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所有認知過程都是憂郁的(M Proust,1871—1922)
關燈
小
中
大
自己一直很喜歡的《觀獵》呢,能背出全部的。
開始第一句是什麼?他往回記,是很久以前背的了,那時候,那是承平的時候,一段短暫的美好時光,革命告一段落,北伐尚待開始,大家的生活稍稍上了點軌道,對未來都充滿了希望。
他把木凳挪近桌面,提直了腰脊,拿正了筆,小時候背誦的東西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現在還有回看射雕的機會麼?在空無一人的黝黯又寒冷的碉洞,将軍冷冷笑起來。
然而鋼筆用得像毛筆一樣不苟,兩句十字的筆鋒就透出了書法的遒勁。
他開始寫信,第一封給領袖——這是在寫絕筆書了。
“臨危受任,生死在須臾間,一息尚存,誓效忠到底——” “守土,乃軍人天職,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地不能守,唯生是問——” 第二封給屬下及士兵—— “曆經百戰的好漢們,你們都是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弟兄——” 夜色逐漸淡了,兩封信寫好的時候,窗外已經朦胧現出了天光。
他把信謹慎地放進信封,密封好,由戰争切割的生活在兩件信封内完結。
然後他寫第三封信—— “愛妻——” 他其實不常寫家書,也不善寫的。
每次出發他不一定都能先告訴她,也避免告訴她,不想跟她道别。
和她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不說話的多,他是這麼的不善于表達情感表露自己,不過他總覺得聰慧的她是知道他無言中的意思的。
能說些什麼,要是開口,能說些什麼呢,他所熟悉的,除了戰争還是戰争,生活隻有戰争。
戰場上驚險疊出,好戲連場,充滿了聲光激情,你一進入戰場,就像登上戲台,不顧性命一味使出渾身力氣演出戲碼,萬衆也熱烈地期待着你,然而出了場地,在戰場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在這戰事暫停而洞外雪花紛飛的靜思的時間,将軍深深覺得,自己和一個普通人一樣的遲鈍,一樣的平庸,一樣的乏善可陳。
他記起一些不應該做卻做了,應該做但沒有做,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的事,回想被自己蹉跎了的人間關系,輕忽了的共處時光,損傷了的愛情,在腦中尋覓夫人的影像,從來沒有這樣強烈地意識着她的存在,向往和她在一起,也和一個失去了愛人的普通人一樣,徹骨地想念起她來。
他想到那一個空襲的夜晚,空洞的大廳,黑膠唱片兀自在留聲機上旋轉,轉出女子細柔的帶着點沙啞的歌聲,窗簾晃動之間第一次遇見了她。
他沒想到的是,這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光影聲色跟随着他,以後又開啟了他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生活。
現在的此刻,她人在哪裡?跟誰在一起?平安麼?本應該是在家裡好好等着他回來的,不是嗎,倒是不見了,去到了哪裡呢,信就是寫好了,又能遞送去哪裡呢?雖然身在同一個國境同一塊土地内,這左右一分就是天涯,再也見不到面了。
墨水凍了起來,他把筆管合在雙手間,仍用口氣呵着。
雪花锉刷在窗外,十多天前知道她離家出走時的那怒火現在給雪锉得隻剩下餘燼,留着一縷細細的煙氣,暖不了凍裂的手。
他把筆擱在紙旁,深深吸了一口氣,手上的暗紅色的裂紋遇熱,隐隐疼了起來。
裡外都被雪遮住了,什麼也看不見了,世界被雪抹除,窗框所見隻有茫茫一片白,時光在空白上閃爍,人物的臉面亮起又隐滅,一幅幅一格格一帖帖,與雪花婆娑錯過眼前。
餘燼熄滅了,化成悲哀,沒有形相。
墨水滴在紙上了,就由它暈開吧,從眼眶一路浸到了胸腔,再下來就又要結成冰了。
雪無聲地下着,山丘和岩石,散落的攻防設備,炮車,壕溝,人體的丘垛,軍帽,軍衣,握在手中的機槍,扣着機扳的手指,數千的數萬的生命,有名字的和沒有名字的,有家的和沒有家的,生的和死的,就此畫下止号,覆蓋在厚厚的雪毯下,如同靜靜地入眠了,眼前的現在看來更像隔世的遙遠的記憶。
死者以雪埋屍,傷者等死,生者絕望地抗抵着的時間,森林河川岩石無聲無言,為人間的荒涼人類的愚蠢而哀悼,而悲憐。
他檢查了一下腕表的時間,午夜三至五點的寅時,萬物滋長的時間,最後一搏就要到來。
他抽出配槍,扳開槍膛,重新上滿子彈,扣回槍膛,金屬擦碰發出清脆而決斷的聲響。
他走出碉洞,俯身握起一撮雪,在掌心捏緊了,使勁摩擦着自己的臉側,不斷不斷地用力摩擦,把雪塊緊貼在太陽穴,一心讓冰寒直達腦心,使神經麻木,就可以再謀策再厮殺。
這是一場拖泥帶水混淆暧昧自我相殘的戰争,這戰是打不了的,他心裡明白,她其實比他聰明得多。
低低橫掃過地平線有一片青光,那是雪霁的消息,遙遠什麼地方雪已經停了。
拂曉,天空沒有雲,出奇的幹淨,整片青色凜冽抹過如刀片劃過。
訊号彈升空,爆出銳利的火花,宣告戰役再開始,對方完成補備已壓迫在山頭,再度撲卷前來,輕重武器齊發如急風亂雨,炮槍火力震開天幕,刺耳的沖鋒軍号,沸騰的呐喊,殺聲震野,雙方傾力盡出,榴彈刺刀血肉搏殺。
子弟兵枵腹應戰,損失殆盡。
持續了十五個小時,百重崗陷落,将軍身邊隻餘十七人。
破壞重器械,摧毀電台、聯絡機,在如血的殘陽中,一行人攜沖鋒槍從掖路南撤,準備和自家騎兵隊會合。
經過樹林時遇到了埋伏。
我們究竟得把“暴亂造反朝聖”等,“清鄉剿匪護國解放戡亂革命”等等,放在一起說了
開始第一句是什麼?他往回記,是很久以前背的了,那時候,那是承平的時候,一段短暫的美好時光,革命告一段落,北伐尚待開始,大家的生活稍稍上了點軌道,對未來都充滿了希望。
他把木凳挪近桌面,提直了腰脊,拿正了筆,小時候背誦的東西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現在還有回看射雕的機會麼?在空無一人的黝黯又寒冷的碉洞,将軍冷冷笑起來。
然而鋼筆用得像毛筆一樣不苟,兩句十字的筆鋒就透出了書法的遒勁。
他開始寫信,第一封給領袖——這是在寫絕筆書了。
“臨危受任,生死在須臾間,一息尚存,誓效忠到底——” “守土,乃軍人天職,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地不能守,唯生是問——” 第二封給屬下及士兵—— “曆經百戰的好漢們,你們都是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弟兄——” 夜色逐漸淡了,兩封信寫好的時候,窗外已經朦胧現出了天光。
他把信謹慎地放進信封,密封好,由戰争切割的生活在兩件信封内完結。
然後他寫第三封信—— “愛妻——” 他其實不常寫家書,也不善寫的。
每次出發他不一定都能先告訴她,也避免告訴她,不想跟她道别。
和她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不說話的多,他是這麼的不善于表達情感表露自己,不過他總覺得聰慧的她是知道他無言中的意思的。
能說些什麼,要是開口,能說些什麼呢,他所熟悉的,除了戰争還是戰争,生活隻有戰争。
戰場上驚險疊出,好戲連場,充滿了聲光激情,你一進入戰場,就像登上戲台,不顧性命一味使出渾身力氣演出戲碼,萬衆也熱烈地期待着你,然而出了場地,在戰場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在這戰事暫停而洞外雪花紛飛的靜思的時間,将軍深深覺得,自己和一個普通人一樣的遲鈍,一樣的平庸,一樣的乏善可陳。
他記起一些不應該做卻做了,應該做但沒有做,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的事,回想被自己蹉跎了的人間關系,輕忽了的共處時光,損傷了的愛情,在腦中尋覓夫人的影像,從來沒有這樣強烈地意識着她的存在,向往和她在一起,也和一個失去了愛人的普通人一樣,徹骨地想念起她來。
他想到那一個空襲的夜晚,空洞的大廳,黑膠唱片兀自在留聲機上旋轉,轉出女子細柔的帶着點沙啞的歌聲,窗簾晃動之間第一次遇見了她。
他沒想到的是,這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光影聲色跟随着他,以後又開啟了他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生活。
現在的此刻,她人在哪裡?跟誰在一起?平安麼?本應該是在家裡好好等着他回來的,不是嗎,倒是不見了,去到了哪裡呢,信就是寫好了,又能遞送去哪裡呢?雖然身在同一個國境同一塊土地内,這左右一分就是天涯,再也見不到面了。
墨水凍了起來,他把筆管合在雙手間,仍用口氣呵着。
雪花锉刷在窗外,十多天前知道她離家出走時的那怒火現在給雪锉得隻剩下餘燼,留着一縷細細的煙氣,暖不了凍裂的手。
他把筆擱在紙旁,深深吸了一口氣,手上的暗紅色的裂紋遇熱,隐隐疼了起來。
裡外都被雪遮住了,什麼也看不見了,世界被雪抹除,窗框所見隻有茫茫一片白,時光在空白上閃爍,人物的臉面亮起又隐滅,一幅幅一格格一帖帖,與雪花婆娑錯過眼前。
餘燼熄滅了,化成悲哀,沒有形相。
墨水滴在紙上了,就由它暈開吧,從眼眶一路浸到了胸腔,再下來就又要結成冰了。
雪無聲地下着,山丘和岩石,散落的攻防設備,炮車,壕溝,人體的丘垛,軍帽,軍衣,握在手中的機槍,扣着機扳的手指,數千的數萬的生命,有名字的和沒有名字的,有家的和沒有家的,生的和死的,就此畫下止号,覆蓋在厚厚的雪毯下,如同靜靜地入眠了,眼前的現在看來更像隔世的遙遠的記憶。
死者以雪埋屍,傷者等死,生者絕望地抗抵着的時間,森林河川岩石無聲無言,為人間的荒涼人類的愚蠢而哀悼,而悲憐。
他檢查了一下腕表的時間,午夜三至五點的寅時,萬物滋長的時間,最後一搏就要到來。
他抽出配槍,扳開槍膛,重新上滿子彈,扣回槍膛,金屬擦碰發出清脆而決斷的聲響。
他走出碉洞,俯身握起一撮雪,在掌心捏緊了,使勁摩擦着自己的臉側,不斷不斷地用力摩擦,把雪塊緊貼在太陽穴,一心讓冰寒直達腦心,使神經麻木,就可以再謀策再厮殺。
這是一場拖泥帶水混淆暧昧自我相殘的戰争,這戰是打不了的,他心裡明白,她其實比他聰明得多。
低低橫掃過地平線有一片青光,那是雪霁的消息,遙遠什麼地方雪已經停了。
拂曉,天空沒有雲,出奇的幹淨,整片青色凜冽抹過如刀片劃過。
訊号彈升空,爆出銳利的火花,宣告戰役再開始,對方完成補備已壓迫在山頭,再度撲卷前來,輕重武器齊發如急風亂雨,炮槍火力震開天幕,刺耳的沖鋒軍号,沸騰的呐喊,殺聲震野,雙方傾力盡出,榴彈刺刀血肉搏殺。
子弟兵枵腹應戰,損失殆盡。
持續了十五個小時,百重崗陷落,将軍身邊隻餘十七人。
破壞重器械,摧毀電台、聯絡機,在如血的殘陽中,一行人攜沖鋒槍從掖路南撤,準備和自家騎兵隊會合。
經過樹林時遇到了埋伏。
我們究竟得把“暴亂造反朝聖”等,“清鄉剿匪護國解放戡亂革命”等等,放在一起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