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
關燈
小
中
大
火車過了格爾木之後,他腦海裡便浮現小學時班上一個男生在說話課時上台表演的一段童謠:
至尊至聖是什麼樣的花?
有棱有角是什麼樣的花?
登梯子爬高是什麼樣的花?
那既像雙簧又像蓮花落的氣聲節奏,另一個家夥就會回答至尊至聖是牡丹花,有棱有角是水仙花,登梯子爬高是牽牛花……不不不,最後一句是什麼?他想不起來了……那聲音在腦袋裡哐锵哐锵地撞擊,像這列車鐵輪軋壓在高原凍土地基上的窄鋼軌單調遲鈍的回響……
“沒臉見人的是什麼樣的花?”
“是……你媽媽!”
“我媽媽是什麼花?”
“是楊麗花!”
孩童的尖谑惡戲,教室裡所有的孩子全瘋了一樣呱呱笑着。
年幼的他納悶不解,這有什麼好笑的?楊麗花是當年全台灣七點客廳電視上必然出現的一張臉,最紅的歌仔戲反串小生。
薛丁山與樊梨花、楊家将、梁山伯與祝英台、俠影秋霜…… 也許班上某個成績最爛的胖女生,在她課本裡藏着一張相片,被惡意的男生搜出傳閱。
男生們全吃吃傻笑,女孩們則假正經像那是件不潔猥亵事物,用拇指食指遠遠夾着遞給鄰座。
照片裡是個濃妝豔抹,頭上戴着埃及豔後那種珠簾冠,身穿玲球凹凸亮片旗袍的女人,手拿着麥克風,似乎正在歌廳舞台上演唱,燈光姹紫嫣紅潑在那張恍惚像冥人的臉。
如果那遊戲改了個對象,“登梯子爬高是什麼樣的車?”那麼,自然是“青藏線火車”喽…… 當然真實狀态絕非如想象中,地平線斜成四十五度角的“火車上山”的險峻壯麗畫面,很長的一段時間,車窗外俱是漫漫一片灰綠色的高原平坦地貌。
某個瞬刻他竟然出現一種島嶼之人視覺習慣以為外頭是一片灰色濁浪的冬日海洋,一種搖晃的暈眩。
後來他才想起那頭脹欲嘔、眼睛不斷流淚的不适感或就是傳說中的“髙原反應”。
事實上列車上大部分乘客皆是在車已過了唐古拉山隘口,看到車廂上的電子屏幕,才知道列車已位于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度。
窗外恒是一片柔和起伏、卡通“噜噜米”歡樂谷那樣看去頂多一兩百米的低矮巒丘。
雖然遠遠近近這些小巒丘上都覆着白皚皚的雪帽。
“這列火車……此刻……确實是孤獨地在這地球的極限高度上頭跑着哪……” 列車車廂内确有一種夢中長廊的超現實感。
原本在餐車内聚攏成一桌喝酒、粗聲大氣的一群北京人也靜默下來。
軟卧包廂裡呆坐在床沿的老外,或是挨坐在狹窄走道收折小凳的内地旅客,甚至在車廂間穿梭,穿着簇新制服,其實根本是油嘴滑舌小夥子的列車員……所有的人皆呈現一種空氣稀薄、重力漂浮狀态,兩眼無神,輪廓變單薄透明的幻影氣氛。
與車窗外紫外線強烈飽滿光度下近乎金屬色澤的藍色天空,車廂内的人像擠在潛艇夾艙、臉色陰沉的偷渡客。
之前在餐車裡起了一場小沖突。
有一桌客人(後來他聽列車員說他們是西安人)大約在給其中一人慶生,叫了滿桌菜(這列火車的餐車供應的并不是便當或像飛機餐那樣冰冷的微波咖喱飯、意大利面;而是小飯館般熱炒的芹菜豆皮、青椒牛肉絲、酸炝土豆絲、西紅柿炒蛋……配白米飯),臉喝得像豬肝一般紅。
一人一管煙噴得煙霧彌漫。
鄰桌幾個女客一開口他便聽出是台北來的: “先生,那不是寫着‘供氧車廂,嚴禁吸煙’?能不能請你們把煙熄了……” 一開始那幾個男人不以為意:“嗳啊,大家都在抽嘛。
”确實他剛走進這餐車時,裡頭三四桌列車員、廚師和餐車大嬸們,一邊吞雲吐霧一邊扒飯一邊吆喝耍笑。
那時,他也向服務員要了一隻煙灰缸…… 女人十分堅持:“請你們把煙熄掉。
” 同桌一個一臉文氣的男子,用北京腔說:“這幾位是海外和台灣來的女學者,你們也尊重一點嘛。
” 誰想到這一來那幾個家夥炸了鍋,原來還找不到台階下,這時可理直氣壯了。
“怎麼着?海外來的?我沒見過海外來的?假洋鬼子!什麼玩意?海外來的了不起,欺負我們自己同胞是不是?漢奸!走狗!” 那幾個女人臉都氣白了,餐車裡的老外全充滿興味轉頭看這邊的騷動,列車員和随車公安也來了,但七八個穿制服的沒有取締吸煙者的态勢,反而形成一道人牆隔住走道兩側,像街坊胡同有人吵架時勸解與拉架…… 那幾個罵得意興酣暢,買了單,剔着牙,被列車員哄勸着離開。
“什麼玩意?海外?今天還是‘九一八’吔!”穿制服的才又圍坐在那桌翻白眼的
年幼的他納悶不解,這有什麼好笑的?楊麗花是當年全台灣七點客廳電視上必然出現的一張臉,最紅的歌仔戲反串小生。
薛丁山與樊梨花、楊家将、梁山伯與祝英台、俠影秋霜…… 也許班上某個成績最爛的胖女生,在她課本裡藏着一張相片,被惡意的男生搜出傳閱。
男生們全吃吃傻笑,女孩們則假正經像那是件不潔猥亵事物,用拇指食指遠遠夾着遞給鄰座。
照片裡是個濃妝豔抹,頭上戴着埃及豔後那種珠簾冠,身穿玲球凹凸亮片旗袍的女人,手拿着麥克風,似乎正在歌廳舞台上演唱,燈光姹紫嫣紅潑在那張恍惚像冥人的臉。
如果那遊戲改了個對象,“登梯子爬高是什麼樣的車?”那麼,自然是“青藏線火車”喽…… 當然真實狀态絕非如想象中,地平線斜成四十五度角的“火車上山”的險峻壯麗畫面,很長的一段時間,車窗外俱是漫漫一片灰綠色的高原平坦地貌。
某個瞬刻他竟然出現一種島嶼之人視覺習慣以為外頭是一片灰色濁浪的冬日海洋,一種搖晃的暈眩。
後來他才想起那頭脹欲嘔、眼睛不斷流淚的不适感或就是傳說中的“髙原反應”。
事實上列車上大部分乘客皆是在車已過了唐古拉山隘口,看到車廂上的電子屏幕,才知道列車已位于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度。
窗外恒是一片柔和起伏、卡通“噜噜米”歡樂谷那樣看去頂多一兩百米的低矮巒丘。
雖然遠遠近近這些小巒丘上都覆着白皚皚的雪帽。
“這列火車……此刻……确實是孤獨地在這地球的極限高度上頭跑着哪……” 列車車廂内确有一種夢中長廊的超現實感。
原本在餐車内聚攏成一桌喝酒、粗聲大氣的一群北京人也靜默下來。
軟卧包廂裡呆坐在床沿的老外,或是挨坐在狹窄走道收折小凳的内地旅客,甚至在車廂間穿梭,穿着簇新制服,其實根本是油嘴滑舌小夥子的列車員……所有的人皆呈現一種空氣稀薄、重力漂浮狀态,兩眼無神,輪廓變單薄透明的幻影氣氛。
與車窗外紫外線強烈飽滿光度下近乎金屬色澤的藍色天空,車廂内的人像擠在潛艇夾艙、臉色陰沉的偷渡客。
之前在餐車裡起了一場小沖突。
有一桌客人(後來他聽列車員說他們是西安人)大約在給其中一人慶生,叫了滿桌菜(這列火車的餐車供應的并不是便當或像飛機餐那樣冰冷的微波咖喱飯、意大利面;而是小飯館般熱炒的芹菜豆皮、青椒牛肉絲、酸炝土豆絲、西紅柿炒蛋……配白米飯),臉喝得像豬肝一般紅。
一人一管煙噴得煙霧彌漫。
鄰桌幾個女客一開口他便聽出是台北來的: “先生,那不是寫着‘供氧車廂,嚴禁吸煙’?能不能請你們把煙熄了……” 一開始那幾個男人不以為意:“嗳啊,大家都在抽嘛。
”确實他剛走進這餐車時,裡頭三四桌列車員、廚師和餐車大嬸們,一邊吞雲吐霧一邊扒飯一邊吆喝耍笑。
那時,他也向服務員要了一隻煙灰缸…… 女人十分堅持:“請你們把煙熄掉。
” 同桌一個一臉文氣的男子,用北京腔說:“這幾位是海外和台灣來的女學者,你們也尊重一點嘛。
” 誰想到這一來那幾個家夥炸了鍋,原來還找不到台階下,這時可理直氣壯了。
“怎麼着?海外來的?我沒見過海外來的?假洋鬼子!什麼玩意?海外來的了不起,欺負我們自己同胞是不是?漢奸!走狗!” 那幾個女人臉都氣白了,餐車裡的老外全充滿興味轉頭看這邊的騷動,列車員和随車公安也來了,但七八個穿制服的沒有取締吸煙者的态勢,反而形成一道人牆隔住走道兩側,像街坊胡同有人吵架時勸解與拉架…… 那幾個罵得意興酣暢,買了單,剔着牙,被列車員哄勸着離開。
“什麼玩意?海外?今天還是‘九一八’吔!”穿制服的才又圍坐在那桌翻白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