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之城
關燈
小
中
大
關于好水川之戰,我們在《宋西事案》裡讀到的戰争場面簡直像黑澤明的《亂》或是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
大戰揭序之前,烽煙四起,廷奏在京城和邊關間快馬來回。
陝西經略安撫使韓琦主戰,副安撫史範仲淹曰不可。
兩人有一番該出戰或該緩征的精彩辯論,但這不是此處重點。
總之,宋皇帝決定一戰,“自畿甸近都,配市驢乘軍需入關,道路壅塞,曉夜不絕”。
配備了現代化武裝的宋騎兵調集數萬(據說宋軍研發一種由江南造紙司制造的“紙甲”,比鐵铠堅韌難用槍尖戳入。
且在韓範新式軍事訓練整頓之下,弓箭手、騎兵槍手、鐵鞭、鐵锏、棍、雙劍、大斧、連枷……俱經過現代軍隊之分工與陣勢操練),與“種落散居,衣食自給,忽爾點集,并攻一路”,所以實在弄不清楚确實數目的黨項羌兵,為即将上演的沙漠曠野大戰各自聚集。
但是接下來的戰争場景,就全被李元昊那狡猾男童般的魔術手法給催眠了。
數萬宋騎兵隊的铠甲撞擊配鞍聲,或腰際扁壺裡的貯水晃搖聲,集合成一種巨大的、迷惑的嗡嗡響。
西夏人全不見了。
宋軍部隊指揮是戰功彪炳的任福将軍,他帶着八千精兵,在好水川的谷地和堡砦間轉悠,仿佛闖進了一座陌生神靈巨大風琴的音箱。
演奏不知何時會開始,或者取消了,但空氣中隐隐約約全是像人數遠超過他們的埋伏者低抑的呼吸聲。
他們在好水川北一處叫張家堡的地方,好不容易遇上一小支鬼鬼祟祟的西夏部隊,宋軍們掩襲而上,像為了一吐這日夜颠倒如夢中倒着行走的恐慌與憤怒,把那數百西夏軍全斬首了,奪下了大批馬羊、橐駝和物資。
這當然不是個好的預兆。
任福的心裡暗暗嘀咕着:小心哪,小心哪。
但李元昊那引敵入夢境,在慢動作中殺戮獵物的神秘唐卡織毯已經展開。
士兵們如醉如癡,心裡悲涼空蕩座下馬蹄像踩着一種娘娘腔的繁瑣舞步。
攝影棚燈光大亮,對不起,是黎明時刻,原本鬼魅般纏着整個部隊的迷霧散去。
他們發現方圓數裡,在一片叫人發愁的黃沙和點綴其中的灰綠荊棘叢之間,數以百萬、非鬼非獸的黨項羌人散布集結着。
另一個版本是說,此刻宋軍前哨發現道路旁置放着一隻巨大銀漆泥箱,謹密封蓋,裡面似乎有生物的動躍聲。
士兵們驚疑不敢觸碰,裡面關着的是一群裸體的妖精女兒?會噴火的怪物?或是即将爆炸讓人血肉迸裂的火藥? 任福走到那隻木箱前,寶劍電光一閃,如此戲劇性如此好萊塢,劈開的木箱裡數百隻哨鴿如喪禮撒向天際的白色冥錢嘩嘩嘩騰空而起。
接下來的大屠殺在好萊塢電影裡通常會出現幾分鐘的“音盲”——配樂、背景音、人馬厮殺、金屬穿透皮革沒入人體的銳響,或從人體喉嚨深處發出的哀嚎……全部消失——像某種祭壇演劇在人類終于犯下最恐怖、最不被神原諒故而最絕望孤獨之罪時,包括演員、觀衆、伴奏樂手、旁白者,全部會不自覺掉進一種肅穆的安靜之中。
西夏羌兵從四面八方撲向任福和他穿着雪白紙铠甲的宋騎兵。
那個時代的感官經驗或無法如Discovery以一種奇怪距離的攝影角度,無比清晰凝視上百萬隻紅火蟻掩覆爬過一群來不及逃走的水牛,離開後隻剩一架架晶亮的白色骨骸;或是亞馬遜河水季下,整群食人魚在短短整秒内讓失足跌入水中的斑馬瞬間消失。
西夏部隊中有人豎着鮑老旗,左麾右麾,那整群餓極的獵食者便忽而掩襲左方忽而掩襲右方,像用斧頭鋸刀快意地淩遲一隻奄奄一息的大象。
紙盔甲下的宋人,不論是挨聚的整體,或單獨各自的身體,皆被肢解、切削、砍斷連接系帶,血肉剁成爛泥。
所有的軍官在馬背上被标槍剌成怒張刺須的河豚。
主帥任福,力戰,身被十餘創,揮四刃鐵锏,終于被一支長槍像鈎魚那樣穿過左頰,戳破喉頭而死。
這便是宋夏戰史經典的好水川之役。
宋軍被屠一萬三千人,京師大震。
另一場以李元昊詭秘微笑的特寫臉部作為淡出畫面背景的戰争,是夏遼大戰。
一〇四四年冬十月,契丹主耶律真宗親率十萬鐵騎出金肅城,兵分三路直搗西夏首府。
遼樞密使将六萬兵馬與元昊戰于賀蘭山北,敗之。
元昊見契丹兵漫野如天上彤雲覆蓋而來,請和,退師十裡,請收叛黨以戲,且進方物。
契丹主遣樞密副使拒絕,繼續進軍。
李元昊,比窯子裡的女人還善變,還識時務,還刁鑽難纏撒潑不成立刻媚态可掬,他換上遼國朝臣服,親率黨項三部以待罪。
據說耶律真宗在野戰臨時指揮部接見了他。
貴族出身的遼皇帝看着西夏皇帝小醜般的服飾,三杯酒下肚,忍不住嘟嘟嚷嚷責備起這位背信忘義的對手兼妹婿。
還賜了酒,婆婆媽媽地勸那整幅地圖隻有他與耶律真宗可稱為枭雄的矮子好好重新做人。
頭腦未被慶功宴禦賜馬奶酒和西夏人進獻的烤羊腿熏迷糊的樞密使蕭惠,席間潑冷水向皇帝進言,二十萬大軍難得動員進擊至此,宜加伐,不可許和。
耶律真宗陷于貴族出身的公子哥話說滿了即恥于收回的尴尬,猶豫難決已經賜酒給那元昊還搶白了他一頓,難不成食言再襲殺了。
元昊見勢頭不對,回營即退師三十裡以後。
如此像遼宋兩支軍隊踩狐步跳探戈,一退一進。
如此三退,将近百裡。
每退便要夏兵将草原燒夷成荒地。
二十萬大軍契丹兵馬這時也走進李元昊的魔幻夢境了。
所有的馬無草料可吃,契丹軍人們在主子們開玩笑似的忽進忽停的夢遊中,疲憊、狐疑,又開心。
元昊遷延退師到國境深處,評估一下契丹大軍應已馬饑人疲,乃揮騎縱兵急攻遼營。
遼軍大潰,遼驸馬被執。
契丹主耶律真宗僅以數騎親兵掩護而逃。
死傷不計其數。
這是李元昊在西夏建國戰争史上的第二張笑臉。
另一場史載發生于李元昊建國初期的經典戰役是和吐蕃王唃厮啰的河湟之戰。
圖尼克說,我之所以在此插入描述這場與西夏、宋、遼乃至後來之金的典型大國和戰、對峙、縱橫、虛與蛇委、傾國動員……相比,規模小上許多,對象國力亦遠不及己的戰争,主要是在這幅戰争圖卷軸中,李元昊和他的幽靈騎兵團,遠征吐蕃貓牛城的路線,恰正與二百年後,西夏王國被蒙古鐵騎殲滅,黨項人遭屠殺滅種而有傳說中最後一支西夏騎兵倉皇往南出走的路徑神秘重疊;那也正是我祖父帶着我父親在一九四九年那次古怪、殘酷,離開“中國”之境的步行路線。
重要的是,這場戰争,李元昊慘敗。
他确在這個戰争故事裡,秀出他讓人癡迷夢幻、哭笑不得的魔法騙術,沒想到這次的對手,是個比他還詐炮還下三爛的家夥。
吐蕃人稱“佛子”的唃厮啰,性格比元昊更陰郁,因疑忌而虐殺親信比元昊還明快,對噶舉派藏秘佛經裡虛無神秘的宇宙時間觀理解得比元昊透徹,且他和他的子民長期活在一個較李元昊的興慶府海拔高上三四千米、空氣稀薄許多的天空之城。
這場黨項人與吐蕃人在這座高原上“鏡中魔城”的圍城之戰,後來在吐蕃皇室壁畫中呈現而出的慘烈、壯麗、恐怖場景,可能遠超出如今日本大阪城中的“德川軍團大戰豐臣秀賴”壁畫數十倍。
圖中圍城的、攀牆垣的、眼睛中箭而掩面痛苦狀的,或城下方對牆垛上發射燃火之箭的,已攀過牆垛和吐蕃士兵拿馬刀與藏刀互砍的西夏人,不知是吐蕃畫師之污穢敵方心态,或确實因高原反應而使這些可憐的沙漠羌兵,在極高明的藏彩顔料的填塗下,臉部全呈醬紫色,且形狀已變貌成半獅子半牦牛的動物邪靈。
那像一場地獄之戰,天昏地暗,鬼哭神嚎,烈焰焚燒,神鬼戰士和未進化成人類的動物神各以千手舉眼花缭亂之法器互扔向對方之戰,或如分據畫面右上側與左下側的,“佛子”唃厮啰的頭頂光圈之佛陀造型與獠牙犄角怒目圓瞪的“阿修羅”元昊的戰争。
圖尼克說,《宋史》上關于那場戰役着墨甚少,且因結局是元昊以他一貫施加于敵人的惡戲模式輸了,叙事上多少帶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成分。
事實上,這場圍城之戰,初始是以元昊的西夏羌兵們,頭戴金镂起雲盔、銀帖金镂盔、皮革黑漆盔,灰色的眼珠露出犬隻成群包圍住獵物時的冷靜與耐性。
根據出土史料,西夏軍以騎兵曠野運動戰為強項,突襲、奇襲、鐵鹞子,且有一種安裝在駱駝背上的“旋風炮”轟擊平原上的人馬。
但他們似乎并不擅長攻城。
據說他們亦發展出一種,名為“對壘”,一次可運載數百人登上敵方城牆之機械,可以想象絕不可能用在對貓牛城這樣需長途跋涉之遠征中。
那是李元昊第一次在他的男童式惡戲中感到莫名的焦慮與困惑。
圍城的他的士兵們因相信他而無比安靜。
空中那飾了華麗裝飾、裝了狼頭柱頂的西夏軍旗迎風獵獵。
他們配着一種柳弓皮弦的穿甲箭,另有連發弩機,有火矢。
攻城的時候(如今隻剩用登雲梯了),他們可以用硫磺火燒城牆,待土方燒裂崩出大洞,他們便可蜂擁而進。
當然他亦可以看見他們的貓頭鷹展翅頭盔被吐蕃人的天王錘砸扁腦漿迸流,倒栽而下時,綴有流蘇和金屬葉片的護裙像發着銀光的蒲公英籽那樣打開,或吐蕃僧兵們把從波斯人那裡學來的“地獄之火”秘方——一種混雜了瀝青、硫磺、酥油渣、松木屑,和一種磷礦的高燃點燒夷彈——往攀牆的
大戰揭序之前,烽煙四起,廷奏在京城和邊關間快馬來回。
陝西經略安撫使韓琦主戰,副安撫史範仲淹曰不可。
兩人有一番該出戰或該緩征的精彩辯論,但這不是此處重點。
總之,宋皇帝決定一戰,“自畿甸近都,配市驢乘軍需入關,道路壅塞,曉夜不絕”。
配備了現代化武裝的宋騎兵調集數萬(據說宋軍研發一種由江南造紙司制造的“紙甲”,比鐵铠堅韌難用槍尖戳入。
且在韓範新式軍事訓練整頓之下,弓箭手、騎兵槍手、鐵鞭、鐵锏、棍、雙劍、大斧、連枷……俱經過現代軍隊之分工與陣勢操練),與“種落散居,衣食自給,忽爾點集,并攻一路”,所以實在弄不清楚确實數目的黨項羌兵,為即将上演的沙漠曠野大戰各自聚集。
但是接下來的戰争場景,就全被李元昊那狡猾男童般的魔術手法給催眠了。
數萬宋騎兵隊的铠甲撞擊配鞍聲,或腰際扁壺裡的貯水晃搖聲,集合成一種巨大的、迷惑的嗡嗡響。
西夏人全不見了。
宋軍部隊指揮是戰功彪炳的任福将軍,他帶着八千精兵,在好水川的谷地和堡砦間轉悠,仿佛闖進了一座陌生神靈巨大風琴的音箱。
演奏不知何時會開始,或者取消了,但空氣中隐隐約約全是像人數遠超過他們的埋伏者低抑的呼吸聲。
他們在好水川北一處叫張家堡的地方,好不容易遇上一小支鬼鬼祟祟的西夏部隊,宋軍們掩襲而上,像為了一吐這日夜颠倒如夢中倒着行走的恐慌與憤怒,把那數百西夏軍全斬首了,奪下了大批馬羊、橐駝和物資。
這當然不是個好的預兆。
任福的心裡暗暗嘀咕着:小心哪,小心哪。
但李元昊那引敵入夢境,在慢動作中殺戮獵物的神秘唐卡織毯已經展開。
士兵們如醉如癡,心裡悲涼空蕩座下馬蹄像踩着一種娘娘腔的繁瑣舞步。
攝影棚燈光大亮,對不起,是黎明時刻,原本鬼魅般纏着整個部隊的迷霧散去。
他們發現方圓數裡,在一片叫人發愁的黃沙和點綴其中的灰綠荊棘叢之間,數以百萬、非鬼非獸的黨項羌人散布集結着。
另一個版本是說,此刻宋軍前哨發現道路旁置放着一隻巨大銀漆泥箱,謹密封蓋,裡面似乎有生物的動躍聲。
士兵們驚疑不敢觸碰,裡面關着的是一群裸體的妖精女兒?會噴火的怪物?或是即将爆炸讓人血肉迸裂的火藥? 任福走到那隻木箱前,寶劍電光一閃,如此戲劇性如此好萊塢,劈開的木箱裡數百隻哨鴿如喪禮撒向天際的白色冥錢嘩嘩嘩騰空而起。
接下來的大屠殺在好萊塢電影裡通常會出現幾分鐘的“音盲”——配樂、背景音、人馬厮殺、金屬穿透皮革沒入人體的銳響,或從人體喉嚨深處發出的哀嚎……全部消失——像某種祭壇演劇在人類終于犯下最恐怖、最不被神原諒故而最絕望孤獨之罪時,包括演員、觀衆、伴奏樂手、旁白者,全部會不自覺掉進一種肅穆的安靜之中。
西夏羌兵從四面八方撲向任福和他穿着雪白紙铠甲的宋騎兵。
那個時代的感官經驗或無法如Discovery以一種奇怪距離的攝影角度,無比清晰凝視上百萬隻紅火蟻掩覆爬過一群來不及逃走的水牛,離開後隻剩一架架晶亮的白色骨骸;或是亞馬遜河水季下,整群食人魚在短短整秒内讓失足跌入水中的斑馬瞬間消失。
西夏部隊中有人豎着鮑老旗,左麾右麾,那整群餓極的獵食者便忽而掩襲左方忽而掩襲右方,像用斧頭鋸刀快意地淩遲一隻奄奄一息的大象。
紙盔甲下的宋人,不論是挨聚的整體,或單獨各自的身體,皆被肢解、切削、砍斷連接系帶,血肉剁成爛泥。
所有的軍官在馬背上被标槍剌成怒張刺須的河豚。
主帥任福,力戰,身被十餘創,揮四刃鐵锏,終于被一支長槍像鈎魚那樣穿過左頰,戳破喉頭而死。
這便是宋夏戰史經典的好水川之役。
宋軍被屠一萬三千人,京師大震。
另一場以李元昊詭秘微笑的特寫臉部作為淡出畫面背景的戰争,是夏遼大戰。
一〇四四年冬十月,契丹主耶律真宗親率十萬鐵騎出金肅城,兵分三路直搗西夏首府。
遼樞密使将六萬兵馬與元昊戰于賀蘭山北,敗之。
元昊見契丹兵漫野如天上彤雲覆蓋而來,請和,退師十裡,請收叛黨以戲,且進方物。
契丹主遣樞密副使拒絕,繼續進軍。
李元昊,比窯子裡的女人還善變,還識時務,還刁鑽難纏撒潑不成立刻媚态可掬,他換上遼國朝臣服,親率黨項三部以待罪。
據說耶律真宗在野戰臨時指揮部接見了他。
貴族出身的遼皇帝看着西夏皇帝小醜般的服飾,三杯酒下肚,忍不住嘟嘟嚷嚷責備起這位背信忘義的對手兼妹婿。
還賜了酒,婆婆媽媽地勸那整幅地圖隻有他與耶律真宗可稱為枭雄的矮子好好重新做人。
頭腦未被慶功宴禦賜馬奶酒和西夏人進獻的烤羊腿熏迷糊的樞密使蕭惠,席間潑冷水向皇帝進言,二十萬大軍難得動員進擊至此,宜加伐,不可許和。
耶律真宗陷于貴族出身的公子哥話說滿了即恥于收回的尴尬,猶豫難決已經賜酒給那元昊還搶白了他一頓,難不成食言再襲殺了。
元昊見勢頭不對,回營即退師三十裡以後。
如此像遼宋兩支軍隊踩狐步跳探戈,一退一進。
如此三退,将近百裡。
每退便要夏兵将草原燒夷成荒地。
二十萬大軍契丹兵馬這時也走進李元昊的魔幻夢境了。
所有的馬無草料可吃,契丹軍人們在主子們開玩笑似的忽進忽停的夢遊中,疲憊、狐疑,又開心。
元昊遷延退師到國境深處,評估一下契丹大軍應已馬饑人疲,乃揮騎縱兵急攻遼營。
遼軍大潰,遼驸馬被執。
契丹主耶律真宗僅以數騎親兵掩護而逃。
死傷不計其數。
這是李元昊在西夏建國戰争史上的第二張笑臉。
另一場史載發生于李元昊建國初期的經典戰役是和吐蕃王唃厮啰的河湟之戰。
圖尼克說,我之所以在此插入描述這場與西夏、宋、遼乃至後來之金的典型大國和戰、對峙、縱橫、虛與蛇委、傾國動員……相比,規模小上許多,對象國力亦遠不及己的戰争,主要是在這幅戰争圖卷軸中,李元昊和他的幽靈騎兵團,遠征吐蕃貓牛城的路線,恰正與二百年後,西夏王國被蒙古鐵騎殲滅,黨項人遭屠殺滅種而有傳說中最後一支西夏騎兵倉皇往南出走的路徑神秘重疊;那也正是我祖父帶着我父親在一九四九年那次古怪、殘酷,離開“中國”之境的步行路線。
重要的是,這場戰争,李元昊慘敗。
他确在這個戰争故事裡,秀出他讓人癡迷夢幻、哭笑不得的魔法騙術,沒想到這次的對手,是個比他還詐炮還下三爛的家夥。
吐蕃人稱“佛子”的唃厮啰,性格比元昊更陰郁,因疑忌而虐殺親信比元昊還明快,對噶舉派藏秘佛經裡虛無神秘的宇宙時間觀理解得比元昊透徹,且他和他的子民長期活在一個較李元昊的興慶府海拔高上三四千米、空氣稀薄許多的天空之城。
這場黨項人與吐蕃人在這座高原上“鏡中魔城”的圍城之戰,後來在吐蕃皇室壁畫中呈現而出的慘烈、壯麗、恐怖場景,可能遠超出如今日本大阪城中的“德川軍團大戰豐臣秀賴”壁畫數十倍。
圖中圍城的、攀牆垣的、眼睛中箭而掩面痛苦狀的,或城下方對牆垛上發射燃火之箭的,已攀過牆垛和吐蕃士兵拿馬刀與藏刀互砍的西夏人,不知是吐蕃畫師之污穢敵方心态,或确實因高原反應而使這些可憐的沙漠羌兵,在極高明的藏彩顔料的填塗下,臉部全呈醬紫色,且形狀已變貌成半獅子半牦牛的動物邪靈。
那像一場地獄之戰,天昏地暗,鬼哭神嚎,烈焰焚燒,神鬼戰士和未進化成人類的動物神各以千手舉眼花缭亂之法器互扔向對方之戰,或如分據畫面右上側與左下側的,“佛子”唃厮啰的頭頂光圈之佛陀造型與獠牙犄角怒目圓瞪的“阿修羅”元昊的戰争。
圖尼克說,《宋史》上關于那場戰役着墨甚少,且因結局是元昊以他一貫施加于敵人的惡戲模式輸了,叙事上多少帶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成分。
事實上,這場圍城之戰,初始是以元昊的西夏羌兵們,頭戴金镂起雲盔、銀帖金镂盔、皮革黑漆盔,灰色的眼珠露出犬隻成群包圍住獵物時的冷靜與耐性。
根據出土史料,西夏軍以騎兵曠野運動戰為強項,突襲、奇襲、鐵鹞子,且有一種安裝在駱駝背上的“旋風炮”轟擊平原上的人馬。
但他們似乎并不擅長攻城。
據說他們亦發展出一種,名為“對壘”,一次可運載數百人登上敵方城牆之機械,可以想象絕不可能用在對貓牛城這樣需長途跋涉之遠征中。
那是李元昊第一次在他的男童式惡戲中感到莫名的焦慮與困惑。
圍城的他的士兵們因相信他而無比安靜。
空中那飾了華麗裝飾、裝了狼頭柱頂的西夏軍旗迎風獵獵。
他們配着一種柳弓皮弦的穿甲箭,另有連發弩機,有火矢。
攻城的時候(如今隻剩用登雲梯了),他們可以用硫磺火燒城牆,待土方燒裂崩出大洞,他們便可蜂擁而進。
當然他亦可以看見他們的貓頭鷹展翅頭盔被吐蕃人的天王錘砸扁腦漿迸流,倒栽而下時,綴有流蘇和金屬葉片的護裙像發着銀光的蒲公英籽那樣打開,或吐蕃僧兵們把從波斯人那裡學來的“地獄之火”秘方——一種混雜了瀝青、硫磺、酥油渣、松木屑,和一種磷礦的高燃點燒夷彈——往攀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