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所有認知過程都是憂郁的(M Proust,1871—1922)
關燈
小
中
大
。
如果你還記得,我們故事一開始時提到的,臨莊百姓認為每三百年聖像和盛世就會複臨人間的事麼?啊,是的,大戰進行得熾烈,而人民沒有一天不期盼着的那三百年後,終究是再來臨了。
鄉中的耆老智者們慎重禮诰了天地,貞占出年底的吉日,于是人們從開春起就高興地準備着,到底是等到這一天了。
村寨房舍都收拾幹淨,換上祖傳的貴重衣服,女子戴上美麗的銀冠,捧着香花和供品,男子拿着銅鼓唢呐蘆笙海螺等,從不同的方向和住處歡歡喜喜結伴成隊入了林,人數從千到萬後來說法不等,在屠殺的隊伍朝向他們邁進的時間,正在樹林中相互問候祝賀,舉行着七天七夜的歡慶呢。
他們設置祭壇,懸挂諸神肖像,供奉酒食祭品,禱祝祖先的功德,追念先烈們的英雄事迹,贊美和感謝,鳴火槍,放鞭炮,各種樂器齊聲伴奏,一邊歌唱一邊牽手聯袂跳舞,一一經過了和贊、焚褚、祭爵、請聖、謝聖等的嚴肅的儀式來表達虔誠的心意,并不因戰争而疏失了哪一節步驟。
前邊已經說過,大決鬥時間這一帶動靜都在嚴密觀察中,總部獲得人衆聚集山林的情報,對方意圖不明動向不明,沒有時間厘清情況,電令将軍在轉移百重崗路程中盡快一并處理。
将軍責無旁貸,領軍朝樹林進發,身心沉甸甸擔負着前述諸事帶給他的沖擊。
離正道不遠的樹林正是和平時日的狩獵所在,而此刻手中的獵物也并不稀奇。
将軍率隊抄捷徑涉泥淖進入樹林,果然看見異常騷動。
士兵立刻排開陣式,從三面匍匐包抄圍進,不給對方逃脫的空隙。
先用殺傷力最好的迫擊炮發動攻襲,繼之以強榴彈轟炸,輕重機槍掃射,步槍刺刀等砍殺——進襲、猛撲、防堵、截擊,一節節戰鬥程序執行得也并不輕忽。
将軍下令全數殲滅,不到一個時辰達成任務,昭現了鄉人再一次覆沒的預言。
然後将軍領兵急奔百重崗,在就來的未來,面對他自己的覆沒的命運。
3.林沼 那麼,埋伏者到底是誰?是已經控制了林沼的對手?布下暗算以消滅口實的友軍?還是急于複仇的本地鄉民?是受到了對手的包圍,還是落入了友方的陷阱?我們仍舊被這些事情困擾着。
讓我們再回來原時間和原地點—— 現在百重崗南向掖徑上将軍一行輕裝簡行兼程,切盼在視線完全失去前通過樹林。
隻要通過林沼,臨莊在望,就能重獲安全。
樹木陰沉地合攏起來,包圍過來,黑暗攫取一切,将軍叮囑衆人自行為戰,各找生路,一切以存活為重。
瞬間每人都被封鎖在孤立的狀态,和其餘隔斷了關聯,身邊沒有一件實體,腳下踏不到一塊實地,沒有了友伴,沒有了接應,黑暗連影子都吞沒了,伸手連自己都摸不着了,這麼徹底的虛妄和黑暗,隻能在雪沉的泥濘裡各自盲目地摸索前路。
就在這時,槍聲突然大響,子彈咻咻竄來頭耳邊,将軍立即匍匐在地,手臉都貼去泥濘,在透徹的黑暗中試着辨分槍聲的來向和距離。
視覺失去,聽覺卻更靈敏,子彈噼啪爆裂像節日的密集爆竹,彈頭在林中奔馳穿梭呼嘯出刺耳的尾音,樹木中彈,秃枝戛然折斷,遲鈍地打在泥雪的表層,然後給吞咽着進去,發出食物卡在喉中的沉悶的嗝嗝聲。
沒有人的聲音。
人在哪裡?誰中彈了、受傷了?誰陷進了泥淖?誰在竭力奔逃?誰僥幸突圍了出去? 而将軍呢,将軍自己呢?他匍匐進泥濘,是的,槍聲響起時希望就應聲破滅了,他不再期待什麼,放下搏鬥的打算,沉下了心思,哎,身經百戰的将軍,甚至連逃生都不再想,他隻靜靜地卷伏進泥濘裡,好像卧入了睡眠,明白了,當你落入這麼空妄虛幻、無能為力的處境,所有意志都是無力的,所有努力都是無效的,隻能由它發生,以虛無來應付虛無,讓淖泥緊緊掌控自己、掌控了地面,強使淪陷在上的一切都匍匐到它的裡面,接受屈辱,也變成泥濘。
沒有了存在,沒有了空間和時間,隻有泥濘和泥濘,一切都淪陷在不能掙紮的泥濘裡,這一場戰争,前一局瓦解了你的精神,這一局要吞啜你的身體,而且不會留下任何痕迹或證據。
槍聲逐漸減少,不知過去了多久。
漸漸安靜下來,不知過去了多久。
煙硝的氣味消散,肉體腐爛的氣味又彌漫上來,樹林回到無知無識無關無系的日常神态,什麼都不曾發生過,都不承認發生過。
無論是暗算還是被暗算,是來自對手還是友軍,同伴還是仇敵,應該是做還是不做,這樣做還是那樣做,這些種種讓我們煩惱和追究不止的事項,哎,将軍卻是都不再放在心上了。
他什麼也不再想、不去想,就這麼耽湎在冰寒的泥雪裡,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輕松,一種卸下任務,對誰和什麼都不須再負責任的解脫和釋放。
沉陷在沒身的泥濘裡,好像卧睡在家裡的軟床上——他第一次有家,還是夫人細心布置出的呢——裹着幹淨又蓬松的新婚的被褥,那裡是多麼的和平和安全,卧睡在她的身旁,蜷伏進她的身子裡,在戰争暫停的春天的夜晚,藏躲在那一個湣暗又密封的、柔軟又溫熱的世界,貼身貼地偎抱着吮吸着,永遠不想不要再出來。
世上的幸福原就不持久不屬于,現在安安穩穩地被裹挾在比死亡還寒冷的泥濘裡,倒是一點都不在乎了,在放棄的昏酣中,任由樹林和沼淖和夜,一味親密地吞沒了。
如果你還記得,我們故事一開始時提到的,臨莊百姓認為每三百年聖像和盛世就會複臨人間的事麼?啊,是的,大戰進行得熾烈,而人民沒有一天不期盼着的那三百年後,終究是再來臨了。
鄉中的耆老智者們慎重禮诰了天地,貞占出年底的吉日,于是人們從開春起就高興地準備着,到底是等到這一天了。
村寨房舍都收拾幹淨,換上祖傳的貴重衣服,女子戴上美麗的銀冠,捧着香花和供品,男子拿着銅鼓唢呐蘆笙海螺等,從不同的方向和住處歡歡喜喜結伴成隊入了林,人數從千到萬後來說法不等,在屠殺的隊伍朝向他們邁進的時間,正在樹林中相互問候祝賀,舉行着七天七夜的歡慶呢。
他們設置祭壇,懸挂諸神肖像,供奉酒食祭品,禱祝祖先的功德,追念先烈們的英雄事迹,贊美和感謝,鳴火槍,放鞭炮,各種樂器齊聲伴奏,一邊歌唱一邊牽手聯袂跳舞,一一經過了和贊、焚褚、祭爵、請聖、謝聖等的嚴肅的儀式來表達虔誠的心意,并不因戰争而疏失了哪一節步驟。
前邊已經說過,大決鬥時間這一帶動靜都在嚴密觀察中,總部獲得人衆聚集山林的情報,對方意圖不明動向不明,沒有時間厘清情況,電令将軍在轉移百重崗路程中盡快一并處理。
将軍責無旁貸,領軍朝樹林進發,身心沉甸甸擔負着前述諸事帶給他的沖擊。
離正道不遠的樹林正是和平時日的狩獵所在,而此刻手中的獵物也并不稀奇。
将軍率隊抄捷徑涉泥淖進入樹林,果然看見異常騷動。
士兵立刻排開陣式,從三面匍匐包抄圍進,不給對方逃脫的空隙。
先用殺傷力最好的迫擊炮發動攻襲,繼之以強榴彈轟炸,輕重機槍掃射,步槍刺刀等砍殺——進襲、猛撲、防堵、截擊,一節節戰鬥程序執行得也并不輕忽。
将軍下令全數殲滅,不到一個時辰達成任務,昭現了鄉人再一次覆沒的預言。
然後将軍領兵急奔百重崗,在就來的未來,面對他自己的覆沒的命運。
3.林沼 那麼,埋伏者到底是誰?是已經控制了林沼的對手?布下暗算以消滅口實的友軍?還是急于複仇的本地鄉民?是受到了對手的包圍,還是落入了友方的陷阱?我們仍舊被這些事情困擾着。
讓我們再回來原時間和原地點—— 現在百重崗南向掖徑上将軍一行輕裝簡行兼程,切盼在視線完全失去前通過樹林。
隻要通過林沼,臨莊在望,就能重獲安全。
樹木陰沉地合攏起來,包圍過來,黑暗攫取一切,将軍叮囑衆人自行為戰,各找生路,一切以存活為重。
瞬間每人都被封鎖在孤立的狀态,和其餘隔斷了關聯,身邊沒有一件實體,腳下踏不到一塊實地,沒有了友伴,沒有了接應,黑暗連影子都吞沒了,伸手連自己都摸不着了,這麼徹底的虛妄和黑暗,隻能在雪沉的泥濘裡各自盲目地摸索前路。
就在這時,槍聲突然大響,子彈咻咻竄來頭耳邊,将軍立即匍匐在地,手臉都貼去泥濘,在透徹的黑暗中試着辨分槍聲的來向和距離。
視覺失去,聽覺卻更靈敏,子彈噼啪爆裂像節日的密集爆竹,彈頭在林中奔馳穿梭呼嘯出刺耳的尾音,樹木中彈,秃枝戛然折斷,遲鈍地打在泥雪的表層,然後給吞咽着進去,發出食物卡在喉中的沉悶的嗝嗝聲。
沒有人的聲音。
人在哪裡?誰中彈了、受傷了?誰陷進了泥淖?誰在竭力奔逃?誰僥幸突圍了出去? 而将軍呢,将軍自己呢?他匍匐進泥濘,是的,槍聲響起時希望就應聲破滅了,他不再期待什麼,放下搏鬥的打算,沉下了心思,哎,身經百戰的将軍,甚至連逃生都不再想,他隻靜靜地卷伏進泥濘裡,好像卧入了睡眠,明白了,當你落入這麼空妄虛幻、無能為力的處境,所有意志都是無力的,所有努力都是無效的,隻能由它發生,以虛無來應付虛無,讓淖泥緊緊掌控自己、掌控了地面,強使淪陷在上的一切都匍匐到它的裡面,接受屈辱,也變成泥濘。
沒有了存在,沒有了空間和時間,隻有泥濘和泥濘,一切都淪陷在不能掙紮的泥濘裡,這一場戰争,前一局瓦解了你的精神,這一局要吞啜你的身體,而且不會留下任何痕迹或證據。
槍聲逐漸減少,不知過去了多久。
漸漸安靜下來,不知過去了多久。
煙硝的氣味消散,肉體腐爛的氣味又彌漫上來,樹林回到無知無識無關無系的日常神态,什麼都不曾發生過,都不承認發生過。
無論是暗算還是被暗算,是來自對手還是友軍,同伴還是仇敵,應該是做還是不做,這樣做還是那樣做,這些種種讓我們煩惱和追究不止的事項,哎,将軍卻是都不再放在心上了。
他什麼也不再想、不去想,就這麼耽湎在冰寒的泥雪裡,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輕松,一種卸下任務,對誰和什麼都不須再負責任的解脫和釋放。
沉陷在沒身的泥濘裡,好像卧睡在家裡的軟床上——他第一次有家,還是夫人細心布置出的呢——裹着幹淨又蓬松的新婚的被褥,那裡是多麼的和平和安全,卧睡在她的身旁,蜷伏進她的身子裡,在戰争暫停的春天的夜晚,藏躲在那一個湣暗又密封的、柔軟又溫熱的世界,貼身貼地偎抱着吮吸着,永遠不想不要再出來。
世上的幸福原就不持久不屬于,現在安安穩穩地被裹挾在比死亡還寒冷的泥濘裡,倒是一點都不在乎了,在放棄的昏酣中,任由樹林和沼淖和夜,一味親密地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