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上的彩繪

關燈
就這樣,他們結了婚。

     珀涅羅珀·萊西尤斯科和邁克爾·鄧巴。

     按時間來算的話,走到這一步花了大約一年零七個月。

     按其他更難以描述的衡量尺度來計算,是經曆了車庫的肖像畫事件和給鋼琴噴漆兩件事之後。

     還經曆了一次右轉和一場車禍。

     還有一個特殊的形狀——血液凝結成的幾何形。

     那時,大部分時光如同白駒過隙。

     時間縮減至幾個時刻。

     這些片段分散于各個時間段——她在冬日裡學開車;在九月的某天一連彈好幾個小時的鋼琴;整個十一月,他都笨拙地學習着她的母語。

    接着,從十二月到二月到四月,他們到他老家的那個小鎮上去了好幾次,那個充斥着汗水、湧動着熱氣的小鎮。

     當然,在此期間,他們還一起看了許多電影(他并沒有特意去注意她是在哪個時刻發出的笑聲),她發現自己熱愛錄像——這可能是她最棒的老師。

    當電視上播放電影時,她會把它們錄下來,用來在日後練習自己的英語口語。

    那是整整一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經典影片:《E.T.外星人》《走出非洲》《莫紮特傳》《緻命誘惑》。

     她還在反複讀着《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還會在電視上觀看闆球比賽。

    (這種比賽真的能一次持續五天嗎?)除此之外,還在那片明亮的、翻動着白色浪花的海面上搭過無數次渡輪。

     毫無疑問,他們之間也曾出現過動蕩時刻,那時她發現他好像消失了,退到某個内心深處的角落,固執地與外界隔絕。

    他内心這片名叫“不要又來了一個艾比”的荒原廣闊寂寥、空空蕩蕩。

    那時,她會在他身旁喊他的名字: “邁克爾?邁克爾?” 他會突然回過神來。

    “怎麼了?” 他們站在向對方發火的邊緣,仿佛再往前探一步就會落入無比煩躁的無底洞;他們都意識到彼此之間的矛盾在不斷加深。

    但正當她覺得他馬上就會對她說“别來找我了,别再打電話來了”的時候,他會把一隻手溫柔地搭在她的前臂上。

    她内心的恐懼,那持續了好幾個月的恐懼,就這樣被平息了。

     但有些時候,那些片段會延展開來。

     時光凝滞,它們完全平鋪開來。

     對于克萊而言,這些片段就是彭妮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裡告訴他的那些故事——那時她因為注射了大量嗎啡而渾身發熱、情緒亢奮,極度渴望做好每一件事。

    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兩件事都發生在晚上,中間剛好隔了整整十二個月。

     珀涅羅珀把兩件事總結成了兩個标題: 他終于向我展示真相的那個夜晚。

     鋼琴上的彩繪。

     那天是十二月二十三日,平安夜的前一天晚上。

     這是他們在邁克爾家的廚房共進晚餐的第一年,他們剛剛吃完飯,他便對她說: “來,我要給你看樣東西。

    ” 他們走出房門,來到車庫。

     說起來有點奇怪,他們認識了好幾個月,在這期間她從來沒有邁入過這個車庫一步。

    他們沒有走車庫旁邊的側門,他直接打開了車庫正面的卷簾門,它發出如同火車經過一般的巨大噪聲。

     他打開車庫的燈,移走一層層床單。

    彭妮大吃一驚——在滿屋的浮塵中,擺了數不清的鑲有木質邊框的布面油畫。

    有些畫特别大,也有些隻有速寫本那麼大。

    每一張上都畫着艾比,有的是成熟女人的形象,有的是女孩子的形象。

    有的她看起來很淘氣,有的又很沉默。

    在大部分畫裡,她都是長發及腰,總是會有那麼幾縷随意地搭在胳膊上,但在少數幾幅畫裡也留了剛到脖頸處的短發。

    她在每幅畫中都呈現出一種生命力,絕不會讓你輕易移開視線。

    珀涅羅珀意識到,任何看過這些畫的人都明白,不管是何方神聖的作品,這位畫家内心感受到的情感比這些畫像所表現出來的還要深刻。

    這種感情蘊含在眼前的每一處線條裡,也在那些沒畫出來的線條裡。

    那些精準的線條使畫面得到延展,但那些小錯誤也完美地融入其中——比如她腳踝旁的一滴淡紫色顔料、離面龐有一毫米間距的一隻浮在半空中的耳朵。

     這些畫作是否完美,都無關緊要: 所有的元素都恰到好處。

     在最大的一幅畫中,她的雙腳沒在沙子裡,彭妮覺得自己都可以開口問她要走那雙慷慨攤開在手掌中的鞋子了。

    她看着那些畫時,邁克爾就坐在敞開的車庫門邊,背倚在牆上。

    等彭妮看夠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