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又開始了

關燈
在我的個人經驗裡,搬一次家非得傷筋動骨一百天不可。

    整理東西啦,熟悉新環境啦,諸多不便。

    但是來到冬庫爾的第三天,我們的生活就完全步入了正軌。

    羊也認圈了,牛也知道回家的路了,晾奶疙瘩的架子也搭起來了。

    日子開始順順當當。

     大家各就各位。

    紮克拜媽媽繡花氈、煮牛奶、做胡爾圖。

    斯馬胡力放羊、拾掇駱駝,并聯合附近的小夥子們做些釘馬掌、給奶牛配種之類的活計。

    卡西擠奶、趕牛、背柴、找羊。

    我呢,除了以前那些活兒,又多了一個任務——搖牛奶分離機。

    牛奶分離機是牧業辦公室特意送上門的。

    一進夏牧場,牛的産奶量劇增。

    此時正是一年中大量生産奶制品的時節。

     同時,也到了加工羊毛制品的時節了。

    斯馬胡力每天都會逮兩三隻大羊剪毛。

    羊毛片洗淨晾幹後,媽媽把它們撕開,用借來的柳條棍反複抽打,邊抽邊對我說,再等一個月,到了下一個牧場就開始剪羊羔毛了。

    又說,羊羔毛比大羊毛更好。

    同時,羊羔們也将陸續出欄,編入大羊的隊伍。

    繁殖與收獲的季節即将到來。

     但是就在第三天,大羊們突然有些犯迷糊,一上午就回來了兩次,差點兒和羊羔會面。

    大家分頭追趕,好半天才把它們逐回正道。

    然後回家喝了一道茶,休息片刻,卡西和斯馬胡力兄妹倆開始在家門口的草地上打木樁,很快搭起了一個蒙着塑料布的小棚。

     我問:“幹什麼用?” 卡西說:“給斯馬胡力住!” 我說:“太好了,他的腳太臭了!” 卡西大笑:“對!對!” 媽媽卻說:“給李娟和卡西住!”她總是埋怨我倆話多,整晚說個不停,打擾大家休息。

     後來才知是用來放置我和媽媽的馬鞍(而卡西和斯馬胡力的馬鞍比較漂亮、昂貴,它們幾乎被當作裝飾品放在氈房裡的醒目位置)、牛皮、氈片之類一時用不上的雜物的。

    之前它們一直被碼在室外空地上,蓋着一大塊氈子。

    因為春牧場幹燥,很少下雨嘛。

    可進入潮濕多雨的夏牧場後,就不好再露天放了。

     斯馬胡力真能幹。

    為了栽穩木樁,用尖頭鐵鍁掏了四個又深又窄的洞。

    窄洞非常難掏,要是我的話,掏多深的洞就必須得挖開多寬的洞口。

    但埋木樁的話,那種喇叭狀的洞遠不如直上直下的窄洞結實。

    木樁栽進坑裡後,四面縫隙填滿泥土。

    斯馬胡力扶着木樁,卡西跪在地上用斧頭把子将埋住木樁根部的松土搗得結結實實。

     而紮克拜媽媽在山坡另一頭燒了一大鍋水慢慢洗衣服,由着兄妹倆自個兒倒騰,既不插手,也不表态。

    等小棚搭好,不說好,也不說不好。

    她繞着走了一圈,鏟了幾鍁土壓住垂在小棚牆根處的塑料布邊角,開始往裡面挪雜物。

     這時,又開始下雨。

    整整一天不見藍天了。

     進入夏牧場,時間如同倒退了幾個月。

    這邊雪仍沒化完,氣溫也比春牧場低多了。

    而且每天一到下午就會刮大風。

    若不是滿目蔥翠,這樣的冷真令人灰心。

     是的,較之戈壁灘的荒涼,夏牧場綠意洶湧。

    就算是陰天,也沒有一點兒陰天應有的沉郁之氣,雖冷而不寂,萬物升騰,生命迹象沸沸揚揚。

    尤其是我們駐紮的這個坡頂,出門一望,草地綠得跟假的一樣,綠得跟塑料做的似的。

     雨時停時下。

    大家坐到一起重新喝茶,一時無言,一起望向門外。

    新的塑料棚收容着各種雜物,它擁抱着它們,在雨中簌簌作響。

    這時,羊的咩叫聲遠遠響起。

    怎麼羊又回來了?看來沒人跟着就是不行。

     于是決定今天早早地分羊入欄。

    加上牛也回來得格外早,我們都很高興。

    趕完羊,擠完奶,總算能夠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