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餐
關燈
小
中
大
成年蝸牛在正常的情況下,最快的爬行速度是每小時四碼多一點。
蝸牛是腹足動物,爬行的時候稱得上莊嚴肅穆,而它一生所有的爬行,都依賴于唯一一隻強健的、自我潤滑的腹足。
它有兩對觸角,上面的那一對上長着眼睛,下面的那一對上則分布着味覺系統。
他(也常常可能是她)還是雌雄同體,有着非凡的、無可辯駁的、非常實用的變換性别的本領,一旦環境需要,這種本領就将得以施展。
總之,蝸牛是一種奇怪而無害的生物;它最大的不幸,至少在法國,就是被當成了一樣美味。
我是在一本舊書裡找到這些基本知識的,書的名字是《食用蝸牛》。
這是一本實用的小薄冊子,由鄉居出版社出版。
這家出版社還出版過諸如《如何将小動物的皮制成皮革》《實用金槍魚養殖方法》和《鼹鼠的捕捉與滅絕》之類的書。
我想這家出版社的編輯一定是喜歡冷僻的題材。
這本書是我夫人在一個露天集市的小古董攤上發現的。
她知道我喜歡蝸牛,便買了送給我。
我花了一整個下午,一頁頁翻看這本發了黴、長滿斑的書。
書裡很少出現插圖,隻有幾張解剖圖和幾張褪了色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蝸牛不外乎是擺着兩種最經典的姿勢:要麼藏在殼裡,要麼從殼裡伸出頭。
文字的語氣很學術,沒有一點不必要的花哨。
換句話說,這是一部嚴肅的作品,目的是讓學生和飼養者掌握有關這種軟體動物的知識,而不是娛樂像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
雖然這是一部嚴肅的作品,但别忘了,作者是個法國人。
所以,無可避免地,書裡有一節是蝸牛食譜:勃艮第口味寶貝沙司、普羅旺斯口味、西班牙口味、填餡式—文字枯燥但精确,和那些描述蝸牛交配習性、睡覺方式和旺盛的消化系統的專業論述是一個味兒。
巧的是,這書來得正是時候,我剛收到從馬蒂尼泉寄來的第二十八屆蝸牛節的邀請信。
這個節日已經頗具規模,有了專用的信紙,我收到的邀請信上畫着一對和實際大小差不多的蝸牛—它們看起來挺不舒服的。
畫插圖的人讓它們兩個穿上了硬領襯衫,還系上了領帶。
我在它們臉上好像隐隐地看到了尴尬的笑容,那表情和被主人強行穿上小花格子呢外套的小狗一樣。
說到節目安排,那還真是不少—從聚餐、聽音樂、看演出到逛集市,自然還有所有此類活動中最關鍵的部分:選美。
這個活動的組織者顯然在選美冠軍的稱呼上很是動了一番腦筋。
在我參加過的維泰勒青蛙節上,最漂亮的姑娘得到的稱号是蛙腿小姐。
這頭銜挺恭維人的,因為蛙腿以修長和美味著稱。
那蝸牛小姐呢,這稱号會讓人想到什麼?伸着兩對觸角,一隻腿拖着身體,爬過的地方留下一道黏糊糊的痕迹—這可不是選美皇後的形象。
那好吧,軟體動物小姐怎麼樣?不,恐怕也不行。
叫雌雄同體小姐就更沒有可能了。
最終挽救了這個節日的稱号是蝸牛殼小姐。
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魅力,但在法文裡,蝸牛殼可是個褒義詞,含有時髦漂亮的意思。
此外,雖然我們不能吃蝸牛殼,但畢竟那是蝸牛身上最吸引人的特征。
那就叫蝸牛殼小姐吧。
在不跨出法國國境的情況下,往東北走到最遠就是馬蒂尼泉。
就像這地方的名字所顯示的,這是一個多水的區域。
到處都是溫泉,從仙女泉到布隆别泉、格郎得泉,然後就是最濕潤的地方—泉萊泉。
想知道充足的水分所能帶來的美容效果,隻要看看在五月豔陽的照耀下,這片大地所呈現出來的色澤就可以了。
雖然普羅旺斯剛經過了一段特别幹旱和揚塵的日子,三個月來隻下了兩天的雨,但我仍然發現這片北方的田野蒼翠得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
車子所經之處,肯定有上百種的綠,遠處深綠色的松針襯托着近處一汪泉水後枝葉冒出的新芽。
奶白色的乳牛卧在田野間曬太陽,從草的綠波裡露出頭來。
綠色還從路兩旁的溝渠裡溢出來。
我停車查看地圖,連地圖上的顔色也大都是綠的。
我趕到馬蒂尼已是傍晚時分。
天氣很熱,道路很安靜,沒有明顯的迹象表明即将有節日到來。
沒有海報,沒有擁擠的車流,路兩旁也沒有張燈結彩。
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因為法國有八九處地方都叫馬蒂尼。
就在這時,我看到了一個路牌模樣的東西。
那是個大大的三角形标志,看起來絕對權威。
這可不是什麼針對駕駛員的交通警示,牌子上勾勒着紅色的邊框,上面畫着兩隻蝸牛,觸角互相交叉着,一副揚揚得意、心滿意足的樣子。
至少就蝸牛的樣子來說,它們可是夠無憂無慮的。
法國人通常不會對他們的食品有什麼同情心,但還是喜歡讓盤中餐看上去高高興興的。
(或許,這些幸運的生物應該意識到,能被法國人看上實在是對它們天大地恭維。
)因此,從肉店到攤頭,從海報到包裝紙,這些動物都被畫上了人類的表情。
興高采烈的公雞,開懷大笑的母牛,眉開眼笑的豬仔,擠眉弄眼的兔子,呵呵傻笑的鮮魚。
大概是因為即将對法國大餐有所貢獻,它們看起來都高興壞了。
在蝸牛指示牌的帶領下,我來到了馬蒂尼最主要的大街上,我相信每一個第一次去法國小鎮的人,都會像我那樣被洶湧而來的好奇心包圍。
蕾絲窗簾在窗邊拂動,露出一雙雙明亮好奇的眼睛,追随着你的每一步行動。
談話停止了,所有的頭都轉了過來,審視着擅自闖進來的異鄉人。
這并不代表着敵意,但你不由自主地會感到在衆目睽睽之下,自己顯得呆頭呆腦的。
我在尋找熱拉爾女士,她是節日的組織者之一,是她告
蝸牛是腹足動物,爬行的時候稱得上莊嚴肅穆,而它一生所有的爬行,都依賴于唯一一隻強健的、自我潤滑的腹足。
它有兩對觸角,上面的那一對上長着眼睛,下面的那一對上則分布着味覺系統。
他(也常常可能是她)還是雌雄同體,有着非凡的、無可辯駁的、非常實用的變換性别的本領,一旦環境需要,這種本領就将得以施展。
總之,蝸牛是一種奇怪而無害的生物;它最大的不幸,至少在法國,就是被當成了一樣美味。
我是在一本舊書裡找到這些基本知識的,書的名字是《食用蝸牛》。
這是一本實用的小薄冊子,由鄉居出版社出版。
這家出版社還出版過諸如《如何将小動物的皮制成皮革》《實用金槍魚養殖方法》和《鼹鼠的捕捉與滅絕》之類的書。
我想這家出版社的編輯一定是喜歡冷僻的題材。
這本書是我夫人在一個露天集市的小古董攤上發現的。
她知道我喜歡蝸牛,便買了送給我。
我花了一整個下午,一頁頁翻看這本發了黴、長滿斑的書。
書裡很少出現插圖,隻有幾張解剖圖和幾張褪了色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蝸牛不外乎是擺着兩種最經典的姿勢:要麼藏在殼裡,要麼從殼裡伸出頭。
文字的語氣很學術,沒有一點不必要的花哨。
換句話說,這是一部嚴肅的作品,目的是讓學生和飼養者掌握有關這種軟體動物的知識,而不是娛樂像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
雖然這是一部嚴肅的作品,但别忘了,作者是個法國人。
所以,無可避免地,書裡有一節是蝸牛食譜:勃艮第口味寶貝沙司、普羅旺斯口味、西班牙口味、填餡式—文字枯燥但精确,和那些描述蝸牛交配習性、睡覺方式和旺盛的消化系統的專業論述是一個味兒。
巧的是,這書來得正是時候,我剛收到從馬蒂尼泉寄來的第二十八屆蝸牛節的邀請信。
這個節日已經頗具規模,有了專用的信紙,我收到的邀請信上畫着一對和實際大小差不多的蝸牛—它們看起來挺不舒服的。
畫插圖的人讓它們兩個穿上了硬領襯衫,還系上了領帶。
我在它們臉上好像隐隐地看到了尴尬的笑容,那表情和被主人強行穿上小花格子呢外套的小狗一樣。
說到節目安排,那還真是不少—從聚餐、聽音樂、看演出到逛集市,自然還有所有此類活動中最關鍵的部分:選美。
這個活動的組織者顯然在選美冠軍的稱呼上很是動了一番腦筋。
在我參加過的維泰勒青蛙節上,最漂亮的姑娘得到的稱号是蛙腿小姐。
這頭銜挺恭維人的,因為蛙腿以修長和美味著稱。
那蝸牛小姐呢,這稱号會讓人想到什麼?伸着兩對觸角,一隻腿拖着身體,爬過的地方留下一道黏糊糊的痕迹—這可不是選美皇後的形象。
那好吧,軟體動物小姐怎麼樣?不,恐怕也不行。
叫雌雄同體小姐就更沒有可能了。
最終挽救了這個節日的稱号是蝸牛殼小姐。
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魅力,但在法文裡,蝸牛殼可是個褒義詞,含有時髦漂亮的意思。
此外,雖然我們不能吃蝸牛殼,但畢竟那是蝸牛身上最吸引人的特征。
那就叫蝸牛殼小姐吧。
在不跨出法國國境的情況下,往東北走到最遠就是馬蒂尼泉。
就像這地方的名字所顯示的,這是一個多水的區域。
到處都是溫泉,從仙女泉到布隆别泉、格郎得泉,然後就是最濕潤的地方—泉萊泉。
想知道充足的水分所能帶來的美容效果,隻要看看在五月豔陽的照耀下,這片大地所呈現出來的色澤就可以了。
雖然普羅旺斯剛經過了一段特别幹旱和揚塵的日子,三個月來隻下了兩天的雨,但我仍然發現這片北方的田野蒼翠得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
車子所經之處,肯定有上百種的綠,遠處深綠色的松針襯托着近處一汪泉水後枝葉冒出的新芽。
奶白色的乳牛卧在田野間曬太陽,從草的綠波裡露出頭來。
綠色還從路兩旁的溝渠裡溢出來。
我停車查看地圖,連地圖上的顔色也大都是綠的。
我趕到馬蒂尼已是傍晚時分。
天氣很熱,道路很安靜,沒有明顯的迹象表明即将有節日到來。
沒有海報,沒有擁擠的車流,路兩旁也沒有張燈結彩。
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因為法國有八九處地方都叫馬蒂尼。
就在這時,我看到了一個路牌模樣的東西。
那是個大大的三角形标志,看起來絕對權威。
這可不是什麼針對駕駛員的交通警示,牌子上勾勒着紅色的邊框,上面畫着兩隻蝸牛,觸角互相交叉着,一副揚揚得意、心滿意足的樣子。
至少就蝸牛的樣子來說,它們可是夠無憂無慮的。
法國人通常不會對他們的食品有什麼同情心,但還是喜歡讓盤中餐看上去高高興興的。
(或許,這些幸運的生物應該意識到,能被法國人看上實在是對它們天大地恭維。
)因此,從肉店到攤頭,從海報到包裝紙,這些動物都被畫上了人類的表情。
興高采烈的公雞,開懷大笑的母牛,眉開眼笑的豬仔,擠眉弄眼的兔子,呵呵傻笑的鮮魚。
大概是因為即将對法國大餐有所貢獻,它們看起來都高興壞了。
在蝸牛指示牌的帶領下,我來到了馬蒂尼最主要的大街上,我相信每一個第一次去法國小鎮的人,都會像我那樣被洶湧而來的好奇心包圍。
蕾絲窗簾在窗邊拂動,露出一雙雙明亮好奇的眼睛,追随着你的每一步行動。
談話停止了,所有的頭都轉了過來,審視着擅自闖進來的異鄉人。
這并不代表着敵意,但你不由自主地會感到在衆目睽睽之下,自己顯得呆頭呆腦的。
我在尋找熱拉爾女士,她是節日的組織者之一,是她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