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束陽光照進房子之前

關燈
可愛的護士們的靈魂。

     我是多麼讨厭她們走起路來的樣子: 護士長居然穿了長筒襪! 但是,有幾位,你不得不對她們産生好感——我們居然喜歡上了那幾個特别的護士,這都讓我們開始厭惡自己了。

    即便是現在,當我在打字機上敲出這些字的時候,我都對那些護士心懷感激;她們小心翼翼地把她從床上擡起來,就好像在觸碰什麼易碎品一般。

    她們握着她的手,跟她講話,讓她直面那個我們都深惡痛絕的事實。

    她們有時讓她保暖,有時給她降溫,像我們一樣,她們就這樣等待着那一天的到來。

     一天早上,當她痛苦得幾近崩潰時,羅裡偷回來了一個聽診器——我猜是為了以牙還牙——我們的母親已經被醫生們折騰得完全不成樣子了。

    她的皮膚已經呈現出黃疸一般的顔色,再也不複昔日的模樣。

    那時,我們已經了解到了蠟黃色和金黃色之間的差别。

     她會抓着我們的前臂,或者是我們的手掌和手腕。

    她仿佛是想教會我們數學——我們已經可以輕易數出她兩手上的關節和骨頭了。

    她看向窗外,看着那個如此明亮又無憂無慮的世界。

     同樣,我們親眼看着父親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幾乎每個地方都曾有過他蜷縮的身影。

     他的睡姿發生變化: 你會發現他整個人向前趴在看護病房的病床上。

     他吸進空氣,但并不像是真的在呼吸。

     所有的壓力都積聚在他的體内。

     他疲憊不堪,一副被蹂躏過的樣子,衣服的縫合處都裂開了。

    就像彭妮再也不會變回曾經的那個金發女郎一樣,我們的爸爸也逐漸走了形。

    臉色和身型都漸漸走樣,當你看着一個人一點點失去生機時,便知道消失的不僅是這些。

     但就在這個時候——她掙脫出來,擺脫了這種痛苦。

     我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但是她沖出了醫院的大門。

    當然,盡管死神就懸在頭頂,她還是直接回去工作了。

     她絕不想再讓這個老家夥在家附近的電線杆上徘徊。

     抑或是鬼鬼祟祟地躲在冰箱旁。

     盡管他總是在某個離她很近的地方伺機而動: 在火車上或大巴上,在人行道上。

     或者是在回到這裡的路上。

     到了十一月,她已經成了一個奇迹。

     八個月過去了,她還活着。

     她又在醫院待了兩個星期,醫生都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但有的時候他們會停下來,告訴我們: “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我從來沒見過這麼——” “如果你要說‘争強好勝’,”我們的爸爸說着,并平靜地指了指羅裡,“我就要——看到那個小家夥了嗎?” “看到了。

    ” “嗯,要是這麼說,我就讓他揍你一頓。

    ” “抱歉——什麼意思?” 醫生相當驚恐,羅裡像是突然覺醒過來——那句話的效果比嗅鹽還管用。

     “真的嗎?”他幾乎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我可以這麼做嗎?” “當然不可以了,我隻是開個玩笑。

    ” 但是羅裡還在試圖讓醫生相信他:“來吧,醫生,打幾下之後你就一點感覺都沒有了。

    ” “你們這些人,”這位被選中的專家說,“你們簡直都瘋掉了。

    ” 在他左側傳來彭妮的大笑聲。

     她大笑起來,減輕了身體的痛楚。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她對醫生說,“我才活了下來。

    ” 她裹在毛毯裡,又開心又難過。

     那一次,等她回到家,我們已經把整個房子都裝飾起來了: 彩帶,氣球,湯米還做了橫幅。

     “你把‘歡迎’這個詞拼錯了。

    ”亨利說。

     “什麼?” “這個詞裡面隻有一個‘L’。

    ” 彭妮并不介意。

     我們的父親把她從車裡抱出來,這還是她第一次接受他的公主抱——第二天早上,我們都聽到了,在第一束陽光照進房子之前就聽到了: 彭妮彈起了鋼琴。

     她一直彈到旭日東升,彈到我們起床打打鬧鬧,彈到我們吃完早飯,然後又彈了很久很久,我們都不知道她彈的是什麼曲子。

    也許這帶來了一種錯覺,彈起鋼琴來的她仿佛并不會面對即将到來的死亡——但我們知道死神很快就會順着一根根電線杆遊蕩過來。

     完全沒有必要拉上窗簾,或者鎖上門。

     死神就在那裡,就在房門外,默默等待。

     他就駐紮在我們家的門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