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腳貴族
關燈
小
中
大
每天,我們到底吃了些什麼到肚子裡?對這個問題,近年來大家越來越有好奇心—我們的食物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由什麼組成,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食品商人充分認識到了我們對這些信息的渴求,開始用營養成分表、産品質量保證、營養學家推薦和産地品質證書将我們團團包圍:任何可以放進肚子裡的東西都逃不過,你隻要看看那些粘在蘋果、梨上的小不幹膠和麥片盒背後大段大段的說明就清楚了。
然而,這些飽含信息的說明,有時候并不能夠減輕消費者的恐懼和懷疑。
就拿葡萄酒來說,雖然大家都知道葡萄酒不适宜懷有身孕且又幹着重體力活的女性飲用,但還有一個以前不為衆人所知的秘密在現在的形勢下已經昭然示衆。
至少在美國,每一個葡萄酒的标簽上都寫明了葡萄酒含有亞硫酸鹽。
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說亞硫酸鹽是硫黃酸酯的一種,對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
一九八六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宣布禁止使用亞硫酸鹽作為水果和蔬菜的防腐劑。
但這些亞硫酸鹽,居然還如此大膽無禮地在你的霞多麗葡萄酒氣泡裡打轉。
這實在讓人有些擔憂,我覺得有必要探究一下。
但得出的結論是:沒什麼好擔心的。
對絕大多數喝葡萄酒的人來說,這一點點亞硫酸鹽不會構成什麼威脅。
隻有那些患哮喘病的人—而且隻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會對此産生過敏反應。
對其他衆多的人來說,每天一到兩杯,隻會對身體健康有益,而非有害。
可能什麼都逃不過如今這種刨根問底的習氣,終有那麼一天,餐廳也會被迫就範,全盤供認他們到底在盤子裡放了些什麼。
當然,侍者也将被迫擴大詞彙量,說出這樣的話來吸引客人:上選的牛排,取材于自由放養、不含激素的牛;法國豌豆和青豆,雖經人工基因變種,但生長在上帝創造出的新鮮空氣中;烤羊排,來自人工精心克隆的羊;小牛肉,味道如此鮮美是因為含了一點類固醇。
所有這些菜肴,都是大廚們在最清潔衛生的環境下,戴着橡膠手套和手術用的口罩烹饪出來的。
難怪大家越長越高,越活越長。
對于食物和這些食物在被端上餐桌前的生活狀況的關注,也越來越影響我們的社會生活習慣。
我讀過的一則文章說,一場原定在史密森尼博物館舉行的名流聚會,因為鵝肝醬的緣故而不得不取消了,因為有人抗議說那些鴨啊鵝啊,隻有在不人道的飼養方式下才會長出肥美的肝,因此吃鵝肝醬是不道德的。
這就讓我想起了另一種家禽,一種每天被成百上千的人送到胃裡去的家禽。
沒有多少人知道它們是怎麼被養大的。
它們就是—雞。
在許多國家,雞隻不過是一種商品,并有着令人羨慕的好名聲—沒有特殊的氣味,怎麼燒都行,容易準備,即使是最挑剔的味蕾也找不出什麼毛病來,而且适宜給病人吃,因為它像蔬菜一樣健康,相對于不健康的深色肉制品,雞肉是健康的替代品。
但我懷疑如果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可憐的動物是怎麼被飼養長大的,這樣的好名聲還能夠持續多久。
下面我要摘錄一段法國《健康》雜志主編安德烈·喬瓦尼寫的文章。
法國人确實要比其他國家的人更關注食物的來龍去脈,所以喬瓦尼在了解了工業化生産條件下一隻雞通常所經曆的生命曆程後,表現出了厭惡和震驚,也是可以理解的: 它們被塞進籠子,喂給它們的是受了污染、添加了抗生素的動物飼料。
它們的喙被剪掉,從生到死沒有見過一絲陽光。
然後它們就會被送進屠宰場,随後流通到消費者那裡。
在使用了這樣野蠻但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的方法下,一個人一年可以飼養二十八萬隻雞(如果使用更人道的方法,一年隻能飼養二萬五千隻)。
毫無疑問,如此恐怖的飼養場在法國同樣存在,法國在這一點上和其他任何一個文明社會沒有什麼兩樣。
但在法國,顧客至少還有其他選擇,或者說,有一系列的選擇—我希望其他國家也是這樣—有些雞的生長環境比較好,産出的雞肉也比較好。
消費者至少可以選擇從古樸原始的農場喂養出來的雞—按法國人的說法就是自由派—在露天放養,大自然給什麼就吃什麼。
還可以選擇綠色食品,也就是不接觸任何化學物質的雞,這些雞的進食受嚴格控制,以防它們的肉被化學飼料污染。
而最頂尖的雞中極品,唯一擁有産地檢驗證書的,則是産自布雷斯的雞。
我已經不勝其煩地聆聽了我朋友雷吉斯多次就布雷斯雞的優點所做的演講。
他越來越習慣于教導我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這樣的情形都持續好幾年了。
在他沒有忙着舔手指,或是感歎過去的某次盛宴所帶來的快樂時,他會對某種味道或是某種食物的烹饪方法大唱贊歌。
但落實到細節問題,比方說為什麼那種口味是高貴的、精美的、細緻的,帶有“典型的法國風味”(這是他的原話),他就含糊其詞了。
所以當我聽到将在聖誕節前舉辦一年中最重要的與雞有關的活動時,我就力勸他與我同行。
這是布雷斯地區布爾格鎮每年一次的慶祝活動,名叫光榮雞會。
布雷斯,最出色的養雞區,在裡昂以北八十公裡,是一個長一百公裡、寬四十公裡的長方形地帶。
這一地區的西邊,即汽車道的另一邊,就是一個個帶着響亮名字的勃艮第區的葡萄園。
我們開始看見像弗勒利、朱麗納和馬孔[1]這樣的路牌。
雷吉斯開始煩躁不安起來。
“我碰巧知道一些很不錯的餐館,離這兒不遠,我們可以停下來找一家試試。
”他邊說邊用手指敲打着汽車的儀表盤,嘴裡還哼着歌,等待我的答複。
他算是個過得去的男高音。
我知道雷吉斯的哼哼聲代表着什麼。
我想他大概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每次他看菜單或酒單的時候,就會發出這樣的哼哼聲。
很明顯,他的聲帶和胃有着直接的關聯,那哼哼就像是雷達的嗡嗡聲,是表明不遠處就有好吃的東西的信号。
我手表上的時間是十點半。
“吃午飯也太早了吧?” 他一臉無辜地看着我。
“葡萄酒,老兄,我說的是葡萄酒。
我們可以開到西魯勃爾,把我們的車裝滿博若萊葡萄酒。
就是多繞一點路而已。
”他想了一會兒,“當然如果我們在吃午飯的時候能開到弗勒利附近的話,我們可以去那裡的小餐館。
”他掃了一眼攤開在大腿上的地圖,裝出吃驚的樣子。
“看起來應該可以。
運氣
食品商人充分認識到了我們對這些信息的渴求,開始用營養成分表、産品質量保證、營養學家推薦和産地品質證書将我們團團包圍:任何可以放進肚子裡的東西都逃不過,你隻要看看那些粘在蘋果、梨上的小不幹膠和麥片盒背後大段大段的說明就清楚了。
然而,這些飽含信息的說明,有時候并不能夠減輕消費者的恐懼和懷疑。
就拿葡萄酒來說,雖然大家都知道葡萄酒不适宜懷有身孕且又幹着重體力活的女性飲用,但還有一個以前不為衆人所知的秘密在現在的形勢下已經昭然示衆。
至少在美國,每一個葡萄酒的标簽上都寫明了葡萄酒含有亞硫酸鹽。
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說亞硫酸鹽是硫黃酸酯的一種,對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
一九八六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宣布禁止使用亞硫酸鹽作為水果和蔬菜的防腐劑。
但這些亞硫酸鹽,居然還如此大膽無禮地在你的霞多麗葡萄酒氣泡裡打轉。
這實在讓人有些擔憂,我覺得有必要探究一下。
但得出的結論是:沒什麼好擔心的。
對絕大多數喝葡萄酒的人來說,這一點點亞硫酸鹽不會構成什麼威脅。
隻有那些患哮喘病的人—而且隻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會對此産生過敏反應。
對其他衆多的人來說,每天一到兩杯,隻會對身體健康有益,而非有害。
可能什麼都逃不過如今這種刨根問底的習氣,終有那麼一天,餐廳也會被迫就範,全盤供認他們到底在盤子裡放了些什麼。
當然,侍者也将被迫擴大詞彙量,說出這樣的話來吸引客人:上選的牛排,取材于自由放養、不含激素的牛;法國豌豆和青豆,雖經人工基因變種,但生長在上帝創造出的新鮮空氣中;烤羊排,來自人工精心克隆的羊;小牛肉,味道如此鮮美是因為含了一點類固醇。
所有這些菜肴,都是大廚們在最清潔衛生的環境下,戴着橡膠手套和手術用的口罩烹饪出來的。
難怪大家越長越高,越活越長。
對于食物和這些食物在被端上餐桌前的生活狀況的關注,也越來越影響我們的社會生活習慣。
我讀過的一則文章說,一場原定在史密森尼博物館舉行的名流聚會,因為鵝肝醬的緣故而不得不取消了,因為有人抗議說那些鴨啊鵝啊,隻有在不人道的飼養方式下才會長出肥美的肝,因此吃鵝肝醬是不道德的。
這就讓我想起了另一種家禽,一種每天被成百上千的人送到胃裡去的家禽。
沒有多少人知道它們是怎麼被養大的。
它們就是—雞。
在許多國家,雞隻不過是一種商品,并有着令人羨慕的好名聲—沒有特殊的氣味,怎麼燒都行,容易準備,即使是最挑剔的味蕾也找不出什麼毛病來,而且适宜給病人吃,因為它像蔬菜一樣健康,相對于不健康的深色肉制品,雞肉是健康的替代品。
但我懷疑如果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可憐的動物是怎麼被飼養長大的,這樣的好名聲還能夠持續多久。
下面我要摘錄一段法國《健康》雜志主編安德烈·喬瓦尼寫的文章。
法國人确實要比其他國家的人更關注食物的來龍去脈,所以喬瓦尼在了解了工業化生産條件下一隻雞通常所經曆的生命曆程後,表現出了厭惡和震驚,也是可以理解的: 它們被塞進籠子,喂給它們的是受了污染、添加了抗生素的動物飼料。
它們的喙被剪掉,從生到死沒有見過一絲陽光。
然後它們就會被送進屠宰場,随後流通到消費者那裡。
在使用了這樣野蠻但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的方法下,一個人一年可以飼養二十八萬隻雞(如果使用更人道的方法,一年隻能飼養二萬五千隻)。
毫無疑問,如此恐怖的飼養場在法國同樣存在,法國在這一點上和其他任何一個文明社會沒有什麼兩樣。
但在法國,顧客至少還有其他選擇,或者說,有一系列的選擇—我希望其他國家也是這樣—有些雞的生長環境比較好,産出的雞肉也比較好。
消費者至少可以選擇從古樸原始的農場喂養出來的雞—按法國人的說法就是自由派—在露天放養,大自然給什麼就吃什麼。
還可以選擇綠色食品,也就是不接觸任何化學物質的雞,這些雞的進食受嚴格控制,以防它們的肉被化學飼料污染。
而最頂尖的雞中極品,唯一擁有産地檢驗證書的,則是産自布雷斯的雞。
我已經不勝其煩地聆聽了我朋友雷吉斯多次就布雷斯雞的優點所做的演講。
他越來越習慣于教導我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這樣的情形都持續好幾年了。
在他沒有忙着舔手指,或是感歎過去的某次盛宴所帶來的快樂時,他會對某種味道或是某種食物的烹饪方法大唱贊歌。
但落實到細節問題,比方說為什麼那種口味是高貴的、精美的、細緻的,帶有“典型的法國風味”(這是他的原話),他就含糊其詞了。
所以當我聽到将在聖誕節前舉辦一年中最重要的與雞有關的活動時,我就力勸他與我同行。
這是布雷斯地區布爾格鎮每年一次的慶祝活動,名叫光榮雞會。
布雷斯,最出色的養雞區,在裡昂以北八十公裡,是一個長一百公裡、寬四十公裡的長方形地帶。
這一地區的西邊,即汽車道的另一邊,就是一個個帶着響亮名字的勃艮第區的葡萄園。
我們開始看見像弗勒利、朱麗納和馬孔
雷吉斯開始煩躁不安起來。
“我碰巧知道一些很不錯的餐館,離這兒不遠,我們可以停下來找一家試試。
”他邊說邊用手指敲打着汽車的儀表盤,嘴裡還哼着歌,等待我的答複。
他算是個過得去的男高音。
我知道雷吉斯的哼哼聲代表着什麼。
我想他大概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每次他看菜單或酒單的時候,就會發出這樣的哼哼聲。
很明顯,他的聲帶和胃有着直接的關聯,那哼哼就像是雷達的嗡嗡聲,是表明不遠處就有好吃的東西的信号。
我手表上的時間是十點半。
“吃午飯也太早了吧?” 他一臉無辜地看着我。
“葡萄酒,老兄,我說的是葡萄酒。
我們可以開到西魯勃爾,把我們的車裝滿博若萊葡萄酒。
就是多繞一點路而已。
”他想了一會兒,“當然如果我們在吃午飯的時候能開到弗勒利附近的話,我們可以去那裡的小餐館。
”他掃了一眼攤開在大腿上的地圖,裝出吃驚的樣子。
“看起來應該可以。
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