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蘭嬷嬷
關燈
小
中
大
債券的騙子……于是環繞着那座入夜時分燈火如晝、繁弦高屐的旅店故事,又像鑽石切割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變貌:某個淡妝素淨的年輕夫人跟着臉上有顆胎痣的胖裁縫跑了的故事;或是某一個房間被查抄出整組電訊發報機原來租房在此的一對談吐不俗的年輕夫妻竟是敵人的情報人員……
這都是那個年代的故事了。
他們被警告面對死亡發生時要保持安靜。
但美蘭嬷嬷見過、聽過太多這個旅館全盛時期進駐,然後搬走的那些鬼魂幽靈的幻異故事了。
她變成了這座旅館的回憶。
所以她說起故事來像是失去了“房客離開房間便是永遠離開了”的時空認知,後來住進來的故事無法将原先占據房間的故事趕走,永遠不會有讓空出來的舊房間,這也是這間旅店得像蜂巢一般持續增殖長大的原因。
它被它吞食的故事撐着脹着。
其實美蘭嬷嬤像那些隐居于駭人複雜之熱帶林生态系底層的畏光動物,她靠那些季節遞換無止無盡由上方飄落的雜色葉片構成她全部的世界,那些葉子層層堆疊,腐爛發酵,有時有雀鳥或狐猴的屍體筆直墜下,但她永遠不知道上方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她齧食的故事永遠是那些脫離生命本體、掉落在她這個幽暗小世界的腐敗物。
或許她比那些在這靜态旅館外經曆真實生命的人們更精确地掌握那些墜落物的本質。
死亡的本質。
在這間旅館的靜置暗影中一層一層剝去木乃伊纏布條的幹焦本質。
網狀葉脈。
死禽的硬喙和小小骷髅上兩個小空洞。
那些老人隔着房門聽見旅館大堂那些校正全球各城市不同時差圓鐘的混亂指針、齒輪滴答交響樂時眼瞳裡淡褐色的恐懼。
或是塞堵在這個水泥建築體不知哪處角落,哪些互相連通的管道,當初從各房間的馬桶出口沖下去的,那些年代久遠像深海烏賊發着熒光的保險膠套。
美蘭嬤嬤的故事(她自己的)總是随興而無有時間意義。
那常像是一句話便可講完的,沒有起承轉合或逗人懸念的戲劇性。
譬如說: “我少女時代就是因為聽說台北車站有一個黑人牙膏的巨大廣告牌廣告,那個黑人會張嘴讓一支電動大牙刷在半空幫他刷牙,我就是為了看那個,才離家出走跑來城市。
”或者 “有一段時光是一個美國老先生在包養我,他很溫柔,而且會在房間裡吹口琴給我聽。
有一次他在浴室摔倒了,整個地磚上都是血,旅館的經理和服務生很着急等在門口要送他去醫院,他卻堅持要換好西裝,把灰頭發用發蠟梳成波浪狀才肯出門。
”或者 “有一年我和一個瑞典年輕人住在七樓,他是個蝈蝈狂。
每到下過雨的晚上,就提燈帶竹筐到瑠公圳旁田地或三張犁墓地間抓蟋蟀,那時我的房裡床下地闆全是振翅鳴叫的蟋蟀。
後來他在旅館樓下的晚宴廳,開了一場五百隻蝈蝈的演奏會。
” 沒有人能理清美蘭嬷嬷的故事和這棟旅館之間交互累聚的身世或關系。
似乎是,一個年輕的美少女,靠着出賣肉體得以賴住在這建築物裡不同的房間(那昂貴的房費,紙醉金迷的生活),然後她在此遇見,一個換一個,從遙遠他鄉暫居這座城市,關上門後有着奇怪故事或癖好的客人。
他們的身世規模有時甚至遠超過這個旅館,或這座城市。
沒有她,這些人隻是旅館數十年如一日來來去去沒有面目的旅人。
美蘭嬷嬷久待室内而暈白的身體,至少替旅館留下了一句一句像備忘錄般的簡短故事。
當然後來她也在這間旅館裡慢慢老去。
她有自己固定的房間,她自己付長期房客另外計算的房費。
她受到全旅館上至經理下至房務部歐巴桑或酒館裡像小芬小芳這種年輕姑娘一緻的尊重。
一開始你或會用電影《麻雀變鳳凰》裡那個茱莉亞?羅伯茨的形象來想象她的年輕時光。
大飯店裡的灰姑娘傳奇。
從學會正式晚宴全套刀叉如何使用的餐桌禮儀開始,一個年長的權勢者重新打造她,讓她在飯店的精品街任意瞎拼那些昂貴華服。
上流社會的談吐。
走路的端莊模樣。
一切魔術都在這個旅館裡發生。
她的身體像發光的水母,無法止抑地款款擺動,愈變愈透明。
即使她有那些年輕時當阻街女郎的粗俗遺迹:抽煙的模樣、罵髒話的習慣、一兩個不入流的姊妹淘。
但她真的可以一個跷腿斜倚沙發的身段,就高雅且風姿綽約地進入那個角色。
她裝着假睫毛擦了濃黑眼影,母牛一般善良的大眼會專注地盯着你。
她會像改不掉某些羞于啟齒壞習慣的少女,吃吃笑着告訴你這麼多年來,她就是戒不掉(比戒酒
他們被警告面對死亡發生時要保持安靜。
但美蘭嬷嬷見過、聽過太多這個旅館全盛時期進駐,然後搬走的那些鬼魂幽靈的幻異故事了。
她變成了這座旅館的回憶。
所以她說起故事來像是失去了“房客離開房間便是永遠離開了”的時空認知,後來住進來的故事無法将原先占據房間的故事趕走,永遠不會有讓空出來的舊房間,這也是這間旅店得像蜂巢一般持續增殖長大的原因。
它被它吞食的故事撐着脹着。
其實美蘭嬷嬤像那些隐居于駭人複雜之熱帶林生态系底層的畏光動物,她靠那些季節遞換無止無盡由上方飄落的雜色葉片構成她全部的世界,那些葉子層層堆疊,腐爛發酵,有時有雀鳥或狐猴的屍體筆直墜下,但她永遠不知道上方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她齧食的故事永遠是那些脫離生命本體、掉落在她這個幽暗小世界的腐敗物。
或許她比那些在這靜态旅館外經曆真實生命的人們更精确地掌握那些墜落物的本質。
死亡的本質。
在這間旅館的靜置暗影中一層一層剝去木乃伊纏布條的幹焦本質。
網狀葉脈。
死禽的硬喙和小小骷髅上兩個小空洞。
那些老人隔着房門聽見旅館大堂那些校正全球各城市不同時差圓鐘的混亂指針、齒輪滴答交響樂時眼瞳裡淡褐色的恐懼。
或是塞堵在這個水泥建築體不知哪處角落,哪些互相連通的管道,當初從各房間的馬桶出口沖下去的,那些年代久遠像深海烏賊發着熒光的保險膠套。
美蘭嬤嬤的故事(她自己的)總是随興而無有時間意義。
那常像是一句話便可講完的,沒有起承轉合或逗人懸念的戲劇性。
譬如說: “我少女時代就是因為聽說台北車站有一個黑人牙膏的巨大廣告牌廣告,那個黑人會張嘴讓一支電動大牙刷在半空幫他刷牙,我就是為了看那個,才離家出走跑來城市。
”或者 “有一段時光是一個美國老先生在包養我,他很溫柔,而且會在房間裡吹口琴給我聽。
有一次他在浴室摔倒了,整個地磚上都是血,旅館的經理和服務生很着急等在門口要送他去醫院,他卻堅持要換好西裝,把灰頭發用發蠟梳成波浪狀才肯出門。
”或者 “有一年我和一個瑞典年輕人住在七樓,他是個蝈蝈狂。
每到下過雨的晚上,就提燈帶竹筐到瑠公圳旁田地或三張犁墓地間抓蟋蟀,那時我的房裡床下地闆全是振翅鳴叫的蟋蟀。
後來他在旅館樓下的晚宴廳,開了一場五百隻蝈蝈的演奏會。
” 沒有人能理清美蘭嬷嬷的故事和這棟旅館之間交互累聚的身世或關系。
似乎是,一個年輕的美少女,靠着出賣肉體得以賴住在這建築物裡不同的房間(那昂貴的房費,紙醉金迷的生活),然後她在此遇見,一個換一個,從遙遠他鄉暫居這座城市,關上門後有着奇怪故事或癖好的客人。
他們的身世規模有時甚至遠超過這個旅館,或這座城市。
沒有她,這些人隻是旅館數十年如一日來來去去沒有面目的旅人。
美蘭嬷嬷久待室内而暈白的身體,至少替旅館留下了一句一句像備忘錄般的簡短故事。
當然後來她也在這間旅館裡慢慢老去。
她有自己固定的房間,她自己付長期房客另外計算的房費。
她受到全旅館上至經理下至房務部歐巴桑或酒館裡像小芬小芳這種年輕姑娘一緻的尊重。
一開始你或會用電影《麻雀變鳳凰》裡那個茱莉亞?羅伯茨的形象來想象她的年輕時光。
大飯店裡的灰姑娘傳奇。
從學會正式晚宴全套刀叉如何使用的餐桌禮儀開始,一個年長的權勢者重新打造她,讓她在飯店的精品街任意瞎拼那些昂貴華服。
上流社會的談吐。
走路的端莊模樣。
一切魔術都在這個旅館裡發生。
她的身體像發光的水母,無法止抑地款款擺動,愈變愈透明。
即使她有那些年輕時當阻街女郎的粗俗遺迹:抽煙的模樣、罵髒話的習慣、一兩個不入流的姊妹淘。
但她真的可以一個跷腿斜倚沙發的身段,就高雅且風姿綽約地進入那個角色。
她裝着假睫毛擦了濃黑眼影,母牛一般善良的大眼會專注地盯着你。
她會像改不掉某些羞于啟齒壞習慣的少女,吃吃笑着告訴你這麼多年來,她就是戒不掉(比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