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美味

關燈
不足七磅)松露,去年則有七公斤(超過十五磅),因此價格肯定會漲。

    但按黑松露愛好者協會八十多歲的埃斯科費爾老先生的說法,任何花在松露上的錢都是值得的。

    “松露這樣東西,”他說,“能讓女人更仁慈,男人更英勇。

    ”為了仁慈的女人和英勇的男人當然值得多花費一些了。

     拍賣師用手背從兩側捋了捋胡子,便開始了工作。

    他帶着蘇富比老拍賣師般的沉着,用他的開場白讓聽衆為這個昂貴的上午做好心理準備。

    “這個夏季該下雨的時候沒有下雨,”他說,“所以今年收獲的松露很少。

    特别少。

    現在,就像你們知道的那樣,稀少的東西總是昂貴的。

    但是,”他攤開手掌,掌心朝天,向觀衆聳了聳肩,“你們幹嗎不節省酒的開支呢。

    ” 他舉起第一隻松露讓所有的人看,前排的一個人喊出了九百法郎的報價。

    拍賣師瞪眼瞧着那個競價的人,臉上的表情有些疑惑,有些鄙夷。

    “簡直不能相信我剛剛聽到的。

    隻有可憐的區區九百法郎?這可是個大個頭,重二百二十克。

    而且毫無瑕疵,馬上可以用來煎蛋餅。

    一點泥也不帶。

    ”他高高在上,從桌子上俯視着下面一張張臉,滿懷希望地舉起一隻手攏在耳旁。

    有人加價到一千法郎。

    還不夠。

    他使出了秘密武器,這個銷售策略一定能讓蘇富比羨慕不已:上帝和拍賣師同在。

    “想要得救贖嗎,你們這群罪人?來吧!加價吧!”念及能得到上帝的寬恕,競标的人們一路加價,把價格一直擡到了一千五百法郎(兩百美元),小槌子終于敲了下來。

     拍賣師繼續喋喋不休,其中不斷提及全能的上帝,并佐以各種烹饪秘方,直到拍賣完最後一隻松露。

    加上先前的現金捐款,這個早晨所得的全部善款金額為二萬四千七百法郎。

    數字宣布之後,赢得了公衆的一片掌聲。

    但仍處于銷售狂熱中的拍賣師意猶未盡。

    他瞥見了一旁的奉獻籃,想象力得到了激發:“這也是個值錢的東西,”他說,“這籃子是受了上帝賜福的!”絕對沒錯,這籃子最後賣了一千法郎。

    人群中傳揚着二萬五千法郎(三千六百美元)這個神奇的數字。

    不管怎樣,我們大家都掙了一頓午飯吃。

     沒有什麼比寒冷的天氣和善舉這兩樣事情加起來更能刺激一個人的食欲了。

    裡什朗什鄉村禮堂菜單上最吸引人的一道菜是松露煎蛋餅,這是在法國永遠都不會失去誘惑力的一樣東西。

    我極少看見一大群人能行動如此迅速且目标一緻,等我匆匆寫下一點筆記再擡起頭時,那地方幾乎就隻剩我一個人了。

     禮堂裡的人們愉快而吵鬧,每個人都在桌邊走來走去,查看桌上寫着名字的紙片,尋找預定好的位子。

    我找到了我的,在寒暄聲中和附近每一隻能夠得到的手握了一遍。

    他們都是些當地人,心情很好,嘴巴很幹。

     在這種情況下,我發現作為一個外國人很劃算。

    人人向你敬酒。

    還不單單是酒,他們還給你各式各樣的忠告,無論你想不想聽,因為他們認定你受教育的程度不夠,許多事情隻有法國人才能完全理解,所以你需要一點幫助。

     就拿松露,也就是别稱為神聖的塊菌的這樣東西來打個比方。

    英國人根本不懂享受這珍馐美味,我這個從英國來的人怎麼可能懂得松露是不能人工栽培的呢?它想長哪兒便長哪兒,任何人工培植都拿它沒有辦法。

    這就是為什麼每年的産量和價錢會相差如此之大。

    我的老師隔着桌子搖頭晃腦,好像他自己參與制定了這條大自然規律一般。

     我問他對當時新聞裡常常出現的轉基因食品有何看法時,他立馬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就如同我侮辱了他的祖母,或者更糟,謾罵了他喜歡的足球隊。

    他指出,和大自然耍花樣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這隻不過是個為了讓農民每年都得買新的種子、阻礙自然再生的陰謀伎倆。

    一個醜聞,制造醜聞的是那些穿着白大褂、從來不把他們的手弄髒的農業強盜。

    如果不是停下來喝酒的話,他看起來可以這樣罵上好幾個小時呢。

     煎蛋餅到來的時候,他終于徹底安靜了下來。

    這是一份冒着熱氣、散發着芳香、撒上了許多黑松露碎片的煎蛋餅。

    蛋的顔色是鮮亮的明黃色,這種黃隻有農場裡自由放養的雞下的蛋才會有,而且廚師精确掌握了烹饪時間,使蛋微微流着黃,恰如其分地介于軟和硬之間。

    用技術術語來說,這就是流黃(baveuse這個法語詞的發音聽起來可比直白的翻譯誘人多了),這種狀态和質感的雞蛋是我多年來久覓而未得的。

     我做的煎蛋餅,無論我的腦袋如何熱切地在它們上空盤旋,它們最多也就比炒雞蛋稍微強些。

    它們甚至不能移動,在從鍋到盤子這樣短暫的行程中也會破裂開來。

    我從來就做不出那種豐潤、柔軟、金黃,可以從平底鍋裡幹幹淨淨地滑出來的煎蛋。

    我問我的鄰座有什麼秘訣。

    怎樣才能做出完美的煎蛋? 接下來的争論幾乎貫穿了整頓午飯,我其實早就知道結果會這樣。

    在法國,任何與食品有關的問題從來就不會有唯一的、簡單的答案。

    就連怎樣煮雞蛋這樣的問題,也會有一打以上不同的答案,因為法國人在餐桌旁坐下以後,最享受的事情就莫過于争論和食品有關的問題了。

    我相信部分的原因是這給了他們一個利用餐具來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