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中國讀者的話
關燈
小
中
大
講不好這樣的故事。
我沒找到自己的聲音。
我沒弄清自己的身份。
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可是後來,父親過世了。
一切都變了。
我也變了。
父親出生在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國家庭裡,自幼家貧,他是家中獨子。
正因如此,我從小到大,身邊并沒有中國姑姑、叔伯和堂兄弟。
在他撒手人寰的時候(祖父母此前已經辭世),我感到自己遠離了我的中國傳統——隻剩下文化上的空虛感,和“福特”這個姓。
于是我開始探究我父親兒時的故事。
故事之一,是關于他被迫戴上的那枚胸章,上面用英文寫着“我是中國人”。
珍珠港事件後不久,他就拿到了那枚胸章。
他告訴我,白人小孩朝他扔石頭,罵他“小日本”。
他告訴我,他打了不知多少場架。
那胸章,是一種自衛的方式。
他還談起過,他上的是一所種族構成十分複雜的學校。
學校裡有白人小孩、菲律賓小孩、韓國小孩、日本小孩和黑人小孩。
有一天他去上課的時候,發現一半的桌子都空了。
日本小孩都被送去了拘禁營。
他從此再也沒有見過他們。
他的這個故事,成了這本書的靈感來源。
在他成長的年代裡,日裔美國孩子和華裔美國孩子一道上學,一道玩耍,而他們的那些舊世界的父母,充其量隻是困惑地旁觀,但糟糕點兒的則會橫加幹涉。
他的成長,伴随着中日之間種種沖突的回聲,而他所在的城市,大部分的白人卻認為:“他們看上去長得都差不多。
” 他的經曆,再加上我自己在種族認同上的不安和困惑(感覺好像一隻腳牢牢地紮根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而且有時候還被要求做出選擇),促使我寫出了《時光小旅館》。
一個有着事實基礎的虛構故事,一個置于個人沖突中的家庭故事,一個中國小男孩長成“美國人”的傳說。
寫作這部小說的過程,讓我對我的父親、對他的童年、對他的過錯和奮鬥、對他的歡樂,都有了更好的了解。
我多麼希望他仍在世——我想他一定會喜歡這本書[1]。
和父親不同,我沒有胸章用來提醒自己也提醒他人“我是中國人”。
不過沒關系,現在我不需要了,因為我已知道我是誰。
傑米·福特 2009年6月1日[1]他也一定會喜歡我的婚禮。
我和他一樣,娶了一個白人姑娘。
但我們是在2008年8月8日下午8點8分結婚的。
我想,我終究是一個中國人。
——原注(本書注釋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譯者注。
)
我沒找到自己的聲音。
我沒弄清自己的身份。
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可是後來,父親過世了。
一切都變了。
我也變了。
父親出生在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國家庭裡,自幼家貧,他是家中獨子。
正因如此,我從小到大,身邊并沒有中國姑姑、叔伯和堂兄弟。
在他撒手人寰的時候(祖父母此前已經辭世),我感到自己遠離了我的中國傳統——隻剩下文化上的空虛感,和“福特”這個姓。
于是我開始探究我父親兒時的故事。
故事之一,是關于他被迫戴上的那枚胸章,上面用英文寫着“我是中國人”。
珍珠港事件後不久,他就拿到了那枚胸章。
他告訴我,白人小孩朝他扔石頭,罵他“小日本”。
他告訴我,他打了不知多少場架。
那胸章,是一種自衛的方式。
他還談起過,他上的是一所種族構成十分複雜的學校。
學校裡有白人小孩、菲律賓小孩、韓國小孩、日本小孩和黑人小孩。
有一天他去上課的時候,發現一半的桌子都空了。
日本小孩都被送去了拘禁營。
他從此再也沒有見過他們。
他的這個故事,成了這本書的靈感來源。
在他成長的年代裡,日裔美國孩子和華裔美國孩子一道上學,一道玩耍,而他們的那些舊世界的父母,充其量隻是困惑地旁觀,但糟糕點兒的則會橫加幹涉。
他的成長,伴随着中日之間種種沖突的回聲,而他所在的城市,大部分的白人卻認為:“他們看上去長得都差不多。
” 他的經曆,再加上我自己在種族認同上的不安和困惑(感覺好像一隻腳牢牢地紮根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而且有時候還被要求做出選擇),促使我寫出了《時光小旅館》。
一個有着事實基礎的虛構故事,一個置于個人沖突中的家庭故事,一個中國小男孩長成“美國人”的傳說。
寫作這部小說的過程,讓我對我的父親、對他的童年、對他的過錯和奮鬥、對他的歡樂,都有了更好的了解。
我多麼希望他仍在世——我想他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和父親不同,我沒有胸章用來提醒自己也提醒他人“我是中國人”。
不過沒關系,現在我不需要了,因為我已知道我是誰。
傑米·福特 2009年6月1日
我和他一樣,娶了一個白人姑娘。
但我們是在2008年8月8日下午8點8分結婚的。
我想,我終究是一個中國人。
——原注(本書注釋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譯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