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栀子花

關燈
龍鳳朝祥等,燴品有八仙進壽、金昙銀鈎、百花盅、剔骨香妃鴨等,素碟有什笙百合、清水芙蓉、翡翠如意、白玉藏珍等,最後一道五色彩熘全魚,和鮮爽無比的萬蝶撲泉大湯,為馔席帶來了完美的總結。

     一盤盤一盅盅一碟碟,悅目的顔色,濃燴的香氣,擺滿了桌子不留空隙,嘗到口裡,哎,那滋味可真要叫人忍不住地連聲贊好。

     酒過三巡,面紅耳熱,禮數已過,氣氛越發暢快了。

     “還記得打仗的日子麼?”一位放下酒杯說。

     “怎麼不記得。

    ”一位應答。

     “怎麼會忘記。

    ”另一位接口。

     “還記得千疊嶺那一戰?” “有誰不記得。

    ”一位說。

     “有誰能忘記?”另一位說。

     “那一戰打得可真壯烈。

    ” “可不是,打得可真英雄哪。

    ”一位接口。

     “那時節,長江一帶各處進行着大戰,對戰兩方的命運就要決定。

    ” “南段的攻勢上,千疊正是重點。

    ” “被編入剿軍第二十五軍的我們,奉令鎮守在山巅,執行的可是阻遏對手南下的重任。

    ” “子弟兵們從小跟着将軍長大,個個都是年輕又剽悍的戰士,在将軍的率領下,打過不知多少次硬仗呢。

    ” “夥伴們都明白任務的重要,如今布陣在碉堡戰壕裡,擔負着保家衛國的責任,越發精神抖擻志氣高昂。

    ” “對手緊貼火線那邊,總戰區的命令是,以守為重,對方若不發動進攻,我們不主動攻擊,目的是要牽制對手,保衛南方。

    ” “記得拂曉時分,對手兩路重兵圍進,直指千疊,攻勢逼近山麓,野炮已經射到坡上。

    ” “弟兄們據守崗位,磨槍擦掌,嚴陣以待。

    ” “對方炮火漫天漫地,日夜不停,煙硝塵土騰空。

    ” “真是不見天日,一片火海,遍地都成焦土。

    ” “連東西方位都給轟得不見了。

    ” “火網密集,彈榴炮,高射炮,重機槍,都用上了。

    ” “我們做出就是犧牲也得完成任務的準備。

    ” “弟兄們據點嚴守,竭力延長對峙時間。

    ” “我們依靠三面依山、一面臨水的地勢力抗,對手像蝗蟲一樣密麻攻來,情勢危急。

    ” “這時将軍體恤子弟兵,急電總剿部要求準許撤退部分員兵,轉移水南,好讓團軍留點種子。

    ” “吃緊消息傳來,”屬于桂将軍系統的一位說,“長官立刻不作二想,即時挑選精英,組成騎隊,親自率領,星夜趕程,翻山南下,黎明時趕到。

    ” “我們聽到援軍來了,大為振作,”馬将軍這邊的人說,“長官立刻召集敢死隊,實行逆襲,沖進對方陣地,人自為戰,奮力突圍。

    ” “我們這邊在對手背後排開側攻陣勢,救援助陣。

    ”桂将軍這邊的人說。

     “子彈用完了就用大刀、用刺刀,一刀刀砍過去刺過去。

    ” “對手沒有料到這最後五分鐘的奮戰,左右被截成兩段,不得相顧,情勢大變。

    ” “要不是兄弟軍密切協同,救援及時趕來,後果不堪設想。

    ”一位說。

     “我們以少勝多,同心合力,終于取得了勝利!” 馬将軍體系和桂将軍體系下的客人交歎戰場上的風雲驟變,相濡以沫,同時舉起杯。

     “那一戰打得是驚天動地山河變色。

    ” “那一戰打得是精彩輝煌照耀古今。

    ” “那一戰真是決定性的一戰。

    ” “那一戰真是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一戰。

    ” “那一戰真是難忘的一戰。

    ” 大夥一同回記,互相輔助,增減修動,追究細節,重建故事,舊日時光以比它原來更強的聲勢、更緊湊的情節、更鮮明的景觀重現。

    衆人驚喜歎息感傷,有時低頭沉思,有時開懷暢笑,在各種激動裡重曆過去,于是一次又一次舉杯,互助生命情懷,主客都盡歡了。

     還得趕回南部去,桂将軍起身告辭,馬将軍一路相送,來到前庭終于可以說幾句知己話。

     “兄弟修身養性固然能避事,蟄伏太久也容易消人志氣,還是走動走動的好。

    ”桂将軍一邊戴上手套一邊說。

     “三十年戎馬,走動得也夠了。

    ”将軍說。

     “什麼時候下來,到南部看看,南方人情樸實,氣氛多少不一樣。

    ” “聽說南部反倒沒這裡潮濕呢。

    ” “暖和得很,對我這種北地人來說,真是一種奢侈。

    你下來,在我那裡住段時間。

    ”桂将軍發出邀請。

     “帶着夫人一起過來。

    鳳凰木開花的時候,一片火紅色,煞是好看呢。

    ” 兩人緊緊再握手,相互祝福并約再見面。

    将軍親自為老戰友打開轎車的後門。

     紅色的尾燈閃出巷子,一盞路燈靜靜地照下來,半程被月光截住,燈光融化了。

     月光皎潔,屋舍和巷面如水如銀,屋瓦閃着青瓷的光澤。

     桂将軍的出現,掀開了記憶,一些曾有的事情和感思,經過了時間,如同置放在燈光的那一頭,臨近又遙遠,清楚又模糊,甜蜜又哀傷。

     笑聲嘩響在身後,隔着距離聽來像陣陣的風聲,水聲,江水擊打着崖岸,沖鋒陷陣在呐喊,殺戮在呼嘯。

     戰争已經過去了,喧聲随戰争一同消失,承平時代,馄饨的木梆替代了号聲,在鄰巷敲着,兩重一輕,把時間分隔成寂寞的段落。

    面對巷子,如同面對着另一個世界,一個隐秘的國度,比巷子更恍惚更昏暗。

     狹長又郁暗的甬道,聲音呼喚着,從無底的沼地傳過來,一位中了埋伏的戰友,一位受到極刑的袍澤,一位離失的愛人,向他訴說着與他有關的遭遇。

     一時将軍忘記自己身在何處,一陣驚惶從心底蠢蠢湧上,他突然猶豫——是留在界檻的這邊,還是回應那喚聲,跨過界檻,跨進他們那裡去,由他們帶走呢? 耳邊傳來呼叫,他回轉身,原來是侍衛在背後提醒。

     首長賓客們都走了,留下的都是過去的老部下老同事,便不拘俗節,開懷暢飲起來,任豐和張司機也被邀上桌。

    “大家都多喝幾杯吧。

    ”将軍說。

     “今天這酒席辦得真不簡單。

    ”一位夥伴替任豐斟滿了酒,“太豐盛了。

    自從來了此地,還沒吃過這麼好的。

    ” “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麼好的呢。

    ”一位說。

     “這些年,虧得有任豐照料。

    ”将軍說。

     一下子任豐的臉漲得通紅。

    老長官這可是在大夥面前親自說了謝謝的話,真要叫人當場罩不住了。

    任豐站起來,向将軍敬杯,一仰頭,咕嘟一聲盡了酒,大夥都叫好。

     杯盤逐漸狼藉,話語開始豪放。

     “總爺,”一位也立正舉酒,“您一路照顧我們無人能比,一定要賞杯酒。

    ” “如果不是總爺帶我們過來,一路提扶,現在我們哪能安身在此。

    ”另一位說。

     突然一位年紀較大的唰的也站了起來,猛行軍禮,大聲說:“請總爺帶我們回家!” 是的是的,大家連聲響應,頓時場面更熱烈了。

     “我也等着這一天呢。

    ”将軍說。

     席間停了喧鬧,等待将軍說下去。

    将軍從座位起身,拿起酒杯:“讓我們為這天——” 喉頭竟有點哽咽起來——“讓我們為這天——”他重新來過,“為這天,敬禮。

    ”他把酒杯舉到齊目的地方,靠仰頭飲酒的動作,掩飾了自己的失态。

     微醺,半躺在書房的長椅上,從門縫傳來大廳那邊部下們的笑談聲,如同安眠的吟哼,竟睡着了。

     一座樹林,高高地聳入天空。

    月光和星光。

    瞄準。

    每槍都中的,梭梭地打斷了打落了枝葉,打中了野獸。

    可是又都再站起來,重新長回來,又都複活了。

     晶亮的眼睛,活潑的姿态,沒有臉面的野獸,不知名的種類,一個個跟随在身旁身後,形成大王的隊伍,神氣又熱鬧。

     任豐說:“好,從現在起,看誰還能再喝,看誰還能支撐。

    ”說着自己又斟滿了酒。

     “您老日日有美色相伴,自然不同凡響。

    ”一位開始言語有味。

    美色是誰,難道是黃媽嗎? “手藝這麼巧,原來手上有滑膩的摸。

    ”大家都嘩笑起來。

     任豐漲紅了臉:“天地良心,我任豐這輩子沒做過虧心事,沒占過人便宜!” “不過說說而已,又沒叫你坦白。

    ”大家越發不放。

     “你們算老幾,我任豐追随長官的時候,你們還不知在哪裡吃奶呢。

    ” “是的是的,您大哥資格老功業高,一點也不含糊,來,再敬你一杯。

    ” 任豐欣然接受敬酒,高興地又盡了底。

     “倒是準備了一道點心給你們助興。

    ”任豐站起來,進去廚房。

     這是任豐對沁春園的示威,也是對弟兄夥伴們的情意。

    蒸籠熱騰騰地雙手端上來,揭開籠蓋——任豐做了道什麼點心呢? 啊,雪白的丸子像寶寶一樣一律排列在荷葉上,每個周身豐圓剔透,面上撒着金黃色的桂花,正中點着一滴紅印,太漂亮了,真叫人舍不得吃呢。

    才咬下第一口,大家又止不住接聲贊,原來餡裡放了一粒從淨闆油煉出來的豬油丁,蒸時遇熱融到餡料裡,香腴不用說了,那種入口即化的滋味和口感簡直美得讓人心軟!那時代,上好的南貨都在城西邊,其實用普通紅豆做成豆沙替代也無妨的,可是為了這正宗棗泥餡,早早幾天以前任豐就擠了零南路,又換了幾趟車,去了遠遠的城那頭的迪化街。

    粗人的手,竟能做出這等精緻得連豪華飯館也做不出的風味,确實證明了任豐粗中有細的個性呢! 良日盛宴,歡樂的情境難以完全描述,碟盤交響,酒爵相觸發出悅耳的共鳴。

    大夥的心情都很接近,許多意思都表達在笑谑中。

    人生倏忽,總要盡情享受這一刻,過去和未來都放去一邊吧。

     吃着吃着,氣氛竟有點傷感起來。

    唉,一位歎了口氣: “記得棗泥酥餅,是東大街的悅來居做得最到家的。

    ” “記得那店老闆娘,白淨白淨的,一雙鳳眼可不老實。

    ” “你可是自己不老實——”大家又都樂了起來。

     “那陣子學兵隊操練完沒事,都擠到對門的大樹下坐去,假裝擦槍歇腳抽煙,就想多留一會,給那雙鳳眼瞧瞧。

    ” “那是戰役還沒開打的日子。

    ” “那時都不過二十一二歲。

    ” “還不到二十歲,不過十來歲。

    ” “睡硬闆子床,吃糙米飯,唱無敵将軍歌。

    ” “那段日子可真是又新鮮又結實。

    ” “那段日子可真是無憂無慮。

    ” “那段日子,還記得跟長官打獵麼?” “怎麼不記得。

    ” “怎麼會忘的?” “春陽晴雪,牛角号聲,狗叫聲,人聲,坡野叢林一片翻騰。

    ” “還記得打金絲猿?” “怎會不記得。

    ” “怎會忘記的。

    ” “金絲猿,真有這種東西?”顯然沒跟上獵隊的一位說。

     “嗨,你可真沒見過世面哪。

    ”老經驗的說。

     “金絲猿,”一位說,“人間的至寶,一身金光閃閃,像是披着一件金大氅。

    ” “從頭披到腰,威威嚴嚴,王公一樣。

    ”另一位同意。

     “有這等好看的?”沒見識的人有點懷疑。

     “還用說,剝下來能賣好幾塊大洋呢。

    ” “喜歡在高樹攀跳,輕巧如飛。

    ” “能預知氣候,報雷雨。

    ” “還會唱歌,人唱一樣,悠亮悠亮的。

    ” “比人唱還好聽。

    一聲含九音,人哪能比得上?” “嘴角還會笑,也跟人一樣。

    ” “聚守成性,長幼有序,往來幾百隻的隊伍都不離散的。

    ” “領頭的猴王見到情況,就會高聲呼嘯通告大夥,一齊行動,不讓落單。

    ” “朝猴隊的中間放槍。

    ” “朝中間?為什麼?”沒狩獵過的又問。

     “前後警衛都是體壯機靈的猴子,那老弱的幼小的走不動的,都放在中間衛護着。

    ” “可不是,你就盡往隊伍的中間打。

    ”老經驗的同意。

     “給打中了,别的都會聚攏過來擁簇過來,都不走了。

    ” “拼了命也不自己逃的。

    ” “這時候,樹林陣陣抖擻,樹葉嗖嗖下落,一林子都翻騰起來,這裡那裡都是号叫。

    ” “為了把敵人吓走,要救給打中了的、落了隊的。

    ” “這時候,樹頂林梢突然閃出點點金光。

    ” “可不是,原來衆猴聚集,要來救援了。

    ” “樹頂突然飛出簌簌金光,煞是好看。

    ” “聚彙在一處,飛躍成一片,可真是奇象。

    ” “彙集成整片整片的光,夢裡一樣。

    ” “要是你能打下一隻,逮住了,拿到眼前,可又有件稀奇事。

    ” “什麼稀奇事?”錯失機會的又問。

     “嗨,”老經驗的拍了一下腿,“那還用說,猴臉呗!藍色的。

    ” “藍色的臉?” “是的,藍顔色的臉。

    ” 群獸追随在身後,簇擁在身邊,熱熱鬧鬧的,将軍在夢裡心裡一陣安慰,睡得更沉了。

     隊伍加長,夜變得深沉,森林繼續蔓延搖晃,看不見了前路,那焦灼又隐約蠕動,待機欲發,果然一張臉從天而降,迎面撲來,就在眼前,藍色的臉,将軍吓了一跳,醒過來。

     書桌上的燈還開着,一點聲音也沒有。

    客人也許都走了,家人都睡了。

     一隻蛾子在燈下飛舞,扇動着翅膀,竊竊嗟嗟的。

    将軍把自己從沙發裡拉坐起來,感到一陣昏眩。

    酒喝多了點,他想。

     大廳仍舊雪亮,不見一個人,若是都走了,為什麼不關燈呢?也許是特地留給自己照明的吧。

    平日夜讀後或就留在書房裡睡,從不曾注意這些枝節,現在靜默的空間奇異得很,好像置身在一座沒有邊際的,通明又透徹的虛空裡。

     一個将要進行審判的殿堂,沒有判官,照明就是無形的判官。

    雪亮的空間無法隐瞞,身體的每一種形狀、結構,和姿勢,每一種組織和細節,每一個念頭,每一件行動,從軀體的表層到内裡,從物質到精神,從意識到潛意識,都給照得無法掩藏,炯炯見底,坦白地現出了真相。

     鐘錘搖擺,秒針铮然移動,以堅持、冷峻、不可妥協的節奏。

    又高又長的窗簾垂挂下來,阻擋了脫逃的機會,掩遮了正在進行的私審和私刑。

     将軍一陣惶懼,午夜是不能醒來的,這心智最虛弱的時刻。

    他摸索着上樓。

     懷遠的房門口透出了一線光。

     還沒睡麼?平常總直走過去,不去擾他,現在站在房門口,突然有進去一看的欲望。

     擡起手,輕輕地敲了兩下門。

     沒有人應。

    門卻随手開了。

     台燈亮着,床是空的。

    家裡請客人多,不愛熱鬧的懷遠想必又是避開了。

     桌上擺着一張紙,寫着兩三行句子,他拿起來。

     把夜晚看成是白天的歸宿,把黎明看成是再生。

     你已為我準備好行程,使我能輕裝遠行,身懷愛慕心,不畏懼過去和未來,過不羁的生活。

     奇怪的句子,是抄錄誰的,還是自己寫的? 他把紙放回桌面,留在原來的樣子,拉開前邊的抽屜。

     空空的抽屜,隻放着一張照片。

     拿着湊近桌燈。

    眼鏡忘在了樓下,他眯起眼睛—— 穿着預備軍官制服的半身照,和少年的自己像極了。

    青春過去得多麼的快速和不覺察。

     突然,他覺得和懷遠從來沒有這樣的親近過。

     幾個小時以後,他才明白,平日躲着不愛說話的懷遠,是以這張照片、這頁文字,和他告别呢。

     很多年以後,當将軍再回來這一時間,他才明白,懷遠對父親的他的身世的認識,和從這認識得到了啟示和警惕,從而對父親充滿了感激的心情,原來是借着這幾行文字訴說了一切的。

     這樣的領悟在以後的日子,畢竟使他原諒了懷遠和他自己。

     夫人的床也是空的,她還在樓下麼?晚宴的時候夫人周旋在賓客們的酒幌間,他看見她臉上飛閃着紅暈和笑容。

     什麼時候夫人離開了宴席?什麼時候眼前不見了她? 或者和懷遠一同去看電影了吧——他一陣驚,竟是自然地把兩人想在一處了。

     鐘錘繼續以冷峻的金屬移動聲推進,指在黎明的時間;在書房被夢魇纏擾時,事情正在發生。

     後來他回想這截時間,最清晰的記憶便是磨蹭在黎明的前和後。

     他記得他把張司機叫醒,坐進黑色的轎車,往黑夜裡駛去。

    他要張司機開去夫人常去的電影院,按着平日載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