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栀子花
關燈
小
中
大
裡程。
黑暗的街,黑暗的城市。
沒有人,沒有邊緣和無法界範的黑暗,黑暗凝結在他的心裡,一層層地壓迫着,全身沉澱成黑暗,成為黑暗王國的核心。
他多麼希望當他在樓梯口往下看鐘的時候,針能指在十二點,或一點,電影散場的時間。
他所看到的時間接近黎明;他的心驟然發冷,往下沉,一瞬時他就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感到了絕望。
是的,結局不明,透露着轉機,會引發焦灼的期待。
結局明顯地昭示了,反而會令人安靜下來。
唯一比這安靜更寂寥、更強韌的,是被過人的意志壓制在心的底層的悲哀,現在脫身,蠕動,侵漫,如黑色的煙與影,如不見邊沿的沼澤和樹林,籠罩過來,裹脅上來,把你滅頂在後座的徹底的黑暗裡。
才擺脫一個夢魇,又陷入一個夢魇,蜷伏在車座裡,再一次蜷伏進泥濘,你是這樣的疲倦,就再一次放棄一切地睡過去吧。
是的,就像前一次,再睡過去吧,裹進被褥一樣的黑暗裡,讓一切消失,進入夢,讓夢歸屬于夢,對自己說,不過又是另一個夢,不過睡在自己的床上,都是夢裡發生的情節,不曾真正發生過,無須憂愁悔恨補救的。
就這麼又睡過去,把這一切都悶頭蒙臉地睡過去,不要再醒來。
電線挂在車窗玻璃上,纏成網,網你在洞穴裡和陷阱裡。
路燈乍暗乍明,明的時候,那種青光居高臨下,越發給予陷阱深底的冷悚。
車開過一程又一程,羅網搖晃阻遏,危機四伏,陰謀醞釀,伺機而動。
路這麼長,似乎永遠也開不完,走不完,達不到目的地。
但是,達到了又怎樣,也不過是一場徒然,不過和戰争一樣,愛情也是可以把人驅向零變成零的。
可是你必須堅持,不走一次,事情就隻做了一半,任務就沒有完成。
嚴酷地下定決心,不更改,不悔悟,命令轎車繼續前進。
你必須走一次這條路程,唯有這樣,你才能揣摩他們的心情、思想、意願、精神狀态,以及身體的組織構造和反應,而不被他們摒棄在他們的世界外。
如同一支載負着不歸目标的勇敢隊伍,你必須走一次這路程,才能使自己變成計劃的共謀,故事的一部分,同場演出的一個角色,取得荒謬的關聯和慰藉。
漫長的車行,和夜較勁,比賽耐力,寂兀的一程又一程,四輪堅持滾動在瀝青的路面。
然後在一片天藍色的背景前,出現了那座紅顔色的戲院。
是在這一刻,他恍然了悟,懷遠和夫人屬黎明,是他的樂觀來源,他的慰藉和救贖,他的幸福條件,而成全了他們,就是成全他自己。
将軍上了閣樓,把自己反鎖在内,誰都勸不了,誰都不準進去,埋入猙獰的獸頭獸骨獸皮間,由肉體腐爛的氣味裹卷,用痛苦來對付痛苦。
追根究底,将軍是不應該做壽的。
人說年紀越大越要謙虛謹守,避免喧嘩嚣張,将軍忘記了這條生活戒律,大張壽局,這不就出事了嗎? 哥哥和母親去了哪裡,這是懷甯一生的問号,她常常設想他們的旅程。
使他們如此不顧地舍棄一切,必定是前去了什麼好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逃脫世俗的禁忌、壓迫、成見、陳規陋習,回避不得已的課業和職責,做他們要做的一種人,過一種與衆不同的生活。
這樣的地方在哪兒呢?人口繁多嚣噪的城市和科技至上商業發達的國家自然是不可能的,必是要去了什麼偏遠的、奇異的,什麼美好的地方,沒有暴亂、欺淩、虛詐、出賣、荒唐的人間關系、橫行的陋俗、狹弊的成見,還得天高氣爽,沒有空氣污染——懷遠是有氣喘病的。
上課時懷甯常常想到這問題,尤其是在地理課上,不免看去了長白山、黑龍江、内外蒙古、西伯利亞、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尼泊爾、不丹、印度。
是的,不遵守世俗規令的奇境異鄉,馬懷甯越想越沒錯。
一組地名脫穎而出,變成顯目的字形,铿锵的音節,明麗的景緻,啟亮了她的心智,成為她的指标,為她畫出他鄉的路向。
失去了才能獲得。
第一夫人失去,成為将軍的永恒的妻子。
母親和哥哥失去,懷甯從憤怒而怨恨而悲哀,而思臆,而後在成人的過程中,看見他們逐漸成為兩點光,在一個高度上,如同傳說中的引路的星鬥,照耀着。
是的,總是在一片光中他們出現,形成她的組成元素,為少年的她提供遐想和沉思,為現在和未來的她立下生活的精神基礎。
懷甯逐漸長大,各方面都沒有步入哥哥的覆轍,原因很簡單,不是她和後者同父異母,身心組織不同,隻不過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子而已。
首先,沒有人理會她,要她像馬懷遠一樣得理工法醫、憂國憂民、成家立業、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其次,她從小就在廚房和下人厮混,隻要聞到食物的香味,廚房的人氣和暖氣,就能對生活生出樂觀。
這樣的傾向不但幫助她度過了寂寞的童年,并且在逐漸前來的生活中,常常使她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懷甯,你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将軍總這麼對女兒說。
真是武人思想,光會打仗,不知天下女子們,擔負更煩瑣的責任,容納更多的辛苦,承受更重的壓迫和剝削,才是領受到更大的福氣,享有更多幸福的人們呢。
身為戰士,将軍是經受過獨守黑夜的訓練和考驗的。
戰争使他不得不屢屢長夜支撐,并且教導他以絕望面對絕望,從絕望中生出活路。
閣樓的門打開,将軍走出,仍是完好,大家松了口氣。
将軍發現了女兒的存在,懷甯則覺得去了位父親來了位祖父,原來自閉時間将軍從壯年驟變成老年,他的頭發一夕間全白了。
醫生囑咐,早餐的酥餅換為全麥面包,下午的葡萄酒換為綠茶,煙鬥全戒。
将軍仍舊喜歡在回廊長坐,有時把懷甯叫過來,若是周末或者第二天沒有考試,就要她陪他坐一會。
精神好的時候,将軍會有一句沒一句地說着,思路浮移,想到哪就講到哪。
黃昏閑談,散漫的點滴連成片段,接續成記事,一件事帶領出另一件事,情節引發出情節,環生出應答的細節,呈現了連貫意識、起承轉合、因果關系。
以為忘了的許多都記了回來,汩汩漫漫湧出如細流的水泉。
将軍有一些驚,無論是高興的還是不高興的,歡喜的還是讨厭的,驚奇的還是平淡的,一旦置于叙述的距離,那一瞬間,突然都像肥皂泡泡吹離開自己的口,變成眼前景象紛繁,又像一個人從自己肉身析離出來,脫竅一般站在眼前,成為了一個面對面的自己。
各種事物進行着,不知覺中,三小姐越發隐蔽了,以前還有哥哥照顧,現在将軍隻管自己,樓房裡三小姐一個人,一間屋子一間屋子獨自進出,無聲無息。
“姑姑,我得買塊布料呢。
”懷甯向三小姐求助,家事課得交出一條裙子的剪樣。
她們坐進後座,由張司機關好了車門,向西門町馳去。
颠簸過平交道。
那是一條多麼美麗的街道呀,一棟接一棟樓房緊密聳立在街的兩邊,騎樓前挂着橫橫豎豎的彩色招牌,鑲打着紅紅綠綠的霓虹燈。
那時沒有大馬路不準停車的規定,張司機就把車停在布莊前邊的街邊等她們。
走進敞開的店門,啊,又是另一種眼花缭亂的景象。
牆架上櫃台上,紅的綠的藍的黃的,小花的碎花的大花的,布的棉的絲的綢的緞的,顧客們進出觀賞流連,店員們來去忙碌照應,笑着講着,讨價還價,熱鬧極了。
他們一家一家地逛,輕松又歡喜,萬千種顔色花案裡外飄揚,比朝陽晚霞還豔麗。
每當這缤紛景象出現在悄然的記憶中,懷甯就會想起可憐的姑姑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三小姐愛上了化妝。
文靜内向的她,平日幹幹淨淨的,我們并不見她臉上有什麼妝呀,怎麼說呢?原來這件事是進行在深夜裡呢。
是這樣的,人都熟睡了的以後,三小姐從床上起來,走到梳妝台前,坐下在晶瑩的半月鏡前,就會開始一個夜晚的聚精會神的活動。
從第一步的淨臉和打底開始,到最後輕輕撲上一整臉的粉,總要前前後後地顧盼,欣賞好一陣子,直到粉藍花的窗簾現出了樹影,巷底傳來垃圾車的少女的祈禱,才又坐回梳妝台前,一層一層像倒放電影一樣再抹去,恢複原來的面容。
各種時代,男子的熱情不是給了戰争就是給了政治,忙着打殺争奪傾軋暗算,耗費了全數的精力,你便見到許多敏感、想象、細膩精緻,都落了空。
三小姐開始不停地做衣服。
她又不出去,做這麼多衣服是為了什麼呢。
在樓下,以及在樓房的每一個角落,你都可以聽見車衣機的聲音不停止,軋軋地響着,好像齒輪總在你耳邊鉸磨。
“如果當年婚事順利,成了家——”任豐說。
“自己要解約的,怪誰呢。
”黃媽說。
“就一個兄長依靠。
”任豐說。
牌局停了,樓房無聲,除了齒鍊永遠在軋軋地鉸磨。
這位兄長倒是真能依靠的。
将軍已經在心裡打定主意,三小姐精神狀态雖然每下愈況,隻要他自己在世一天,就堅持留妹妹在家中照顧一天。
台風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三小姐仍覺得風還在吹刮,頭疼去不了。
和普通日式木屋比,西式房子要厚實得多,門窗又都關緊了,風從哪兒來的呢。
都是從廊道漏進來的,三小姐發現,要任豐把廊面的門闆白天晚上都緊緊拉上,遇到了将軍的反對。
也許是真的給風吹得不舒服,也許隻是表示抗議,三小姐做了頂軟帽、一件鬥篷樣的長衣服,穿戴起來,還把袖子和褲管都紮緊了,來去像個大俠,端莊娴靜的三小姐變成了一位喜劇人物了。
“如果你們還要坐在外頭,就把門闆拉上。
”三小姐抱怨。
無論哪一扇門窗打開,就是在遙遠的廚房還是前廳,以至于樓上,她都能感覺到風直吹的寒冷。
将軍隻能放棄意見。
懷甯站起來,推動門闆,鐵輪滾動在軌道之間,發出刺耳的聲音。
“輕點。
”将軍說。
木闆門合上,回廊被遺棄在門闆外,和庭園一起畏縮了。
清冷的夜,連月亮也沒有,渾暗包圍上來,廊上的世界陰沉沉。
藤椅裡的老人移動一下坐姿,拉攏棉襖的前襟。
我們昨天講到了哪? 講到了沼地的埋伏。
到底是住進了療養院,是三小姐把整個五鬥櫃的衣服剪碎了的以後,這之前,鄭隊長帶領任豐坐了張司機的車,已經四處探訪了好一陣子,尋到城南半山上某宗教團體辦理的機構。
看着紅磚的建築頗為整潔,裡邊的管理也很秩序,鄭隊長回來跟大家商量,又再上山安排好特别的住宿條件,把三小姐的雙人床、粉藍花窗簾、縫衣機,都先搬了上去,又着令黃媽擺出和家裡房間完全一樣的布置。
三小姐由懷甯陪着,一行人跟在後邊,安靜地上了車。
陷在車的後座,懷甯看見車窗上電線杆快速退滑,滑出了玻璃,然後就是灰白的天空,然後樹枝和樹幹出現,形成網,不斷地網羅過來。
後座陷阱一樣地陷落了。
姑姑的雙手緊緊叉放在膝頭,襯在暗色的旗袍上,兀自在黑暗的後座發着瑩瑩的青光。
并沒露出什麼不願去的意思,是大家十分低落的心情裡,還算差強人意的。
“兩邊同時住,随時接回來,就當着出門吧。
”任豐倒是看得開。
每逢周末和節日,大家都會一起上山去接三小姐回來,讓她感到不過真是出門而已。
鄭隊長其實過慮了,三小姐在療養院有溫和禮貌的修女照顧,又有很多同類的宿友,長期單身獨處的閨秀倒是第一次出了家門,跟社會有了接觸呢。
你知道,我們平日歸之于精神病患的,其實比平常人都誠實可愛得多。
三小姐在山上過得很好,遠比在家裡健康快樂,确确實實使大家尤其是鄭隊長松了口氣,減輕了主意是他出的歉疚。
當時由鄭隊長決定送三小姐入院時,一位晚報記者還曾寫過一篇文章,暗喻長安裡的樓房裡發生了奇情豔聞,寫得栩栩如生像小說一樣呢。
“可不是,馬家将門宦府世代相傳,聲勢顯赫,奇事多得很呢。
”黃媽說。
“可不是,就看那滿滿一閣樓的珍禽異獸吧。
”任豐應着。
兩人互相玩笑,不聽外邊傳些什麼。
我們已經說到将軍去世,懷甯離開家以後的地方了。
南征北戰戎馬倥偬,行動接續行動,将軍前半生不曾有過回想反思的時間,退居島嶼的無所事事的日子,春天夏天秋天在回廊上緩緩度過,前半生種種之成為材料,經過累積和沉澱的過程而漸漸醞釀成記憶。
以無比的毅力和彈性再一次從地獄回轉,記憶教給将軍的是疏離和舍棄。
抽出距離,把過去都當作好似别人的事情,他倒發現,不要說那時有過的,就連這時的自己的身與心,也都能舍了。
此後他面對過去越發感到自在,諸事無論輕重大小悲喜,就讓它們從口而出,不負期望地它們都能松弛了與自己的緊張關系,從附身的魅影、糾纏的噩夢,成為自由運轉的豐富的故事。
乍看的複雜混淆和零亂,無法預測掌握的偶然和突然,都自動現出了脈絡理路,在所有莫非都變成為叙事的這時,現出了它們的起承因果關系。
多年的落葉經過累積發酵而成為黑色的肥土,難以承受的經驗也為将軍釀造出叙述的沃壤。
前半生的行動提供他輪廓綱要,後半生悠悠時光給予反省的機會,讓他厘清情節,填出内容,牽連出意義。
戰争的殘暴,人際的狡詐,愛情的虛無,在交替着日與夜的黃昏的回廊上,經由記憶的提煉過程,都生出了實在的機理。
已經消失了的過去,一經召喚,像退隐的老兵聽到了召集令,一一又從各個角落整裝出現在生活的戰場。
又驚險,又奇異,又壯麗,又纏綿,種種妙質由他成為說者,退去旁觀的局外,反倒欣賞到了。
過去屢屢經曆厄亂恐怕是有道理的,他開始想,那就是,使這時的自己,有這許多的題材能夠說得婉轉有趣娓娓動聽,比傳奇還神奇。
甚至他認為,讓他屢受艱難恐怕也是一種有意的安排,一種福賜呢;上天不是用辛苦來處罰他而是培育他,用他的惡固然制造了他的罪過,卻是用罪過回來滋育他,使他的惡開出了花。
将軍終于轉危為安,振作起精神,好好地活了下來,而我們也不得不說,曆史不發生在當時,不存在于現場,曆史發生在叙述之間,實存在語言文字中的呢。
由記憶将軍身上孕育出豐滿的曆史,使他成為高貴的人,白發紅頰,聲音寬柔沉穩,性情開朗豁達體諒,在這生命的最後一程,将軍闖出了再生的自己。
誠如懷甯的名字,将軍晚年過得很安甯,與孫女一樣的女兒對話,是他未料到的。
能有這樣一位忠誠的聽者,死生契闊都與她說了,讓他覺得幸運和欣慰。
懷甯大學畢業後想留在父親身邊就近照顧,将軍卻要她盡量為自己打算,不用管他,鼓勵她出國學習。
哪位外國智者提醒過,生活情況是多麼的複雜,在你以為受到折磨的時候,其實已經種下日後的幸福的種子,我們中國人說塞翁失馬,一樣的道理。
甜蜜溫暖的關系,笑容和愛,美食,盛開的花,微風細雨,無雲的藍天,示予我們存在的美好,要我們精神地活下去,然而克服痛苦,戰勝困難卻更能策勵堅強的意志,不屈的性格,使生命更具意義。
為了獲得後者,辛苦便存在于生活中,便有堅毅如将軍如鄭隊長這樣可以擔負重責的類種以為昭啟。
因為有這樣的人,痛苦和災難卻又非得以更強悍的形式出現,以便出示更大的景象,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意義。
或者這麼簡單地說吧,能執行殺戮的人才能駕馭殺戮,受過難的人才懂得慈悲。
滄桑以後并不感歎滄桑,保持了精神上的高度,逆境畢竟成全了将軍。
懷甯出國前,鄭隊長已經搬來家中,偌大的樓房和庭院将軍獨守未免清冷,何況大隊長的果園實驗又告失敗。
并肩的袍澤,救難的戰友,比親兄弟還更親的夥伴,比災難還更頑強的同盟,又在一起一同堅持了下去。
秋天的一個黃昏,将軍照常坐在回廊上,黃媽過來請吃晚飯時才發現已在睡中過去了。
年及九十,又以這麼好的方式往生,大家都為将軍高興。
依遺囑葬禮舉行得很簡單,骨灰存放靈骨塔,等待某日的到來,将依他的遺旨歸葬故鄉。
黑暗的街,黑暗的城市。
沒有人,沒有邊緣和無法界範的黑暗,黑暗凝結在他的心裡,一層層地壓迫着,全身沉澱成黑暗,成為黑暗王國的核心。
他多麼希望當他在樓梯口往下看鐘的時候,針能指在十二點,或一點,電影散場的時間。
他所看到的時間接近黎明;他的心驟然發冷,往下沉,一瞬時他就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感到了絕望。
是的,結局不明,透露着轉機,會引發焦灼的期待。
結局明顯地昭示了,反而會令人安靜下來。
唯一比這安靜更寂寥、更強韌的,是被過人的意志壓制在心的底層的悲哀,現在脫身,蠕動,侵漫,如黑色的煙與影,如不見邊沿的沼澤和樹林,籠罩過來,裹脅上來,把你滅頂在後座的徹底的黑暗裡。
才擺脫一個夢魇,又陷入一個夢魇,蜷伏在車座裡,再一次蜷伏進泥濘,你是這樣的疲倦,就再一次放棄一切地睡過去吧。
是的,就像前一次,再睡過去吧,裹進被褥一樣的黑暗裡,讓一切消失,進入夢,讓夢歸屬于夢,對自己說,不過又是另一個夢,不過睡在自己的床上,都是夢裡發生的情節,不曾真正發生過,無須憂愁悔恨補救的。
就這麼又睡過去,把這一切都悶頭蒙臉地睡過去,不要再醒來。
電線挂在車窗玻璃上,纏成網,網你在洞穴裡和陷阱裡。
路燈乍暗乍明,明的時候,那種青光居高臨下,越發給予陷阱深底的冷悚。
車開過一程又一程,羅網搖晃阻遏,危機四伏,陰謀醞釀,伺機而動。
路這麼長,似乎永遠也開不完,走不完,達不到目的地。
但是,達到了又怎樣,也不過是一場徒然,不過和戰争一樣,愛情也是可以把人驅向零變成零的。
可是你必須堅持,不走一次,事情就隻做了一半,任務就沒有完成。
嚴酷地下定決心,不更改,不悔悟,命令轎車繼續前進。
你必須走一次這條路程,唯有這樣,你才能揣摩他們的心情、思想、意願、精神狀态,以及身體的組織構造和反應,而不被他們摒棄在他們的世界外。
如同一支載負着不歸目标的勇敢隊伍,你必須走一次這路程,才能使自己變成計劃的共謀,故事的一部分,同場演出的一個角色,取得荒謬的關聯和慰藉。
漫長的車行,和夜較勁,比賽耐力,寂兀的一程又一程,四輪堅持滾動在瀝青的路面。
然後在一片天藍色的背景前,出現了那座紅顔色的戲院。
是在這一刻,他恍然了悟,懷遠和夫人屬黎明,是他的樂觀來源,他的慰藉和救贖,他的幸福條件,而成全了他們,就是成全他自己。
将軍上了閣樓,把自己反鎖在内,誰都勸不了,誰都不準進去,埋入猙獰的獸頭獸骨獸皮間,由肉體腐爛的氣味裹卷,用痛苦來對付痛苦。
追根究底,将軍是不應該做壽的。
人說年紀越大越要謙虛謹守,避免喧嘩嚣張,将軍忘記了這條生活戒律,大張壽局,這不就出事了嗎? 哥哥和母親去了哪裡,這是懷甯一生的問号,她常常設想他們的旅程。
使他們如此不顧地舍棄一切,必定是前去了什麼好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逃脫世俗的禁忌、壓迫、成見、陳規陋習,回避不得已的課業和職責,做他們要做的一種人,過一種與衆不同的生活。
這樣的地方在哪兒呢?人口繁多嚣噪的城市和科技至上商業發達的國家自然是不可能的,必是要去了什麼偏遠的、奇異的,什麼美好的地方,沒有暴亂、欺淩、虛詐、出賣、荒唐的人間關系、橫行的陋俗、狹弊的成見,還得天高氣爽,沒有空氣污染——懷遠是有氣喘病的。
上課時懷甯常常想到這問題,尤其是在地理課上,不免看去了長白山、黑龍江、内外蒙古、西伯利亞、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尼泊爾、不丹、印度。
是的,不遵守世俗規令的奇境異鄉,馬懷甯越想越沒錯。
一組地名脫穎而出,變成顯目的字形,铿锵的音節,明麗的景緻,啟亮了她的心智,成為她的指标,為她畫出他鄉的路向。
失去了才能獲得。
第一夫人失去,成為将軍的永恒的妻子。
母親和哥哥失去,懷甯從憤怒而怨恨而悲哀,而思臆,而後在成人的過程中,看見他們逐漸成為兩點光,在一個高度上,如同傳說中的引路的星鬥,照耀着。
是的,總是在一片光中他們出現,形成她的組成元素,為少年的她提供遐想和沉思,為現在和未來的她立下生活的精神基礎。
懷甯逐漸長大,各方面都沒有步入哥哥的覆轍,原因很簡單,不是她和後者同父異母,身心組織不同,隻不過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子而已。
首先,沒有人理會她,要她像馬懷遠一樣得理工法醫、憂國憂民、成家立業、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其次,她從小就在廚房和下人厮混,隻要聞到食物的香味,廚房的人氣和暖氣,就能對生活生出樂觀。
這樣的傾向不但幫助她度過了寂寞的童年,并且在逐漸前來的生活中,常常使她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懷甯,你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将軍總這麼對女兒說。
真是武人思想,光會打仗,不知天下女子們,擔負更煩瑣的責任,容納更多的辛苦,承受更重的壓迫和剝削,才是領受到更大的福氣,享有更多幸福的人們呢。
身為戰士,将軍是經受過獨守黑夜的訓練和考驗的。
戰争使他不得不屢屢長夜支撐,并且教導他以絕望面對絕望,從絕望中生出活路。
閣樓的門打開,将軍走出,仍是完好,大家松了口氣。
将軍發現了女兒的存在,懷甯則覺得去了位父親來了位祖父,原來自閉時間将軍從壯年驟變成老年,他的頭發一夕間全白了。
醫生囑咐,早餐的酥餅換為全麥面包,下午的葡萄酒換為綠茶,煙鬥全戒。
将軍仍舊喜歡在回廊長坐,有時把懷甯叫過來,若是周末或者第二天沒有考試,就要她陪他坐一會。
精神好的時候,将軍會有一句沒一句地說着,思路浮移,想到哪就講到哪。
黃昏閑談,散漫的點滴連成片段,接續成記事,一件事帶領出另一件事,情節引發出情節,環生出應答的細節,呈現了連貫意識、起承轉合、因果關系。
以為忘了的許多都記了回來,汩汩漫漫湧出如細流的水泉。
将軍有一些驚,無論是高興的還是不高興的,歡喜的還是讨厭的,驚奇的還是平淡的,一旦置于叙述的距離,那一瞬間,突然都像肥皂泡泡吹離開自己的口,變成眼前景象紛繁,又像一個人從自己肉身析離出來,脫竅一般站在眼前,成為了一個面對面的自己。
各種事物進行着,不知覺中,三小姐越發隐蔽了,以前還有哥哥照顧,現在将軍隻管自己,樓房裡三小姐一個人,一間屋子一間屋子獨自進出,無聲無息。
“姑姑,我得買塊布料呢。
”懷甯向三小姐求助,家事課得交出一條裙子的剪樣。
她們坐進後座,由張司機關好了車門,向西門町馳去。
颠簸過平交道。
那是一條多麼美麗的街道呀,一棟接一棟樓房緊密聳立在街的兩邊,騎樓前挂着橫橫豎豎的彩色招牌,鑲打着紅紅綠綠的霓虹燈。
那時沒有大馬路不準停車的規定,張司機就把車停在布莊前邊的街邊等她們。
走進敞開的店門,啊,又是另一種眼花缭亂的景象。
牆架上櫃台上,紅的綠的藍的黃的,小花的碎花的大花的,布的棉的絲的綢的緞的,顧客們進出觀賞流連,店員們來去忙碌照應,笑着講着,讨價還價,熱鬧極了。
他們一家一家地逛,輕松又歡喜,萬千種顔色花案裡外飄揚,比朝陽晚霞還豔麗。
每當這缤紛景象出現在悄然的記憶中,懷甯就會想起可憐的姑姑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三小姐愛上了化妝。
文靜内向的她,平日幹幹淨淨的,我們并不見她臉上有什麼妝呀,怎麼說呢?原來這件事是進行在深夜裡呢。
是這樣的,人都熟睡了的以後,三小姐從床上起來,走到梳妝台前,坐下在晶瑩的半月鏡前,就會開始一個夜晚的聚精會神的活動。
從第一步的淨臉和打底開始,到最後輕輕撲上一整臉的粉,總要前前後後地顧盼,欣賞好一陣子,直到粉藍花的窗簾現出了樹影,巷底傳來垃圾車的少女的祈禱,才又坐回梳妝台前,一層一層像倒放電影一樣再抹去,恢複原來的面容。
各種時代,男子的熱情不是給了戰争就是給了政治,忙着打殺争奪傾軋暗算,耗費了全數的精力,你便見到許多敏感、想象、細膩精緻,都落了空。
三小姐開始不停地做衣服。
她又不出去,做這麼多衣服是為了什麼呢。
在樓下,以及在樓房的每一個角落,你都可以聽見車衣機的聲音不停止,軋軋地響着,好像齒輪總在你耳邊鉸磨。
“如果當年婚事順利,成了家——”任豐說。
“自己要解約的,怪誰呢。
”黃媽說。
“就一個兄長依靠。
”任豐說。
牌局停了,樓房無聲,除了齒鍊永遠在軋軋地鉸磨。
這位兄長倒是真能依靠的。
将軍已經在心裡打定主意,三小姐精神狀态雖然每下愈況,隻要他自己在世一天,就堅持留妹妹在家中照顧一天。
台風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三小姐仍覺得風還在吹刮,頭疼去不了。
和普通日式木屋比,西式房子要厚實得多,門窗又都關緊了,風從哪兒來的呢。
都是從廊道漏進來的,三小姐發現,要任豐把廊面的門闆白天晚上都緊緊拉上,遇到了将軍的反對。
也許是真的給風吹得不舒服,也許隻是表示抗議,三小姐做了頂軟帽、一件鬥篷樣的長衣服,穿戴起來,還把袖子和褲管都紮緊了,來去像個大俠,端莊娴靜的三小姐變成了一位喜劇人物了。
“如果你們還要坐在外頭,就把門闆拉上。
”三小姐抱怨。
無論哪一扇門窗打開,就是在遙遠的廚房還是前廳,以至于樓上,她都能感覺到風直吹的寒冷。
将軍隻能放棄意見。
懷甯站起來,推動門闆,鐵輪滾動在軌道之間,發出刺耳的聲音。
“輕點。
”将軍說。
木闆門合上,回廊被遺棄在門闆外,和庭園一起畏縮了。
清冷的夜,連月亮也沒有,渾暗包圍上來,廊上的世界陰沉沉。
藤椅裡的老人移動一下坐姿,拉攏棉襖的前襟。
我們昨天講到了哪? 講到了沼地的埋伏。
到底是住進了療養院,是三小姐把整個五鬥櫃的衣服剪碎了的以後,這之前,鄭隊長帶領任豐坐了張司機的車,已經四處探訪了好一陣子,尋到城南半山上某宗教團體辦理的機構。
看着紅磚的建築頗為整潔,裡邊的管理也很秩序,鄭隊長回來跟大家商量,又再上山安排好特别的住宿條件,把三小姐的雙人床、粉藍花窗簾、縫衣機,都先搬了上去,又着令黃媽擺出和家裡房間完全一樣的布置。
三小姐由懷甯陪着,一行人跟在後邊,安靜地上了車。
陷在車的後座,懷甯看見車窗上電線杆快速退滑,滑出了玻璃,然後就是灰白的天空,然後樹枝和樹幹出現,形成網,不斷地網羅過來。
後座陷阱一樣地陷落了。
姑姑的雙手緊緊叉放在膝頭,襯在暗色的旗袍上,兀自在黑暗的後座發着瑩瑩的青光。
并沒露出什麼不願去的意思,是大家十分低落的心情裡,還算差強人意的。
“兩邊同時住,随時接回來,就當着出門吧。
”任豐倒是看得開。
每逢周末和節日,大家都會一起上山去接三小姐回來,讓她感到不過真是出門而已。
鄭隊長其實過慮了,三小姐在療養院有溫和禮貌的修女照顧,又有很多同類的宿友,長期單身獨處的閨秀倒是第一次出了家門,跟社會有了接觸呢。
你知道,我們平日歸之于精神病患的,其實比平常人都誠實可愛得多。
三小姐在山上過得很好,遠比在家裡健康快樂,确确實實使大家尤其是鄭隊長松了口氣,減輕了主意是他出的歉疚。
當時由鄭隊長決定送三小姐入院時,一位晚報記者還曾寫過一篇文章,暗喻長安裡的樓房裡發生了奇情豔聞,寫得栩栩如生像小說一樣呢。
“可不是,馬家将門宦府世代相傳,聲勢顯赫,奇事多得很呢。
”黃媽說。
“可不是,就看那滿滿一閣樓的珍禽異獸吧。
”任豐應着。
兩人互相玩笑,不聽外邊傳些什麼。
我們已經說到将軍去世,懷甯離開家以後的地方了。
南征北戰戎馬倥偬,行動接續行動,将軍前半生不曾有過回想反思的時間,退居島嶼的無所事事的日子,春天夏天秋天在回廊上緩緩度過,前半生種種之成為材料,經過累積和沉澱的過程而漸漸醞釀成記憶。
以無比的毅力和彈性再一次從地獄回轉,記憶教給将軍的是疏離和舍棄。
抽出距離,把過去都當作好似别人的事情,他倒發現,不要說那時有過的,就連這時的自己的身與心,也都能舍了。
此後他面對過去越發感到自在,諸事無論輕重大小悲喜,就讓它們從口而出,不負期望地它們都能松弛了與自己的緊張關系,從附身的魅影、糾纏的噩夢,成為自由運轉的豐富的故事。
乍看的複雜混淆和零亂,無法預測掌握的偶然和突然,都自動現出了脈絡理路,在所有莫非都變成為叙事的這時,現出了它們的起承因果關系。
多年的落葉經過累積發酵而成為黑色的肥土,難以承受的經驗也為将軍釀造出叙述的沃壤。
前半生的行動提供他輪廓綱要,後半生悠悠時光給予反省的機會,讓他厘清情節,填出内容,牽連出意義。
戰争的殘暴,人際的狡詐,愛情的虛無,在交替着日與夜的黃昏的回廊上,經由記憶的提煉過程,都生出了實在的機理。
已經消失了的過去,一經召喚,像退隐的老兵聽到了召集令,一一又從各個角落整裝出現在生活的戰場。
又驚險,又奇異,又壯麗,又纏綿,種種妙質由他成為說者,退去旁觀的局外,反倒欣賞到了。
過去屢屢經曆厄亂恐怕是有道理的,他開始想,那就是,使這時的自己,有這許多的題材能夠說得婉轉有趣娓娓動聽,比傳奇還神奇。
甚至他認為,讓他屢受艱難恐怕也是一種有意的安排,一種福賜呢;上天不是用辛苦來處罰他而是培育他,用他的惡固然制造了他的罪過,卻是用罪過回來滋育他,使他的惡開出了花。
将軍終于轉危為安,振作起精神,好好地活了下來,而我們也不得不說,曆史不發生在當時,不存在于現場,曆史發生在叙述之間,實存在語言文字中的呢。
由記憶将軍身上孕育出豐滿的曆史,使他成為高貴的人,白發紅頰,聲音寬柔沉穩,性情開朗豁達體諒,在這生命的最後一程,将軍闖出了再生的自己。
誠如懷甯的名字,将軍晚年過得很安甯,與孫女一樣的女兒對話,是他未料到的。
能有這樣一位忠誠的聽者,死生契闊都與她說了,讓他覺得幸運和欣慰。
懷甯大學畢業後想留在父親身邊就近照顧,将軍卻要她盡量為自己打算,不用管他,鼓勵她出國學習。
哪位外國智者提醒過,生活情況是多麼的複雜,在你以為受到折磨的時候,其實已經種下日後的幸福的種子,我們中國人說塞翁失馬,一樣的道理。
甜蜜溫暖的關系,笑容和愛,美食,盛開的花,微風細雨,無雲的藍天,示予我們存在的美好,要我們精神地活下去,然而克服痛苦,戰勝困難卻更能策勵堅強的意志,不屈的性格,使生命更具意義。
為了獲得後者,辛苦便存在于生活中,便有堅毅如将軍如鄭隊長這樣可以擔負重責的類種以為昭啟。
因為有這樣的人,痛苦和災難卻又非得以更強悍的形式出現,以便出示更大的景象,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意義。
或者這麼簡單地說吧,能執行殺戮的人才能駕馭殺戮,受過難的人才懂得慈悲。
滄桑以後并不感歎滄桑,保持了精神上的高度,逆境畢竟成全了将軍。
懷甯出國前,鄭隊長已經搬來家中,偌大的樓房和庭院将軍獨守未免清冷,何況大隊長的果園實驗又告失敗。
并肩的袍澤,救難的戰友,比親兄弟還更親的夥伴,比災難還更頑強的同盟,又在一起一同堅持了下去。
秋天的一個黃昏,将軍照常坐在回廊上,黃媽過來請吃晚飯時才發現已在睡中過去了。
年及九十,又以這麼好的方式往生,大家都為将軍高興。
依遺囑葬禮舉行得很簡單,骨灰存放靈骨塔,等待某日的到來,将依他的遺旨歸葬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