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勃艮第軟木塞
關燈
小
中
大
百分點。
對慈善事業而言,這真是個好日子;對勃艮第而言,也是個好日子;對博讷來說,就更是個好日子了。
從拍賣現場出來往回走,我們又路過了先前路過的那家藥店。
櫥窗裡的那個骷髅好像笑得更歡了,到處都喜氣洋洋的,因為這又是一個豐收年。
我們的活動還遠沒有結束。
晚上,我們要去上帝大飯店吃晚餐,據說這是整個周末最正式的一項活動,參加者要身着晚禮服。
有人建議我們在去之前喝一勺橄榄油,純淨的橄榄油,這樣可以在胃裡形成一層保護膜,以迎接即将洶湧而下的酒。
這一晚的酒是要吞下肚去的,而不是吐出來的。
另一個重要的建議是穿一雙厚襪子,因為石闆鋪成的地闆會很冷。
不過這建議對我們的兩位夫人而言,說了也是白說,因為她們是不可能用厚襪子搭配晚禮服穿出去見人的。
按照請柬的要求,我們九點準時到達現場。
戴着白帽子的侍者分立兩旁,夾道歡迎我們的到來。
這個大廳有着圓形的拱頂,牆上挂着絲繡織物,氣派不凡。
三十一張長桌子在大廳裡排開,上面一絲不亂地擺放着酒瓶、酒杯和銀器,在燭光的照射下發出光澤。
但奇怪的是,大廳裡空無一人。
人都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應該有三百個左右和我們一樣收到邀請的客人,但他們蹤影皆無。
這時候,我才想起在法國,守時并非一項美德,沒有歡迎的酒杯等着你。
在這種正式的場合,出于禮貌,總是要等客人到齊了宴會才能開始。
而客人們,自然盡量避免又長又無聊的等待,所以大家都特意遲到一點時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而我們卻無端落入了那尴尬的境地,四周滿是誘人的卻又碰不得的酒瓶。
“到處是默爾索酒,但一滴也沾不上嘴唇。
”薩德勒嘀咕着。
等待很快會過去的,我們互相安慰說,然後抓起桌上的菜單,希望能找到一點安慰。
翻到當晚的酒單時,薩德勒長長地、由衷地歎了口氣。
一共有三十八種酒,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都是産自勃艮第的上好佳釀。
酒是酒莊老闆、酒商、博讷醫療基金會和市長捐獻出來的。
在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你都不會看見這樣的酒單。
上面滿是最上品的葡萄酒,如夏布裡、摩拉榭葡萄園、埃歇索、孚若葡萄園,這些酒照大仲馬的說法,是應該摘掉帽子、跪下來喝才行,隻有這樣才能顯示我們的虔敬之心。
足足過了半小時,座位才坐滿,酒斟滿了第一隻空酒杯。
這真是一個高雅的場合:女士都佩戴了珠寶,穿着長長的晚禮服(有些裙擺拖到了地上,讓人懷疑她們是不是在裡面穿上了厚襪子);男士們則一律黑西裝白襯衫,頭發和胡子梳得一絲不亂,襯衫袖口的金屬扣發出亮閃閃的光澤。
這無疑是上流社會的社交。
但是,這一幕注定不能長久。
晚宴開始沒多久,歌舞表演就登場了,打破了空氣中那規規矩矩的社交氣氛,并且使它一去不複返。
出現的是一支男子樂隊,名字叫作“快樂的勃艮第人”。
他們穿着像圍裙一樣的服裝,脖子上挂着紅紅綠綠的裝飾品,該拿樂器的手裡舉着酒瓶和酒杯。
他們唱的第一首歌就奠定了當晚的基調。
這首歌是當地人的最愛,一年四季長盛不衰。
歌詞大意是“人生有酒喝乃一大樂事”。
接着,觀衆被鼓動起來一起伴唱。
勃艮第戰鬥的号角吹響了,大家又是“啦啦啦”地唱,又是揮舞手臂。
所有的社交禮儀在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并且再也沒有回來過。
吃的東西來了又去,喝的東西去了又來,自我控制的能力慢慢變得像酒瓶上的軟木塞一樣,不知被丢到了哪裡。
我們鄰桌的一隊人站了起來,揮舞着餐巾布,據說那是墨西哥人的舞蹈。
他們中有一個爬到了椅子上,扯去西裝,拉下領帶,看起來像是要跳脫衣舞。
幸好還有人舉起了一瓶阿洛克斯-科爾通酒,讓他分了心,并最終安靜下來。
人們為了各種原因舉起杯子:為了偉大的葡萄,為了英吉利跨海隧道,為了英法協約,為了瑞士海軍的英雄們,為了任何一個可以再次滿上酒杯的借口。
其實一切借口都是多餘的。
我順着長桌子看到薩德勒正在研究一瓶一九九三年産的埃歇索酒。
我們倆經常讨論這樣一個事實:外國人對法國人的普遍看法和我們兩個生活在他們中間所獲得的感受,實在相去甚遠。
這樣一個夜晚,更增強了這兩種看法之間的差别。
那個所謂的典型的法國人,那個毫無幽默感、保守、傲慢、高傲自大情結纏身、讓人惱怒的法國人到哪裡去了呢?肯定不是在這兒,這個溫暖、友善、放松,而且必須承認,大家都有點醉醺醺的宴會上。
舉目四望,讓埃歇索酒灌得飽飽的我,覺得他們都是些可愛的家夥,喝着好酒,生活在一個好國家。
我醉眼蒙地看着薩德勒,準備站起來為“美麗的法國”而舉杯。
我們能夠生活在這兒真是幸福,周圍有那麼多可愛的人,這麼漂亮的建築,這麼美麗的鄉間。
不過,我的法語本來就不太流暢,現在喝了酒,估計就更難說得清楚了,一定會讓人緊張難堪的。
幸好,薩德勒搶在了我的前面。
他舉起了酒杯。
我等着他用完美無缺、毫無口音的薩德勒式法語說出幾句優美的、從莫裡哀或是普魯斯特的文章中節選出來的祝酒詞。
誰知道,他說出來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為了那些把酒吐出來的人,”他說,“那些可憐蟲!” 很多人都知道,喝的酒越好,第二天早上因為宿醉而受的罪就越小。
我
對慈善事業而言,這真是個好日子;對勃艮第而言,也是個好日子;對博讷來說,就更是個好日子了。
從拍賣現場出來往回走,我們又路過了先前路過的那家藥店。
櫥窗裡的那個骷髅好像笑得更歡了,到處都喜氣洋洋的,因為這又是一個豐收年。
我們的活動還遠沒有結束。
晚上,我們要去上帝大飯店吃晚餐,據說這是整個周末最正式的一項活動,參加者要身着晚禮服。
有人建議我們在去之前喝一勺橄榄油,純淨的橄榄油,這樣可以在胃裡形成一層保護膜,以迎接即将洶湧而下的酒。
這一晚的酒是要吞下肚去的,而不是吐出來的。
另一個重要的建議是穿一雙厚襪子,因為石闆鋪成的地闆會很冷。
不過這建議對我們的兩位夫人而言,說了也是白說,因為她們是不可能用厚襪子搭配晚禮服穿出去見人的。
按照請柬的要求,我們九點準時到達現場。
戴着白帽子的侍者分立兩旁,夾道歡迎我們的到來。
這個大廳有着圓形的拱頂,牆上挂着絲繡織物,氣派不凡。
三十一張長桌子在大廳裡排開,上面一絲不亂地擺放着酒瓶、酒杯和銀器,在燭光的照射下發出光澤。
但奇怪的是,大廳裡空無一人。
人都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應該有三百個左右和我們一樣收到邀請的客人,但他們蹤影皆無。
這時候,我才想起在法國,守時并非一項美德,沒有歡迎的酒杯等着你。
在這種正式的場合,出于禮貌,總是要等客人到齊了宴會才能開始。
而客人們,自然盡量避免又長又無聊的等待,所以大家都特意遲到一點時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而我們卻無端落入了那尴尬的境地,四周滿是誘人的卻又碰不得的酒瓶。
“到處是默爾索酒,但一滴也沾不上嘴唇。
”薩德勒嘀咕着。
等待很快會過去的,我們互相安慰說,然後抓起桌上的菜單,希望能找到一點安慰。
翻到當晚的酒單時,薩德勒長長地、由衷地歎了口氣。
一共有三十八種酒,紅葡萄酒、白葡萄酒,都是産自勃艮第的上好佳釀。
酒是酒莊老闆、酒商、博讷醫療基金會和市長捐獻出來的。
在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你都不會看見這樣的酒單。
上面滿是最上品的葡萄酒,如夏布裡、摩拉榭葡萄園、埃歇索、孚若葡萄園,這些酒照大仲馬的說法,是應該摘掉帽子、跪下來喝才行,隻有這樣才能顯示我們的虔敬之心。
足足過了半小時,座位才坐滿,酒斟滿了第一隻空酒杯。
這真是一個高雅的場合:女士都佩戴了珠寶,穿着長長的晚禮服(有些裙擺拖到了地上,讓人懷疑她們是不是在裡面穿上了厚襪子);男士們則一律黑西裝白襯衫,頭發和胡子梳得一絲不亂,襯衫袖口的金屬扣發出亮閃閃的光澤。
這無疑是上流社會的社交。
但是,這一幕注定不能長久。
晚宴開始沒多久,歌舞表演就登場了,打破了空氣中那規規矩矩的社交氣氛,并且使它一去不複返。
出現的是一支男子樂隊,名字叫作“快樂的勃艮第人”。
他們穿着像圍裙一樣的服裝,脖子上挂着紅紅綠綠的裝飾品,該拿樂器的手裡舉着酒瓶和酒杯。
他們唱的第一首歌就奠定了當晚的基調。
這首歌是當地人的最愛,一年四季長盛不衰。
歌詞大意是“人生有酒喝乃一大樂事”。
接着,觀衆被鼓動起來一起伴唱。
勃艮第戰鬥的号角吹響了,大家又是“啦啦啦”地唱,又是揮舞手臂。
所有的社交禮儀在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并且再也沒有回來過。
吃的東西來了又去,喝的東西去了又來,自我控制的能力慢慢變得像酒瓶上的軟木塞一樣,不知被丢到了哪裡。
我們鄰桌的一隊人站了起來,揮舞着餐巾布,據說那是墨西哥人的舞蹈。
他們中有一個爬到了椅子上,扯去西裝,拉下領帶,看起來像是要跳脫衣舞。
幸好還有人舉起了一瓶阿洛克斯-科爾通酒,讓他分了心,并最終安靜下來。
人們為了各種原因舉起杯子:為了偉大的葡萄,為了英吉利跨海隧道,為了英法協約,為了瑞士海軍的英雄們,為了任何一個可以再次滿上酒杯的借口。
其實一切借口都是多餘的。
我順着長桌子看到薩德勒正在研究一瓶一九九三年産的埃歇索酒。
我們倆經常讨論這樣一個事實:外國人對法國人的普遍看法和我們兩個生活在他們中間所獲得的感受,實在相去甚遠。
這樣一個夜晚,更增強了這兩種看法之間的差别。
那個所謂的典型的法國人,那個毫無幽默感、保守、傲慢、高傲自大情結纏身、讓人惱怒的法國人到哪裡去了呢?肯定不是在這兒,這個溫暖、友善、放松,而且必須承認,大家都有點醉醺醺的宴會上。
舉目四望,讓埃歇索酒灌得飽飽的我,覺得他們都是些可愛的家夥,喝着好酒,生活在一個好國家。
我醉眼蒙地看着薩德勒,準備站起來為“美麗的法國”而舉杯。
我們能夠生活在這兒真是幸福,周圍有那麼多可愛的人,這麼漂亮的建築,這麼美麗的鄉間。
不過,我的法語本來就不太流暢,現在喝了酒,估計就更難說得清楚了,一定會讓人緊張難堪的。
幸好,薩德勒搶在了我的前面。
他舉起了酒杯。
我等着他用完美無缺、毫無口音的薩德勒式法語說出幾句優美的、從莫裡哀或是普魯斯特的文章中節選出來的祝酒詞。
誰知道,他說出來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為了那些把酒吐出來的人,”他說,“那些可憐蟲!” 很多人都知道,喝的酒越好,第二天早上因為宿醉而受的罪就越小。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