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拖依
關燈
小
中
大
媽媽從城裡給卡西買回的新鞋配有四股鞋帶,黃色和玫紅色的各一對。
她卻不知該怎麼系。
熱心的斯馬胡力上前幫忙,以一種别緻的方式交叉着穿進鞋帶孔,并在鞋幫的兩頭各打一個蝴蝶結,非常醒目、可愛。
我說:“斯馬胡力真厲害。
” 媽媽哼道:“姑娘教的。
” 是啊,附近有拖依的地方,保準有斯馬胡力的身影。
見得多了,自然什麼樣的時髦都曉得一點兒。
其實牧人們的婚慶之類的活動大多集中在秋季。
那時牲畜膘肥體壯,牧人們也離開了深山,駐地較為集中。
夏牧場上的拖依并不多。
前不久南面的一家牧人舉辦了一場分家的拖依,六月初鄰牧場舉辦了一場婚禮,男方和女方家各宴慶一場。
算下來,在冬庫爾共有三場拖依。
這些拖依會夜以繼日持續進行。
一般來說,大人們參加白天的活動,帶着禮物前去祝賀。
晚上則是年輕人的世界,不用帶禮物也可盡情玩樂。
我參加過一次年輕人的聚會後,便深深感到自己不再年輕了……懊惱得下一次說什麼也不去了。
卡西參加了兩次,已經算很不錯了,因為她得擠牛奶。
一進夏牧場,一早一晚擠牛奶的勞動量劇增,光靠媽媽一個人忙不過來。
如果她非要參加的話,必須得在天亮時分趕回家,因此總是搞得匆忙又疲憊。
而斯馬胡力則場場不落,反正放羊的工作有哈德别克或海拉提代勞,頂多回來挨媽媽一頓唠叨。
但如果他在拖依的賽馬活動中取得了名次回來,又是另一番光景。
那可是全家人的榮耀啊,媽媽便再不說什麼。
四月,當我們還在吉爾阿特春牧場時,就時常談論即将舉行的一場婚禮。
但一直到六月初才收到正式的喜帖。
那天上午,送喜帖的紅衣人騎着馬從南邊過來,被班班一頓好咬。
他在山坡下呼喊了半天,直到斯馬胡力趕到,把班班的狗腦袋踩住,他才放心地靠近。
不知送帖子的是不是新郎本人,穿戴樸素,皮鞋很舊,但剛擦過鞋油。
他隻喝了一碗茶就合碗辭謝,從懷裡掏出厚厚的一疊印着水果與窗台的彩色硬紙片,逐一翻找,抽出注明媽媽和斯馬胡力名字的一張遞給我們,又聊了幾句便匆匆告辭。
卡西立刻翻箱倒櫃,找出一塊鮮豔的玫紅色綢布,說是要在拖依上使用。
卻被媽媽一把奪過,說什麼也不給。
之前斯馬胡力也好幾次向媽媽讨要過那塊布,媽媽始終不同意。
此時,卡西替哥哥哀求不已,過了好久媽媽才很不情願地重新掏出那塊布,沿着布邊剪下窄窄的幾绺兒給了卡西。
這能做什麼用呢?可卡西卻高興極了,揮舞着布條,沖着山坡下溪水邊正給一峰小駱駝剪毛的斯馬胡力跑去。
斯馬胡力看到布條也露出了笑臉,接過來揣進口袋,三下五除二草草剪去最後幾片毛塊,回到家套上馬就向山谷北面跑去。
我很納悶。
當然了,卡西對此解釋不清。
很快,斯馬胡力趕着我家的一匹紅馬回來了。
他把那馬兒系在氈房後,開始給它梳理額前和腦後的鬃毛。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那是我家的賽馬,得給它好好打扮一下,使其風風光光地參加不久後的婚禮拖依上的比賽。
原先給它紮“頭發”的布條已經很髒很舊了,換上新布條後,馬兒立刻精神許多。
拖依那天,斯馬胡力下午三點半就把羊趕了回家,拾掇了半天臉面就出發了。
出發前,不顧媽媽反對,硬是換了一雙白色的新襪子。
這天夜裡氈房裡少了一個人睡覺,頓時冷清了許多。
媽媽和卡西在被窩裡不停談論拖依的事。
這次是在女方家舉辦,聽說那地方很遠,騎馬得兩個多鐘頭的路程。
唉,年輕人勁頭真大。
卡西說:“下一次的地方近,下一次我和李娟去!”她說的是男方家的儀式。
我随口問道:“誰和誰結婚?” 她說:“我的
她卻不知該怎麼系。
熱心的斯馬胡力上前幫忙,以一種别緻的方式交叉着穿進鞋帶孔,并在鞋幫的兩頭各打一個蝴蝶結,非常醒目、可愛。
我說:“斯馬胡力真厲害。
” 媽媽哼道:“姑娘教的。
” 是啊,附近有拖依的地方,保準有斯馬胡力的身影。
見得多了,自然什麼樣的時髦都曉得一點兒。
其實牧人們的婚慶之類的活動大多集中在秋季。
那時牲畜膘肥體壯,牧人們也離開了深山,駐地較為集中。
夏牧場上的拖依并不多。
前不久南面的一家牧人舉辦了一場分家的拖依,六月初鄰牧場舉辦了一場婚禮,男方和女方家各宴慶一場。
算下來,在冬庫爾共有三場拖依。
這些拖依會夜以繼日持續進行。
一般來說,大人們參加白天的活動,帶着禮物前去祝賀。
晚上則是年輕人的世界,不用帶禮物也可盡情玩樂。
我參加過一次年輕人的聚會後,便深深感到自己不再年輕了……懊惱得下一次說什麼也不去了。
卡西參加了兩次,已經算很不錯了,因為她得擠牛奶。
一進夏牧場,一早一晚擠牛奶的勞動量劇增,光靠媽媽一個人忙不過來。
如果她非要參加的話,必須得在天亮時分趕回家,因此總是搞得匆忙又疲憊。
而斯馬胡力則場場不落,反正放羊的工作有哈德别克或海拉提代勞,頂多回來挨媽媽一頓唠叨。
但如果他在拖依的賽馬活動中取得了名次回來,又是另一番光景。
那可是全家人的榮耀啊,媽媽便再不說什麼。
四月,當我們還在吉爾阿特春牧場時,就時常談論即将舉行的一場婚禮。
但一直到六月初才收到正式的喜帖。
那天上午,送喜帖的紅衣人騎着馬從南邊過來,被班班一頓好咬。
他在山坡下呼喊了半天,直到斯馬胡力趕到,把班班的狗腦袋踩住,他才放心地靠近。
不知送帖子的是不是新郎本人,穿戴樸素,皮鞋很舊,但剛擦過鞋油。
他隻喝了一碗茶就合碗辭謝,從懷裡掏出厚厚的一疊印着水果與窗台的彩色硬紙片,逐一翻找,抽出注明媽媽和斯馬胡力名字的一張遞給我們,又聊了幾句便匆匆告辭。
卡西立刻翻箱倒櫃,找出一塊鮮豔的玫紅色綢布,說是要在拖依上使用。
卻被媽媽一把奪過,說什麼也不給。
之前斯馬胡力也好幾次向媽媽讨要過那塊布,媽媽始終不同意。
此時,卡西替哥哥哀求不已,過了好久媽媽才很不情願地重新掏出那塊布,沿着布邊剪下窄窄的幾绺兒給了卡西。
這能做什麼用呢?可卡西卻高興極了,揮舞着布條,沖着山坡下溪水邊正給一峰小駱駝剪毛的斯馬胡力跑去。
斯馬胡力看到布條也露出了笑臉,接過來揣進口袋,三下五除二草草剪去最後幾片毛塊,回到家套上馬就向山谷北面跑去。
我很納悶。
當然了,卡西對此解釋不清。
很快,斯馬胡力趕着我家的一匹紅馬回來了。
他把那馬兒系在氈房後,開始給它梳理額前和腦後的鬃毛。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那是我家的賽馬,得給它好好打扮一下,使其風風光光地參加不久後的婚禮拖依上的比賽。
原先給它紮“頭發”的布條已經很髒很舊了,換上新布條後,馬兒立刻精神許多。
拖依那天,斯馬胡力下午三點半就把羊趕了回家,拾掇了半天臉面就出發了。
出發前,不顧媽媽反對,硬是換了一雙白色的新襪子。
這天夜裡氈房裡少了一個人睡覺,頓時冷清了許多。
媽媽和卡西在被窩裡不停談論拖依的事。
這次是在女方家舉辦,聽說那地方很遠,騎馬得兩個多鐘頭的路程。
唉,年輕人勁頭真大。
卡西說:“下一次的地方近,下一次我和李娟去!”她說的是男方家的儀式。
我随口問道:“誰和誰結婚?” 她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