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蘭嬷嬷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人确知這間旅館的完整形狀。
當你置身其中,穿過那些縮小一号的,刻意變得庸俗或貧鄙的巴洛克風或洛可可風的前廳、鏡廳、通往花園的中間拱門和通風的小走廊,當你走過那些古裡古怪、眼歪嘴斜的複制外國裸女大型雕像、那些灌鉛的金漆獅子、石膏灌模假象牙雕佛陀涅槃圖,或那些莺歌窯的仿清乾隆猴子蟠桃大花瓶……這些細節和繁複重疊的建築設計意志,确實令人想到那些藝術史課程黑不見五指的視聽教室裡投影槍打在屏幕上的凡爾賽宮,它發白妖幻的幻燈片膠卷上的影像——當然這座旅館像是那座幻燈片宮殿投影向醜惡之池的怪胎倒影,被鹽酸腐蝕之後的一坨廢棄物——但你可以想象當初這個旅館的主人,在構造這座建築物時,一定狂谵妄想不顧自己财力限制地把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重複與管轄”、“将貴族剝奪身份、囚禁在繁華之中”、“在國王卧室上面的天空飛翔”這樣的巴洛克建築狂想烙印在腦中。
至少我們走在那些回廊,或走廊再通往的走廊,總有一種迷失其間、無從推斷建築物外貌輪廓的渺小之感。
旅館的老客人們甚至謠傳着這是一座像“霍爾的移動城堡”,不斷在夜晚入夢後,自體增殖、長出新部位的,“活着的一隻被魔法詛咒成水泥化石的巨獸”。
他們發誓說在那些迷宮般迂回穿繞的走廊網陣中,有一個房間裡鎖着的就是“這間旅館的心髒”。
當然這種女子高校畢業旅行式的,“旅館有鬼”之類的低層次妄想,并無法勾引那些旅館老皮條的好奇心;有些甚至有房費長期未繳之糾紛;或帶着一位外籍看護和一箱胰島素、注射筒、急救DIY便住進來的神秘老頭,直到有一天殡葬社的人員推着擔架輪車将酸臭的屍體運走(他們認出他:“那不是那個衆多美女争當幹女兒、女弟子的……”)……這些人的一生見過多少金粉王朝、樓起樓塌、颠沛流離的大場面,誰會去猜臆這座在他們晚年擱淺于此,将他們拘禁于此的蹩腳建築,有着一顆什麼樣的雞巴“心髒”? 有道是: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吉魯巴。
旅館故事最大的悲劇即在于:當它在全盛時期,恰就是那第一批流亡者大舉遷住進來的混亂年代,那時候,人來人往,搬進遷出,每一個人的行頭、氣勢、排場全像那些敦煌壁畫裡的經變圖(漫天飛花、百樂齊奏、琉璃花樹、金銀瑪瑙樓閣、飛天、伎樂天、孔雀、火焰環繞四周),每一個神色倉皇的主子,他們身邊的鴉片鬼身段風流的旗袍夫人,那些管家、奴傭、副官兼司機、太太的牌搭子清客、自己帶來的廚子,還有那一箱一箱扛進電梯樟木衣箱蝴蝶櫃裡神秘兮兮的家當……哪一個不是讓人眼花缭亂大有文章的傳奇故事。
但那時誰有工夫去記下他們的故事啊?主要是那些老爺低調到不行。
他們的夫人們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金絲銀線黑天鵝絨湘繡蘇繡緞面旗袍,衣香鬓影,把這旅館的大堂、咖啡廳、各層樓的走道,還有她們另開房間當麻将吸煙館的包廂,全當作争奇鬥豔别苗頭的競技場;他們的豪仆管家們,把旅館的正廳弄得雞飛狗跳(那是真的雞飛狗跳:那些廚子每天一臉殺氣倒拎着那些特殊渠道拿來的白羽黑骨雞,掀翅尖叫地穿過繡了大牡丹的紅地毯走進來;而夫人的哈巴狗兒則翻瓶倒架、随地便溺,後頭跟着一群大呼小叫的副官可這些老爺呢,戴徐志摩眼鏡的、留魯迅胡子的、長袍馬褂的、穿中山裝的,緩慢沉默地挾着禮帽拿着拐杖,在大廳立軸挂畫下(通常是張大千的水墨青綠《臨趙孟頫秋林載酒圖》)相遇,僅略舉手中帽作為招呼。
他們的臉總是藏在暗影裡:室内南洋盆栽的樹影,白日熄滅的立燈盞的暗影、回旋梯扶手的暗影、帽檐的暗影,或直接從他們臉孔中拉長出來的暗影。
所以總是面目不真、輕聲短句。
“嗳。
不想昨日一别,今天是在這種地方相見。
” “聽說閻百川在廣州組閣了。
” “有什麼用?這樣的局勢,大勢去也。
” “聽說果公的身子也不行了。
” “嗳。
” “嗳。
” 混雜在這些鮮衣怒冠,像從洋畫片裡跑出來栩栩如生的美麗人兒中間,當然也進駐了不少可疑的閑雜人等:替夫人們量制旗袍、洋裝乃至束褲、洋女人胸衣這些貼身衣物的娘娘腔中年裁縫;為解鄉愁應召進旅店表演說書、評劇、單口相聲,甚至大鼓、折子戲的流亡藝人;竄貨夾包袱替夫人轉賣首飾、字畫變現的單幫客、倒售水泥公司、糖廠
當你置身其中,穿過那些縮小一号的,刻意變得庸俗或貧鄙的巴洛克風或洛可可風的前廳、鏡廳、通往花園的中間拱門和通風的小走廊,當你走過那些古裡古怪、眼歪嘴斜的複制外國裸女大型雕像、那些灌鉛的金漆獅子、石膏灌模假象牙雕佛陀涅槃圖,或那些莺歌窯的仿清乾隆猴子蟠桃大花瓶……這些細節和繁複重疊的建築設計意志,确實令人想到那些藝術史課程黑不見五指的視聽教室裡投影槍打在屏幕上的凡爾賽宮,它發白妖幻的幻燈片膠卷上的影像——當然這座旅館像是那座幻燈片宮殿投影向醜惡之池的怪胎倒影,被鹽酸腐蝕之後的一坨廢棄物——但你可以想象當初這個旅館的主人,在構造這座建築物時,一定狂谵妄想不顧自己财力限制地把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重複與管轄”、“将貴族剝奪身份、囚禁在繁華之中”、“在國王卧室上面的天空飛翔”這樣的巴洛克建築狂想烙印在腦中。
至少我們走在那些回廊,或走廊再通往的走廊,總有一種迷失其間、無從推斷建築物外貌輪廓的渺小之感。
旅館的老客人們甚至謠傳着這是一座像“霍爾的移動城堡”,不斷在夜晚入夢後,自體增殖、長出新部位的,“活着的一隻被魔法詛咒成水泥化石的巨獸”。
他們發誓說在那些迷宮般迂回穿繞的走廊網陣中,有一個房間裡鎖着的就是“這間旅館的心髒”。
當然這種女子高校畢業旅行式的,“旅館有鬼”之類的低層次妄想,并無法勾引那些旅館老皮條的好奇心;有些甚至有房費長期未繳之糾紛;或帶着一位外籍看護和一箱胰島素、注射筒、急救DIY便住進來的神秘老頭,直到有一天殡葬社的人員推着擔架輪車将酸臭的屍體運走(他們認出他:“那不是那個衆多美女争當幹女兒、女弟子的……”)……這些人的一生見過多少金粉王朝、樓起樓塌、颠沛流離的大場面,誰會去猜臆這座在他們晚年擱淺于此,将他們拘禁于此的蹩腳建築,有着一顆什麼樣的雞巴“心髒”? 有道是: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吉魯巴。
旅館故事最大的悲劇即在于:當它在全盛時期,恰就是那第一批流亡者大舉遷住進來的混亂年代,那時候,人來人往,搬進遷出,每一個人的行頭、氣勢、排場全像那些敦煌壁畫裡的經變圖(漫天飛花、百樂齊奏、琉璃花樹、金銀瑪瑙樓閣、飛天、伎樂天、孔雀、火焰環繞四周),每一個神色倉皇的主子,他們身邊的鴉片鬼身段風流的旗袍夫人,那些管家、奴傭、副官兼司機、太太的牌搭子清客、自己帶來的廚子,還有那一箱一箱扛進電梯樟木衣箱蝴蝶櫃裡神秘兮兮的家當……哪一個不是讓人眼花缭亂大有文章的傳奇故事。
但那時誰有工夫去記下他們的故事啊?主要是那些老爺低調到不行。
他們的夫人們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金絲銀線黑天鵝絨湘繡蘇繡緞面旗袍,衣香鬓影,把這旅館的大堂、咖啡廳、各層樓的走道,還有她們另開房間當麻将吸煙館的包廂,全當作争奇鬥豔别苗頭的競技場;他們的豪仆管家們,把旅館的正廳弄得雞飛狗跳(那是真的雞飛狗跳:那些廚子每天一臉殺氣倒拎着那些特殊渠道拿來的白羽黑骨雞,掀翅尖叫地穿過繡了大牡丹的紅地毯走進來;而夫人的哈巴狗兒則翻瓶倒架、随地便溺,後頭跟着一群大呼小叫的副官可這些老爺呢,戴徐志摩眼鏡的、留魯迅胡子的、長袍馬褂的、穿中山裝的,緩慢沉默地挾着禮帽拿着拐杖,在大廳立軸挂畫下(通常是張大千的水墨青綠《臨趙孟頫秋林載酒圖》)相遇,僅略舉手中帽作為招呼。
他們的臉總是藏在暗影裡:室内南洋盆栽的樹影,白日熄滅的立燈盞的暗影、回旋梯扶手的暗影、帽檐的暗影,或直接從他們臉孔中拉長出來的暗影。
所以總是面目不真、輕聲短句。
“嗳。
不想昨日一别,今天是在這種地方相見。
” “聽說閻百川在廣州組閣了。
” “有什麼用?這樣的局勢,大勢去也。
” “聽說果公的身子也不行了。
” “嗳。
” “嗳。
” 混雜在這些鮮衣怒冠,像從洋畫片裡跑出來栩栩如生的美麗人兒中間,當然也進駐了不少可疑的閑雜人等:替夫人們量制旗袍、洋裝乃至束褲、洋女人胸衣這些貼身衣物的娘娘腔中年裁縫;為解鄉愁應召進旅店表演說書、評劇、單口相聲,甚至大鼓、折子戲的流亡藝人;竄貨夾包袱替夫人轉賣首飾、字畫變現的單幫客、倒售水泥公司、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