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滿一整條長廊的艾比畫像
關燈
小
中
大
少的元素。
某種活力。
或者隻是需要做更多整理與清潔的工作。
不,事實簡單明了: 人生已經給艾比·鄧巴指出了新的方向,那個她曾經愛過的男孩已經被抛在了身後。
曾經他将她呈現于畫紙之上,她也因此更愛他,但後來這一切不過隻是慣常的生活。
他能夠捕捉到她站在洗碗槽前大笑的樣子,也能捕捉到她站在海邊的身影,彼時身後還有一個個滑下浪頭的沖浪者。
這些畫作仍然細節豐富、形态優美,但曾經畫作裡隻有滿滿的愛意,如今除了愛意之外,還多了一種缺失感。
是一種懷舊的感覺。
愛與愛的喪失。
有一天,她一句話說到一半突然停了下來。
她輕聲說道:“這真是太可惜了……” 整個郊區仿佛都沉寂下來。
“這真是太可惜了,因為……” “因為什麼?” 像這樣的時刻越來越多,他其實并不想聽她說下去,他轉過身,站在廚房的水槽邊,不願直接面對答案。
她說:“我覺得你可能更愛那個畫出來的我……你畫出來的我是個比真實的我要好很多的人。
” 陽光晃動。
“别這麼說。
”他很确信自己在這一刻已經死掉一回了。
水流變成灰色,像是被陰雲遮蔽住了。
“以後不要再說這種話了。
” *** 當結局到來時,她是在車庫跟他做的了斷。
他站在那兒,手中還握着畫筆。
她的包都已經收拾好了。
一幅畫也沒帶。
當他徒勞地問這是為什麼的時候,她一臉歉意。
為什麼?你是有了别人嗎?難道在教堂舉行的儀式、曾經在小鎮共度的時光,這一切都毫無意義嗎? 即便是在這樣的憤怒理應壓過理智的時刻,也隻是出現了成串的憂傷,它們自梁上懸下,晃蕩飄忽,如同蜘蛛網一般,如此脆弱,它們本就是輕飄飄的東西。
他們的身後是擺滿一整條長廊的艾比畫像。
它們一同見證着這個場景: 她大笑着。
她跳起舞來。
她寬恕了他。
她吃吃喝喝。
她赤身裸體躺在床上……與此同時,畫中人就站在他面前——這位還沒被畫下來的艾比,正在向他解釋這一切。
他無話可說也無能為力。
說了那麼多的對不起,也不過花了幾分鐘的時間。
就這樣抹掉了過去的一切。
他的倒數第二個請求,是讓她回答一個問題。
“他現在就在外面等你嗎?” 艾比閉上了眼睛。
最後一個請求,如同本能反應: 在畫架旁的一條小凳上,放着《采礦工》,書頁朝下。
他把書拿過來,然後遞了過去;不知為什麼,她接了過去。
也許這麼做就僅僅是為了在多年之後,能有另外一個男孩和女孩去尋找它……他們會收好書,仔細閱讀,然後為之癡迷;他們會躺在一處被人遺忘的廢棄空地裡,躺在一張床墊上,而這座城市已經滿是這種被遺忘的空地——後來的一切都源于此刻。
她接了過去。
她把書拿在手裡。
她親了親自己的手指,并把那隻手放在了書皮上,她是那麼悲傷,但又有種很英勇的感覺。
她把書拿走了,門在她身後砰的一聲關上了。
邁克爾呢? 他從車庫聽到了外面的引擎聲。
确實有了别人。
他癱倒在濺滿顔料的小凳上,對圍繞在他身邊的艾比的畫像說着“不要”。
引擎聲變得越來越響,然後漸漸變小,最終完全消失。
很長一段時間,他就隻是坐在那裡,沉默着,渾身發抖,然後,他靜靜地哭了。
他沉默地流着淚,淚水浸入附近的畫作中,那是張已成往事的面龐——之後他的情緒緩和了一些,在地闆上躺了下來,身子蜷成一團。
艾比·鄧巴,不,那已經不再是艾比·鄧巴。
整個晚上,她,許許多多個她,就這樣看着他。
某種活力。
或者隻是需要做更多整理與清潔的工作。
不,事實簡單明了: 人生已經給艾比·鄧巴指出了新的方向,那個她曾經愛過的男孩已經被抛在了身後。
曾經他将她呈現于畫紙之上,她也因此更愛他,但後來這一切不過隻是慣常的生活。
他能夠捕捉到她站在洗碗槽前大笑的樣子,也能捕捉到她站在海邊的身影,彼時身後還有一個個滑下浪頭的沖浪者。
這些畫作仍然細節豐富、形态優美,但曾經畫作裡隻有滿滿的愛意,如今除了愛意之外,還多了一種缺失感。
是一種懷舊的感覺。
愛與愛的喪失。
有一天,她一句話說到一半突然停了下來。
她輕聲說道:“這真是太可惜了……” 整個郊區仿佛都沉寂下來。
“這真是太可惜了,因為……” “因為什麼?” 像這樣的時刻越來越多,他其實并不想聽她說下去,他轉過身,站在廚房的水槽邊,不願直接面對答案。
她說:“我覺得你可能更愛那個畫出來的我……你畫出來的我是個比真實的我要好很多的人。
” 陽光晃動。
“别這麼說。
”他很确信自己在這一刻已經死掉一回了。
水流變成灰色,像是被陰雲遮蔽住了。
“以後不要再說這種話了。
” *** 當結局到來時,她是在車庫跟他做的了斷。
他站在那兒,手中還握着畫筆。
她的包都已經收拾好了。
一幅畫也沒帶。
當他徒勞地問這是為什麼的時候,她一臉歉意。
為什麼?你是有了别人嗎?難道在教堂舉行的儀式、曾經在小鎮共度的時光,這一切都毫無意義嗎? 即便是在這樣的憤怒理應壓過理智的時刻,也隻是出現了成串的憂傷,它們自梁上懸下,晃蕩飄忽,如同蜘蛛網一般,如此脆弱,它們本就是輕飄飄的東西。
他們的身後是擺滿一整條長廊的艾比畫像。
它們一同見證着這個場景: 她大笑着。
她跳起舞來。
她寬恕了他。
她吃吃喝喝。
她赤身裸體躺在床上……與此同時,畫中人就站在他面前——這位還沒被畫下來的艾比,正在向他解釋這一切。
他無話可說也無能為力。
說了那麼多的對不起,也不過花了幾分鐘的時間。
就這樣抹掉了過去的一切。
他的倒數第二個請求,是讓她回答一個問題。
“他現在就在外面等你嗎?” 艾比閉上了眼睛。
最後一個請求,如同本能反應: 在畫架旁的一條小凳上,放着《采礦工》,書頁朝下。
他把書拿過來,然後遞了過去;不知為什麼,她接了過去。
也許這麼做就僅僅是為了在多年之後,能有另外一個男孩和女孩去尋找它……他們會收好書,仔細閱讀,然後為之癡迷;他們會躺在一處被人遺忘的廢棄空地裡,躺在一張床墊上,而這座城市已經滿是這種被遺忘的空地——後來的一切都源于此刻。
她接了過去。
她把書拿在手裡。
她親了親自己的手指,并把那隻手放在了書皮上,她是那麼悲傷,但又有種很英勇的感覺。
她把書拿走了,門在她身後砰的一聲關上了。
邁克爾呢? 他從車庫聽到了外面的引擎聲。
确實有了别人。
他癱倒在濺滿顔料的小凳上,對圍繞在他身邊的艾比的畫像說着“不要”。
引擎聲變得越來越響,然後漸漸變小,最終完全消失。
很長一段時間,他就隻是坐在那裡,沉默着,渾身發抖,然後,他靜靜地哭了。
他沉默地流着淚,淚水浸入附近的畫作中,那是張已成往事的面龐——之後他的情緒緩和了一些,在地闆上躺了下來,身子蜷成一團。
艾比·鄧巴,不,那已經不再是艾比·鄧巴。
整個晚上,她,許許多多個她,就這樣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