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煙雲
關燈
小
中
大
那個夜晚的火車車廂像他這一生宿命的、注定的,不論發生了多少随機組合不同遭遇的故事,那必然的——如果它是一部看似流水賬其實刻意剪接過了的電影——ending鏡頭。
最後一個畫面。
強曝光成版畫般的瀝青人臉,拉得長長的影子,昏黃的煤氣燈,車廂裡的橫的縱的座椅或扶杆的消失點縱深。
陰慘的,像蒙克的畫面。
但不是定格。
畫面仍在搖晃着(持攝影機的手不穩地晃動),時間仍在流動,但那是最後一個畫面。
那大約是在一九七O年代,他和他那群日後成為陌路的青春同伴,在那煙霧彌漫的夜車裡晃搖着。
他們的臉孔帶着一種無知的猙獰,或是對抗這種生命何其漫長兇險而自己何其單薄孱弱的不祥預感,強自打氣的模糊笑意。
他們穿着高校生制服(完全仿日式高校的黑色高領外套),叼着煙,喝啤酒,配一人一隻沾鹽的水煮白雞蛋,如此悠悠晃晃随那巨大鐵皮車體穿過最深沉的黑夜。
那種緩行列車的動力猶是燒煤球,火車頭會有列車工人一鏟一鏟将煤球扔進烏黑生鐵的爐膛烈焰裡。
他們在那串聯成列的密閉空間裡給搖晃折騰一整夜,清晨下車後,唇上短胡茬處會結兩塊黑不溜秋的鼻涕冰塊,車廂空氣裡全飄浮着煤煙渣子! 他們一夥人總是搭最末一班夜車從光州出發,天亮時就到漢城或是釜山。
在其中一人領路下(永遠不是他),趕在朝會前,在校門口堵人,一群醉醺醺眼帶血絲晃了一晚上硬闆靠背座椅而胸縮腰斜的痨病鬼,像從夜河對岸偷渡來的幽靈,圍着對方落單小貓兩三隻,一頓死揍。
打完了,再用回程票疲乏欲死地搖晃回光州。
那個搖晃的畫框。
畫外音。
眶當眶當火車本身在那種慢速運動中撞擊着自身金屬關節的異常溫柔的聲音。
那種寬軌慢車,慢速到對向軌道有車來,即像松解鍊條骨頭散垮地“乞”長歎氣刹車停下,乃至于時光悠悠似乎他們在那車廂裡胡子蔓長身體抽高。
車廂裡總靜默地散坐着那些底層人。
那些韓國人。
許多年後,回想着在那昏暗氤氲、穢臭不堪的車廂裡,那些似乎作為夢境背景各自陰慘縮睡在座椅上的“底層人”,究竟是哪些人?拎着雞鴨的老婦?疲憊的馬路工?流浪漢?妓女?竟無一各自可辨識身份之外形,僅就是一集體的、憂悒不幸如影子般的填滿在他們周圍座位裡的,“底層人”。
那個印象像溶劑蝕進了他的一生。
他永遠在“經過”。
置身其中,隐約感受一種背景的不幸或冤怨之氣,卻又将心思放在更小一撮人其實毫無意義等時間流去的期待裡。
即使現在,他常從獨自一人的旅店房間驚醒,仍為時空錯置地幻覺着自己在一緩慢、有着孤寂金屬節奏,且款款搖晃的火車車廂之中而想不清楚自己是在生命的哪一段,“我這是在哪兒啊?” 他記得在那無數個慢車穿行黑暗曠野,所有人全昏睡着像冥河渡船上的無助鬼魂的夜晚,其中一次他們遇到了一個和他們一般醉醺醺的中年人(真難得!),那家夥完全沒被這群小鬼兇神惡煞的氣勢唬住,主動和他們攀談,話匣子一開便停不下來。
他一眼就認出他們全不是韓國人,他告訴他們他因為酒後失手殺了自己的妹妹一家(包括妹夫、妹妹的公公婆婆,還有一個小女孩),所以正被通緝中。
他記得那個男人在描述這些事件時,帶着一種酒醉者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無法将邏輯串起的朦胧感,他們似乎也沒把他說的話當真。
主要是那家夥看起來也不像帶着槍支或刀刃之類的狠角色,他們完全沒有一種對前輩的畏敬懼怕(比他們更是地獄無從赦救的罪人),反而有一種客途遇投緣陌生人、幾句攀談便結為知交的亢奮和熱情。
他記得那家夥談起他們的國度,眼神突然變得柔和濡濕,仿佛充滿憧憬:“啊,那可是個奇妙的國家,可惜我被通緝出不了海關,不然哪,此生能去一趟中國,死也瞑目了。
” 那時他們哪知他指的是大陸或台灣,那從來不是他們這群??迌少年理解或感興趣的國度。
但他們争相拍胸脯,好像他們在那個自己其實從未去過的地方無比熟稔,“沒問題,隻要哪一天我們想個辦法把你弄出去,到了那裡,你放心,所有事情我們全罩你!” 這個畫面當然要過了好幾年後,他自己操着那口咬字不清的韓國腔加山東腔國語,來到這個島上,像薄紙鬼魂恓惶混迹在那些說着他聽不懂話語的人群裡,才變得無比好笑。
簡直太好笑了!“我們罩你。
”那像是在他童年小鎮那間小戲院裡,偶爾穿插在韓國片檔期間播放的國片《獨臂刀》、《獨臂刀王》、《金燕子》、《一夫當關》……那樣一個白光霧影、人形窄扁、孤獨的主人翁永遠背負着含冤莫名、被人誣陷、遭大家圍殺逐獵且斷肢殘臂的暴力世界。
他記得就在他和那群搭夜車尋釁的少年同伴在不同城市間軌道來回晃行的同時,他曾看過一部愛國戰争片《英烈千秋》,為那裡面那個奇異古怪的世界驚駭莫名。
飾演張自忠将軍的柯俊雄,在全軍遭日軍圍殲,自己身中數彈後,頹坐在曠野中一處凸起的土丘上,對着軍旗獵獵、層層包圍的日本軍說:“回去吧!中國太大了,中國不是你們吃得下去的蘋果。
”然後拿出刺刀開始切開自己的肚子(他錯幻增殖着自己附加的瑰麗特寫:那些顔色鮮豔掙擠着流出的大腸小腸)。
然後一位日軍司令下令全軍“向支那戰神敬禮!”。
也許,也許那個韓國人,那個夜車車廂裡偶遇的殺人犯,走進那個人人殘殺自己身體、卸手砍腳拉開拉鍊把内髒一串串掏出來吓人的世界,那個“中國”,他們這群唬爛少年,或真的可以設法“罩他一下”。
但事實是,當他像闖進别人夢境裡,身形瘦削地,“真的”置身在這個街景招牌全寫滿中國字的城市裡,他卻像被放鴿子失去聯系忘了通關密語的情報員,他找不到可以理解所有人在想些什麼(怎麼樣不會被人瞧不起?怎樣說話讓人覺得自己是自己人?怎樣讓人覺得自己上道、懂行道?)的秘徑。
有一次,他踅晃至西門町(那些戲院廣告牌、那些鹵味攤色情書報攤、那些黑玻璃的理容院和門口梳飛機頭發蠟嗆鼻的擦皮鞋皮條客、那些穿着拖鞋熱褲黑眼眶的南國女人……對他而言,這個五彩缤紛的遊樂園,就是“中國”的夢幻核心),驚見騎樓邊一個老人靠牆挂闆上擠着一包一包洋煙。
Marlboro、Winston、肯特,五十五元一包。
雪茄六十塊一根。
心底一個低音鼓響了一響。
是了是了,接近了。
韓國沒有洋煙,他少年時曾陪父親到火車站送人,走出車站大廳時,他父親突然在一架煙灰缸前停住,亂七八糟揉捏倒栽的小煙屁股之中、插着半截冒着煙的黑大物事。
他父親既土氣又慎重其事地拿起那猶濕沾着前人口水的怪東西,銜進嘴裡,美美地噴哧噴哧吸吮着:“這是雪茄,好東西!” 雪茄。
他知道他父親是見過世面的。
到韓國之前(在那個“中國”)他父親抽過三炮台、大前門、三五這些煙絲細醇濾嘴燙有金箔印字的上等煙。
而今他花六十塊就可以得到那樣一根完整的“好東西”。
他向老人買了一根,懷璧其罪地走在人群裡。
現在我在你們之中了,或者是,現在我和你們不一樣了。
他搭電梯到萬年大樓十三樓的“邁阿密西餐廳”,躲進角落一個小沙發單人座,點了一杯插了小紙傘且用塑膠海盜小刀串了一顆腌櫻桃的蛋蜜汁,不理會舞台上濃妝豔抹老女人的抒情歌演唱(對,是國語歌),望着頭頂上一串串葡萄藤般錯織交纏的電線七彩閃光小燈泡,映在環場黑色窗玻璃上,像燈海一片延伸到外面的城市上空。
他拿出雪茄,點了幾次火,斜着身子歪靠在座位,誇張地咬着噴煙,顧盼自雄。
許多年後才羞恥地确定,當時包括服務生,那些從其
最後一個畫面。
強曝光成版畫般的瀝青人臉,拉得長長的影子,昏黃的煤氣燈,車廂裡的橫的縱的座椅或扶杆的消失點縱深。
陰慘的,像蒙克的畫面。
但不是定格。
畫面仍在搖晃着(持攝影機的手不穩地晃動),時間仍在流動,但那是最後一個畫面。
那大約是在一九七O年代,他和他那群日後成為陌路的青春同伴,在那煙霧彌漫的夜車裡晃搖着。
他們的臉孔帶着一種無知的猙獰,或是對抗這種生命何其漫長兇險而自己何其單薄孱弱的不祥預感,強自打氣的模糊笑意。
他們穿着高校生制服(完全仿日式高校的黑色高領外套),叼着煙,喝啤酒,配一人一隻沾鹽的水煮白雞蛋,如此悠悠晃晃随那巨大鐵皮車體穿過最深沉的黑夜。
那種緩行列車的動力猶是燒煤球,火車頭會有列車工人一鏟一鏟将煤球扔進烏黑生鐵的爐膛烈焰裡。
他們在那串聯成列的密閉空間裡給搖晃折騰一整夜,清晨下車後,唇上短胡茬處會結兩塊黑不溜秋的鼻涕冰塊,車廂空氣裡全飄浮着煤煙渣子! 他們一夥人總是搭最末一班夜車從光州出發,天亮時就到漢城或是釜山。
在其中一人領路下(永遠不是他),趕在朝會前,在校門口堵人,一群醉醺醺眼帶血絲晃了一晚上硬闆靠背座椅而胸縮腰斜的痨病鬼,像從夜河對岸偷渡來的幽靈,圍着對方落單小貓兩三隻,一頓死揍。
打完了,再用回程票疲乏欲死地搖晃回光州。
那個搖晃的畫框。
畫外音。
眶當眶當火車本身在那種慢速運動中撞擊着自身金屬關節的異常溫柔的聲音。
那種寬軌慢車,慢速到對向軌道有車來,即像松解鍊條骨頭散垮地“乞”長歎氣刹車停下,乃至于時光悠悠似乎他們在那車廂裡胡子蔓長身體抽高。
車廂裡總靜默地散坐着那些底層人。
那些韓國人。
許多年後,回想着在那昏暗氤氲、穢臭不堪的車廂裡,那些似乎作為夢境背景各自陰慘縮睡在座椅上的“底層人”,究竟是哪些人?拎着雞鴨的老婦?疲憊的馬路工?流浪漢?妓女?竟無一各自可辨識身份之外形,僅就是一集體的、憂悒不幸如影子般的填滿在他們周圍座位裡的,“底層人”。
那個印象像溶劑蝕進了他的一生。
他永遠在“經過”。
置身其中,隐約感受一種背景的不幸或冤怨之氣,卻又将心思放在更小一撮人其實毫無意義等時間流去的期待裡。
即使現在,他常從獨自一人的旅店房間驚醒,仍為時空錯置地幻覺着自己在一緩慢、有着孤寂金屬節奏,且款款搖晃的火車車廂之中而想不清楚自己是在生命的哪一段,“我這是在哪兒啊?” 他記得在那無數個慢車穿行黑暗曠野,所有人全昏睡着像冥河渡船上的無助鬼魂的夜晚,其中一次他們遇到了一個和他們一般醉醺醺的中年人(真難得!),那家夥完全沒被這群小鬼兇神惡煞的氣勢唬住,主動和他們攀談,話匣子一開便停不下來。
他一眼就認出他們全不是韓國人,他告訴他們他因為酒後失手殺了自己的妹妹一家(包括妹夫、妹妹的公公婆婆,還有一個小女孩),所以正被通緝中。
他記得那個男人在描述這些事件時,帶着一種酒醉者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無法将邏輯串起的朦胧感,他們似乎也沒把他說的話當真。
主要是那家夥看起來也不像帶着槍支或刀刃之類的狠角色,他們完全沒有一種對前輩的畏敬懼怕(比他們更是地獄無從赦救的罪人),反而有一種客途遇投緣陌生人、幾句攀談便結為知交的亢奮和熱情。
他記得那家夥談起他們的國度,眼神突然變得柔和濡濕,仿佛充滿憧憬:“啊,那可是個奇妙的國家,可惜我被通緝出不了海關,不然哪,此生能去一趟中國,死也瞑目了。
” 那時他們哪知他指的是大陸或台灣,那從來不是他們這群??迌少年理解或感興趣的國度。
但他們争相拍胸脯,好像他們在那個自己其實從未去過的地方無比熟稔,“沒問題,隻要哪一天我們想個辦法把你弄出去,到了那裡,你放心,所有事情我們全罩你!” 這個畫面當然要過了好幾年後,他自己操着那口咬字不清的韓國腔加山東腔國語,來到這個島上,像薄紙鬼魂恓惶混迹在那些說着他聽不懂話語的人群裡,才變得無比好笑。
簡直太好笑了!“我們罩你。
”那像是在他童年小鎮那間小戲院裡,偶爾穿插在韓國片檔期間播放的國片《獨臂刀》、《獨臂刀王》、《金燕子》、《一夫當關》……那樣一個白光霧影、人形窄扁、孤獨的主人翁永遠背負着含冤莫名、被人誣陷、遭大家圍殺逐獵且斷肢殘臂的暴力世界。
他記得就在他和那群搭夜車尋釁的少年同伴在不同城市間軌道來回晃行的同時,他曾看過一部愛國戰争片《英烈千秋》,為那裡面那個奇異古怪的世界驚駭莫名。
飾演張自忠将軍的柯俊雄,在全軍遭日軍圍殲,自己身中數彈後,頹坐在曠野中一處凸起的土丘上,對着軍旗獵獵、層層包圍的日本軍說:“回去吧!中國太大了,中國不是你們吃得下去的蘋果。
”然後拿出刺刀開始切開自己的肚子(他錯幻增殖着自己附加的瑰麗特寫:那些顔色鮮豔掙擠着流出的大腸小腸)。
然後一位日軍司令下令全軍“向支那戰神敬禮!”。
也許,也許那個韓國人,那個夜車車廂裡偶遇的殺人犯,走進那個人人殘殺自己身體、卸手砍腳拉開拉鍊把内髒一串串掏出來吓人的世界,那個“中國”,他們這群唬爛少年,或真的可以設法“罩他一下”。
但事實是,當他像闖進别人夢境裡,身形瘦削地,“真的”置身在這個街景招牌全寫滿中國字的城市裡,他卻像被放鴿子失去聯系忘了通關密語的情報員,他找不到可以理解所有人在想些什麼(怎麼樣不會被人瞧不起?怎樣說話讓人覺得自己是自己人?怎樣讓人覺得自己上道、懂行道?)的秘徑。
有一次,他踅晃至西門町(那些戲院廣告牌、那些鹵味攤色情書報攤、那些黑玻璃的理容院和門口梳飛機頭發蠟嗆鼻的擦皮鞋皮條客、那些穿着拖鞋熱褲黑眼眶的南國女人……對他而言,這個五彩缤紛的遊樂園,就是“中國”的夢幻核心),驚見騎樓邊一個老人靠牆挂闆上擠着一包一包洋煙。
Marlboro、Winston、肯特,五十五元一包。
雪茄六十塊一根。
心底一個低音鼓響了一響。
是了是了,接近了。
韓國沒有洋煙,他少年時曾陪父親到火車站送人,走出車站大廳時,他父親突然在一架煙灰缸前停住,亂七八糟揉捏倒栽的小煙屁股之中、插着半截冒着煙的黑大物事。
他父親既土氣又慎重其事地拿起那猶濕沾着前人口水的怪東西,銜進嘴裡,美美地噴哧噴哧吸吮着:“這是雪茄,好東西!” 雪茄。
他知道他父親是見過世面的。
到韓國之前(在那個“中國”)他父親抽過三炮台、大前門、三五這些煙絲細醇濾嘴燙有金箔印字的上等煙。
而今他花六十塊就可以得到那樣一根完整的“好東西”。
他向老人買了一根,懷璧其罪地走在人群裡。
現在我在你們之中了,或者是,現在我和你們不一樣了。
他搭電梯到萬年大樓十三樓的“邁阿密西餐廳”,躲進角落一個小沙發單人座,點了一杯插了小紙傘且用塑膠海盜小刀串了一顆腌櫻桃的蛋蜜汁,不理會舞台上濃妝豔抹老女人的抒情歌演唱(對,是國語歌),望着頭頂上一串串葡萄藤般錯織交纏的電線七彩閃光小燈泡,映在環場黑色窗玻璃上,像燈海一片延伸到外面的城市上空。
他拿出雪茄,點了幾次火,斜着身子歪靠在座位,誇張地咬着噴煙,顧盼自雄。
許多年後才羞恥地确定,當時包括服務生,那些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