消滅虱子的?”洛洛說:“在雪窩子裡睡過覺的人都知道。
” 2 大雪剛剛消停,通信員果果就來了,說是王石書記要父親立馬去一趟。
父親給洛洛和央金叮囑了一番,跟着果果離開學校,在學生們的矚望中消失在茫茫雪野裡。
積雪太厚,馬走得很吃力,他們在途中挖雪窩子過了兩夜,第三天晚上才到達阿尼瓊貢。
原來是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志強來了,也住在南廂房。
王石拿出糌粑和酥油讓父親吃。
李志強說:“終于把你等來了,我們邊吃邊說,明天我就得回西甯。
”他問起學校的情況,使勁表揚了一通父親,然後便提到了保育院。
保育院已經換了三任院長,其中兩任院長都因為貪污判了刑。
父親問:“貪污什麼啦?”“面粉,有的半袋,有的一袋。
”一袋面粉五十市斤,差不多是正常年份裡一個成年人兩個月的供應量。
“再就是多吃多占,老師們都是一頓一個饅頭,院長一頓兩個,有時甚至三個,偷偷摸摸往家裡帶。
好不容易供應了一次肉,吃到孩子們嘴裡的就隻是稀不拉幾的一鍋湯,這還得了。
”父親問:“現在的院長不敢貪污了吧?”“現在想貪污也貪污不上了,面粉基本斷了。
”“那孩子們怎麼辦?西甯不像牧區,糌粑沒了還有牛羊肉。
”王石說:“這就是叫你來的原因。
”父親疑惑地問:“不會是讓我提供牛羊肉吧?”李志強說:“你能提供多少?再說運出沁多的肉都要進入省冷庫,省冷庫的肉一般都要出省,到不了小小的保育院。
”王石說:“李秘書長想把保育院搬到沁多來。
”父親一愣:“好啊,這個辦法,沁多有了草原保育院。
”李志強說:“就是沒有合适的地方。
”王石說:“我給李秘書長推薦了你們學校。
”父親詫異道:“沁多小學?這恐怕不行吧?太小,現有的五十多個學生已經很擁擠啦。
”李志強說:“保育院的孩子也是五十多個。
”王石說:“能不能這樣,看牧人們有沒有多餘的帳房。
”父親問:“你是想辦帳房保育院?”王石說:“應該是帳房學校。
”父親明白了,說來說去就是想讓沁多小學給保育院騰出校址來。
他大搖其頭:“哪個牧人會把好帳房讓出來?再說學生已經習慣住房子,現在又要住帳房,怎麼上課?怎麼管理?剛剛走上軌道,又要重新開始,不好不好。
”王石說:“學生都是藏族人,住帳房沒問題,保育院的孩子大都是漢族人和回族人,帳房是什麼見都沒見過。
”父親不吭聲。
李志強說:“你再考慮考慮,要是實在覺得不合适,我們另想辦法。
”父親說:“肯定不合适。
”大家一時無話。
李志強打了個哈欠說:“睡吧,明天再說。
”父親吞了幾口糌粑說:“我還是回吧,放心不下學校,睡不着,再說了,我跟領導在一起睡不慣。
”他生怕一覺醒來,李志強和王石又來說服他。
王石望了一眼李志強,無奈地點點頭:“好吧。
”保育院是孩子,學校也是孩子,都很重要,作為上級他們不好強迫命令。
父親連夜離開了阿尼瓊貢。
他覺得能操心學校的就他一個人,而保育院是省上的,操心它的人多了去了,他的拒絕說不定還是件好事情,李秘書長轉眼就能在别的縣找到超過“一間房
”父親說:“漢族人的老天爺,藏族人的雪山大地,都在人心裡。
俗話說河水邊有鏡子,太陽下有影子,你看不見人家,不一定人家看不見你。
”才讓州長嘿嘿笑着,掏出鋼筆,在報告上批了一行藏文字:财政局滿足要求。
學生們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父親有些吃驚:事先沒經過任何排練,卻跳得如此井然有序,沒有一個孩子跳錯一拍,少做或多做一個動作,好像有一種天然默契的基因,規範着他們的行動,包括舉手投足,一唱一和。
請問我身邊的朋友你從哪裡來? 天上來地上來雪山上的宮殿來。
請問離開我的朋友要到哪裡去? 山上去海裡去卓瑪啦的帳房去。
沁多小學最早的黑闆是父親發明的,他去牧人的帳房搜集來一些鍋底灰,抹黑了一整張牛皮。
牛皮起初也不是挂在牆上,而是鋪在地上。
寫字沒有粉筆,就用河邊的沙子把字撒出來。
他就用這種辦法,讓所有的孩子學會讀寫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是藏文和漢文兩種文字,又鼓動孩子們互幫互教,你寫他的名字,他寫你的名字,等到一個人把所有同學的名字都寫會了,他就已經學到了不少字。
後來經費下來了,父親想去一趟西甯,購買教學設施,但因為學校沒有财務部門,隻能由縣财政統一支配,他自己不能經手這筆錢,便開了單子,督促縣總務科趕緊采辦。
采辦拖拖拉拉持續了一個多月,先來了作業本、鉛筆、橡皮擦、墨水、粉筆和一些生活用具,後來了課桌、講桌、闆凳、睡覺的草墊子等,但仍然沒有課本和黑闆。
父親就把牛皮黑闆挂在牆上,用粉筆在上面寫畫,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每天早晨的第一節課,父親都要帶着學生齊聲朗讀,有時是藏文詩,有時是漢文詩,有時是他自己編創的一些文句,比如:我生地球,仰觀宇宙,大地為母,蒼天為父,悠悠遠古,漫漫前路,人人相親,物物和睦,山河俊秀,處處溫柔,四海五洲,愛愛相守,家國必憂,做人為首……後來課本來了,父親的講授就有了依據。
其間他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漢文課本編寫成藏文課本,同樣一篇課文,他總是教一遍藏文,再教一遍漢文,有時候還會教一些簡單的英文。
英文是他在西北畜牧草原學校學過的,雖然不精通,但教初級班還是綽綽有餘。
他發現,藏族孩子對聲音有一種特殊的敏感,無論哪種語言,隻要是依靠聽力和語音表達的,都學得很快。
但寫起來就難了,尤其是漢字,一個字描來描去重複十幾次才能記住。
父親說:“越難的東西用處越大,不要洩氣孩子們,你們已經非常了不起啦,一開始學就是四種語言。
”他把數學也當成了語言,他說那是用來計算的數字語言。
但對父親來說,更難的還不是教學,而是教會孩子們如何按照他的願望去生活。
父親說:“你們是住校的,除了學習,還要學會吃喝拉撒睡。
”“老師啦,什麼是吃喝拉撒睡?”洛洛年齡最大,想的最多,總有問題要問。
父親覺得一時難以解釋,就說:“慢慢你們就知道啦,有一種吃喝拉撒睡跟你們現在的吃喝拉撒睡是不一樣的。
”但父親也知道,不一樣的吃喝拉撒睡需要不一樣的條件,為此他去縣政府收集了一麻袋廢報紙,發動學生裁成了巴掌大的方塊,又央求總務科買來了兩箱毛巾、五十多個臉盆、兩個馬口鐵的大深盆以及牙膏、牙刷、茶缸、肥皂什麼的,大深盆男生宿舍一個女生宿舍一個。
接着便有了規定:學生必須輪流值班,宿舍必須天天打掃,爐竈必須日夜有火(宿舍裡的爐竈是父親帶着學生砌起來的,為了保暖,還在睡覺的一側修了一道火牆),大小便必須去廁所,上完廁所必須用手紙(男女分隔的廁所是用草皮和牛皮建起來的,父親畫了設計圖,又帶着桑傑派來的沁多公社的五個牧人幹了一個星期),半個月必須洗一次澡。
洗澡這天停課,所有人都去河邊用臉盆端水,在爐竈上加熱後倒進大深盆,每洗兩個人,必須換一次水。
最重要的是必須洗臉刷牙,臉盆、毛巾、牙刷、茶缸都是各用各的,肥皂和牙膏公用。
每天太陽一出來,父親就會帶着學生們走向不遠處的沁多河。
有一次洛洛說:“老師啦,沁多河是沁多女神居住的地方,弄髒河水的話女神會不高興的。
”父親說:“我已經問過女神啦,我們用臉盆把水舀出來,洗完後潑得遠遠的,就不會弄髒河水了吧?女神說噢呀,噢呀。
”洛洛吃驚父親居然會跟女神對話,他相信父親,決不會懷疑父親擁有通神的能力。
而父親總會心虛地說一聲:對不起啦女神。
讓父親遺憾的是,學生們沒有多餘的衣服,沒辦法換洗,也就沒辦法清除身上的虱子。
還有一個規定是用不着規定的,那就是每個星期六晚上舉辦歌舞會。
學生們唱山歌,唱酒歌,唱勞動歌,跳鍋莊,跳伊舞,跳熱巴舞。
父親有時也會跟着唱跟着跳,他發現一唱一跳心情自然就好啦,苦惱憂愁和心神的疲乏也就消散啦,怪不得藏族人都有知足常樂的天賦,原來是唱歌唱來的、跳舞跳來的。
不過他也會适當制止:“行了吧,睡覺吧,再跳肚子就餓啦,不吃東西就睡不着啦。
但要是吃的話,就是吃明天的食物啦。
” 食物是父親最為操心的。
來自沁多的學生自帶了口糧——風幹肉和奶疙瘩,白唇鹿公社的十幾個孤兒的食物依賴于公社分配給他們的牛羊和每人每月一小布袋糌粑。
如今糌粑已經斷了,孩子們開始殺羊煮肉。
牲畜有限,如果隻宰殺不增添的話很快就會沒了,連擠奶的牦母牛也會吃掉。
父親為此專門去了一趟白唇鹿公社,向公社主任拉巴索要孩子們的食物。
拉巴說:“在我不知道朝誰伸手時,你是不能朝我伸手的,牲畜都是集體财産,我沒有權力再給他們,增添牲畜的唯一辦法就是繁殖,你教他們好好放牧,做好配種育羔的要哩。
”父親說:“你不是念祈福真言的藏族人吧?眼看母羊明天後天不得不變成手抓啦,你卻一口咬定母羊必須繁殖,人餓死了怎麼辦?”拉巴說:“孤兒管孤兒已經好幾年啦,什麼時候餓死過?你讓我們再增加牲畜是不是為了别人?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學校裡,沁多的學生就有三十幾個,他們茶裡的奶是哪裡來的,白唇鹿孤兒的牦母牛不是給沁多人擠奶的。
”“沁多的學生沒有配備牦母牛,他們是喝了白唇鹿孤兒的奶子,但孤兒們也吃了沁多學生的酥油嘛,誰也沒占誰的便宜。
”“這個我沒看見。
再說啦,那幾頭牦母牛的奶要是不喝光,孤兒們自己也會打出酥油的。
”“說透了,你就是不支持孩子們上學。
”“你說對啦,我為什麼要支持?阿尼瓊貢的阿卡隻說過娃娃應該祈福,沒說過娃娃可以上學。
”父親不想再争,拉轉馬就走。
他去給角巴說委屈,角巴說:“這是你做得不對嘛,甯找拉巴不找我,活該碰在了帳房橛子上,鼻青臉腫了沒有?讓我看看。
生靈靠養人靠喂,拉巴這個人,放羊娃出身,他就不知道富人是怎麼變富的,主任是怎麼做主的。
”“你知道?”角巴嘿嘿一笑:“當然知道。
”他當即讓桑傑去給野馬灘大隊的大隊長囊隆傳話:“學校的學生沒有奶子喝啦,你說怎麼辦?”再去給野牛溝大隊的大隊長吾佐傳話:“學校的學生吃的不夠啦,你說怎麼辦?”過了兩天,囊隆打發人送來了三頭剛生下牛犢的牦母牛。
父親問:“牛犢子呢?”“過繼給别的牦母牛啦。
”父親知道,這樣的話學校就可以擠到更多的奶,而決不肯虧待牛犢的牧人就要少打許多酥油了。
吾佐親自送來了一群羊。
父親問:“有懷了羊羔的母羊沒有?”吾佐說:“沒有不懷上羊羔的母羊。
”“啊啧啧,新年到來之前,這群羊就要增加一倍啦。
”他算了一下,就算一個星期為十幾個孤兒宰一隻羊,羊群也還是原來的羊群。
幾天後角巴來了,看囊隆和吾佐辦妥了沒有,正好是中午,便跟孩子們一起吃了頓飯,完了說:“光吃牛羊肉,腦子裡就會有牛羊的想法,牛羊怎麼能認識字呢?強巴啦,這個樣子是不行的。
”“我也知道不行,可有什麼辦法呢?”“我想想,我想想,好些日子沒吃糌粑啦,我的腦子跟牛羊一樣什麼也想不起來啦。
”過了些日子,角巴送來了兩袋糌粑,袋子是用牛毛繩編織的,一袋至少有一百五十公斤,搭在馬背上就像馬長了長長的翅膀。
問他糌粑是哪裡來的,他說是牧馬場給的,自古公馬吃公糧,他們給他的是用馬匹換來的,也是從馬嘴裡省下的。
父親想想也不奇怪,瑪沁岡日牧馬場的所有草場都是角巴贈送的,他隻要開口,而且是以學校的名義,牧馬場沒有拒絕的理由。
同時送給學校的還有兩匹好馬。
角巴說:“馬不是白送的,他們問我牧馬場的孩子能不能上沁多小學,我說能。
”又問父親,“到底能不能?”父親說:“你都答應啦,我還能說不能?”角巴笑道:“強巴啦,我知道你會這樣說,你給我的面子比天大,我記住啦。
”父親說:“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才讓能聽見啦,也會說話啦。
”角巴不相信:“你又沒去西甯你怎麼知道?”“我收到家裡的信啦。
”“信拿來,我看。
”“你又不識字。
”但父親還是把信拿了出來。
角巴看了一眼說:“家裡宰一隻羊的要哩,給雪山大地點一盞大酥油燈的要哩,讓桑傑給你磕頭的要哩,走走走。
” 兩匹馬來得正是時候,從此孩子們就可以騎馬放牧了。
學校的牲畜是學生輪流牧放的,最初隻是大一點的孤兒輪流,吾佐送來羊群後,沁多的孩子也開始輪流。
一起輪流的還有拾牛糞和掃羊糞,牛糞和羊糞都是必不可少的燃料,得追着牲畜的屁股天天收集。
父親覺得這些事比較難辦,沒想到自己并沒有操多少心,輪流的順序就形成了,沒出現任何争執,一打聽才知道是洛洛安排的。
還有一件事也讓父親省事不少,就是對最小的孤兒五歲的俄霞的照顧。
洛洛對俄霞很好,給他吃喝,喊他睡覺,不讓他跑到太遠的地方去,還把他帶到梅朵紅跟前,讓他喂它,也讓梅朵紅熟悉他,意思是你要看着他,别讓狼把他叼去啦。
梅朵紅似乎心領神會,隻要俄霞走出“一間房”,就會一直盯着他,有時還會來到他身邊。
大概養成了習慣,俄霞很少自己走到曠野裡去,洛洛去他才去,上課時他就坐在洛洛身邊,有時跟洛洛一起寫畫,有時會趴在洛洛懷裡睡覺,好像他覺得自己生來就是由洛洛照顧的。
父親把洛洛叫到辦公室,表揚了一番,然後說:“班裡得有個班長,我看你最合适。
”洛洛問:“班長是什麼?”“就是替老師管管大家,為同學們多做些事。
”“噢呀。
”洛洛覺得自己年齡最大,又是男的,多做些事理所當然,俗話說小的聽大的,女的聽男的,低的聽高的,近的聽遠的。
又說起選一個女生當副班長。
洛洛說:“央金是哩,女生洗澡時誰先誰後她說了算。
”父親說:“噢呀,那就央金吧。
”洛洛說:“我去給她說。
”出去又拐回來,皺起眉頭問道,“老師啦,當初你說是要我們去當阿卡的,怎麼又不當啦?”“不是不當啦,是要當比阿卡更好的人。
”“噢呀,老師是不是一個比阿卡更好的人?”“老師是想當這樣一個人,但是現在還沒當好。
”“阿卡給人祈福要酥油要糌粑要肉食,老師什麼也不要,還得倒給我們吃的用的。
”“這算什麼?老師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知識,到時候全都得送給你們。
”洛洛想了想說:“明白啦,老師是公家人,念的是外來的經,外來的經是不是對我們好的經?”“你說呢?我對你們好還是對你們壞?”父親看洛洛還在思考,又說,“等你們上完沁多小學,再上一個更高級的學校,畢業後就都是公家人啦。
”“啊噓,真的嗎?”父親點點頭,他很有信心,牧區缺少幹部,選拔有文化的藏族人當幹部是很自然的事。
洛洛從此變得更加懂事,喜歡學習,也喜歡管理别人,尤其是生活上的那些規矩,總是他和央金在監督大家,讓父親輕松了不少。
而且他還解決了父親的心頭之患:虱子。
那一天雪沃草原,浩浩湯湯翻起了白浪,僅僅下了半天,就已經一尺厚了。
天上的還在落,地上的還在厚,雪朵大得如同雪蓮,仰天一望就能把眼睛蓋住。
洛洛先是領着同學在大雪中搶拾昨天的新鮮牛糞,再把門前壘起的一大半牛糞牆抱進去放在了教室和宿舍,然後燒旺爐竈,燒熱火牆,讓大家脫了個精光。
他把脫下的衣袍抱出去,分别埋在了幾十個雪坑裡,兩個小時後,又把衣服扒了出來。
“啊啧啧。
”跟在洛洛身後的父親驚叫起來,隻見衣袍表面爬了一層虱子,輕輕一抖,全部落進了積雪中,凍死是唯一的去處了。
顯然洛洛和央金是商量好了的,對女生的衣袍央金也照此辦理。
最後埋雪滅虱的是洛洛和父親。
父親很興奮,心說隻要下雪,就能滅虱,一個冬天下來,虱子或許就能絕迹啦。
就算夏天還能滋長,也會有一個過程,之後便又是冬風雪日。
再說了,他正在和縣總務科協商,采辦一批白棉布,制作襯衣襯褲,學生每人兩套,以後新生入校,開學典禮就發課本、作業本和襯衣襯褲。
幾方面努力,虱子就不會再有了。
父親問洛洛:“你是怎麼知道可以用雪消滅虱子的?”洛洛說:“在雪窩子裡睡過覺的人都知道。
” 2 大雪剛剛消停,通信員果果就來了,說是王石書記要父親立馬去一趟。
父親給洛洛和央金叮囑了一番,跟着果果離開學校,在學生們的矚望中消失在茫茫雪野裡。
積雪太厚,馬走得很吃力,他們在途中挖雪窩子過了兩夜,第三天晚上才到達阿尼瓊貢。
原來是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志強來了,也住在南廂房。
王石拿出糌粑和酥油讓父親吃。
李志強說:“終于把你等來了,我們邊吃邊說,明天我就得回西甯。
”他問起學校的情況,使勁表揚了一通父親,然後便提到了保育院。
保育院已經換了三任院長,其中兩任院長都因為貪污判了刑。
父親問:“貪污什麼啦?”“面粉,有的半袋,有的一袋。
”一袋面粉五十市斤,差不多是正常年份裡一個成年人兩個月的供應量。
“再就是多吃多占,老師們都是一頓一個饅頭,院長一頓兩個,有時甚至三個,偷偷摸摸往家裡帶。
好不容易供應了一次肉,吃到孩子們嘴裡的就隻是稀不拉幾的一鍋湯,這還得了。
”父親問:“現在的院長不敢貪污了吧?”“現在想貪污也貪污不上了,面粉基本斷了。
”“那孩子們怎麼辦?西甯不像牧區,糌粑沒了還有牛羊肉。
”王石說:“這就是叫你來的原因。
”父親疑惑地問:“不會是讓我提供牛羊肉吧?”李志強說:“你能提供多少?再說運出沁多的肉都要進入省冷庫,省冷庫的肉一般都要出省,到不了小小的保育院。
”王石說:“李秘書長想把保育院搬到沁多來。
”父親一愣:“好啊,這個辦法,沁多有了草原保育院。
”李志強說:“就是沒有合适的地方。
”王石說:“我給李秘書長推薦了你們學校。
”父親詫異道:“沁多小學?這恐怕不行吧?太小,現有的五十多個學生已經很擁擠啦。
”李志強說:“保育院的孩子也是五十多個。
”王石說:“能不能這樣,看牧人們有沒有多餘的帳房。
”父親問:“你是想辦帳房保育院?”王石說:“應該是帳房學校。
”父親明白了,說來說去就是想讓沁多小學給保育院騰出校址來。
他大搖其頭:“哪個牧人會把好帳房讓出來?再說學生已經習慣住房子,現在又要住帳房,怎麼上課?怎麼管理?剛剛走上軌道,又要重新開始,不好不好。
”王石說:“學生都是藏族人,住帳房沒問題,保育院的孩子大都是漢族人和回族人,帳房是什麼見都沒見過。
”父親不吭聲。
李志強說:“你再考慮考慮,要是實在覺得不合适,我們另想辦法。
”父親說:“肯定不合适。
”大家一時無話。
李志強打了個哈欠說:“睡吧,明天再說。
”父親吞了幾口糌粑說:“我還是回吧,放心不下學校,睡不着,再說了,我跟領導在一起睡不慣。
”他生怕一覺醒來,李志強和王石又來說服他。
王石望了一眼李志強,無奈地點點頭:“好吧。
”保育院是孩子,學校也是孩子,都很重要,作為上級他們不好強迫命令。
父親連夜離開了阿尼瓊貢。
他覺得能操心學校的就他一個人,而保育院是省上的,操心它的人多了去了,他的拒絕說不定還是件好事情,李秘書長轉眼就能在别的縣找到超過“一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