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營地(1942)
關燈
小
中
大
亨利設法保住了惠子的大部分照片。
他用外套的袖子擦去了泥水和髒污,在交給謝爾登妥善保管前,把它們放進了樓梯下面的洗衣盆。
但從那一刻起,在他和父母居住的小小的磚木結構公寓裡,他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幽靈。
他們不和他說話。
事實上,他們幾乎不承認他的存在。
他們會相互交談,好像他不在那裡一樣。
當他們望向他的方向時,他們裝作目光穿透了他的樣子。
無論如何,他希望他們是裝的。
開始,他還會若無其事地用英語向他們說話——隻是飯桌上的閑聊而已——後來,則變成了用漢語懇求。
不起作用。
他們用沉默築就的長城,在他竭盡全力的摧毀嘗試之下,仍紋絲不動。
于是他也什麼都不說了。
以前父母的談話總是跟亨利的教育、亨利的成績、亨利的未來有關,現在亨利缺席了,他們的談話也非常少了。
他們小小的家裡,唯一能聽到的聲音,就是日報的沙沙聲,或是無線電發出的噪聲和電流聲——播送着關于戰争、關于當地配給最新更新、關于民防防空操練的新聞。
收音機裡從來沒有提起過那些被從日本城帶出去的日本人——好像他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幾天後,母親承認了他的存在,用她自己的方式。
她為他洗衣服,給他準備午飯。
但她做這一切的時候顯得格外漫不經心,之所以這樣,可能是為了不違背亨利父親的意願。
即便做不到實打實的斷絕,父親仍象征性地堅持着要與亨利斷絕關系的威脅。
“謝謝。
”母親給他擺上一個盤子和一個碗的時候,亨利說道。
可是,當她伸手再去拿一雙筷子的時候—— “有客人要來吃飯嗎?”父親放下報紙,用漢語打斷了她。
“回答我。
”他要求道。
她抱歉地看着丈夫,然後靜靜地移走了餐具,不敢看兒子的眼睛。
亨利自己拿盤子、自己為自己服務的日子從此開始了。
他并不會徹底洩氣,隻是一言不發地吃着,唯一的聲音是筷子碰到他隻裝了一半的飯碗碗沿所發出的。
這種令人懷疑自己耳聾的沉默也延續到了雷尼爾小學。
亨利曾想過轉回他的老朋友們所在的中國人學校,或是轉到山上的貝利·加特澤特小學去,那是一些大一點的孩子們去的一所多種族學校。
但他又一次意識到,他必須以某種方式注冊,但沒有父母的合作,注冊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也許這個學年結束的時候,他可以說服母親讓他轉學。
不,父親太為他的獎學金而驕傲了。
所以,她永遠不會同意的。
于是亨利接受了要在這個地方上完六年級後面兩個星期這一現實。
他隻能這麼做,不是嗎?周末的時候,比蒂太太還會帶他去和諧營。
如果他整個星期都不在這所小學的廚房裡幹活兒,他周末探望惠子的活動多半會有危險。
星期六到來的時候,亨利渴望着和什麼人說說話——無論是誰都行。
這一周裡他曾試圖去找謝爾登,但放學前他沒有時間,而放學後,謝爾登又總是已經在剛剛重新開張的黑麋鹿夜總會裡演出了。
比蒂太太出現的時候,看上去她剛好是亨利所期盼的健談者。
她邊抽煙邊開着車,把煙灰彈到窗外,從嘴角吐出煙霧。
煙霧總是又被風卷回來,散到他們倆的身上。
亨利把車窗搖下了一些,好讓腿上放着的禮物不會總是被煙熏到。
除了從伍爾沃斯商店買的一包雜七雜八的東西之外,他還有兩個盒子,每個盒子外面都包裹着淡紫色的包裝紙,紮着白色的緞帶——緞帶是他偷偷從母親的針線盒裡拿的。
一個盒子裡裝的是一本速寫本、幾支鉛筆、幾把畫刷,還有一罐水彩顔料。
另一個盒子裡裝的是奧斯卡·霍爾登的唱片,謝爾登給他的那張。
亨利小心地把唱片用紙巾包了起來,以免它受到損傷。
“離聖誕節還早了點。
”比蒂太太評論道,把手伸出飛速行駛的貨車窗外,彈了彈煙蒂。
“明天是惠子的生日。
” “所以,是?” 亨利點點頭,揮走最後一絲煙霧。
“你真有心。
”比蒂太太說。
亨利剛想說話,又被她打斷了。
“你知道他們不會允許你帶進去這個樣子的東西嗎?我的意思是說,那裡面可能裝的是一支槍,或者是幾顆手榴彈,誰知道呢——那些東西也都會好好包裝起來,紮上蝴蝶結,那些特别的東西。
” “可我以為,我讓她在圍欄那裡拆開它們……” “沒用的,小家夥,所有的禮物都要由站崗的哨兵拆開。
規矩就是規矩。
” 亨利拿起腿上那個大一點的盒子,裝唱片的那一個,搖了搖,想着是不是要拿下緞帶,直接送出去。
“别擔心,我來解決。
”比蒂太太說道。
她也是這麼做的。
在皮阿拉普鎮的郊外,比蒂太太駛進殼牌石油加油站的停車場。
她把車停到靠近
他用外套的袖子擦去了泥水和髒污,在交給謝爾登妥善保管前,把它們放進了樓梯下面的洗衣盆。
但從那一刻起,在他和父母居住的小小的磚木結構公寓裡,他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幽靈。
他們不和他說話。
事實上,他們幾乎不承認他的存在。
他們會相互交談,好像他不在那裡一樣。
當他們望向他的方向時,他們裝作目光穿透了他的樣子。
無論如何,他希望他們是裝的。
開始,他還會若無其事地用英語向他們說話——隻是飯桌上的閑聊而已——後來,則變成了用漢語懇求。
不起作用。
他們用沉默築就的長城,在他竭盡全力的摧毀嘗試之下,仍紋絲不動。
于是他也什麼都不說了。
以前父母的談話總是跟亨利的教育、亨利的成績、亨利的未來有關,現在亨利缺席了,他們的談話也非常少了。
他們小小的家裡,唯一能聽到的聲音,就是日報的沙沙聲,或是無線電發出的噪聲和電流聲——播送着關于戰争、關于當地配給最新更新、關于民防防空操練的新聞。
收音機裡從來沒有提起過那些被從日本城帶出去的日本人——好像他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幾天後,母親承認了他的存在,用她自己的方式。
她為他洗衣服,給他準備午飯。
但她做這一切的時候顯得格外漫不經心,之所以這樣,可能是為了不違背亨利父親的意願。
即便做不到實打實的斷絕,父親仍象征性地堅持着要與亨利斷絕關系的威脅。
“謝謝。
”母親給他擺上一個盤子和一個碗的時候,亨利說道。
可是,當她伸手再去拿一雙筷子的時候—— “有客人要來吃飯嗎?”父親放下報紙,用漢語打斷了她。
“回答我。
”他要求道。
她抱歉地看着丈夫,然後靜靜地移走了餐具,不敢看兒子的眼睛。
亨利自己拿盤子、自己為自己服務的日子從此開始了。
他并不會徹底洩氣,隻是一言不發地吃着,唯一的聲音是筷子碰到他隻裝了一半的飯碗碗沿所發出的。
這種令人懷疑自己耳聾的沉默也延續到了雷尼爾小學。
亨利曾想過轉回他的老朋友們所在的中國人學校,或是轉到山上的貝利·加特澤特小學去,那是一些大一點的孩子們去的一所多種族學校。
但他又一次意識到,他必須以某種方式注冊,但沒有父母的合作,注冊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也許這個學年結束的時候,他可以說服母親讓他轉學。
不,父親太為他的獎學金而驕傲了。
所以,她永遠不會同意的。
于是亨利接受了要在這個地方上完六年級後面兩個星期這一現實。
他隻能這麼做,不是嗎?周末的時候,比蒂太太還會帶他去和諧營。
如果他整個星期都不在這所小學的廚房裡幹活兒,他周末探望惠子的活動多半會有危險。
星期六到來的時候,亨利渴望着和什麼人說說話——無論是誰都行。
這一周裡他曾試圖去找謝爾登,但放學前他沒有時間,而放學後,謝爾登又總是已經在剛剛重新開張的黑麋鹿夜總會裡演出了。
比蒂太太出現的時候,看上去她剛好是亨利所期盼的健談者。
她邊抽煙邊開着車,把煙灰彈到窗外,從嘴角吐出煙霧。
煙霧總是又被風卷回來,散到他們倆的身上。
亨利把車窗搖下了一些,好讓腿上放着的禮物不會總是被煙熏到。
除了從伍爾沃斯商店買的一包雜七雜八的東西之外,他還有兩個盒子,每個盒子外面都包裹着淡紫色的包裝紙,紮着白色的緞帶——緞帶是他偷偷從母親的針線盒裡拿的。
一個盒子裡裝的是一本速寫本、幾支鉛筆、幾把畫刷,還有一罐水彩顔料。
另一個盒子裡裝的是奧斯卡·霍爾登的唱片,謝爾登給他的那張。
亨利小心地把唱片用紙巾包了起來,以免它受到損傷。
“離聖誕節還早了點。
”比蒂太太評論道,把手伸出飛速行駛的貨車窗外,彈了彈煙蒂。
“明天是惠子的生日。
” “所以,是?” 亨利點點頭,揮走最後一絲煙霧。
“你真有心。
”比蒂太太說。
亨利剛想說話,又被她打斷了。
“你知道他們不會允許你帶進去這個樣子的東西嗎?我的意思是說,那裡面可能裝的是一支槍,或者是幾顆手榴彈,誰知道呢——那些東西也都會好好包裝起來,紮上蝴蝶結,那些特别的東西。
” “可我以為,我讓她在圍欄那裡拆開它們……” “沒用的,小家夥,所有的禮物都要由站崗的哨兵拆開。
規矩就是規矩。
” 亨利拿起腿上那個大一點的盒子,裝唱片的那一個,搖了搖,想着是不是要拿下緞帶,直接送出去。
“别擔心,我來解決。
”比蒂太太說道。
她也是這麼做的。
在皮阿拉普鎮的郊外,比蒂太太駛進殼牌石油加油站的停車場。
她把車停到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