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夢到徽州”之古徽州篇

關燈
粹樓博物館”,給世人展示徽文化的燦爛,展現了舊日時光的繁華。

     “萬粹樓”取“藏萬千精粹於斯樓”之意,是名符其實的“萬粹”。

    據介紹,樓中收藏了曆代的珍貴文物,如遠古的恐龍化石,漢時的鎏金菩薩,明代的景泰藍,清康熙十連屏風木雕,民國血檀木雕,等。

    還有九百方珍貴硯台,關山月等當代名家書畫五百多件。

     屯溪老街的形成跟徽商和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明清時期,徽商縱橫商界幾百年。

    徽商足迹遍布天下,徽商富可敵國。

    明代《五雜俎》說:“商賈之稱雄者,江南首推徽州”。

    徽商的影響由此可見。

     老街一帶舊時叫“屯浦”,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彙流形成水埠碼頭。

    水為财運,水埠碼頭漸漸發展起來。

    到了宋朝,宋徽宗移都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

    大量的徽州工匠被征調到杭州協助建都。

    工匠們回到徽州後,建房造店,其風格都與宋城相似。

    元末明初,精明的徽商程維宗,利用水陸交通之便利,在屯溪老街興造了47所店鋪,用來自主經營,或是用作客棧招徕客商,寄存貨物。

    到了清朝,老街的發展更快,各地商人紛至沓來,在屯溪開店設鋪,吃的、穿的、用的,各種各式的店鋪鱗次栉比,應有盡有。

    徽商以屯溪碼頭為中轉站,把藥材、茶葉、文房四寶等,運到上海、杭州等地,甚至國外。

    屯溪老街成名赫赫有名的商業街,聲名遠播。

    清康熙《休甯縣志》這樣記載:“屯溪街,縣東三十裡,鎮長四裡。

    ”民國初年,屯溪老街被譽為“滬杭大商埠會”。

    其繁華程度讓人不禁想起繁華如夢的大上海。

    于是,有人稱屯溪老街為“小上海”。

     屯溪老街不僅吸引商賈,也吸引了文人。

    郁達夫來了,漫步在繁華的老街街頭,看着屯溪迷人的夜色,他情不自禁地吟唱道:“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

    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 三 我們一行人走在老街,很快就分散。

    有的去品嘗美食,有的品賞古玩,有的坐在茶鋪品茗。

    我邊走邊欣賞,還不停地攝影,唯恐拍漏了哪一處的景緻。

     老街銷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徽墨歙硯、文人書畫、繡品布帛、山珍野味、香茗珍寶、美食佳肴,等等,數不勝數,令人目不暇接。

    老街被人稱為“活動的清明上河圖”,一點也不誇張。

    美國加州建築學教授把老街譽為“東方的古羅馬”,一點也不牽強附會。

    漫步老街,恍如時光倒流,回到《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繁華鬧市中,走進古羅馬時代的繁榮中。

     在老街逛街很是惬意,有人還編成歌《逛老街》:“走進唐宋元明清,走進清明上河圖,一條石闆一行詩,引我醉入老街賦。

    老字号燦爛話徽商,馬頭牆高高說遠古,同德仁,程德馨,還有那徽墨歙硯老店鋪。

    古玩店笑迎四海客,土特産琳琅又滿目。

    胡開文,徽寶齋,還有那徽菜館的毛豆腐。

    長長一條步行街,隻願走進不願出。

    老街一逛精神爽,贊我中華一明珠。

    ” 李生是我的同行,他左手挂相機,右手拿着攝像機,從街頭攝到街尾,又從街尾拍到街頭,對店鋪的牌匾拍得特别認真。

    他說,這些字寫得真好,拍回去好好研究、學習。

     他這麼一說,我也關注起店名來。

    老街的店鋪多是以“樓”、“軒”、“堂”、“齋”、“閣”、“園”、“館”等命名。

    比如“老街第一樓”、“徽寶樓”、“萬粹樓”、“德陽樓”、老銀樓”,“翰林軒”、“荟萃軒”、“步雲軒”、“古品軒”、“集雅軒”,“金石堂”、“宣和堂”、“藝海堂”、“聚寶堂”、“觀趣堂”,“藝雲閣”,“徽寶齋”、“三百硯齋”、“九百硯齋”,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店鋪中不少是銷售徽墨歙硯之類的文房四寶的,所以店名也起得文绉绉的,可以看出蘊涵其中的徽文化。

     有些打出“百年老店”的招牌,如“老徽館”。

    “老徽館”,還特意在館名下的長方形青石上刻有“本店由上海百年老徽館創始人路文彬裔孫常掌理”的字樣。

     從老街回到住地,吃完晚飯,我們一行又返回老街。

    明月高懸,老街燈火輝煌,行人三三兩兩,悠然自得。

    沒有了白天的人山人海,也沒有了白天的酷熱,夜逛老街,又是另外一種風情。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令湯顯祖癡絕的徽州,不也是很多人的癡戀嗎?