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婚禮
關燈
小
中
大
細替他們算了一本賬,越算越劃不來。
婚禮這種事情嘛,還是等到秋天下山了再舉辦比較好。
那時不但人多熱鬧,而且交通方便,租用這些物事也更便宜,至少不用跑老遠的路來回折騰。
然而,無論怎麼算,婚還是要結啊!新人能在美麗的夏牧場結合,本身就已經得到一筆巨大的财富和祝福了。
等大家都坐定了,一個老人被請出來緻辭,估計是家族中最為德高望重的人物吧(要麼就是阿訇)。
可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卻淳樸得從沒用過麥克風,他隻打過電話,于是就像打電話那樣,直接把麥克風放到耳朵邊說:“喂?”趕緊有人上前指引他正确的用法。
大家都笑了起來,但還算禮貌,隻笑了一兩下就打住,所有人開始認真聆聽。
老人說着說着,突然提高語調,加重語氣,并伸出雙手,掌心向上攤開。
所有人一起伸出手,攤開手心,眼睛都看向那老人。
那老人眼睛低垂,開始做巴塔了。
老人念禱了很長時間,大家一直安靜無聲。
伴着一聲“安拉”,巴塔結束了。
新娘被兩個面無表情的中年女性一左一右架了過來。
她臉上面紗重重,頭上戴着尖尖的紅色高帽,飾以天鵝羽毛,身穿長長的塔裙和棗紅色的繡花長坎肩。
經過我時,我卻看到裙擺後面有一個破洞,婚紗也有些髒舊了。
這身行頭肯定是廉價租來的。
盡管如此,她仍是所有人中最矚目最莊重的中心。
她低着頭,面向東方站定。
儀式正式開始了。
我聽說這樣的儀式都會由機智風趣的年輕人來主持。
這回是一個黑臉的放羊少年,衣着半新不舊,看起來樸素而不起眼。
他在簇擁之中走到新娘對面,大家靜等他開口。
可他一開口卻先讨紅包,引起一片哄笑。
男方家立刻有人站出來,匆匆塞了一百塊錢和一些禮物在他外套口袋裡。
他這才開口唱了起來。
說是主持,其實是依循古老的儀式,和氣地向新娘訓誡為人婦所必守的要求,并且勸慰她不要傷心,對新生活充滿信心等。
接下來還要向她介紹男方家庭成員和重要的親戚。
這一切都得以歌唱的方式進行,所以這樣的司儀并不是誰都能當的,起碼斯馬胡力那樣的絕對不行。
那司儀手持一根綁着一條雪青色披肩、一件男式白襯衫和一塊紅綢布的馬鞭,輕輕地一邊舞動一邊說唱。
旋律平穩親切,每一句的句末都押韻。
當歌唱内容暫告一段落,他就停下來問新娘一句什麼。
新娘和兩個女伴就一起擡右腳向前邁一步,欠身答應一聲。
那新娘邊答應邊抹眼淚。
這場揭面紗儀式結束後,新婚夫婦站在客人圍簇的空地中央,伴郎和伴娘分站兩邊。
年長的女性親戚們開始向新人贈送首飾等貴重禮品。
與之前那些花氈、地毯之類的禮物不同,這些物件要當衆展示。
很快,新娘新郎手指上戴滿了戒指,有的一根手指上戴了三四枚。
大都是銀的,也有兩三枚金的。
脖子上也各挂了五六串項鍊。
新郎還戴了三塊手表。
哎!結一次婚可真有得賺。
當伴郎伴娘也有得賺。
大家給兩個新人送了禮物,身邊那兩個年輕人自然也不好落下,大都備有禮物,隻是稍次一點兒。
有時也會得到一枚銀戒指或銀手鍊,但也有像空氣一樣被忽略的時候,尤其是那個伴郎,得到的禮物還不及伴娘的一半。
更無趣的是,他的禮物中居然還有兩條領帶!他無奈地任由那兩個老婦人把領帶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人家明明穿的是T恤嘛。
伴郎長得很漂亮,但褲子皺巴巴的。
這麼重要的場合,也不換條好點兒的。
不過,沒準兒這就是他最好的褲子了。
所有的首飾都備有包裝盒。
婦人們把首飾從盒子裡掏出來為年輕人戴上之後,順手把盒子也塞給他們。
于是四個人懷裡捧滿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盒子,到最後竟很有些險象了。
況且還要不時騰出一隻手讓下一位長輩給戴戒指或手鍊,越來越辛苦。
此時的新郎遠遠抛棄了不久前那個四處打雜的夥計形象,帥氣極了。
而新娘呢……好吧,隻能說她長得濃眉大眼。
放羊的姑娘大多顯老相,何況她又在不停地哭。
那些送禮物的女人們,也會一邊祝福一邊哭個沒完,然後挨個兒捧着四個年輕人的面頰親吻一番。
有時候親額頭,有時候親耳朵,無限愛護一般。
每一個送完禮物的婦人在回席之前,總會有男方的一位婦人走上前,為她披上一條镂空花紋的三角大披巾。
這場贈禮儀式進行的過程中,有個年輕人一直站在電子琴那邊彈奏黑走馬的音樂。
人群中有兩個三四歲的小孩,大約平時就很熟悉這支舞曲,一聽到就忍不住就着音樂跑到圈子中間跳起舞來,還是搭成一對舞伴對跳的,舞姿喜悅、急切,根本無視現場的神聖與莊嚴,弄得大家不知該往哪邊看才好。
孩子們跳得有招有式、有闆有眼,大家很想發笑,但新人那邊正摟摟抱抱哭個不停,又不好笑出聲來。
可是
婚禮這種事情嘛,還是等到秋天下山了再舉辦比較好。
那時不但人多熱鬧,而且交通方便,租用這些物事也更便宜,至少不用跑老遠的路來回折騰。
然而,無論怎麼算,婚還是要結啊!新人能在美麗的夏牧場結合,本身就已經得到一筆巨大的财富和祝福了。
等大家都坐定了,一個老人被請出來緻辭,估計是家族中最為德高望重的人物吧(要麼就是阿訇)。
可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卻淳樸得從沒用過麥克風,他隻打過電話,于是就像打電話那樣,直接把麥克風放到耳朵邊說:“喂?”趕緊有人上前指引他正确的用法。
大家都笑了起來,但還算禮貌,隻笑了一兩下就打住,所有人開始認真聆聽。
老人說着說着,突然提高語調,加重語氣,并伸出雙手,掌心向上攤開。
所有人一起伸出手,攤開手心,眼睛都看向那老人。
那老人眼睛低垂,開始做巴塔了。
老人念禱了很長時間,大家一直安靜無聲。
伴着一聲“安拉”,巴塔結束了。
新娘被兩個面無表情的中年女性一左一右架了過來。
她臉上面紗重重,頭上戴着尖尖的紅色高帽,飾以天鵝羽毛,身穿長長的塔裙和棗紅色的繡花長坎肩。
經過我時,我卻看到裙擺後面有一個破洞,婚紗也有些髒舊了。
這身行頭肯定是廉價租來的。
盡管如此,她仍是所有人中最矚目最莊重的中心。
她低着頭,面向東方站定。
儀式正式開始了。
我聽說這樣的儀式都會由機智風趣的年輕人來主持。
這回是一個黑臉的放羊少年,衣着半新不舊,看起來樸素而不起眼。
他在簇擁之中走到新娘對面,大家靜等他開口。
可他一開口卻先讨紅包,引起一片哄笑。
男方家立刻有人站出來,匆匆塞了一百塊錢和一些禮物在他外套口袋裡。
他這才開口唱了起來。
說是主持,其實是依循古老的儀式,和氣地向新娘訓誡為人婦所必守的要求,并且勸慰她不要傷心,對新生活充滿信心等。
接下來還要向她介紹男方家庭成員和重要的親戚。
這一切都得以歌唱的方式進行,所以這樣的司儀并不是誰都能當的,起碼斯馬胡力那樣的絕對不行。
那司儀手持一根綁着一條雪青色披肩、一件男式白襯衫和一塊紅綢布的馬鞭,輕輕地一邊舞動一邊說唱。
旋律平穩親切,每一句的句末都押韻。
當歌唱内容暫告一段落,他就停下來問新娘一句什麼。
新娘和兩個女伴就一起擡右腳向前邁一步,欠身答應一聲。
那新娘邊答應邊抹眼淚。
這場揭面紗儀式結束後,新婚夫婦站在客人圍簇的空地中央,伴郎和伴娘分站兩邊。
年長的女性親戚們開始向新人贈送首飾等貴重禮品。
與之前那些花氈、地毯之類的禮物不同,這些物件要當衆展示。
很快,新娘新郎手指上戴滿了戒指,有的一根手指上戴了三四枚。
大都是銀的,也有兩三枚金的。
脖子上也各挂了五六串項鍊。
新郎還戴了三塊手表。
哎!結一次婚可真有得賺。
當伴郎伴娘也有得賺。
大家給兩個新人送了禮物,身邊那兩個年輕人自然也不好落下,大都備有禮物,隻是稍次一點兒。
有時也會得到一枚銀戒指或銀手鍊,但也有像空氣一樣被忽略的時候,尤其是那個伴郎,得到的禮物還不及伴娘的一半。
更無趣的是,他的禮物中居然還有兩條領帶!他無奈地任由那兩個老婦人把領帶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人家明明穿的是T恤嘛。
伴郎長得很漂亮,但褲子皺巴巴的。
這麼重要的場合,也不換條好點兒的。
不過,沒準兒這就是他最好的褲子了。
所有的首飾都備有包裝盒。
婦人們把首飾從盒子裡掏出來為年輕人戴上之後,順手把盒子也塞給他們。
于是四個人懷裡捧滿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盒子,到最後竟很有些險象了。
況且還要不時騰出一隻手讓下一位長輩給戴戒指或手鍊,越來越辛苦。
此時的新郎遠遠抛棄了不久前那個四處打雜的夥計形象,帥氣極了。
而新娘呢……好吧,隻能說她長得濃眉大眼。
放羊的姑娘大多顯老相,何況她又在不停地哭。
那些送禮物的女人們,也會一邊祝福一邊哭個沒完,然後挨個兒捧着四個年輕人的面頰親吻一番。
有時候親額頭,有時候親耳朵,無限愛護一般。
每一個送完禮物的婦人在回席之前,總會有男方的一位婦人走上前,為她披上一條镂空花紋的三角大披巾。
這場贈禮儀式進行的過程中,有個年輕人一直站在電子琴那邊彈奏黑走馬的音樂。
人群中有兩個三四歲的小孩,大約平時就很熟悉這支舞曲,一聽到就忍不住就着音樂跑到圈子中間跳起舞來,還是搭成一對舞伴對跳的,舞姿喜悅、急切,根本無視現場的神聖與莊嚴,弄得大家不知該往哪邊看才好。
孩子們跳得有招有式、有闆有眼,大家很想發笑,但新人那邊正摟摟抱抱哭個不停,又不好笑出聲來。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