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在家,”女管家不等他問完,就打斷了他的話頭,過了一會兒又問道:“找他幹嗎?”
“有事。
” “進屋吧!”女管家說着轉過身去,後背上沾滿面粉,下面有一個大大的窟窿。
他走進昏暗、寬敞的門廊,迎面撲來一股寒氣,仿佛走進了地窖。
從門廊他來到一間屋子,也很昏暗,隻是從一扇門下面寬寬的縫隙裡透進一線微光。
推開這扇門,他終于來到了敞亮的地方,而眼前的一片淩亂又讓他大為驚訝。
似乎住宅裡正在洗刷地闆,把所有的家具都暫時堆放在這裡。
一張桌子上甚至堆着一把破椅子,它的旁邊是一座停擺的挂鐘,鐘擺上已經挂着蛛網了。
就在這兒還有一個一側靠牆的立櫃,裡面放着古老的銀器、長頸玻璃酒瓶和中國瓷器。
一張鑲嵌着珠母的拼花寫字台,有些地方拼花已經剝落,隻留下一個個滿是黏合劑的淡黃色的凹槽,寫字台上放着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一沓寫得密密麻麻的紙,用有卵形柄的泛綠的大理石鎮紙壓着,一本皮封面、紅色切邊的古書,一隻還沒有榛果大的完全幹癟的檸檬,一截斷了的圈椅扶手,一隻酒杯,裡面有一點兒液體和三隻蒼蠅,上面蓋着一頁信紙,一小塊火漆,一小塊不知哪裡揀來的破布,兩支沾有墨水污漬的鵝毛筆,幹巴得像害了痨病,一根完全變成黃色的牙簽,也許主人還是在法國人進軍莫斯科之前用它剔過牙縫。
牆壁上雜亂地挂着幾幅畫,都緊挨在一起。
一幅是發黃的長條戰争闆畫,畫着大鼓、頭戴三角軍帽的呐喊的士兵和溺水的戰馬,鑲在沒有玻璃的紅木畫框裡,畫框的四角飾有細細的古銅色線條和同樣是古銅色的圓圈。
挨着它的是占去半堵牆壁的發黑的大幅油畫,畫的是花卉、水果、剖開的西瓜、一個野豬頭和一隻倒挂着的鴨子。
天花闆正中懸挂着一盞套着麻布口袋的枝形吊燈,由于布滿灰塵,很像一隻裹着蠶蛹的蠶繭。
房間的一角堆放着比較粗陋而不配放在桌上的東西。
那裡究竟有些什麼,是很難說的,因為塵封垢積,誰去碰它,誰的兩隻手就變得像一副手套了;比較觸目的是露在外面的一片破木鍁、一個舊靴跟。
怎麼也不能說,有個大活人住在這麼個屋子裡,要不是有一頂破了的舊睡帽放在桌上的話。
就在他打量着這全部古怪的陳設的時候,側門開了,他在院子裡遇到的那個女管家走了進來。
不過,他當即看出,要說這是女管家,還不如說是男管家,因為女管家至少不刮胡子,而這一位相反,是刮胡子的,看來并不常刮,因為整個下巴連同雙頰的下部就像馬廄裡洗刷馬匹用的鐵絲刷子。
乞乞科夫的臉上露出了詢問的神氣,焦急地等候男管家對他說些什麼。
男管家也在等候乞乞科夫對他說些什麼。
這種莫名其妙的情況使乞乞科夫感到驚奇,終于決定問問他: “老爺呢?他在家吧,是嗎?” “主人就在這兒,”男管家說道。
“在哪裡呀?”乞乞科夫又問了一遍。
“怎麼啦,老兄,您是瞎了,還是怎麼的?”男管家說道。
“哎呀呀!我就是主人嘛!” 這時我們的主人公不覺後退了一步,目不轉睛地盯着他。
他見過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其中有些人甚至是我和讀者諸君從來就無緣得見的;但這樣的人他還不曾見到過。
他的面貌沒有任何特别之處;那張臉幾乎和很多瘦削的老人一樣,隻有下巴遠遠地向外翹着,所以每次講話都得用手絹捂住嘴巴,以免濺出唾沫來;一對小眼睛還沒有失去光澤,在生得高高的眉毛下面轉來轉去,仿佛耗子從幽暗的洞穴裡探出尖尖的小腦袋,豎起耳朵,掀動着胡須四處張望,看看有沒有一隻貓或一個小頑童躲在哪裡,狐疑地嗅着空氣。
更觸目的是他的衣着:不論怎樣費盡心機也弄不明白,他的那件睡衣是用什麼料子做的,袖子和衣襟那麼油光閃亮,倒像是制作靴子的皮革;後背的兩片下擺變成了四片,露出白花花的棉絮。
系在脖子上的玩意兒也無法辨認,究竟是襪子呢,還是吊襪帶,或是肚兜,不過絕不是領帶。
總之,要是乞乞科夫在教堂門口遇見他這身打扮,準會給他一枚銅币。
因為說起來是我們這位主人公的光彩,他有一顆恻隐之心,怎麼也不忍心不施舍一枚銅币給窮人。
然而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乞丐,站在他面前的是地主。
這個地主擁有一千多名農奴,不妨誰去找找看,還有誰家光是莊稼垛就有那麼多,那可都是糧食和面粉哪,誰家的儲藏室、倉庫和烤房會堆放着那麼多布匹、呢料、鞣制的和鹽硝的羊皮、烘幹的魚以及各種蔬菜和蘑菇。
如果有誰到他家的作坊裡去,看到那裡大量儲存着從來不曾用過的各種木器和器皿,那麼他會覺得是闖進了莫斯科的一家木制小商品市場,每天都有機靈的婆姨們,身後帶着廚娘,到這兒來選購家用器具,那裡有堆積如山的白木制品——拼接的、旋制的、精心雕刻的和編制的;有木壇子、木盆、雙耳水桶、帶蓋的木桶、帶嘴和不帶嘴的木壺、木樽、柳條筐、婦女放麻線束和其他小零碎的柳條匾、用細細彎彎的山楊枝編成的箱子、桦樹皮編的小圓盒,以及俄羅斯的富戶窮家都用得着的形形色色的東西。
不禁要想,普柳什金要這麼多東西有什麼用呢?即便他有兩個那麼大的莊園,也一輩子用不着那麼多東西啊,可是他還嫌少。
由于不知足,他還每天在自己的村子裡轉悠,往小橋下瞅瞅,朝橋闆下瞧瞧,凡是他碰見的東西,一個舊鞋底,一片婦女用的破布,一枚鐵釘,一隻小瓦罐都被他撿回家,放到乞乞科夫在屋角所看到的那堆破爛裡。
“瞧呀,漁夫撈魚去喽!”莊稼漢們看見他出去覓寶,就這麼嚷嚷。
确實,他走過的街道就不用掃了:一個過路的軍官偶然失落了馬刺,一眨眼這馬刺就到了那堆破爛裡;要是一個婦女在井邊稍不留心,忘了水桶,他就把這隻水桶也拖走。
不過,要是被莊稼漢發覺了,當場揭露,他倒并不争辯,乖乖地把偷去的東西交出來;可是,如果東西到了那堆破爛裡,那可就全完啦:他會指天發誓,說東西是他的,是他在何時、向何人買的,要不,就說是他祖父傳下來的。
在自己的房間裡,不管見到地闆上有什麼,一小塊火漆,一片紙,一支鵝毛筆,他全都撿起來放在寫字台或窗台上。
然而從前的他隻是一位節儉持家的家主啊!他有妻室兒女,也常有鄰居來串門,吃吃喝喝,聽他談話,學習他的持家之道和精打細算的本領。
到處生機勃勃,有條不紊:風磨、制氈作坊在工作,呢絨廠、木工車床、紡紗工場在忙碌;處處事事都有主人敏銳的目光在關注,他好像一隻勤勞的蜘蛛,在自己苦心經營的網上,匆忙而麻利地到處奔波。
在他的面容上看不到太強烈的感情,但眼睛透露出智慧;他的話語充滿了經驗之談和對人情世故的了解,客人都樂意聽他講話;親切而健談的主婦素有殷勤好客的美名;迎出門來的有兩個容貌姣好可愛的小女兒,都是一頭淡淡的黃發,嬌豔得像兩朵玫瑰花,他的兒子,一個活潑的小男孩,奔出來見人就親吻,不大在意客人是否高興。
住宅的窗戶全都敞開着,閣樓是法國教師的居室,他胡子刮得光光的,槍法很高明,午餐前總是帶回鹌鹑或野鴨,有時帶回的盡是麻雀蛋,便要求給自己來一盤煎麻雀蛋,因為别人誰也不吃這道菜。
閣樓上還住着他的一位女同胞,是兩個小女孩的教師。
主人自己穿着燕尾服就餐,衣服雖然有點舊了,卻很整潔,肘彎處也很平整,見不到一個補丁。
但是賢惠的主婦死了;一串鑰匙以及随之而來的瑣碎的操勞都歸他了。
普柳什金變得惴惴不安,而且像所有的鳏夫一樣,變得多疑而吝啬。
他不能事事指靠長女亞曆山德拉·斯捷潘諾夫娜,而且他是對的,因為亞曆山德拉·斯捷潘諾夫娜不久就和某騎兵團的一個上尉私奔,在哪裡的一個鄉村教堂裡倉促地舉行了婚禮,因為她知道,父親由于陳腐的偏見不喜歡軍官,似乎軍人都是賭徒和敗家子。
父親對她的出走給予的是詛咒,也不費神去追尋她的下落。
家裡變得更加空蕩蕩的。
主人的吝啬暴露得更加明顯了,一頭粗硬的頭發裡閃現的花白正是吝啬的忠實伴侶,更助長了它的發展;法國教師被辭退了,因為兒子已經到了供職的年齡;法國女人被趕走了,因為亞曆山德拉·斯捷潘諾夫娜的被誘拐與她不無牽連;兒子被派到省城去,父親原是要他在民政廳謀個正經差事,他卻參了軍,隻是到了部隊之後才給父親寫信,要錢置備軍服;很自然,他得到的答複是俗話說的一毛不拔。
最後,與他相依為命
” “進屋吧!”女管家說着轉過身去,後背上沾滿面粉,下面有一個大大的窟窿。
他走進昏暗、寬敞的門廊,迎面撲來一股寒氣,仿佛走進了地窖。
從門廊他來到一間屋子,也很昏暗,隻是從一扇門下面寬寬的縫隙裡透進一線微光。
推開這扇門,他終于來到了敞亮的地方,而眼前的一片淩亂又讓他大為驚訝。
似乎住宅裡正在洗刷地闆,把所有的家具都暫時堆放在這裡。
一張桌子上甚至堆着一把破椅子,它的旁邊是一座停擺的挂鐘,鐘擺上已經挂着蛛網了。
就在這兒還有一個一側靠牆的立櫃,裡面放着古老的銀器、長頸玻璃酒瓶和中國瓷器。
一張鑲嵌着珠母的拼花寫字台,有些地方拼花已經剝落,隻留下一個個滿是黏合劑的淡黃色的凹槽,寫字台上放着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一沓寫得密密麻麻的紙,用有卵形柄的泛綠的大理石鎮紙壓着,一本皮封面、紅色切邊的古書,一隻還沒有榛果大的完全幹癟的檸檬,一截斷了的圈椅扶手,一隻酒杯,裡面有一點兒液體和三隻蒼蠅,上面蓋着一頁信紙,一小塊火漆,一小塊不知哪裡揀來的破布,兩支沾有墨水污漬的鵝毛筆,幹巴得像害了痨病,一根完全變成黃色的牙簽,也許主人還是在法國人進軍莫斯科之前用它剔過牙縫。
牆壁上雜亂地挂着幾幅畫,都緊挨在一起。
一幅是發黃的長條戰争闆畫,畫着大鼓、頭戴三角軍帽的呐喊的士兵和溺水的戰馬,鑲在沒有玻璃的紅木畫框裡,畫框的四角飾有細細的古銅色線條和同樣是古銅色的圓圈。
挨着它的是占去半堵牆壁的發黑的大幅油畫,畫的是花卉、水果、剖開的西瓜、一個野豬頭和一隻倒挂着的鴨子。
天花闆正中懸挂着一盞套着麻布口袋的枝形吊燈,由于布滿灰塵,很像一隻裹着蠶蛹的蠶繭。
房間的一角堆放着比較粗陋而不配放在桌上的東西。
那裡究竟有些什麼,是很難說的,因為塵封垢積,誰去碰它,誰的兩隻手就變得像一副手套了;比較觸目的是露在外面的一片破木鍁、一個舊靴跟。
怎麼也不能說,有個大活人住在這麼個屋子裡,要不是有一頂破了的舊睡帽放在桌上的話。
就在他打量着這全部古怪的陳設的時候,側門開了,他在院子裡遇到的那個女管家走了進來。
不過,他當即看出,要說這是女管家,還不如說是男管家,因為女管家至少不刮胡子,而這一位相反,是刮胡子的,看來并不常刮,因為整個下巴連同雙頰的下部就像馬廄裡洗刷馬匹用的鐵絲刷子。
乞乞科夫的臉上露出了詢問的神氣,焦急地等候男管家對他說些什麼。
男管家也在等候乞乞科夫對他說些什麼。
這種莫名其妙的情況使乞乞科夫感到驚奇,終于決定問問他: “老爺呢?他在家吧,是嗎?” “主人就在這兒,”男管家說道。
“在哪裡呀?”乞乞科夫又問了一遍。
“怎麼啦,老兄,您是瞎了,還是怎麼的?”男管家說道。
“哎呀呀!我就是主人嘛!” 這時我們的主人公不覺後退了一步,目不轉睛地盯着他。
他見過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其中有些人甚至是我和讀者諸君從來就無緣得見的;但這樣的人他還不曾見到過。
他的面貌沒有任何特别之處;那張臉幾乎和很多瘦削的老人一樣,隻有下巴遠遠地向外翹着,所以每次講話都得用手絹捂住嘴巴,以免濺出唾沫來;一對小眼睛還沒有失去光澤,在生得高高的眉毛下面轉來轉去,仿佛耗子從幽暗的洞穴裡探出尖尖的小腦袋,豎起耳朵,掀動着胡須四處張望,看看有沒有一隻貓或一個小頑童躲在哪裡,狐疑地嗅着空氣。
更觸目的是他的衣着:不論怎樣費盡心機也弄不明白,他的那件睡衣是用什麼料子做的,袖子和衣襟那麼油光閃亮,倒像是制作靴子的皮革;後背的兩片下擺變成了四片,露出白花花的棉絮。
系在脖子上的玩意兒也無法辨認,究竟是襪子呢,還是吊襪帶,或是肚兜,不過絕不是領帶。
總之,要是乞乞科夫在教堂門口遇見他這身打扮,準會給他一枚銅币。
因為說起來是我們這位主人公的光彩,他有一顆恻隐之心,怎麼也不忍心不施舍一枚銅币給窮人。
然而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乞丐,站在他面前的是地主。
這個地主擁有一千多名農奴,不妨誰去找找看,還有誰家光是莊稼垛就有那麼多,那可都是糧食和面粉哪,誰家的儲藏室、倉庫和烤房會堆放着那麼多布匹、呢料、鞣制的和鹽硝的羊皮、烘幹的魚以及各種蔬菜和蘑菇。
如果有誰到他家的作坊裡去,看到那裡大量儲存着從來不曾用過的各種木器和器皿,那麼他會覺得是闖進了莫斯科的一家木制小商品市場,每天都有機靈的婆姨們,身後帶着廚娘,到這兒來選購家用器具,那裡有堆積如山的白木制品——拼接的、旋制的、精心雕刻的和編制的;有木壇子、木盆、雙耳水桶、帶蓋的木桶、帶嘴和不帶嘴的木壺、木樽、柳條筐、婦女放麻線束和其他小零碎的柳條匾、用細細彎彎的山楊枝編成的箱子、桦樹皮編的小圓盒,以及俄羅斯的富戶窮家都用得着的形形色色的東西。
不禁要想,普柳什金要這麼多東西有什麼用呢?即便他有兩個那麼大的莊園,也一輩子用不着那麼多東西啊,可是他還嫌少。
由于不知足,他還每天在自己的村子裡轉悠,往小橋下瞅瞅,朝橋闆下瞧瞧,凡是他碰見的東西,一個舊鞋底,一片婦女用的破布,一枚鐵釘,一隻小瓦罐都被他撿回家,放到乞乞科夫在屋角所看到的那堆破爛裡。
“瞧呀,漁夫撈魚去喽!”莊稼漢們看見他出去覓寶,就這麼嚷嚷。
确實,他走過的街道就不用掃了:一個過路的軍官偶然失落了馬刺,一眨眼這馬刺就到了那堆破爛裡;要是一個婦女在井邊稍不留心,忘了水桶,他就把這隻水桶也拖走。
不過,要是被莊稼漢發覺了,當場揭露,他倒并不争辯,乖乖地把偷去的東西交出來;可是,如果東西到了那堆破爛裡,那可就全完啦:他會指天發誓,說東西是他的,是他在何時、向何人買的,要不,就說是他祖父傳下來的。
在自己的房間裡,不管見到地闆上有什麼,一小塊火漆,一片紙,一支鵝毛筆,他全都撿起來放在寫字台或窗台上。
然而從前的他隻是一位節儉持家的家主啊!他有妻室兒女,也常有鄰居來串門,吃吃喝喝,聽他談話,學習他的持家之道和精打細算的本領。
到處生機勃勃,有條不紊:風磨、制氈作坊在工作,呢絨廠、木工車床、紡紗工場在忙碌;處處事事都有主人敏銳的目光在關注,他好像一隻勤勞的蜘蛛,在自己苦心經營的網上,匆忙而麻利地到處奔波。
在他的面容上看不到太強烈的感情,但眼睛透露出智慧;他的話語充滿了經驗之談和對人情世故的了解,客人都樂意聽他講話;親切而健談的主婦素有殷勤好客的美名;迎出門來的有兩個容貌姣好可愛的小女兒,都是一頭淡淡的黃發,嬌豔得像兩朵玫瑰花,他的兒子,一個活潑的小男孩,奔出來見人就親吻,不大在意客人是否高興。
住宅的窗戶全都敞開着,閣樓是法國教師的居室,他胡子刮得光光的,槍法很高明,午餐前總是帶回鹌鹑或野鴨,有時帶回的盡是麻雀蛋,便要求給自己來一盤煎麻雀蛋,因為别人誰也不吃這道菜。
閣樓上還住着他的一位女同胞,是兩個小女孩的教師。
主人自己穿着燕尾服就餐,衣服雖然有點舊了,卻很整潔,肘彎處也很平整,見不到一個補丁。
但是賢惠的主婦死了;一串鑰匙以及随之而來的瑣碎的操勞都歸他了。
普柳什金變得惴惴不安,而且像所有的鳏夫一樣,變得多疑而吝啬。
他不能事事指靠長女亞曆山德拉·斯捷潘諾夫娜,而且他是對的,因為亞曆山德拉·斯捷潘諾夫娜不久就和某騎兵團的一個上尉私奔,在哪裡的一個鄉村教堂裡倉促地舉行了婚禮,因為她知道,父親由于陳腐的偏見不喜歡軍官,似乎軍人都是賭徒和敗家子。
父親對她的出走給予的是詛咒,也不費神去追尋她的下落。
家裡變得更加空蕩蕩的。
主人的吝啬暴露得更加明顯了,一頭粗硬的頭發裡閃現的花白正是吝啬的忠實伴侶,更助長了它的發展;法國教師被辭退了,因為兒子已經到了供職的年齡;法國女人被趕走了,因為亞曆山德拉·斯捷潘諾夫娜的被誘拐與她不無牽連;兒子被派到省城去,父親原是要他在民政廳謀個正經差事,他卻參了軍,隻是到了部隊之後才給父親寫信,要錢置備軍服;很自然,他得到的答複是俗話說的一毛不拔。
最後,與他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