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遊串門
關燈
小
中
大
喝了一道茶,繼續讨論了一輪“二十元”。
哎,不曉得待會兒親家母對這個“二十元”又有什麼看法。
離開阿依努兒家後,我們從東面大山抄近道翻過垭口,穿過一片很陡的樹林,眼前出現一條又陡又窄的山谷。
前兩天新搬來的兩家人就住在這裡。
早在塔門爾圖的拖依上就見過親家母一面,她胖而嚴厲。
住在這裡的另一家的女主人也很胖,兩人站到一起時才發現她倆不但胖得一模一樣,長得也一模一樣,原來是雙胞胎。
奇怪,住在這麼高這麼陡峭的地方,一步一坎,上上下下揮汗如雨,不應該胖才對。
大約這裡是一處新址,之前從沒紮過氈房,房間地面上全是密密的草,屋裡屋外草地一樣濃厚。
親家一家人口不多,氈房卻大得不得了。
因為地勢的原因,網格狀的房架無法完全拉開,于是房頂聳得異常高,以至于氈蓋短了一大截,蒙住房子後,下端夠不着地面,牆根處缺了一尺多寬,隻圍着一圈芨芨草簾。
草簾哪裡擋得了風,坐在房裡,四面冷飕飕的。
沖的茶又不夠燙,越喝越冷。
于是我趕緊離席,到外面曬太陽去。
這家人也有一個女孩子,年紀不大,遠遠地盯着我,害羞而好奇。
我一對上她的目光,她就慌不疊扭頭而去。
還有一個莊重沉默的老人坐在氈房門口搓幹酪素。
有一頭母牛鬼鬼祟祟想靠近拴在樹林裡的小牛,出于習慣,我趕緊沖上去呵斥着丢石頭,将其趕開。
那老人贊許地看了我一眼。
風很大,陽光很快斂入雲層,空氣裡稀稀拉拉灑起雨點來。
我不想回到那個陰冷的房間,便進了林子避雨。
這塊駐紮地的地勢又高又陡,山谷兩面全是密密的樹林,氈房幾乎就紮在林子裡。
我順着林中鋪滿落葉的小路走了很遠。
雨下了一會兒,雲層就薄了,空氣又明亮起來。
站在林子裡看向整條山谷,四處水汽蒙蒙,草木蔥茏。
這時,紮克拜媽媽站在門口大聲呼喚我。
原來我們該告辭了。
從親家家出來,我們向西抄近路回家,不再經過阿依努兒家。
這條近路極陡,兩邊全是密密的灌木叢,我們小心地往下蹭。
親家母和那個小姑娘跟着我們送了很遠。
我們都已經走到山腳下了,回頭一看,一胖一瘦兩個身影還在上方注視着我們。
在山腳下,山路一轉,隔着林子一眼就看到了塔布斯家那塊明亮的林中地帶。
我們才離開一會兒工夫,他家的氈房頂蓋就全部拆了下來,寬寬大大地鋪在草地上。
女主人正坐在上面修補,隻剩下紅色房架和放射狀檀杆的氈房像整齊精緻的骨架一樣鮮豔地撐開在風景之中。
我們走近了,看到女主人長長地穿針引線,把剛才莎裡帕罕媽媽帶去的氈子縫在氈蓋一側,使其更加寬大。
一隻大狸貓卧在女主人身邊舒舒服服地抱作一團曬太陽。
兩個媽媽大聲打着招呼坐了過去。
莎裡帕罕媽媽順手拿起女主人身旁的紡錘和羊毛團,幫忙紡起線來。
我仍然無所事事地在附近東走西看。
小姑娘在空地上熬酸奶糊,塔布斯不知去了哪裡。
塔布斯很快騎馬回來,告訴我們卡西已經把暮歸的羊趕到了西面的山谷。
紮克拜媽媽連忙吩咐我回家幫忙。
我答應着離去了,但走了一段路後,又被媽媽叫住。
回頭一看,她站在高處大喊:“李娟,要是遇到斯馬胡力的馬就趕回家!” 果然,沒走多久就看到斯馬胡力的白鼻馬正在溪水邊的草地上扯着馬絆子慢慢走動。
它已經在外面遊蕩好幾天了,上午才套回家給上了絆子,一直在附近溜達。
我便哄着它往南面趕。
然而就算被絆住了腳,這家夥也跑得比我快,而且還不停往路邊岔道上跑。
我一路追趕,結果趕得離家越來越遠,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總之,曆經千辛萬苦才将其趕回正道。
我趕着馬走在回家的路上,卻沒有遇到卡西和我們的羊群。
一路上再也沒有人了。
今天一共去了四個氈房,認識了三家新鄰居。
回到家總結了一下:這幾家人都住得很高,因此有三家裝了無線電話,有一家養了貓,有一家有一塊治頭痛的木頭枕頭,還有一家有雙弦琴。
此外,見到的餐桌都是方的。
一家的餐桌隻有十公分高;另一家的餐桌則矮得連桌腿也沒有,直接就一塊木闆;還有一家根本沒餐桌,往花氈上墊塊編織袋就直接鋪餐布了。
相比之下,我家的桌子又新又大又體面,還是圓的。
我家氈房頂篷上插煙囪的地方縫着一個中間挖了煙囪洞的蒸籠箅子,這樣就能起到隔熱效果,煙囪燒得滾燙時不至于烤煳四周的氈子。
開始還以為就我家才有這麼妙的創意,結果發現其實大家都這樣。
哎,不曉得待會兒親家母對這個“二十元”又有什麼看法。
離開阿依努兒家後,我們從東面大山抄近道翻過垭口,穿過一片很陡的樹林,眼前出現一條又陡又窄的山谷。
前兩天新搬來的兩家人就住在這裡。
早在塔門爾圖的拖依上就見過親家母一面,她胖而嚴厲。
住在這裡的另一家的女主人也很胖,兩人站到一起時才發現她倆不但胖得一模一樣,長得也一模一樣,原來是雙胞胎。
奇怪,住在這麼高這麼陡峭的地方,一步一坎,上上下下揮汗如雨,不應該胖才對。
大約這裡是一處新址,之前從沒紮過氈房,房間地面上全是密密的草,屋裡屋外草地一樣濃厚。
親家一家人口不多,氈房卻大得不得了。
因為地勢的原因,網格狀的房架無法完全拉開,于是房頂聳得異常高,以至于氈蓋短了一大截,蒙住房子後,下端夠不着地面,牆根處缺了一尺多寬,隻圍着一圈芨芨草簾。
草簾哪裡擋得了風,坐在房裡,四面冷飕飕的。
沖的茶又不夠燙,越喝越冷。
于是我趕緊離席,到外面曬太陽去。
這家人也有一個女孩子,年紀不大,遠遠地盯着我,害羞而好奇。
我一對上她的目光,她就慌不疊扭頭而去。
還有一個莊重沉默的老人坐在氈房門口搓幹酪素。
有一頭母牛鬼鬼祟祟想靠近拴在樹林裡的小牛,出于習慣,我趕緊沖上去呵斥着丢石頭,将其趕開。
那老人贊許地看了我一眼。
風很大,陽光很快斂入雲層,空氣裡稀稀拉拉灑起雨點來。
我不想回到那個陰冷的房間,便進了林子避雨。
這塊駐紮地的地勢又高又陡,山谷兩面全是密密的樹林,氈房幾乎就紮在林子裡。
我順着林中鋪滿落葉的小路走了很遠。
雨下了一會兒,雲層就薄了,空氣又明亮起來。
站在林子裡看向整條山谷,四處水汽蒙蒙,草木蔥茏。
這時,紮克拜媽媽站在門口大聲呼喚我。
原來我們該告辭了。
從親家家出來,我們向西抄近路回家,不再經過阿依努兒家。
這條近路極陡,兩邊全是密密的灌木叢,我們小心地往下蹭。
親家母和那個小姑娘跟着我們送了很遠。
我們都已經走到山腳下了,回頭一看,一胖一瘦兩個身影還在上方注視着我們。
在山腳下,山路一轉,隔着林子一眼就看到了塔布斯家那塊明亮的林中地帶。
我們才離開一會兒工夫,他家的氈房頂蓋就全部拆了下來,寬寬大大地鋪在草地上。
女主人正坐在上面修補,隻剩下紅色房架和放射狀檀杆的氈房像整齊精緻的骨架一樣鮮豔地撐開在風景之中。
我們走近了,看到女主人長長地穿針引線,把剛才莎裡帕罕媽媽帶去的氈子縫在氈蓋一側,使其更加寬大。
一隻大狸貓卧在女主人身邊舒舒服服地抱作一團曬太陽。
兩個媽媽大聲打着招呼坐了過去。
莎裡帕罕媽媽順手拿起女主人身旁的紡錘和羊毛團,幫忙紡起線來。
我仍然無所事事地在附近東走西看。
小姑娘在空地上熬酸奶糊,塔布斯不知去了哪裡。
塔布斯很快騎馬回來,告訴我們卡西已經把暮歸的羊趕到了西面的山谷。
紮克拜媽媽連忙吩咐我回家幫忙。
我答應着離去了,但走了一段路後,又被媽媽叫住。
回頭一看,她站在高處大喊:“李娟,要是遇到斯馬胡力的馬就趕回家!” 果然,沒走多久就看到斯馬胡力的白鼻馬正在溪水邊的草地上扯着馬絆子慢慢走動。
它已經在外面遊蕩好幾天了,上午才套回家給上了絆子,一直在附近溜達。
我便哄着它往南面趕。
然而就算被絆住了腳,這家夥也跑得比我快,而且還不停往路邊岔道上跑。
我一路追趕,結果趕得離家越來越遠,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總之,曆經千辛萬苦才将其趕回正道。
我趕着馬走在回家的路上,卻沒有遇到卡西和我們的羊群。
一路上再也沒有人了。
今天一共去了四個氈房,認識了三家新鄰居。
回到家總結了一下:這幾家人都住得很高,因此有三家裝了無線電話,有一家養了貓,有一家有一塊治頭痛的木頭枕頭,還有一家有雙弦琴。
此外,見到的餐桌都是方的。
一家的餐桌隻有十公分高;另一家的餐桌則矮得連桌腿也沒有,直接就一塊木闆;還有一家根本沒餐桌,往花氈上墊塊編織袋就直接鋪餐布了。
相比之下,我家的桌子又新又大又體面,還是圓的。
我家氈房頂篷上插煙囪的地方縫着一個中間挖了煙囪洞的蒸籠箅子,這樣就能起到隔熱效果,煙囪燒得滾燙時不至于烤煳四周的氈子。
開始還以為就我家才有這麼妙的創意,結果發現其實大家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