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的勃艮第軟木塞
關燈
小
中
大
萄酒了。
在他們的酒窖中穿行時,人們禁不住會想,如果發生了核戰,或是受不了總統競選的聒噪,躲到這地方來倒是不錯。
上百萬瓶酒擱在酒架上,成排成排的酒桶望不到頭,消失在黑壓壓的遠處。
置身于這樣一個著名的酒莊,被這麼多美味佳釀所環抱,鼻孔中飄過醉人的香味—我們的手感覺空蕩蕩的,毫無遮蓋地裸露在空中。
我們需要握一杯酒。
主人顯然很同情我們的處境,把我們帶回到地面上的品酒室。
酒杯、酒瓶和品酒用的小點心都已經擺好了。
這些奶酪味的小點心松松軟軟,送到嘴裡,能帶出新酒的味道來。
因為點心是鹹的,恰到好處地讓人感覺有點口渴,更想喝上幾杯。
但這次品酒真的是品,而非嘗。
主人建議每一個計劃下午去參加拍賣會的人,品酒後把酒吐出來。
靠牆擺放着的石頭水盂,是專門供大家吐酒用的。
接下來的那一幕頗為有趣。
從細微的服裝差異上,你就可以把資深的、有經驗的品酒專家從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裡區分出來。
他們或是戴着領結,或是将領帶末端塞進襯衫裡。
這樣做的好處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品完第一輪酒,大家紛紛走到水盂邊吐酒。
我身邊那位先生垂在外面的領帶首先遭了殃,讓飄灑而下的黑比諾葡萄酒淋濕了一大片。
“先喝新酒,”我們的主人說,“就像先吃魚,再吃魚子醬一樣。
”我們從一九九八年産的葡萄釀的酒開始,一個個年份倒回去喝,并佐以小酥皮點心。
一輪一輪品過去,我越來越覺得把送到口裡的酒吐出來實在太不近人情。
暫且不論新酒,那些上了些年份的酒,已經沒有了任何艱澀的感覺,送到嘴裡,口感潤滑。
别人可能不覺得把大口大口潤滑、豐滿、一九八八年産的佳釀送到水盂裡是一種浪費。
但對我來說,這麼好的酒,落得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難以容忍。
看到别人能夠從容不迫地做出這樣的事來,而我卻抑制不住地大口狂飲,實在是讓人羞愧啊。
和昨天晚上非正式的品酒相比,這一晚的品酒要來得認真仔細得多。
首先,要對着燈光舉起酒杯—在這個品酒室裡,就是對着燭光—檢驗酒體的色澤。
然後搖晃酒杯,讓酒體充分接觸空氣,散發出香味。
這時候,鼻子要湊到酒杯口,停頓幾秒鐘,表情必須專注,眉頭最好皺起來,做出全神貫注的樣子來。
接下來就可以把酒送到嘴裡,此時眼睛要配合地看着天堂的方向。
音響效果可以跟上,吸一口氣到嘴裡,發出小孩子喝湯的聲音,讓空氣在嘴裡和酒相遇。
通過臉部肌肉的運動,将酒送到嘴的每一個角落,發出咯咯的聲音。
再來幾下。
最後,酒體徹底地經過了口腔的檢驗—每一顆牙齒都沖刷過,上腭也徹底地浸濕了—從嘴裡吐了出來,在石頭水盂上、你的鞋子和褲子上,潑濺開去。
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過程不斷地重複上二三十次,中間穿插着有關酒的讨論,一整個上午就這麼不知不覺地溜走了。
我們離開酒窖。
迎面又來了一隊踩高跷的隊伍,讓我們躲閃不及。
這個周末,鎮中心的街道上是禁止汽車行駛的,但我們卻有被行人踩倒的危險。
街上許多人揮舞着手中的銀質酒杯,看起來好像絕不會錯過任何一次品酒的機會。
他們确實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如果下午沒有什麼安排,品上一整天絕對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們和一位博讷旅遊局的小姐共進了午餐。
她向我們介紹了下午拍賣會的情況。
她知道的可真不少。
她告訴我們,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賣活動,已有一百四十年的曆史。
拍賣的成交價格基本上反映了當年勃艮第葡萄酒的市場價。
總的來說,價格在不斷上張。
上漲,上漲,再上漲。
一九九〇年,一個容量為二百五十升左右的酒桶,平均可以賣出三十五萬法郎的價格。
到了一九九九年,均價上漲到四十五萬兩千法郎。
總的銷售額從兩千一百萬法郎飙升到三千一百萬法郎。
買主買下後,還要儲藏幾年,然後再裝瓶、運輸,加上利潤,難怪餐廳的酒單上常常出現那些可怕的三位數價格來,而且頻率高得驚人。
盡管這樣,我們還是看到從世界各地趕來的買家擠滿了又高又長的拍賣大廳。
絕大多數人都是專業的葡萄酒批發商,有從美國、英國、法國來的,也有從德國、日本、瑞士和中國香港地區來的。
他們勤奮地翻看着手中的目錄。
這其中也穿插着少量來自演藝界的黑衣人士。
其中有幾位上了年紀、神态優雅迷人的女士。
看她們的打扮,好像是來參加時裝發布會。
在衆目睽睽之下,她們跷着腿,調整着臉上太陽鏡的位置。
現場還有不少武裝着各種電子設備的媒體人士。
兩點半一過,競價就開始了。
拍賣師有許多助手,分站在房間的各個角落。
他們的任務并不簡單。
我沒有看出買家做出任何誇張甚至是明顯的姿勢來表明他們有競價的意思—舉起一隻手,揮舞一下手中的目錄冊,咳嗽兩聲—什麼都沒有。
很明顯,他們是使用了某種非常低調的身體語言,可能隻是搖晃一下手中的鉛筆,或是拍拍鼻子。
另外很顯然的一點是,這裡是不适宜做出任何誇張手勢的地方。
一個錯誤的姿勢可能會讓人付出昂貴的代價。
我注意到即使是那些平日裡總是手舞足蹈的法國人,此時也規矩地擺放好了手腳,隻是輕聲嘟囔着互相交流。
時間一點點過去,拍賣師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明顯。
價格顯然要高于去年。
我們後來得知,今年的均價要比去年高出十一個
在他們的酒窖中穿行時,人們禁不住會想,如果發生了核戰,或是受不了總統競選的聒噪,躲到這地方來倒是不錯。
上百萬瓶酒擱在酒架上,成排成排的酒桶望不到頭,消失在黑壓壓的遠處。
置身于這樣一個著名的酒莊,被這麼多美味佳釀所環抱,鼻孔中飄過醉人的香味—我們的手感覺空蕩蕩的,毫無遮蓋地裸露在空中。
我們需要握一杯酒。
主人顯然很同情我們的處境,把我們帶回到地面上的品酒室。
酒杯、酒瓶和品酒用的小點心都已經擺好了。
這些奶酪味的小點心松松軟軟,送到嘴裡,能帶出新酒的味道來。
因為點心是鹹的,恰到好處地讓人感覺有點口渴,更想喝上幾杯。
但這次品酒真的是品,而非嘗。
主人建議每一個計劃下午去參加拍賣會的人,品酒後把酒吐出來。
靠牆擺放着的石頭水盂,是專門供大家吐酒用的。
接下來的那一幕頗為有趣。
從細微的服裝差異上,你就可以把資深的、有經驗的品酒專家從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裡區分出來。
他們或是戴着領結,或是将領帶末端塞進襯衫裡。
這樣做的好處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品完第一輪酒,大家紛紛走到水盂邊吐酒。
我身邊那位先生垂在外面的領帶首先遭了殃,讓飄灑而下的黑比諾葡萄酒淋濕了一大片。
“先喝新酒,”我們的主人說,“就像先吃魚,再吃魚子醬一樣。
”我們從一九九八年産的葡萄釀的酒開始,一個個年份倒回去喝,并佐以小酥皮點心。
一輪一輪品過去,我越來越覺得把送到口裡的酒吐出來實在太不近人情。
暫且不論新酒,那些上了些年份的酒,已經沒有了任何艱澀的感覺,送到嘴裡,口感潤滑。
别人可能不覺得把大口大口潤滑、豐滿、一九八八年産的佳釀送到水盂裡是一種浪費。
但對我來說,這麼好的酒,落得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難以容忍。
看到别人能夠從容不迫地做出這樣的事來,而我卻抑制不住地大口狂飲,實在是讓人羞愧啊。
和昨天晚上非正式的品酒相比,這一晚的品酒要來得認真仔細得多。
首先,要對着燈光舉起酒杯—在這個品酒室裡,就是對着燭光—檢驗酒體的色澤。
然後搖晃酒杯,讓酒體充分接觸空氣,散發出香味。
這時候,鼻子要湊到酒杯口,停頓幾秒鐘,表情必須專注,眉頭最好皺起來,做出全神貫注的樣子來。
接下來就可以把酒送到嘴裡,此時眼睛要配合地看着天堂的方向。
音響效果可以跟上,吸一口氣到嘴裡,發出小孩子喝湯的聲音,讓空氣在嘴裡和酒相遇。
通過臉部肌肉的運動,将酒送到嘴的每一個角落,發出咯咯的聲音。
再來幾下。
最後,酒體徹底地經過了口腔的檢驗—每一顆牙齒都沖刷過,上腭也徹底地浸濕了—從嘴裡吐了出來,在石頭水盂上、你的鞋子和褲子上,潑濺開去。
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過程不斷地重複上二三十次,中間穿插着有關酒的讨論,一整個上午就這麼不知不覺地溜走了。
我們離開酒窖。
迎面又來了一隊踩高跷的隊伍,讓我們躲閃不及。
這個周末,鎮中心的街道上是禁止汽車行駛的,但我們卻有被行人踩倒的危險。
街上許多人揮舞着手中的銀質酒杯,看起來好像絕不會錯過任何一次品酒的機會。
他們确實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如果下午沒有什麼安排,品上一整天絕對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們和一位博讷旅遊局的小姐共進了午餐。
她向我們介紹了下午拍賣會的情況。
她知道的可真不少。
她告訴我們,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賣活動,已有一百四十年的曆史。
拍賣的成交價格基本上反映了當年勃艮第葡萄酒的市場價。
總的來說,價格在不斷上張。
上漲,上漲,再上漲。
一九九〇年,一個容量為二百五十升左右的酒桶,平均可以賣出三十五萬法郎的價格。
到了一九九九年,均價上漲到四十五萬兩千法郎。
總的銷售額從兩千一百萬法郎飙升到三千一百萬法郎。
買主買下後,還要儲藏幾年,然後再裝瓶、運輸,加上利潤,難怪餐廳的酒單上常常出現那些可怕的三位數價格來,而且頻率高得驚人。
盡管這樣,我們還是看到從世界各地趕來的買家擠滿了又高又長的拍賣大廳。
絕大多數人都是專業的葡萄酒批發商,有從美國、英國、法國來的,也有從德國、日本、瑞士和中國香港地區來的。
他們勤奮地翻看着手中的目錄。
這其中也穿插着少量來自演藝界的黑衣人士。
其中有幾位上了年紀、神态優雅迷人的女士。
看她們的打扮,好像是來參加時裝發布會。
在衆目睽睽之下,她們跷着腿,調整着臉上太陽鏡的位置。
現場還有不少武裝着各種電子設備的媒體人士。
兩點半一過,競價就開始了。
拍賣師有許多助手,分站在房間的各個角落。
他們的任務并不簡單。
我沒有看出買家做出任何誇張甚至是明顯的姿勢來表明他們有競價的意思—舉起一隻手,揮舞一下手中的目錄冊,咳嗽兩聲—什麼都沒有。
很明顯,他們是使用了某種非常低調的身體語言,可能隻是搖晃一下手中的鉛筆,或是拍拍鼻子。
另外很顯然的一點是,這裡是不适宜做出任何誇張手勢的地方。
一個錯誤的姿勢可能會讓人付出昂貴的代價。
我注意到即使是那些平日裡總是手舞足蹈的法國人,此時也規矩地擺放好了手腳,隻是輕聲嘟囔着互相交流。
時間一點點過去,拍賣師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明顯。
價格顯然要高于去年。
我們後來得知,今年的均價要比去年高出十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