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靜的地震
關燈
小
中
大
每搬到一處新的駐地,我最關心的便是水源。
早在來冬庫爾之前,就聽卡西說這裡離水很近,而且既不是冰塊也不是死水潭,便非常高興。
一到地方,剛卸了駱駝,我就跑去打水。
果然,山腳下不遠處有一條明亮清澈、活活潑潑的小溪流。
因那一處地勢陡峭,水流幾乎是跳躍着前行,石頭縫裡處處挂着小瀑布。
卡西贊歎道:“自來水啊,我們的自來水!” 的确跟自來水一樣方便,不用塑料瓢一下一下地舀水,直接把塑料壺嘴對準一股躍出石縫的水流,一會兒工夫就灌滿了。
但這樣總會把手淋濕。
本來就夠冷了,再被冰冷刺骨的水一澆……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很滿意。
河邊深深的草叢裡,星空般點綴着靜谧甜美的橙黃色蒲公英,好像隻有它們從來不曾理會過寒冷似的。
打水倒是方便了,可與之相應的是,從此得天天跑老遠撿柴、背柴。
每到那時,就由衷地懷念春牧場的牛糞。
冬庫爾是豐盛的所在,滿目青蔥,草嫩汁多,水源充沛。
牛到了這樣的好地方,整天努力地吃啊,努力地喝啊,牛糞稀得不成形。
加之山區氣候寒冷潮濕,牛糞濕乎乎地攤在草地上,似乎永遠也沒有幹的一天。
連我頭一天洗的襪子,晾到第二天晚上仍是潮的。
于是,在這裡隻能燒柴火了,得進森林把倒木和枯枝拖出來劈成塊燒。
進了森林,四處都是倒木和重重疊疊的巨大枯枝。
卡西一會兒指着一堆木頭說:“這是被雷劈斷的。
”(為了讓我明白“雷”是什麼,嘴裡還轟地大喊了一聲)一會兒又指着另一堆說:“被冬天的雪壓斷的。
”一會兒又說:“這個嘛,風吹斷的。
” 我看了又看,實在看不出被雷劈的、被雪壓的和被風吹的有什麼明顯區别,不都是亂蓬蓬堆作一攤嗎?便疑心她蒙我。
雖然遍地是柴火,但并不是都能拿得回家。
至于那些巨大的倒木,就算斯馬胡力能套着駱駝拖回家,也未必能劈得開。
卡西将幹燥些的、手臂粗細的枯枝拖至一處,折去零碎雜亂的細枝。
再墊一塊石頭,把它們啪啪啪地統統踩折成一米左右的短截,一根一根垛得整整齊齊。
全部垛好時,快有她大半個人那麼高了。
然後她用事先墊在柴枝下的兩根一指粗的羊毛繩挽住柴垛,收緊,我們倆站在柴垛兩邊一人拽一截繩頭拉啊拉啊,最後結結實實地紮兩個結,再扛在背上背回家。
我不明白她折柴火時為什麼折得那麼短,長點兒的話不就可以多背一些嗎?而且根據力學原理,也會省力多了。
于是我自己的那一堆柴就折得長長的,每根都快兩米長了,用繩子勒緊了也隻有合抱粗。
我非常得意,但背到背上起步走時才發現,還是卡西的做法英明啊!背這麼長的柴火,在森林裡根本走不動……一路上,不停地被經過的大樹絆來絆去,動不動就給兩棵樹卡住了脫身不得,隻好尋找間距超過兩米的兩棵樹,盯準了再從中間經過,也不知繞了多少遠路。
再加上兩邊的柴火伸得過長,很難保持平衡,走起路來踉踉跄跄,東倒西歪。
好不容易走出森林,我倆一前一後走在回家的坡路上。
别看木柴是幹枯的,但比牛糞沉得多了去了。
我們的腰被壓得深深塌下,上半身已經和路面平行了。
卡西邊走邊說:“駱駝一樣!我們和駱駝一樣!” 第二次再去森林背柴火時,就很熟練了。
這回我一個人去。
林子裡安靜得像是空氣裡充滿了耳朵,充滿了傾聽。
若隐若現的林中小徑上生滿苔藓,地上鋪積的針葉厚實而有彈性,踩在上面忽閃忽閃。
有時走着走着,會走到螞蟻的路上。
螞蟻的路陷在落葉和苔藓間,大約一指寬,彎彎曲曲,淺色,一眼可辨。
上面的螞蟻穿梭往來,井然有序。
這樣的路附近一定有巨大的螞蟻窩。
果然,我找到了好幾個一米多高的螞蟻窩,小山一樣在樹蔭下隆起,上面布滿成千上萬個洞口。
螞蟻們忙忙碌碌地進進出出,但從來也不會發生一隻打算出洞的螞蟻冷不丁把另一隻準備進洞的撞個腳朝天這樣的意外。
我看了沒一會兒,腿上就爬滿了螞蟻,背的柴火上也爬了不少螞蟻。
我把這樣的柴火背回家,會害得多少螞蟻背井離鄉,孤苦無依啊。
我深深地彎着腰,背着柴火走在回家的山路上,看着自己面前的影子也背負着一大團沉重的陰影,搖搖晃晃。
似乎我的影子比我更不堪重荷。
經過森林下的山谷時,我靠着路邊的大石頭放下柴火,休息了一會兒。
身邊是一道又深又窄的溝,底端閃爍着細細的水流,溝底背陰處有厚厚的積雪。
開始以為這條溝是被這股細水沖刷出來的,仔細一看,卻是地震斷
早在來冬庫爾之前,就聽卡西說這裡離水很近,而且既不是冰塊也不是死水潭,便非常高興。
一到地方,剛卸了駱駝,我就跑去打水。
果然,山腳下不遠處有一條明亮清澈、活活潑潑的小溪流。
因那一處地勢陡峭,水流幾乎是跳躍着前行,石頭縫裡處處挂着小瀑布。
卡西贊歎道:“自來水啊,我們的自來水!” 的确跟自來水一樣方便,不用塑料瓢一下一下地舀水,直接把塑料壺嘴對準一股躍出石縫的水流,一會兒工夫就灌滿了。
但這樣總會把手淋濕。
本來就夠冷了,再被冰冷刺骨的水一澆……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很滿意。
河邊深深的草叢裡,星空般點綴着靜谧甜美的橙黃色蒲公英,好像隻有它們從來不曾理會過寒冷似的。
打水倒是方便了,可與之相應的是,從此得天天跑老遠撿柴、背柴。
每到那時,就由衷地懷念春牧場的牛糞。
冬庫爾是豐盛的所在,滿目青蔥,草嫩汁多,水源充沛。
牛到了這樣的好地方,整天努力地吃啊,努力地喝啊,牛糞稀得不成形。
加之山區氣候寒冷潮濕,牛糞濕乎乎地攤在草地上,似乎永遠也沒有幹的一天。
連我頭一天洗的襪子,晾到第二天晚上仍是潮的。
于是,在這裡隻能燒柴火了,得進森林把倒木和枯枝拖出來劈成塊燒。
進了森林,四處都是倒木和重重疊疊的巨大枯枝。
卡西一會兒指着一堆木頭說:“這是被雷劈斷的。
”(為了讓我明白“雷”是什麼,嘴裡還轟地大喊了一聲)一會兒又指着另一堆說:“被冬天的雪壓斷的。
”一會兒又說:“這個嘛,風吹斷的。
” 我看了又看,實在看不出被雷劈的、被雪壓的和被風吹的有什麼明顯區别,不都是亂蓬蓬堆作一攤嗎?便疑心她蒙我。
雖然遍地是柴火,但并不是都能拿得回家。
至于那些巨大的倒木,就算斯馬胡力能套着駱駝拖回家,也未必能劈得開。
卡西将幹燥些的、手臂粗細的枯枝拖至一處,折去零碎雜亂的細枝。
再墊一塊石頭,把它們啪啪啪地統統踩折成一米左右的短截,一根一根垛得整整齊齊。
全部垛好時,快有她大半個人那麼高了。
然後她用事先墊在柴枝下的兩根一指粗的羊毛繩挽住柴垛,收緊,我們倆站在柴垛兩邊一人拽一截繩頭拉啊拉啊,最後結結實實地紮兩個結,再扛在背上背回家。
我不明白她折柴火時為什麼折得那麼短,長點兒的話不就可以多背一些嗎?而且根據力學原理,也會省力多了。
于是我自己的那一堆柴就折得長長的,每根都快兩米長了,用繩子勒緊了也隻有合抱粗。
我非常得意,但背到背上起步走時才發現,還是卡西的做法英明啊!背這麼長的柴火,在森林裡根本走不動……一路上,不停地被經過的大樹絆來絆去,動不動就給兩棵樹卡住了脫身不得,隻好尋找間距超過兩米的兩棵樹,盯準了再從中間經過,也不知繞了多少遠路。
再加上兩邊的柴火伸得過長,很難保持平衡,走起路來踉踉跄跄,東倒西歪。
好不容易走出森林,我倆一前一後走在回家的坡路上。
别看木柴是幹枯的,但比牛糞沉得多了去了。
我們的腰被壓得深深塌下,上半身已經和路面平行了。
卡西邊走邊說:“駱駝一樣!我們和駱駝一樣!” 第二次再去森林背柴火時,就很熟練了。
這回我一個人去。
林子裡安靜得像是空氣裡充滿了耳朵,充滿了傾聽。
若隐若現的林中小徑上生滿苔藓,地上鋪積的針葉厚實而有彈性,踩在上面忽閃忽閃。
有時走着走着,會走到螞蟻的路上。
螞蟻的路陷在落葉和苔藓間,大約一指寬,彎彎曲曲,淺色,一眼可辨。
上面的螞蟻穿梭往來,井然有序。
這樣的路附近一定有巨大的螞蟻窩。
果然,我找到了好幾個一米多高的螞蟻窩,小山一樣在樹蔭下隆起,上面布滿成千上萬個洞口。
螞蟻們忙忙碌碌地進進出出,但從來也不會發生一隻打算出洞的螞蟻冷不丁把另一隻準備進洞的撞個腳朝天這樣的意外。
我看了沒一會兒,腿上就爬滿了螞蟻,背的柴火上也爬了不少螞蟻。
我把這樣的柴火背回家,會害得多少螞蟻背井離鄉,孤苦無依啊。
我深深地彎着腰,背着柴火走在回家的山路上,看着自己面前的影子也背負着一大團沉重的陰影,搖搖晃晃。
似乎我的影子比我更不堪重荷。
經過森林下的山谷時,我靠着路邊的大石頭放下柴火,休息了一會兒。
身邊是一道又深又窄的溝,底端閃爍着細細的水流,溝底背陰處有厚厚的積雪。
開始以為這條溝是被這股細水沖刷出來的,仔細一看,卻是地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